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课程标准教材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低年级课程标准教材解读.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低年级课标、教材解读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已经展开,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勾画了面向新世纪我国数学教育的蓝图。标准开篇提出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对数学教育的前景充满了憧憬。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大趋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符合课程改革新形势的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研究背景(一)数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内容以及
2、节奏的变化。(二)在数学课程中,认识并处理好数学学习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成为了构建21世纪数学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三)现代数学的空前发展以及对社会的突出作用势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反思,折射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对科学到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作了必要的准备。(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数学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
3、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施体系。(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意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有价值的数学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等等。还包括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等等。1.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2.有价值的数学应当是和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4、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之数学课程涉及的领域应该是广泛的,这些领域里既有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三、数学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
5、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上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现实为前提。(二)低年级段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
6、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
7、、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三)在实际教学中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1.知识与技能可以理解为长期以来所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想对它来说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更加难以测量,所以,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2.在目标的确定时,要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力争用好教材。为突出学科的独立性和知识的系统性,新的教材多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体力展开。这总编排关注了学习的本质中所描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的资源,
8、更多地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绝不能我行我素,“穿新鞋,走老路”。3.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教师要敢于处理教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以适应教学实际需要。4.三维目标不应是被割裂或独立存在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与技能可能更加重要,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实际教学中过于侧重其中的某一方面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都只会使教学实践步入歧途,从而背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初衷。四、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若干核心概念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和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
9、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个基本策略”(一)在生活中体验数感。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二)在定量刻画中建立数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去刻画他们所熟
10、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三)在估算中发展数感。估算是对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大概的推断或估测,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估算意识和一定的估算能力,那么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来解释和解决问题。估算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及空间观念相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四)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这正符合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
11、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在学生开始识数时就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各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的感知数、认识数。(五)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启迪思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六)在解决问题中升华数感。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
12、的头脑之中。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进一步升华数感。(七)在撰写日记中巩固数感。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使学生在“数学日记”引导下,去收集、探索、发现、解决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记录下“数学例子”。通过记录、整理和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社会、科技、经济、环境、地理等息
13、息相关,从而激起他们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关于课程的实施建议课标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的作用都作了明确的阐述。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搞好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为了使数学教学顺利高效地进行,我们应当努力促进自身数学教学观念与教育策略的转变。(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14、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里,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地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
15、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六、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落实德育的任务。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自觉做到教学语言精练准确,板书规范正确,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在一天一天地坚持、一年一年地无声熏陶中,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言必有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尊、自信、自爱的独立人格。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的几点做法。(一)捕捉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二)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精心创设情
