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059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专题06文言文阅读 【最新课标】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分析】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试题可以看出: 1题型稳中有变。分析综合题、翻译题,自2009年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变化。2014年起课标全国卷删去信息筛选题,增设了断句题,而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5年将文言实词单选题替换为文化知识题,仍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2始终坚持“浅易”原则。选文基本上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考生可在脱离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读懂;文章用词均为常用词和常见句式。

3、3“内”“外”兼顾,以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为主。选文是课本外的,但答案却能在课本内找到。断句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皆体现出这一特点。 4要提醒关注的是,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虽然只有4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在断句题、文化知识题、分析综合题和翻译题的考查中都有所体现。 一、整体阅读指导 近年来全国卷所选考的文言文的体裁大多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语言精练简洁。 一、史传类文本的特点 (1)选

4、“文”方面选文特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史传作品,篇幅短小。行文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用语特点:凝练概括、文言高频词。 (2)选“人”方面 范围广泛文官:治国方略、为民造福、官位升迁。武将:英勇善战、攻城略地、屡建战功。其他: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关注传主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性格突出,对比衬托 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君爱国、英勇无畏、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 二、考点设置方面的特点 1轻文言词汇,重句段理解释义和整体把握。从整体看,课标全

5、国卷文言文阅读难易适中,以理解为主,兼顾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2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在文言文试题的设置上变动较大。除对文意的概括和文言文翻译较稳定外,2014年没有考查信息的筛选,增加了文言文断句。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没有考查文言实词的判断,增加了文化常识的考查。 三、“3步3读法”读文流程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方法“3步3读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

6、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再读文本时,要结合尾注、题目,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求对传记中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心中有数。具体需要: 知人要弄清文中所写之人,阅读时要明确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经历了哪些事件,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明事史传文记叙人物主要通过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再读文

7、本,要注意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方,理清人物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事情,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什么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辨理史传文中的“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需要“辨理”。 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的选项,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四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

8、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虽然其中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真题解析】 真题文本阅读导引 (2018.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

9、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10、,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第一步,粗读,知大意 1看题目,先浏览后面的题目,再带着问题读文,到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2浏览全文,了解大意。鲁芝的家族有名望和德行,小时候父亲被人家害死,后来迁居雍州致力于典籍的研究。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11、;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皇帝为他的死而悲伤,并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第二步,细读,圈画信息点 1“鲁芝”为主要人物名。 2“父为郭汜所害”为被动句式,交代了其幼年丧父的不幸遭遇。 3“车骑将军”“刺史”“孝廉”“郎中”“镇东将军”“光禄大夫”均为古代官职名。 4“扶风”“天水”“许昌”等都是地名。 5“拜”“迁”“出”“征”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 6“深敬重之”“魏明帝许焉”“其为人所重如是”是他人对鲁芝的看法,“乞留芝”是用他人的行为来表现鲁芝的形象。 7“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写鲁芝为曹爽出谋划策不被采纳,但在危难之时却出手相

12、救。 8“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以礼终始”是他人的言语,以此来表现鲁芝的为人处事。 9“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表明鲁芝深受皇帝的敬重,并且死后得到皇帝的奖赏。 第三步,做题读,有的放矢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根据后面的题目要求和选项(四分之三的正确信息),对文本进行针对性品读,锁定文中的有效信息,即瞄准目标读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

13、/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二是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技巧,分析语句。 解答时可以使用“2步曲”来作答。 (1)四个选项分两组,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停顿点是不同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两两分组,即A、D为第一组,B、C为第二组。 (2)两级排除定答案,分析时应先找到两组中不同的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即解题的关键,从不

14、同的停顿点入手,分析正确的断句点。两组的不同点之一是“芝坐爽下狱”中间有无停顿点,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出其意为“鲁芝受到曹爽的牵连而被下狱”,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第一组A、D两项;第二组的不同停顿点是“志”前后的不同停顿,纵观这个句子不难发现“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句式对称,因此可排除B项。 另外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作答,并验证上面答案的正误。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第一步找到常用于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在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在前面断开;第三步,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

15、,“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二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解答本题

