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观察评价(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观察评价(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第 17 页第一章评价概述第一节评价的内涵一、评价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和判断人、物、事价值的过程(主观性)评价 = 事实判断 + 价值判断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 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二、学前儿童评价(幼儿发展评价)1、定义:根据教育目标,衡量和判断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过程。2、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儿童维度: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学习品质教育维度:五大领域发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3、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指向幼儿发展)第二节 评价的要素要素:主体、客体、标准、过程、结果一、 主体(谁评)需要与倾向(谁的需要?)问题:评价主题单一
2、趋势: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自我评价思考:儿童怎么成为评价的主体?二、 客体(评什么)属性与特征问题:客体有哪些类型? 幼儿发展评价的客体是?三、 标准(怎么评)衡量食物的依据或准则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问题:标准是要具体还是要有弹性? 标准是谁的标准?四、 过程(搜集信息)(一) 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到哪些地方才能得到这些信息;(二) 确定信息源的数量,这个数量的确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三) 要选择搜集信息的具体方法五、 结果(为什么评)最终价值判断问题:幼儿发展评价的评价目的是?第三节 评价的原则一、 发展性1、 评价的动机是为了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最佳发展2、 用欣赏、鼓励和期望
3、的态度对待评价二、 整体性(一) 要将儿童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防止片面性)(二) 在广泛的生态环境中评价幼儿1、 需广泛考虑幼儿发展的环境2、 让幼儿、幼儿家长和社区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共同作出发展的建议。三、 真实性1、 在自然的真实环境中评价幼儿2、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评价幼儿3、 在幼儿自在游戏时评价幼儿4、 在幼儿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中评价幼儿5、 取多种场景评价幼儿:如家庭、社区四、 客观性1、 记载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与结论2、 记载现实而不是追溯过去和设想未来3、 评价幼儿的言行而不是人格、尊严与权益4、 理解并宽容来自他人的评价,勿将个人之见强加于人五、 向内性:侧重幼儿个人纵
4、向比较要更多关注儿童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其发展在群体中的地位六、 动态性:注意动态发展性评价1、 要注意间断或者连续地评价幼儿2、 理解幼儿表现的偶然与随机性3、 理解幼儿发展的不确定性、变化的非直线特征如:家庭变故对幼儿心理影响第四节 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单了解)一、 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评价观二、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三、 合理地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第二章 观察用于幼儿评价第一节 观察用于幼儿评价的优势一、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真实性、及时性、非语言性二、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观察是幼儿教师必要的专业能力(理解)一、 看懂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观看幼儿行为,分析行为
5、背后的发展判断发展水平,提出支持发展的策略二、 教师的专业自觉性的重要体现发展意识对幼儿发展状态的敏感性课程意识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第三节 观察的内涵与类型一、 观察的内涵(一) 观看与观察观看观察能力 技能主观 客观非专业目的 专业目的 引导发展 分析与评价发展观看重在看,而观察室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感知一边思考的活动(二) 观察的界定陈向明: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这么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包括:一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专业观察(三) 学期儿童行为观察是在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的基础上
6、,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它是专业观察中的一种,是撞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科学观察。(四)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直观性;可靠性;简便易行缺点:表面性、偶然性;主观性、低效性二、 观察的类型(懂得辨别 理解)(一) 根据观察者是否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1、 参与型观察2、 非参与型观察(二) 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和控制程度1、 结构型观察(正式观察)2、 非结构型观察(非正式观察)(三) 根据是否借助一起或技术手段1、 直接观察2、 简介观察(四) 根据观察记录方式不同1、 叙事观察2、 取样观察3、 评定观察第四节 避免观察中的偏见一、 偏见的来源先见
