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家访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家访记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家访记录 A R 179 R 395.6 1000-9817(2009)02-0188-03 学习障碍;精神卫生;危急行为;平安;儿童;农村人口 20世纪80年头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2 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50%左右1,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留守儿
2、童处于长期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甚至监护人抚养方式和抚养质量等也发生了变更2-6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更简单出现一系列诸如教化、心理行为等发展不良的问题1-10。留守引发的儿童成长环境的不利改变可能是留守儿童出现不良发展的最主要危急因素。笔者对有关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危急因素进行分析。 1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业问题 留守状态是否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改变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叶敬忠等3指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横向的整体对比上差别不大,但是少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出现了学习成果下降。田录梅等11采纳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父亲或母亲出国打工的国内留守儿童和
3、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结果发觉,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较差,详细表现为他们的学习成果较少令父母满足,他们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更低。然而,朱科蓉等12调查发觉,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成果并没有什么影响。有探讨指出,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对于部分心态良好的子女影响不大, 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出现明显波动,对学习的认知发生偏差,学习看法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敷衍了事、三心二意、不求甚解,听课不做笔记,做作业有始无终,逃学、旷课等行为时有发生5,13。 1.2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最简单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令人担忧。王良锋等
4、8调查发觉留守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小学三六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的调查发觉,有孤独感的留守儿童占17.6%,不同年级和年龄组之间,孤独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7。王东宇等9的调查发觉,有30.3%的中学“留守孩”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惊慌与敏感、抑郁、心情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孩”的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惊慌与敏感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孩”。范方等6对亲子教化缺失组(留守儿童) 和比照组进行比较发觉:“留守儿童”组乐群性、稳定性、轻松性、自律性方面得分显
5、著低于比照组,世故性、惊慌性、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比照组。探讨基本上得出了一样的结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简单出现心理问题。 1.3 道德和行为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化的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5。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6。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10,出现了行为问题。林宏9在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探讨时也指出,很多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的教育,或顶撞祖辈,或保持缄默,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在学校
6、,很多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压同学和早恋等诸多问题。此外,有的留守儿童痴迷嬉戏机,夜不归宿,甚至个别人有敲诈、吸毒等违法行为14。留守儿童的单亲教化、隔代教化、寄养教化相当普遍,从而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惊慌、情感淡漠、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任性、性格孤僻、内向、小偷小摸、无助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等问题行为15。 1.4 人身平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干脆、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极易产生平安隐患。赵科等16对安徽省长丰县3 所初级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 发觉留守组意外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
7、于非留守组。范先佐13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安问题归纳为:一是由于亲情得不到照看而产生的平安问题;二是受他人的人身侵害,如被拐卖和受到性侵害。周宗奎17还提到了留守儿童易发生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危急因素 2.1 联系与沟通方式的改变 一般状况下,外出父母主动与家庭打电话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通话时间短,次数也很少。外出父母与家庭的电话交谈主要发生在外出父母与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外出父母打电话回家的目的主要是询问家人的健康与平安,同时与监护人进行家庭重大事情的规划与决策,他们在与留守儿童短短的通话时间里,通常只是简洁询问一下孩子的日常生
8、活及学习等状况,很少触及到更深的情感沟通4。 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亲密联系者,自身也受到了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诸多困扰,他们往往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大多只停留在物质方面。从留守儿童自身来看,他们与母亲沟通较多,但这种沟通大多并不深化彼此的内心;与其他类型的监护人相对沟通较少,更多的儿童都是从同龄伙伴处寻求劝慰,部分儿童选择封闭自己,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或心理上的压抑4。 2.2 监护方式的改变 单亲监护是当前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一种监护方式,而其中绝大多数以孩子的母亲作为监护人,她们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看较其他监护方式要好得多18。然而,在父母另一方外出之后,单亲
9、监护人往往面临的是超负荷的劳动和生活的无依无靠。这种身心的压力再加上自身文化素养偏低,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看和教化方式,这也是单亲监护类型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化方面存在着诸多隐患的一个主要缘由。 在父母缺位的状况下,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教,不仅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很简单出现放任自流、辍学厌学、心理和生理发育失衡等问题。加上年幼,缺乏辨别是非的推断实力,他们很简单就迷失方向,有的甚至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19-20。 在上代监护这类监护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虽然和母亲监护类型下的孩子在得到的生活照看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但由于孩子是寄宿他家,许多孩子明显感觉到寄人篱下的不
