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23887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课堂实录及点评授课:商丘市回民中学 丁晓红点评:李青峰 张建礼师: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板书课题 作者)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幻灯片)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冠是什么意思?生:第一。在众多的七言律诗中,它数第一,可见这首诗歌不同一般,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师:(配乐朗诵。)师:想把这首诗歌读好吗?生:想。师:读一遍试试。生:齐读。师:同学们

2、读的声音洪亮,也很有气势,但诗中丰富的情感还没有读出来。要想读好一首诗,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内容,把握了情感,才能读得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交流或提出来共同解决。生:(讨论交流。)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哪些句子侧重于写景?哪些句子侧重于抒情?生:回答。师随机评价。问:在后两联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生:悲、师:那么在前两联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呢?生:通过写景,借景抒情。师:首联写了哪些景呢? 生:风、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六种景连缀起来,形成一幅

3、图画,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而你就是那位登高赏景的人。生:描述师:真是一幅明丽清爽(或凄美)的画面,把你的情感倾注其中,用你优美的声音把首联诗句给大家吟诵一遍,好吗?生读。师:略作评价。(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有味了)师:本诗中为何用啸而不用啼?李白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有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啸和啼有区别吗?师:(出示满江红中的相关句子)岳飞为什么仰天长啸?生:因为有愤懑,需要宣泄。师:有愤懑需要宣泄,既然我们揣摩出了这种情感,哪位同学能把首联读一下?(指导到位 啸字要拉长声音,要重读)师:颔联只写了两种景,分别是生:落木和长江。师:和首联的六种景相比

4、,境界是渐大还是渐小?生:渐大?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无边,不尽师: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给人以包容宇宙之感,好像是天地万物尽在我心中,真的好阔大呀。师:境界越是阔大,人就生:越显得渺小。师:长江越是无穷,人生就生:越显得短暂。师:让我们把这种开阔,这种气势,这种包容之感通过我们的声音传达出来。生读。老师把前两联做了如下改动: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和原诗句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回答。师:引导学生明确少了两个词语,诗句就缺少了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觉来。师:前两联凄清阔大的景象不正是诗人悲伤心情的体现吗?由于诗人郁积在心中的悲愤之情太多了,以至于借景不能够

5、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悲伤,于是他直抒胸臆,写出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生:自主回答。(要有适当的引导和评价,可加入作者身世的介绍)永泰元年( 765 )五月,离开浣花溪草堂南下,从戎州到渝州,六月到忠州,秋,到云安,居住在那里。 大历元年( 766 )春,从云安到夔州。 大历二年( 767 )在夔州。春,迁到赤甲。秋,迁到东屯。不久,又从东屯回到赤甲。 师:(出示罗大经的解释,重点解释“台,高迥处也”这一层悲学生很难看到)师:“台,高迥处也”也是一层悲

6、,悲在何处呢,我想听听大家的理解。生:自主发言(可能说不到位)师:登高则视野开阔,人越发显得渺小,孤独空旷、人生短暂之感会油然而生。因此古人登高多有感慨,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可见诗人杜甫构思之精巧,笔力之深厚。由此看来诗人是一位非常可怜的老人,身世太凄苦了。同学们要想办法把这层层悲苦通过你的声音传达出来。(练习诵读,注意重音)练习诵读就是这样,首先要理解字面意思,把握诗歌内容,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然后把诗人多变的情感通过我们多变的声音(抑扬顿挫、重音、换气等)传达出来。老师现在有一困惑: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望见之景,境界宏大,而颈

7、联只感叹自己的命运,境界不像前面的诗句那样开阔,这首诗的前后诗句的境界并不吻合。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生:自主发言。师:(适时引导)难道宏阔的背景只是为了抒发小我之苦痛吗?诗人只是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吗?生:不是。还感叹国家的命运。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艰难。艰难是指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艰难。师:767年,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歌,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及其严重,而且在边疆和少数民族的战争接连不断,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师:解释一下这句诗。生:解释师:杜甫遗憾什么?明确: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都极其艰难,我非常遗憾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不能为国家为百姓出力流汗了。同学们还觉得杜甫只是一

8、个可怜的老人吗?生:不是,我看到了杜甫忧国忧民,形象非常高大。师: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是无论穷达,都在兼济天下。个人之悲,国家之愁,压得杜甫喘不过气来。古人有愁好喝酒,杜甫也不例外,他是喜也喝酒,忧也喝酒。可是现在杜甫老人还喝酒吗?生:不喝了。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潦倒新停浊酒杯。师:不能喝酒了,老人满心的悲愁如何消解呢?不能消解,无法消解,只能郁结在诗歌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中,郁结在我们大家的心中。请跟着老师想象:1200多年前,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在夔州,长江边,大风猎猎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

9、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杜甫老人两鬓斑白,孤零零的站在长江之滨。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他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满身疾病、一生坎坷,他心忧天下,心怀祖国,他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学生诵读,师生齐诵,下课。点评:诗歌教学,或者说古典诗歌教学,其主要目的或任务是什么呢?我想主要目的是审美鉴赏,是在通过鉴赏“这一首”,达到提升文化的、文学的、文字的等诸多鉴赏能力的目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鉴赏是第一位的,应用则放在其次。(当前的文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实用的功利主义倾向,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

10、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作法。”)所谓鉴赏,就是将诗歌中的美感因素转化为学生个人审美结果和审美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对情感的感受体验,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把握。登高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过程进行推进的,是符合古典诗歌教学的特点的。下面结合课例具体阐述如下:一、理解诗歌内容。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首先去理解诗歌内容。因为古代诗文的教学,读懂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没有这一步,其他鉴

11、赏环节都是空中楼阁。二、感知作品形象。在诗歌中,诗人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而这种形象的感知则是需要通过联想、想象来完成。本课中对诗歌中所写景物(意象)的指认、描述画面、有感情的朗读,都是感知作品形象的良好方法。三、感受体验情感。实际上,感知作品形象与感受体验情感在诗歌鉴赏中无法截然分开。对情感的感受体验是在对作品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对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深切的感受体验,归结为一个词语,即:设身处地。所有教学的技巧都要围绕如何让学生感受诗人之心,让读者与作者合二为一。在本节课中,这样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直接的画面的想象。如“境界越阔大,人就越显得渺小”的

12、引申,课堂结束时教师极富画面感的描述等。2知人论世。为了深刻的理解“常作客”,不失时机地出示杜甫的经历。3理性分析后的感性观照。引用宋代罗大经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诗包含八层意思的论述,带领学生体会诗境诗意,为把课引向深入找到了一个巧妙的抓手。四、把握作品内涵。本课中对杜甫忧国忧民形象的挖掘,靠的是对诗意的理解,是时代背景的唤起。作品内涵的把握,是不能离开文本而任意想象的。需要指出的是,诗歌教学要想把审美鉴赏引向深入,相关或相似诗句的引入对比是值得借鉴的方法。所谓的相关或相似诗句,既可以是本人的,也可以是同类题材的其他诗人的诗句。本课引用满江红来阐释“啸”的涵义,就是一例。(只不过以“啼”来代替“啸”的提问显得呆板,不必要直接问“本诗中为何用啸而不用啼”,可以直接问“啸”和“啼”在情感表达上的区别就可以了。)本课教学在诗句比较上使用较少,其实还可以再多穿插一些。我搜集了一些杜甫的诗句,可以作为丰富本课的备课原始材料。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764,成都)登楼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765,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所写。)旅夜书怀秋兴八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4 / 4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