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3627475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7一、 行业需求及变动原因7二、 泵行业定义、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9三、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1第二章 绪论13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3二、 项目承办单位13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5四、 报告编制说明15五、 项目建设选址17六、 项目生产规模17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7八、 环境影响17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8十、 资金筹措方案18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8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9第三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2一、 项目选

2、址原则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2三、 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27四、 打造甘肃新兴增长极29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0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1二、 建设方案3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3第五章 发展规划35一、 公司发展规划35二、 保障措施36第六章 法人治理结构3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9二、 董事43三、 高级管理人员48四、 监事50第七章 工艺技术分析53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3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5三、 质量管理56四、 设备选型方案5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8第八章 劳动安全分析59一、 编制依据59二、 防范措施62三、

3、预期效果评价66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67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7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7第十章 项目投资计划69一、 编制说明69二、 建设投资6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7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1建设投资估算表72三、 建设期利息7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4四、 流动资金75流动资金估算表76五、 项目总投资7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8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分析8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2无形资产和其

4、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7三、 偿债能力分析8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9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91一、 项目招标依据91二、 项目招标范围91三、 招标要求92四、 招标组织方式94五、 招标信息发布96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分析97一、 项目风险分析97二、 项目风险对策99第十四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02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10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建设投资估算表11

5、0建设投资估算表11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2流动资金估算表11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需求及变动原因1、钢铁行业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中国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份额从2018年的50.9%上升至2019年的53.3%。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9.96亿吨,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4,969.90亿元,钢铁行业产值巨大。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存在着工艺流

6、程长、能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等情况,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全行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提质增效,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提高能源效率的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行动,并不断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筛选和推广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出版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等产品目录,指导工业企业采用先进能源节能技术产品。2020年8月工信部颁布钢铁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2020年版),指导市场化组织科学、规范地为钢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切实帮助钢铁生产企业发现用能问题、

7、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源利用和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钢铁行业的节能改造已经是阶段性重点任务,钢铁行业深度治理提速。行业保有大量风机、水泵设备,每年有大量设备因寿命到期或节能降耗需要更换。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改造和政策支持将大大有利于节能设备提供商的发展。2、水泥行业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广泛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中国是全球水泥生产大国,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0.75亿吨,中国2018年水泥产量为22.36亿吨,占全球水泥产量份额

8、54.87%,2019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3.44亿吨,同比增长4.83%。2019年中国国内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的收入为10,100.00亿元,同比增长37.02%。尽管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很多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且有很多水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存在生产能力落后科技含量低、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比较大、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水泥企业持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提升投入,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此过程中,水泥行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拉升带动上游节能改造服务提供

9、商发展。二、 泵行业定义、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1、泵的定义泵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者其他外部能量转换为流经其内部液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实现液体输送或增压的机械。泵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容积式泵、叶片式泵和其他类。容积式泵是通过存储液体的工作室的容积周期性变化输送液体。叶片式泵是通过转动的叶轮作用于液体并将其进行输送,按照对液体的作用力划分可以划分为离心泵(离心力)、轴流泵(升力)、混流泵。2、泵行业发展概况我国现代泵产业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应矿业开发排水和海运船舶用泵之需,出现了兼营修造水泵的单位。五十年代,国家开始工业化建设,工业发展对水泵的需求越来越多,诞生了一批专营水泵制造的企业,初步奠

10、定了我国水泵工业的制造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泵行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先后引进了德国里茨公司、日本荏原、德国西门子等外国先进泵业制造公司的多项制造技术。在技术和制造工艺水平提升的同时,国内的水泵行业的规模也快速扩大。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房地产、化工、外贸等行业的高速增长,我国泵行业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期,制造技术和工艺日趋成熟。世界著名水泵制造公司,如ITT、福斯、KSB、苏尔寿、荏原、格兰富、威乐等,纷纷成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十六大后,在政府支持和政策推动下,我国水泵行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研发出如大型高压泵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钢铁冶金

11、、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专用泵类产品也已形成了可观的配套能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攻关的深入,我国泵行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目前,为计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先后制定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性文件,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碳排放量较高的钢铁等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大力整改生产系统和设备以降低其碳排放量,增大对节能水泵的需求。3、泵行业市场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国内泵生产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201