7、;喜好;经历;所接受的社会准则;自身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受的教育或培训等。结论:偏见导致不正确的判断。为了有效地观察孩子,我们必须学习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思想、排除偏见,集中观察焦点,并采用系统的、逻辑的方式记录信息。摒除偏见的方法:1、 将儿童看成儿童(从儿童视角)依据儿童“实际上”是怎样额角度进行科学判断,而不是从儿童应该是什么样的角度观察儿童。如:想象与现实混淆;语言与行为不一致2、 了解儿童表达自我的方式(观察记录时特别注意)除了语言,儿童更多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儿童通过他们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言谈举止、面部表情等与我们交流。第三章 观察评价的步骤第一节 制定观察计划一、
8、 观察的目的和目标目的是对你将要观察什么和完成什么的表述,是观察的全部意图。目的应该比较宽泛,应该能够呈现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儿童发展领域。例如:观察两名分别为3岁4个月和3岁5个月的幼儿在玩小型玩具时的语言发展情况观察什么目标是对你要观察或评价的具体技能或能力的陈述。它是一种具体的目的,通常是可测量的或有依据的。例如: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主要关注词汇方面。为什么观察二、观察对象三、评价标准发展里程碑;发展常模;理论依据或观点;自制的评价量表四、观察实施的情境不同的情境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行为表现个体行为发生的情境不同l 观察的时间l 观察的活动类型 根据观察目的和观察目标选择活动类型l
9、 观察者的位置 尽量选择隐蔽性观察,避免幼儿的不自然表现(紧张、退缩、迎合等);寻找隐蔽的位置,不让幼儿发现;等待幼儿熟悉之后,再进行观察六、 观察格式化(一) 质性观察法(二) 量化观察法第二节 收集观察信息(事实判断)一、应对信息收集者进行培训内容:信息收集者应对评价程序的要求、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特征等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二、消除评价者的消极心理影响(了解内涵,选择涉及,如给予一个现象)比照心理、晕轮心理、逻辑误差、刻板印象、情绪效应、附和权威、求全心理等。三、要及时、客观、详细记录被评幼儿的表现信息观察记录中易犯的错误:1. 记录不够详细,证据不足2. 记
10、录不够客观,使用判断性用词或添加自己主观的意见和评价。3. 记录不够准确,遗漏事实或添油加醋第三节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价值判断)一、 质的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发现寻常行为背后的意义 描述的结论解释和评价(一) 观察与理论观点观察的最终目的: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最适宜理论观点相互矛盾或有差异怎么办?过去的理论有不足之处怎么办?如何确定哪一个理论最适合你的观察? (二)观察与发展常模1.概念:常模是在身高、体重、语言等方面规定代表性数值和变化的量化尺度。是经过多年的观察记录所得到的一般量。 2.运用个体的发展之间存在差异;发展常模经常按发展领域提出,它自身并不完整;注意各个领域的发展是相互联
11、系的;需谨慎解释评量结果。 (三)扎根理论 1.概念;扎根理论是1967年有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提出的一种建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2.扎根理论有固定的研究步骤 开放式编码:逐步形成信息的范畴 轴心式编码:建立范畴之间相互联系 选择式编码:构建理论命题 3.编码要注意的问题l 根据主题确定编码的词汇l 不要遗漏具有主题意义的行为l 保证编码词汇的客观性l 编码的词汇要有充分的依据l 编码时不要太琐碎二、量的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一)描述性统计(二)推断性统计三、观察结果的践行(一)支持教师的课程设计与调整(二)改进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三)促
12、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支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第四章 观察记录的方法(也要了解典型案例)各种观察方法的共同特性指标u开放性程度:是指能否保留可供日后再加以分析的原始材料选择性程度:是指观察者是否事先选定某些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推断程度:推断是指观察者根据资料、描述或证据去下结论第一节 描述的方法描述观察: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时间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一、日记法1、 内涵:日记法区别于其他描述方法的方面,是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日记的方式记载观察对象成长与发展中的行为表现。2、 发展历史:日记法也称儿童传记法,是研究儿童发展最早采用
13、的一种方法。3、 内容:日记法强调的是记录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新行为及其发展性变化。4、 记录方式:日记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开放性的、选择性程度较低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与幼儿频繁接触,同时做详细记录。可每天记录,也可每周若干次。5、 案例分析6、 优缺点 优点:l 详实性(充分记录儿童真实的行为表现)l 广度性:既记录当时的行为,也记录后续的行为,显示其进化有利于对行为性质做定性分析。l 永久性: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内容,不仅当前可用,还能与被观察儿童日后的情况,或是和其他的观察资料,如发展常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反映儿童的发展状况。缺点:观察对象选择的有限性观察客观程度的有限性样本的有限性