16、一是要注重常识的积累,二是要重视语境对词语意思的提示。 选项选项分析 A原文“坟籍”和“耽思”放在一起,且后文表明此人才华出众,可以看出“坟籍”应和学习有关。 B“阙”在古代可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可指代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如水调歌头中的“不知天上宫阙”,指的是宫殿。 C“践祚”是文中武帝的动作,那么和登基联系在一起,和这个词语本义并不矛盾,但是选项中“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说法是错误的,和平时代的登基也叫“践祚”。 D“逊位”指退位、让位,在文中的主语是“鲁芝”,鲁芝并不是君王,所以选项中有“多指”一词。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 【答案】C 3下

17、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

18、芝。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二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题目共四个选项,涉及人物事件及评价。 选项选项分析 A由“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可知正确。 B由“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可知,被侵占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故此项错误。 C“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可知正确。 D由“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可知正确

19、。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第二步,借助技巧,明确考点。 找句式:(1)没有特殊句式;(2)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 找关键实虚词:(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 (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

20、来,一向;作:建造。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 【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官武将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二、文言文断句 【思维导图】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形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国卷客观断句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再设置68处停顿,但难度不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过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解答时要注意遵循“3步”解题流程,以确保

21、锁定正确答案。 断句题的3步解题流程 理解大意初判断.先易后难抓关键.断后通读查连贯 . 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而应该先通读所给语段,了解大致内容。如果是传记类文章,就要弄懂文言文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应要弄清说话的人物是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是说理性的文章,则要弄明白谈论了哪些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断句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并善于抓住关键点。断句抓关键,主要是从下文所讲的“六大标志”入手,仔细推敲,确定可断之处,当然,这六大标志在实际断句时,都是综合运用的。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

22、符。 . 凭语感,能断的尽量断一断.凭语感不能断,再抓6大标志去判断.断完后,须通读,句畅意明验答案 【典型例题】1(2018全国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

23、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规范解题】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步骤操作演示 第一组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

24、令/ 第二组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步骤操作演示 知大意, 初判断通读这段文字,可知这一句介绍了范纯礼因父恩荫任职,并在永昭陵修建中有自己见解而抗命。然后可根据对句意的理解抓住关键,排除错项。 先易后难 抓关键阅读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的主要区别在于“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和“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两处断句不同。能够准确判断这两处,就可得出答案

25、。“荫”和“知”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前者是恩荫,因为父辈祖辈而得以做官,后者是关于官职任免的词语。前后联系可知,此处是说,范纯礼因为父亲范仲淹做了官,故“荫”和“知”之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京西转运使”为官职名,“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讲不通,中间应断开,“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完整的话,其后应该断句,排除A项。 断后通读 查连贯反复诵读可以判定,根据第一、二步的分析得出的断句答案是否符合语境,关键处是否断句精准。 【自主试笔】_ 【答案】D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

26、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回到朝中,任命(他)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身份)出任遂州知府。 【技法梳理】 文言断句两步骤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27、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微课文言文断句的六大标志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掌握以下6大断句标志至关重要。 一、标词性,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做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

28、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断开。文言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往往做谓语,断句时,也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技法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

29、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典型例题】1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规范解题】第一步: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这段话是司马迁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写孔子世家,先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指出孔子的做法,最后再说为其著书立传的原因。 第二步:先易后难,巧用方法。 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名词,比如“周室”“诸侯”“仲尼”等,根据

30、语法中主谓句的形式,可以断开其中的部分语句。再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即可。 第三步:题目做完后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一要检验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自主试笔】_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参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二、察对话,定句

31、读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教材示例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两次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根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参考答案:宦

32、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典型例题】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规范解题】第一步:通读文段晓大意。 所给内容是惠施和庄子的一段富有智慧的对话,惠子认为葫芦大了一无所用,但庄子一眼就看透了他做法的荒谬,指出其执着于“用大”却忽略事物本身的特点。 第二步:凭借对话巧断句。 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对话的标志,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将该断的文字迅速断开。弄清这是惠施和庄子的对话,由此出发,再根据文意巧妙断开其他地方。 第三步:断后重读看通顺。 反复诵读可以判定,凭语感进行的断句是符合文意的,该段文字的断句符合要求。 【自主试笔】_ 【答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参考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