12、9年水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86.6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0.21亿元,市场规模较大。根据QYResearch2021-2027全球与中国离心泵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离心泵市场规模为2,016亿元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离心泵市场,占有60%的市场份额。根据美国麦克文公司和欧洲工业预测机构EIF的分析,工业用泵的占比最大约占60%。可以得知,中国国内的工业离心泵市场规模大致在725亿元左右(2016*60%*60%),市场空间较大。根据公开披露资料显示,国内水泵行业的主要销售企业为国内、外水泵传统企业,如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Ebara)、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格兰

13、富集团(Grundfos)、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该等企业在国内主要销售离心泵,销售额均超过30亿元。总体而言,离心泵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参与者较多,近年来,随着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进行并购扩张,离心泵行业呈现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三、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实施企业壮大和培育工程,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全面支持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和上市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创新生力军。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军工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大力扶持

14、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加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共建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多举措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简化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办事流程,对已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企业实行普惠性财政后补助。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设计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第二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兰州高效节能设备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

15、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陶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

16、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

17、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 项目定

18、位及建设理由目前,为计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先后制定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性文件,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碳排放量较高的钢铁等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大力整改生产系统和设备以降低其碳排放量,增大对节能水泵的需求。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

19、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二) 报告主要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

20、,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4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

21、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高效节能设备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9951.47,其中:生产工程33439.74,仓储工程5496.8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935.86,公共工程5079.04。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建成后落实本评价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而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

22、资18343.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915.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1%;建设期利息166.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3260.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4915.3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404.9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13.87万元,预备费396.56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8343.25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816.0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390

23、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32704.09万元。3、净利润(NP):4595.7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97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7.78%。3、财务净现值:5711.18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

24、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2000.00约48.00亩1.1总建筑面积49951.471.2基底面积2048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6.132总投资万元18343.252.1建设投资万元14915.392.1.1工程费用万元12404.962.1.2其他费用万元2113.872.1.3预备费万元396.5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66.992.3流动资金万元3260.873资金筹措万元18343.253.1自筹资金万元11527.213.2银行贷款万元6816.044营业收入万元39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2704

25、.096利润总额万元6127.727净利润万元4595.798所得税万元1531.939增值税万元1401.50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8.1911纳税总额万元3101.6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441.18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982.50产值14回收期年5.9715内部收益率17.7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711.18所得税后第三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兰州,甘肃省辖

26、地级市,是甘肃省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0年7月,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市常住人口为4359446人。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

27、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会。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后成为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2012年,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

28、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面临的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十四五”时期,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加快建设,将使兰

29、州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重大支撑点。二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的机遇。2019年制定实施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将在培育西部地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无水港、推动跨省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兰州扩大开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三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实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推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兰州市作为黄河上

30、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受益区,一大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加快实施。四是兰西城市群建设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城市群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提高兰州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供了良好战略契机。五是获批国家级平台带来的发展机遇。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第19个、欠发达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兰州市入围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带来的机遇。六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

31、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将给兰州市优化经济结构带来机遇。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兰州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机遇。八是甘肃省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甘肃省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发力点,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创新突破,加快构建多向开放格局,特别是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成为省级重大发展战略,为兰州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来重要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综

32、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增长速度较慢,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综合实力较弱,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发展较弱,市场活力不足。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缺乏,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四是对外开放层次较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较少;进出口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五是民生保障短板明显。城市基础设

33、施欠账较多,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养老服务质量仍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四五”时期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兰州将迎来自身比较优势的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更需主动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启兰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102.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86.74亿元,年均增长

34、5.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全省经济首位度从2015年的30.87%提升至2020年的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7088元、9621元增加至40152元和14652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2%和8.8%,持续跑赢经济增速。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185.19亿元提升至247.13亿元,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152.15亿元增加至1641.24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引进招商引资产业项目1327个,其中“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0个,完成到位资金5967亿元。“三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兰州新区、高新区

35、、经济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35.89亿元、291.94亿元和331.49亿元,是2015年的1.92倍、1.71倍和1.47倍。三、 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围绕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定位,立足“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加速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兰州新区的发展活力,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发展,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夯实新区产业功能。强化新区产业集聚功能,实施产业“倍增”计划

