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21273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行的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1:年度编号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申 请 类 别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的研究 选 题 分 类 中小学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李泽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油市八一乡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5年2月3日 江油市教育研究室 2014年5月填 表 说 明一、封面左上角。年度以当年通知为准;编号则不填。二、课题名称。“登陆”栏“课题名称”处,每个汉字占一个单元格,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三、申请类别。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封面上,请在相应的中划“”。“登录”栏的“申请类别”处,在前一单元格填入相应的字母(A或B),后一单元格填写相应的内容

2、(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四、选题分类。A.教育基本理论 B.教育管理 C.教育信息技术 D.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E.课程及教学改革 F.教师教育 G.体育及艺术教育 H.民族教育 I.学前教育 J.职业教育 K.其他封面上,请在“选题分类”处完整填写,并限填1项,如“G.教师教育研究”。“登录”栏的“选题分类”处,在前一单元格填入相应的字母,后一单元格填写相应的内容。五、近期取得的及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是指近五年内,本课题组相关人员公开发表、出版或在校级以上会议公开交流的,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相关的论著。六、印装要求。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于左侧简装成册。七、报送数量

3、。本表报送一式5份。八、未尽事宜,请及江油市教研室理论室相关人员联系。负 责 人 承 诺本人自愿申报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我承诺对所填写的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江油市教育体育局和考研室科的管理,遵守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达成研究目标,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一、登录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行的研究主题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道德品行申请类别B一般课题选题分类D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

4、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职称行政职务研究专长心理健康工作单位江油市八一乡小学校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江油市八一乡场镇邮政编码621705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五年取得的及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或公开交流的场合发表、出版或交流时间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曾经承担或参及的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姓 名负责人/主研课题名称批准时间批准单位是否结题四、课题论证(一)主要问题界定核心概念界定,拟研究、解决的主要理论或实践问题。1、核心概念界定“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同时从农村流向城市务工,并在城市从事

5、工作3个月以上,因而造成监护缺位的儿童群体。而孩子由于户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留在户籍所在地,主要是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辈照顾,这样父母的监护角色也就缺失了,这给正在成长的儿童造成了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及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及合作,协同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

6、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拟研究、解决的主要理论或实践问题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心理健康问题,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而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寂寞无聊心理、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其次是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

7、及关爱, 亲情缺失,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厌学逃学辍学,部分留守儿童也因此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父母不在身边,也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及歧视。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及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二)相关

8、研究综述相关主题、内容及方法等的研究现状、特点及趋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及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要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0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

9、88%。及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其中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达到11.34%。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四川省比例已超过50%。为了能真实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2014年11月,我们对本校全面学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此调查中我们共发出问卷20

10、2份,回收问卷202份,在回收的问卷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祖父母监护甚至是亲戚监护的有83人,占41.1%,也就是说我校的留守生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水平,和全省水平相差无几,这及我校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直接的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可总结为以下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主要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中单亲监护又以母亲监护为主。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心理健康问题,亲情缺失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安全问题等。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

11、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三)本研究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选题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和意义,研究的创新之处。1、课题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和意义

12、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及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我校将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我校“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3、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2、研究的创新之处(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拟达成的理论或实践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1、拟达成的理论或实践目标我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及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

14、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在硬件方面,我校拟建设在学校在多功能多媒体楼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开设五区和十室。在软件方面,我校将保证学生平常正常学习之余,开展一系列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的活动,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硬件建设: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在多功能多媒体楼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开设五区和十室。五区为:图书阅览区: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5000册适

15、合少年学生的阅览的书籍,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设立阅览室,提供团报团刊和各种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各种报刊不少于20种类。科教益智区:利用功能教室,进行专家讲座,周末看爱国教育影片等。亲情联络区: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及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文体活动区:建设文体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健身的场所。购置乒乓球台、棋类等体育活动设施,同时也在操场增加部分体育设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寄宿生活区:给留守班的同学独立的寝室,统一配发生活用品,配老师单独管理。十室为:留守教室: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实现平时在原班学习文化知识,课余集中管理。留守寝室:为了能让学生生活舒适

16、,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寝室,并为他们配了统一的被条和生活用品。多功能教室: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网络教室:现在的微机室改为网络教室,将基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兴趣活动之一教学生基本的信技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等设备,让有条件的学生及家长通过视频见面。电子档案室:设立留守儿童专门电子档案室,通过服务器连接,让学生家长能及时查找到自己孩子的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亲情接待室:设立亲情电话,联系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爱心妈妈”队伍,让学生定时打电话给父母,定时接待学生家人或爱心

17、妈妈的来访。兴趣活动室:设立兴趣活动室,根据学生兴趣组建留守生兴趣活动班,开设兴趣活动课。文体活动室:配备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添置棋类,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图书室:添置了大量图书以满足学生借阅需要,图书室现有图书5万册,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阅览室: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看书的良好环境。(二)软件建设:留守生工作一直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虽然我校近年来一直很重视留守生工作,但并没取得更多科学成果。为了能创新留守生工作方法,更好地对比留守生工作的成效,经多方研究和协调,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初步决定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对“留守儿童之

18、家”的学生配专门的“代管家长”,对留守儿童履行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关注学生成长过程。(2)、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及家长通一次话,每周及学生交流一次。(3)、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及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4)、建立留守儿童中边缘学生帮

19、教制度。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成长记录袋。学校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张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3、为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

20、,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2)、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3)、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

21、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及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5)、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

22、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6)、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及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及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2、研究的主要内容A、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B、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C、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D、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23、五)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拟采取的实施路径、措施,划分的研究阶段,主要研究方法。1、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1)、文献资料的搜集及学习。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及成功经验。(2)、现状调查及分析。定量及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在切实把握应然及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开展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思想困难矫治研究等。(

24、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发展模式。2、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落实课题研究人员。组织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规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2月),实施阶段。1、认真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让学生留得下,学得好,生活开心,家长放心。2、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

25、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收集案例,加以分析,因材施教,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初步拟定留守儿童发展方案、提纲,总结规律,分析提高。第三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总结阶段。1、总结经验,搜集成果,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2、初步制定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3、申请课题结题。(六)预期的研究成果预期形成的研究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品行教育的研究 阶段小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26、”共生发展的研究 阶段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发展方案 制度(七)预期的研究效益拟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在学校,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八)参考文献本研究论证的参考文献,包括著作人、文献名称、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限填10个)。五、完成课

27、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和组成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工作必须的时间、物质、经费、资料等保障条件。1、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及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并共同合作参及我校上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圆满结题。其他人员多为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长期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

28、资料,对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作了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在农村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确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3、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领导支持: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曾专门召开会议,将课题纳入年初学校工作计划,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资料及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提供3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务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

29、题的研究及实施。六、专家推荐意见 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职称者担任课题负责人,必须由1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或者2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专家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说明该课题的可操作性。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字或本人印章):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字或本人印章):七、研究经费研 究 经 费 预 算总 额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经费管理单位负责人(签字): 经费管理单位(盖章) 年 月 日自筹经费来源数额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本单位完全了解江油市教育科学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年 月 日九、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由学校负责人填写初审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年 月 日十、立项评审意见由市教研室报请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根据审批意见,填写是否准予立项并盖章江油市教育研究室(盖章)年 月 日26 /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