10、适,心情和心理发育都受到了影响。 同辈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他们一方面要照看田间地里和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学校的功课和学习,可以说是在经受着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 2.3 父母的文化素养和教化观念 由于文化水平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认为只须要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满意,而往往忽视了与他们情感上的沟通和沟通。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来看,留守儿童与母亲沟通较多,但这种沟通大多并不深化彼此的内心4。 另外,父母教化观念的偏差,使得留守儿童受到世俗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上学习成果的不如意,往往简单对学习垂头丧气,甚至坚信读书无用论,早早踏上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2.4 家庭经济状况 贫困
11、地区留守儿童拖欠学费是普遍现象,而且学费的拖欠会给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留守儿童的学费拖欠时间会由于父母在外而延长,其自尊自信会受到严峻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有肯定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儿童社交焦虑发生率较高,可能因为经济状况导致生活质量、居住条件、环境等的差异,这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8。 2.5 学校教化过程中的不同等 受旧的教化思想影响,有些老师往往过于关注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不同学生的关切程度与耐性状况不同,于是学习成果差的留守儿童得到的更多是指责与惩处,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6 危急因素的综合作用 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
12、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心理状态、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3者亲密关联,相互加剧。 留守儿童亲子教化的缺失或者替代,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不良的家庭环境诱发儿童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表现为或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且3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3.1 家庭方面 父母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子女的教化作用,有条件的尽可能把子女带在身边,没有条件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支持子女教化,供应必要的学习条件,防止过度物质满意。另外,代养人、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3.2 社会方面 首
13、先要加强舆论宣扬,主动开展流淌人口子女教化问题宣扬,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后建立社区、学校和家庭立体式的教化管理网络,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教化监护体系,发挥社区综合教化功能。另外,建立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对家长的监督制度,乡镇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建立“代理家长”制。 3.3 学校方面 老师要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树立以人为本的素养教化意识。学校要实行综合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且推动课改,加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重视情感教化、道德教化、留守儿童的自我教化,开展法制、平安和生存教化。另外,建立老师“代管家长制”,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3.4 制度
14、方面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就业、医疗、住房和教化等制度。统筹城乡教化发展,降低城镇中小学招收农夫工子女的门槛,真正解决流淌儿童的教化问题。各级政府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化方面的职责,同时在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让农夫“离土不离乡”。另外在学校设置方面也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小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的覆盖范围。 4 现有探讨的局限性 父母的外出访得孩子们成为留守儿童,但是留守状态如何界定,它与其他一些不良环境,不良经验(离婚,虐待,损害等)有什么关系,目前国内仍旧缺乏相关的探讨。 除留守以外,离婚、虐待和损害都是儿童
15、成长环境中的危急因素,所以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应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委哪些问题的确是留守状态造成的,哪些又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须要以留守儿童所处的整个成长环境为背景,加以综合考察。许多探讨者仅仅是以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假设,而以这种片面的假设为指导,设计出的往往只会是以某个或某些学校(或学校的某个年级)、某个或某些地区的农村家庭为探讨单元的探讨内容和调查方案,从而有可能忽视了其他的儿童成长环境或者其他种类的危急因素给其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探讨分析和探讨结论,其可信度有待考证。所以必需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化的探讨和探讨,了解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并且提出
16、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探讨.人口探讨,2005,29(1):29-36. 2 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索.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06,7:119-123. 4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农村经济问题,2006,4:19-24. 5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化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视察,2005,4:79-81. 6 范方
17、,桑标.亲子教化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 855-858. 7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39-640. 8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53-855. 9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48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 521-522. 10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老师教化探讨,2005,17(6):72-75. 11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
18、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探讨.中国特别教化,2008(2):8-11. 12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化科学,2002,18(4):21-24. 1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教化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1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化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4. 15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116-117. 16赵科,方雪晖,苏虹,等.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损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限制杂志,2007,11(3):277-279. 17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化问题.北京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18叶敬忠, 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人口学刊,2006(3):55-59. 19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化现状及思索.江西教化科研,1998(3):59-61. 20草春华.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探讨.当代教化论坛:校长教化探讨,2007(5):73-74. (收稿日期: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