36、和工业强区战略,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建成西部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向西开放平台。增强新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统筹兰州国际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和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打造“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进口药品指定口岸申报,打造辐射西部、中部地区的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平台,积极申报建设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片区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向西开放发展先行区。激发新区创新引领功能。打造国家级重大基础科研平台和产

37、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稀土材料应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实训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科教产业,打造全国一流职教园区,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提升新区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低丘缓坡生态修复工程,争取兰州新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验区。依法依规做好低丘缓坡土地治理利用,创建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示范区,构筑新区城市生态屏障和兰州市区北部生态屏障。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新区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兰州

38、新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示范园区。完善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智慧新区建设,大力提高新区公共服务能力,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聚集,建设体育文化园区,争取举办优势体育赛事。加快推进兰州新区承接陇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重建搬迁安置,有序落实移民安置,配套做好户籍迁移、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增强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和人口吸附力。推动与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构建连接主城区的同城化交通体系,采用一体化机制建设“5+1”多条快速联系通道,构建连接中心城区的多通道现代交通体系,打造“半小时同城化交通圈”。进一步提高兰州新区与周边地区通达性,建成中通道、中兰客专兰州段和兰州新区高铁南站,规划建设兰州新区至

39、永登、西固、连海地区的快速通道。打造兰州新区高铁南站综合枢纽,提升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兰州新区“向东向南”发展,逐步发展新区东南片区向主城区过渡地带,布局建设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商务中心、生态住宅等领域项目,牵引新区与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四、 打造甘肃新兴增长极围绕打造甘肃省科创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发挥科创人才集聚优势,培育催生集聚一批高新企业,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与设备、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结合兰州主城区功能人口疏解,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中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现代服务

40、业。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区域新兴增长极。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项目选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选址具备良好的原料供应、供水、供电条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由项目建设地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应。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土建工程原则根据生产需要,本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41、1、布局合理的原则。在平面布置上,充分利用好每寸土地,功能设施分区设置,人流、物流布置得当、有序,做到既利于生产经营,又方便交通。2、配套齐全、方便生产的原则。立足厂区现有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好现有功能设施,保证水、电供应设施齐全,厂区内外道路畅通,方便生产。在建筑结构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及环保、节能等有关要求。在满足工艺生产特性,设备布置安装、检修等前提下,土建设计要尽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美观大方。建筑设计要简捷紧凑,组合恰当、功能合理、方便生产、节约用地;结构设计要统一化、标准化、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二)土建工程采用的标准为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保证生产安

42、全和长寿命使用,本项目建筑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建设。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二、 建设方案(一)混凝土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之规定,确定构筑物结构构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类,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采用C30混凝土,上部结构构造柱、圈梁、过梁、基础采用C25混凝土,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基础混凝土垫层为C15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级。(二)钢筋及建筑构件选用标准

43、要求1、本工程建筑用钢筋采用国家标准热轧钢筋:基础受力主筋均采用HRB400,箍筋及其它次要构件为HPB300。2、HPB300级钢筋选用E43系列焊条,HRB400级钢筋选用E50系列焊条。3、埋件钢板采用Q235钢、Q345钢,吊钩用HPB235。4、钢材连接所用焊条及方式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三)隔墙、围护墙材料本工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要求的砌体材料(多孔砖),材料强度均应符合GB50003规范要求:多孔砖强度MU10.00,砂浆强度M10.00-M7.50。(四)水泥及混凝土保护层1、水泥选用标准:水泥品种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的环

44、境条件合理选用添加剂。2、混凝土保护层:结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规定执行。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9951.47,其中:生产工程33439.74,仓储工程5496.8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935.86,公共工程5079.0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0649.6033439.744418.961.11#生产车间3194.8810031.921325.691.22#生产车间2662.408359.931104.741.33#生产车间2555.908025.5

45、41060.551.44#生产车间2236.427022.35927.982仓储工程4505.605496.83559.962.11#仓库1351.681649.05167.992.22#仓库1126.401374.21139.992.33#仓库1081.341319.24134.392.44#仓库946.181154.33117.593办公生活配套1191.945935.86909.543.1行政办公楼774.763858.31591.203.2宿舍及食堂417.182077.55318.344公共工程4096.005079.04545.79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5177.6097.32绿化率16.18%6其他工程6342.4030.497合计32000.0049951.476562.06第五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