14、观察时间的限制观察结论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观察结论容易出现推断错误二、轶事纪录法1、内涵: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儿童行为和反映,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2、内容:不受限于某个幼儿,也不受限于新行为,只要认为是值得记录的内容,无论什么行为或什么时候发生,都可以记录下来。3、记录方式:开放性的观察方法,选择性程度依据观察者的观察目的而定。包括有主题记录和无主题记录两种4、案例呈现5、优缺点 优点:(1) 简单、方便、灵活(2)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及幼儿的发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缺点:(1)所记录的事件常带有主观倾
15、向(2)轶事记录回忆的内容可能与事实不符6、教师运用轶事纪录法需注意的问题 (1)迅速记录 (2)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 记录清楚儿童行为发生时候的情境、时间及基本活动 尽量记录下中心人物的动作和言词,同时还要记录与之交往的其他人物的反应 依序描述所发生的事:轶事描述包括事情的开始、发生的过程和结尾轶事观察中动作描述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描述事件的主要动作和活动第二层次:主要动作中包含的内容第三层次:如何进行主要动作应对每次轶事记录进行分析三、 实况详录法1、 内涵:实况详录法又称为“描述性记录”、“连续记录”“流动性记录”等。它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小时或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
16、)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2、 内容:实况详录法记录的内容分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他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3、 记录方式 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以描述性的方式进行详细记录,而不只是以概括性的方式做推断 记录不具有选择性,是观察法中开放性最大的一种 可使用现代技术4、 实况记录法优缺点优点:(1)简便易行,容易掌握 (2)现场记录,更为精确 (3)因为详实性,能永久性地保存资料,可供以后反复观察和分析利用,经济而有效。可反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
17、分析:查看实况记录,用文字描述幼儿的一般状况,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制定行为分类系统,通过时间抽样和事件取样等方法,使观察结果数量化。实况资料可被观察者从不同角度,多次使用。缺点:(1) 因要详细记录,需要耗费观察者许多精力和时间(2) 观察者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极易疲劳,影响记录质量(3) 要记录一切,就难免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细节(4) 原始资料的处理相当困难总结:客观记录指南: 只记录事实;记录每个细节,不要遗漏;观察记录时,不要做解释;使用描述性语句,避免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语句;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四、 样本描述法1、 内涵:样本描述法是一种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性的行为及当时情境的描
18、述2、 内容:观察者根据一些已经决定好的标准,观察记录它们看见的所有事情及行为发生当时的状况。3、 记录方式; 对行为和事件的精细描述 具有选择性4、 优缺点:同实况详录法小结: 质性观察: 内涵:依据粗线条提纲,在一定时段内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 特点:除了可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适用于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优缺点:记录详实、客观,但耗时耗力。且不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二节 取样的方法取样观察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抽取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幼儿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的方法。具体说,取样观察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
19、录行为或事件的方法。一、 时间取样法1、 内涵: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检核),出现次数(计数)以及持续时间(记时)的一种观察方法。帕顿 最早使用时间抽样法的著名研究。包括行为分类、操作定义、观察量表帕顿将幼儿的游戏分为6种活动类型: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时间取样法的特点(1) 时间取样法是封闭性的,而非开放性的;(2) 时间取样法的记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3) 时间取样法要求在观察一开始就做推断或解释2.时间取样法的运用(1)确定观察样本及其数量,使观察样本的行为具有代表性 根据观察行为的特征确定 根据观察目