16、境,师生共享数学之美(四)在真诚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师生的德育资源是在动态中生成的、也是在动态中进行的。首先是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其次是善于利用学习过程中随即产生的资源,有时甚至是“不利”资源。通过实践与探索,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这里既有知识的获得,同样也有道德的内化。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1.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做一个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2.教师要学会尊重、倾注真诚、满足需求,给学生智慧,给学生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重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17、观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的启迪,数学文化、精神的培养。4.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和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七、监控和评价(一)目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二)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习惯。(三)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学习流程的落位、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结性评价(期末检测)相结合的方法。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5.评价
18、结果一定型描述的方式呈现。低年级段教材分析一册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学就在我身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比较;1120各数的认识和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识钟表;数学实践活动。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其主要变化是:(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分类”、“比较”单元。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改为第一单元的“数学就在我身边”,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第二单元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并且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
19、分类的内容。(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七单元“认识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3)增加了“学看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2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房间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我爱我家主题图
20、,教师利用事先准备的各种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家中,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3)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神州五号发射、做值日、升国旗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珍惜时间等的教育。(4)教材设计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例题用“小猫头”代表;小动物始终贯穿全书;我们的校园生活剪影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认数是计算的前
21、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例如:教材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及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措施是:(1)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
22、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2)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3)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4)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展示多种计算方法。三、点滴提示: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书写等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1)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开始以2人一组比较好)。
23、(2)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3)要求学生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4)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因为在随后就要帮他们建立4人组的学习小组了。(5)审题能力一定要训练。我的方法是在读题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把关键词用重音读,并要求孩子在老师读时,你必须用手指着,孩子们今后也会同法读题,这样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也不会丢题。2、与家长做好沟通。每学期开学,我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项任务肯定就是向家长做教材介绍。让家长了解课改教材的特点,并且在开学初就给他们布置好任务,这一册就是每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在家多观察“钟表”,并告诉他具体时间,这
24、样到学习“认识钟表”时就容易多了。3、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每一个单元配有的主题图都容纳了许多数学信息。让孩子养成观察主题图的习惯,便于在二、三年级解决应用题。因为这套教材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甚至于图比文字多,许多应用题中的条件都在图里,需要自己去找。4、教学认数应注意:(1)教学所用的例子应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2)实物和数字相对应。例如18页的例题,物、手指、数字之间转换,让孩子在逐步抽象中认识实物、图像符号与数字符号的关系。5、教学“比数大小”时要注意:比较方法是“一一对应”,这一定要利用教具让学生理解,因为这个知识在第二册教材中的减法也是适用的
25、。6、“位置”这单元知识是本册的一个难点,它直接影响2册64页更深一层的“确定位置”的理解。所以,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1)注意图片、实物必须要充分,不能引导学生空想,必须由实物向抽象过渡。(2)注意三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利用“前、中、后”三个学生座椅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平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经常练习。如:我就经常和学生玩猜同学的游戏。7、认识图形单元,在一册主要以“体”为主,2册则以“形”为主。所以,注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特点。高玉梅老师就做过这节课,她就是让学生事先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形状,在课上学生用“摸、看、比、滚”等方法进行辨认区分,效果特别好。二册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
26、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认识时间,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实践活动。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在继承上册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教学内容的展开也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2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例
27、如,例题、练一练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3、注重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统计与概率的观念。“统计和可能性”是新的教学内容。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三、点滴提示: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要分层学习:(1)一个一个地数,突破几十九后面是多少;(2)一十一十的数,认识十与百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是:99添一是100。我在教学时,
28、利用计数器拨珠演示满十进一,还让学生十根一捆整理小棒,这样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2、认识人民币单元,我采用一册学习认识钟表的方法。家长会上我把这单元的重难点给家长做了提示,对于多种的付钱方式我也给家长讲了,并先让家长把书后的人民币卡片剪下来,在家里玩买东西的游戏和换钱的游戏,我觉得这样对学生真正学习这段知识时,有很大帮助。尤其这付钱方式,学生就得多练。3、确定位置的教学,要注意:(1)找目标时,要统一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从左往右,从前向后的顺序数;(2)帮学生理解行和列时,可以简单的利用两条纸,横贴在黑板上,就表示“行”,竖贴在黑板上,就表示“列”。我在讲这里时就用这种方法,学生理解很快。也为3
29、册“观察物体”做个铺垫。而且后面的一些应用题,也经常设计到这部分知识。例如3册中16页的例题,格子里放多少个书包。这就要先数一行多少个,再数共多少列。还有6册中的估计一篇文章多少字,都需要这方面知识做铺垫。还要让学生知道行也叫排,列也叫组。(3)可以讲之前把教室布置成模拟电影院,学生每人发一张模拟电影票。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行和列”;另一方面,在后面做练习时,有一道电影院找座位的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1、看座位怎么排的,2、找排,3、找号。然后让一个孩子去找一找,其他随后效仿,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也便于掌握。4、探索规律的教学第一册:在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学习后,安排简单的图形、数的有序变
