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2234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1.易错字 卿(qng)岂(q)涉猎(sh)孰(sh)遂(su)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后写作“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一词多义 以 见 4.古今异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等到;今义:达到)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作状语,状语后置)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

2、,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曾自请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文题解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所叙故

3、事发生在三国之初。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在江陵。之后,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本

4、文的教学可以根据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意味。还可以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以帮助对本文主旨更好的理解。 本课为2课时。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1.朗读体验。让“读”贯串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5、。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第课时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难点】 梳理本文实、虚词的用法

6、,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课文。 导入.资料助读.顺读课文.疏通文意.指导背诵 导入一:简介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吕蒙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产生详细了解该人物的想法,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1教育网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就是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导入二:悬念型 设计意图先不提姓名,只提及他的功绩,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调动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是英雄辈

7、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这位将军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顺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阅读,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字君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曾自请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

8、文正公集中。 2.关于作品。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关于背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东吴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在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4.关于

9、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178220),字子明,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名将。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鲁肃(172-217),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二、顺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ng)岂(q)涉猎(sh)孰(sh)遂(su)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2.方法指导。 读出节奏的前提

10、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朗读课文。 (1)生自由读。(2)指名读。(3)点评。 (4)范读,明确节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卿今当涂掌

11、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齐读。 三、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文言现象等步骤,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读自译的能力。 1.方法引领: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古今意思相同的词等; 删(删除):无实在意

12、义的文言虚词; 补(增补):省略的成分; 换(替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 调(调整语序):如倒装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文,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 3.师强调,生做好记录,并记住。 4.重点文言词语。【课件出示,生独立翻译,完成后在课本中标画。】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更:重新。 5.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生边梳理边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13、士邪(“邪”后写作“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 以 见 (3)古今异义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等到;今义:达到)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4)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以军中多务”作状语,状语后置) 四、梳理梗概,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背诵,教给其背诵的方法,培养其联想背诵、关联背诵的能力。 1.梳理梗概:这篇短文如果分成两个部分,应该怎样分,每一部分的段意如何概括?

14、明确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的变化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2.指导背诵。 (1)结合对短文意思的理解;(2)联系对短文层次的划分;(3)可以采用“句首字”提示法或段意提醒法。 3.留足时间,展开背诵对抗比赛,比一比哪个组背诵得快。 本堂课,我们共同朗读了全文,在朗读中逐步疏通了文意,区分了一些文言现象,并且指导了同学们的背诵。这为下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基础,相信同学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会表现得更加精彩。 1.填空。 孙权劝学

15、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孰若孤() 关山度若飞() 见往事耳() 蒙辞以军中多务() 4.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第课时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三个成语,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 【重点】 1.通过对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6、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前情回顾.研读内容.圈点批注.拓展迁移 一、前情回顾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本堂课确立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1.指名背诵全文。 2.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3.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个人,扮演三个角色。) 通过刚才的检查,发现同学们对这篇短文的意思已经了如指掌了。这堂课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这篇短文中孙权是怎样劝学,吕蒙又是怎样展示听劝的效果的。 二、

17、研读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培养学生感悟阅读的能力。 【细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明确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2.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4.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18、? 明确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两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根据原文说明。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中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三、圈点批注阅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圈点文中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字词、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意义等内容,培养学生联想阅读的能力和圈点批注的习惯。 本文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一下下列的圈点品味。【教师先列出要学生标注的内容,然后引导学

19、生理解这些内容的特殊用法、含义、作用等。】 1.三个字音:当、为、更。 明确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ng;“但当涉猎”的“当”作“应当”讲,也应读作dng。“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wi。“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有动词意味,读gng。 2.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明确“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了解”与“知晓”的意思。 3.三个古今异义词:

20、治、博士、但。 明确“治”,古指研究,今为“治理”义;“博士”,古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为“只,只是”,今为转折连词。 4.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5.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明确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朋友以及夫妇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吕蒙。“大兄”即长兄,是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6.三个

2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明确“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大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7.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明确“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2、是个倒装句。“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8.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明确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时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有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各异。 9.三个层次:劝、学、变。 明确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

23、“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10.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明确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孙权的议论(论点:“不可不学”;论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四、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

24、阅读两篇课外文言文,既培养学生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指导学生理解“读书有益”的道理。 生依据注释,顺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理解这两篇文言文的大致含义,然后谈谈对这两篇文章的看法。 1.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25、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释】已:停止。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中:符合,合乎。挺:直。砺:磨刀石。参:检验。跬:半步。骐骥:骏马。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锲:刻。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

26、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要充分发挥想象去补充。课下展开想象,完成补充内容。 孙权吕蒙鲁肃 关爱部下能听取意见爱才 循循善诱虚心好学敬才 (开卷有益) 链接一: 古代的“劝学诗” 1.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

27、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3.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

28、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文嘉明日歌) 4.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5.体会

29、: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6.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链接二: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的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

30、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教学使用的视频刮目相看,对学习基础比较弱的班级,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为理解故事内容做铺垫。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一目了然。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

31、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及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的表达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成语)也重在运用。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引用了两个例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学生收集得不多,教师可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朗读,希望能对班级里那些缺乏读书意识与习惯的学生有所启示。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

32、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曾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若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一一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又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及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参考答案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因为吕蒙学识不高,孙权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且他自己也觉得“自以为大有所益”,所以劝吕蒙学习。 孙权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进行对比

33、,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二、参考答案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参考答案1.邪,读“y”,升调,表示反问语气,后写作“耶”,可译为“吗”。 2.耳,读“r”,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读“h”,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四、参考答案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3.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

34、)权谓吕蒙曰() A.叫作B.说C.对说 (2)蒙辞以军中多务() A.告辞B.言辞C.推辞 (3)见往事耳() A.看见B.了解C.见识 (4)孰若孤()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5)蒙乃始就学() A.于是,就B.才C.却,竟然 (6)及鲁肃过寻阳() A.经过B.到,等到C.离开 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孰若孤 若毒之乎 C.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D.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 3.根据原文意思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结果是

35、:“”。(以上均填原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运用现身说法,指出“学

36、”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课内语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37、而别。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9.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10.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形容什么? 三、课外类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38、善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暮: (2)炳烛: (3)戏: (4)昧行: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1)C(2)C(3)B(4)B(5)A(6)B 2.A(两者都解释为“用”。)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

39、去的吴下阿蒙了! 5.D 6.B(应是侧面。) 7.B(解释为“只,只是”。) 8.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9.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10.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11.(1)迟。(2)点燃蜡烛。(3)戏弄。(4)在黑暗中行走。 12.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13.排比、比喻、对比。 14.“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附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光芒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