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高一网权威发布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更多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仰视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沃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需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大范文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希望你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题目是物质的分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1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
2、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依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中学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学问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浩大的化学学问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变更亲密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学问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驾驭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探讨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
3、据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依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驾驭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相识和探讨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支配:1课时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中学过渡时期,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洁驾驭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
4、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详细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阅历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化学物质,进而驾驭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三、教法、学法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洁,假如采纳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爱好,就是老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纳建构
5、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学问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学问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学问的意义建构。在采纳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实行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沟通,不同小组间的沟通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四、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即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意义。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比如垃圾的分类。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
6、分类法的例子。探讨分类的意义。1.1观看垃圾分类广告,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1.2感受广告内容,相识分类及分类标准的重要性;1.3举诞生活中分类的实例,探讨生活分类的意义设计意图: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发散,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所带来的便捷,并且通过对大量对分类的感性相识上升到对分类标准的理性相识,为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好了铺垫。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方法拉瓦锡对元素是如何分类的?任务1:对拉瓦锡元素表中已学过的元素进行重新分类;任务2: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
7、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我让同学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活动是想要学生明白,其实分类它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如何依据分类对象的特点去找寻分类方法才是关键。模块3:分类的意义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思索探讨。通过师生共同沟通,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洁,学生有实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实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实力,学生不肯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老师可通过师生沟通,帮助学生概括。五、板书设计一、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8、1.交叉分类法:对同样的事物根据不同标准进行重复分类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进行分类六、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纳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实力。2.活动表现评价: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其次章,其次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相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试验、酸碱盐电离学问的持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
9、理论学问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探讨方法看,它是探讨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学问和实力的重点。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2)实力目标:通过演示试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概括实力(3)情感目标:激发探究探讨物质和理论的爱好,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的教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相识事物的本质。3.教材的重,难点:(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
10、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需特殊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需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打算实行以下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纳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改变的本质,说明怀疑。它有利于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实力。采纳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建必要
11、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实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协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新奇心较强,爱好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学问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2.学法指导充分运用试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试验可见度,加强感性相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试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视察,理解微观本质。四.说教学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演示溶液导电性试验,视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
12、导电,这样很顺当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终支配“思索与沟通”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2、通过上面的探讨,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探讨。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结合本节学问,课后探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3、,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其次章,其次节的其次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具体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其次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娴熟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需要驾驭的一项基本技能。1.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驾驭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实力目标:通过试验,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训练学生科
14、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学问的理解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改变规律。相识到事物改变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别性。1.3、重点、难点重点: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需特殊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需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打算实行以下教学方法:1、我将这部分学问的学习采纳探究式教学,由试验复习旧学问,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
15、深刻地驾驭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2、采纳问题探讨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事实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确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3、通过试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讨,顺当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3、说学法3.1学情分析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中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试验
16、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索,探究认清事物的本质。3.2学法指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学问为指路灯来探寻新学问,层层深化驾驭新学问。使学生基础学问应当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育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实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试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的确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意自己对试验的视察,分析,及动手操作实力的培育。4、说教学程序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纳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试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试验的同时要仔细视察试验现象,并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说明,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探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依据同学们的探讨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和Ba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试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相识。3.最终有选择性的通过试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