30、化(如:同一图形色彩的交替变化;几个数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位置发生变化。)第二册:在认识图形单元之后,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找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内容(图形的个数增加了,变化复杂了)。第三册:找图形的简单变化规律(图形的旋转)和算式各部分数的内在联系。第四册:紧密联系本册中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安排的解决最简单的利用余数就能确定周期性问题。这部分知识就是奥数的知识,到三年级更难,所以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且要让学生明确,一题会有多种观察、叙述角度,要鼓励他们去发现。二年级三册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平移与旋转,统计与可能
31、性等。二、教材编写特点:数与代数编排特点一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含义,发展学生数感和符号感.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通过“儿童乐园”“分发跳绳”“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红花”“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2关于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
32、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例如,第25页创设老爷爷收萝卜的情境,通过数“萝卜”的捆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21页,一辆车坐2人,通过游乐场里坐轨道车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2)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
33、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例如,第25页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另外,教材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安排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如“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特别是9的乘法口诀后面练一练中的“手指游戏”,学生十分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二)空间与图形编排特点
34、1观察物体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体验物体相对位置的不同形状2平移与旋转通过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和旋转想象,在关键点上增强了学生的感受。三、点滴提示:1、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这部分知识是初步的认识长度单位,启发学生用身边事物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来记,主要是把握一庹大约是1米,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就好记了。2、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习乘法做好情感与知识上的准备。如:第14页例1: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引出教学内容;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还可以渗透相同加数的认识,为乘法作准备。教学可分两层:第一层,先从画面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然后由学生自己
35、列式计算。第二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最后组织全班交流。我觉得在这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式,明确:每份数、份数、总量及一倍量、几倍量、倍数的关系。这样有利于5、6册的大批量应用题的理解。尤其是倍数应用题,学生有时会有困难。3、观察物体单元,要注意,观察有两种情况(1)图中画有观察人,就以图中观察人为标准;(2)图中只有物体,就以自己也就是做题人为标准。到了4册,也有这个内容,但是观察的小正方体就要由3个变为多个。这里要注意小正方体在多角度看到的面不同,要交给学生怎样表示。而且从3册就要让学生试着画出所见面到的图形。在市里做课的时候,我见他们就要求画,后来我也要求,
36、结果到了四册时就容易多了。4、对于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教学中,要增加大量实例。选取的实例应满足下面的条件:(1)为学生所熟悉;(2)物体的运动仅反映单一的状态平移或旋转。如商场、火车站、机场的各式电梯,封闭式电梯门,直行段索道上的车厢,直行段传送带上的物品,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等,都反映了平移现象;电扇的扇叶,钟表的指针、健身脚踏车的车轮等,都反映了旋转现象。我们班孩子总结的:平移是沿直线移动的运动现象;旋转是围一个中心的四周移动的运动现象。要注意给学生强调:汽车车轮的转动。行驶的汽车叫平移,原地架起的车轮叫旋转。还有,坐有弯道的轨道车,这也叫平移,因为一般题中都是画一段。四册一、教学内容本
37、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余数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克和千克,认识时、分、秒,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教材编写特点:(一)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首先,在“实际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教材以学生借阅图书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先由小猫提出问题
38、,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通过“练一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数学问题”,并且随后试着独立解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其次,应用所学的各部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二年级上册相同,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将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例如,在“千克和克的认识”“统计初步知识”等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关于
39、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特点是:1、选取学生熟悉的、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空竹、飞机、大头娃娃)。其作用:激发兴趣和体会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现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例1:三个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交流观察体会。3.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先根据太阳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确定其余三个方向。)三、点滴提示(一)有余数除法知识的教学应注意:1、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悟“余数”的概念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例如:教学第2页例1时,通过操作感悟、体会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这样的数,叫做“余数”。2、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明
40、确“商”与“余数”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材第2页例1的第4种分法,104=22,虽然商与余数都是“2”,但是这两个“2”所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分析出“有余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把一个数平均分,有剩余,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而且在这里还要注意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不一样,尤其到三年级求地面铺砖时,商的单位是“块”,余数单位是“平方分米”,所表示意义不同但学生特别爱错。(二)认识实物的对称性。认识图片的对称性:建议让学生在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对称。“折一折”的活动,要体现“三个指导”。折法指导:突出“对折”;观察指导: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理解指导:边沿完全重合,意味着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中间的折线要告诉学生是中心线,它是判断的关键。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这点,但还是提示后便于理解。(三)在平面上根据指南针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1、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交流。掌握方向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太阳确定方向根据指南针确定方向根据环境确定方向2、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在图上会分辨东南西北。这在三年级品社课上就会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