20、的确定(2)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及行为类别确定行为类别的原则:相互排斥原则;详尽性原则(3)给确定的行为类别下操作性定义 确定观测指标,便于观察、记录和验证(4) 确定观察时间: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时距:是指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它和行为发生的频率、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复杂程度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接近于每一个单一行为发生的最小时间 时间间隔:是指时距与时距之间的间隔的时间间隔时间取决于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之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的总数。 时距数目:是指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时距数目取决于你要观察多久,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为样本。(5) 选择记
21、录方式:检核;计数;计时(6) 制定记录表格制定系统的记录表格,对表格中的行为类型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详细描述,确定使用的代码。一般来说,表格记录的内容需包括行为是否出现、户县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同时还可增加备注栏3.案例分析4. 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优点:(1) 经济有效(2) 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3) 可以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4) 提供量化的观察结果,便于统计分析缺点:(1) 时间取样法仅限与研究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2) 时间取样法缺乏连续性、背景的完整性以及取样时间的自然性。因此它主要用来测量行为发生的频率,不研究或很少用来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3) 由于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观察
22、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二、事件取样法1.内涵: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1)根据观察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轶事描述法或“ABC”分析法。适宜于研究特定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A=先前发生的事件 B=行为 C=作为结果的事件表格记录。适宜于研究行为出现的频次(2)事件取样法的特征:l 事件取样法的重点是事件l 事件取样法根据记录的方法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l 事件取样法的记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l 事件取样法必须在观察开始就做出判断2.运用方法(1)观察前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操作性定义(2)确定所要记录的资料
23、记录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事件持续的时间;事件发生的起因;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件的结果;时间的影响(4) 设计观察记录表格3.案例呈现4.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优点:省时高效,简便实用;可记录事件的全过程及背景缺点:缺乏测量的稳定性;无法获得事件过去的背景信息5两种取样方法的比较三、 目标儿童观察法(一) 内涵1. 缘起:源于动物学家观察动物的行为2. 概念: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集中观察某个儿童及其行为表现,从而获得其游戏活动、社会交往、行为方式等的深入认识。(二) 记录使用一些符号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表上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记录。非封闭性记录1. 观察记录表2. 观察记录的编码(三) 目标儿童观察法
24、的优缺点优点:可较集中地了解目标儿童多方面的情况;比较清楚,易于使用缺点:必须熟记记录符号;必须事先准备好表格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一、 行为检核法(一) 内涵:1. 概念:行为检核法又称清单法、检测表单法等,是将一些具体的特性或行为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该行为是否出现的一种方法2. 特征:封闭性记录选择性程度极高需要做出推断(二) 运用1. 列出所要观察内容的重要项目2. 列出目标行为3. 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4. 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表格5. 完善观察记录表(三) 案例幼儿发展检核表如何编制检核表的各个项目?1. 编制要有依据2. 项目编制的要求(简洁,描述
25、性,易于理解;采用平行结构;客观、非判断性;正向的表述;不重复;只列出代表性的行为,不包罗万象)(四) 优缺点优点;1.简单易行2.可测量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对实施干预后产生的效果进行测量3.适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观察,也可用于教学,还可与其他观察方法结合使用缺点:只记录行为是否出现,缺乏对详细的情节和背景资料二、等级评定法(一)内涵 1.概念:等级评定法是表明某一个体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的程度的观察工具 适合于:表现程度有具体界定的行为,或观察者对表现尺度很熟悉的行为,或不同刻点上的差异较为明显的行为 2.特征: 封闭性记录;选择性程度较高;需要做出推断 3.类型(二)运用 1.运
26、用程序上与检核表一致 2.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案例(四)优缺点 优点: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可进行差异比较 缺点:评定结果不可靠;缺乏质性材料;评定内容的社会接受度(五) 两种评定法的比较本章小结;观察法(一) 定性观察1. 内涵:依据粗线条提纲,在一定时段内对幼儿进行的全面观察2. 特征:开放性记录;选择性程度低;不需要做出判断3. 运用:作为筛选的手段,提供研究的基础性信息;围绕研究目的,让观察逐步聚焦;对观察记录进行删繁就简处理,并确定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变量;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观察与记录(二) 定量观察1 内涵:按照确定变量而进行的结构性观察2 特征:封闭性记录;选择
27、性程度高;需要事先做出判断3 运用:第一,确定详细的观察指标,对指标进行严格界定并确定评分等级;第二,确定观察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第三,准备观察工具(量表和观察记录设备);第四,避免干扰幼儿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五章 学前儿童认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一、认知发展的内涵l 认知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l 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l 幼儿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二、从认知发展过程的角度三、从认知发展内容的角度数学与科学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以及知识的划分:感
28、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特征?)、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数理逻辑知识因此,数学认知能力评价是人类认知能力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第五章 学前儿童语言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一、语言发展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自我表达和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儿童建构起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并形成同他人的关系。语言领域目标1. 乐观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略二、学前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语音、语用、语法、词汇三、学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一、自我意
29、识二、社会认知三、社会交往(一) 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一、自我意识(一)自我认识1.初步的自我认识能力;幼儿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外貌、特征2.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高估自己3.幼儿是否开始展现独立性(二)自尊心的评价1.能否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表现自我2.能否对他人的评价有明显的情感反应3.能够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进行维权(三)自我控制1.是否能遵守班级规则(自
30、觉性)2.是否能适应活动上的转换(适应性)3.是否能抗拒其他因素的干扰,专注于当前活动(自制力)4.是否能自我延迟满足二、社会认知(一)观点采择能力1.认知观点采择能力 能否理解他人的观点2.情感观点采择能力 能否认识到他人的情感状态(二)社会角色认知1.是否有明确的角色意识2.是否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三)社会规则认知1.具有社会规则意识2.作出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三、社会交往(一)同伴交往1.同伴交往的主动性 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2.同伴交往的方式 合作、分享、轮流、退让、约定、协商妥协等3.同伴关系 受欢迎型、被拒绝型、中间型、被忽视型二)亲社会行为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公德等行为
31、(三)问题行为1.攻击性行为概念:幼儿有意伤害他人、损坏或抢夺他人物品的行为。分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2.社会退缩行为概念:社会退缩是指在所有的社会性情境中表现出的孤僻行为,包括行为抑制及社会性孤独。分类:主动退缩型、被动退缩型、焦虑退缩型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观察与分析一、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体验。情绪情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绪与个体的生物需要紧密相关,而情感与个体的社会需要联系密切。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通过情绪进行表达。二、情绪的观察与分析情绪发展变化的特点:易冲动、易转换、易传染、易外露;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和带社会性对于学前儿
32、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表达和控制,即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三、情感评价(一)同情心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其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能否觉察或体验他人的情绪反应能够对他人的痛苦、困难表示关心、支持和帮助(二)责任心幼儿责任心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能完成自己应负责的事有任务意识能完成他人交给的任务 能兑现自己的承诺第九章 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观察与分析一、学习品质概述二、学习品质的内容三、案例第十章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中典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第一节 学前儿童日常
33、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一、 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一日生活常规:如厕、盥洗、过渡时间、进餐、午睡二、日常生活对儿童的意义日常生活活动对成人来说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对于儿童来说,日常生活活动要么本身就是目的,要么是生活中其他重要事情的羁绊。而且,儿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除了可以看到儿童某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还因为儿童的这些行为与成人、与家庭紧密联结,可以获得很多背后的信息。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和集体教学中典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和教学中典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一、 游戏中的典型行为(一) 游戏中的共性行为1.游戏的发展水平如:帕顿根据幼儿的社会性水平将游戏分为:闲逛行为、旁观行为、独自
34、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皮亚杰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将游戏分为:功能性游戏、建构性游戏、戏剧性游戏、规则游戏2.幼儿加入游戏如:强行加入、身体语言、询问请求、提供帮助、角色扮演、平行游戏等3.幼儿和他人一起玩游戏如:根据角色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及其需要、不期望凡事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对他人作出适当的回应;既能帮助他人,也能接受他人的帮助4.解决游戏中的冲突(角色及角色轮换、游戏主题及进程、玩具)如:争吵、哭闹、打架,忽视、转移注意、说理、协商、合作、让步等(二)不同类型游戏中的典型行为1、角色游戏以人代人、以物代物、游戏情节的 l 角色扮演角色转换、角色意识、角色
35、分配与轮流l 表征能力真实物品、类似物品、不同物品、动作与言语l 主题与情节主题是家内还是家外、情节的丰富程度2.表演游戏l 表演水平表演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表演能力;幼儿的创造性表演能力3.建构游戏搭建行为、表征行为l 建构技能(搬运)、堆叠、平铺、架空、围拢、模式与对称l 表征水平无表征的操作阶段、简单表征阶段、复杂表征阶段4.规则游戏规则行为以及对规则意识l 规则行为不能理解与遵守规则;记住并遵守部分规则,但以自我为中心,规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任意更改;可以理解并遵守规则,但仍以自我为中心,各自坚持自己的规则;通过协商制定规则,并一起执行规则。l 规则意识没有规则意识;
36、规则“神圣不可侵犯”;规则是“可变的”二、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典型行为(一)课堂听讲行为如:认真听讲、听讲但不认真、不听讲(二)课堂捣乱行为(三)师幼互动行为 如:主动参与、被动参与、不参与第十二章 评价的方法第一节 光谱方案一、 概况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和托福大学在1984年发起的,旨在更好地理解智力的语言及逻辑基础。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评价儿童的早期发展第二节 档案袋一 档案袋的内涵(一)定义:又称为“成长记录袋”。即在一段时间内,有系统、有目的且持续地收集幼儿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儿童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努力、特长、进步和成就的一种方法。 档案袋能记载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个具体、
37、生动的“故事”,因而是评价儿童最终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二)特性: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儿童的作品 作品的收集有明确的目标 留给儿童发表意见和反省的空间 反映儿童在特定领域内的学习与发展过程,须对记录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三)档案袋的类型1.过程型档案袋为儿童发展积累证据与信息;它为教师和儿童双方提供服务,他们准确及时地掌握学习进展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学习。2.目标型成长记录袋除关注培养学习兴趣外,更强调让儿童在某一领域的提高,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对自己学习的监控能力。3.展示型成长档案袋也称最佳成果型档案袋。这是一种激励性的终结性评价关注幼儿
38、取得的成果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儿童都展示自我,由此增加自信与对学习的兴趣。4.评估型档案袋档案袋中唯一一种通过评价儿童所搜集的作品来评定其在某一活动领域成就的方法。可用于水平性或选拔性评价。第三节 学习故事(一)由新西兰学前教育者卡尔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评价、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二)学习故事的主要环节1.注意注意发生了什么,幼儿的兴趣、想法、特长是什么;2.识别识别什么学习有可能发生了3. 回应如何支持和拓展幼儿接下来的这种兴趣、学习、想法或特长。(三)学习故事的特点1. 学习故事记录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幼儿学习事件,真实还原幼儿的“学习现场”2. 评价的切入点不是“找不足、找差距”,而是“发现优点、发现能做的和发现感兴趣的3. 学习故事建立儿童、环境与关系之间的连接4. 学习故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5. 学习故事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发展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帮助儿童建构积极的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