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1].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_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 系(专业 金融学院保险1402 班 级_ _ _ _ _ 作 者 袁政 学 号 20191704260 指导老师 日期: 2019 年 9 月 1 日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状况调查调查主题背景: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
2、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状况等受教育的问题。调查安排和方式:在今年暑假,本人有幸在深圳美华雅家具公司实习
3、,在工厂里和工人们交谈学习,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七月一号到七月七号主要为口头交流获得资料为主,中后期七月八号到十号以调查问卷和家庭走访为主。本人单独完成了本次调查。 问卷设置主要以选择题单选题为主,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在深圳的就学状况。详情见附件。调查过程:今年暑假放假比较早,我早早的收拾好行李去公司实习。一开始非常不习惯实习的生活,每天早早起床,下午必须到五点才可以下班。但做久后慢慢就习惯了。在实习过程中,我在调查的需要下时常去到车间和工人们交流。尤其在吃饭期间和午休期间,我把握住机会认真调查。工人们起先并不愿意,但是最后都被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们在讲述自己孩子情况时,不时感慨城里孩子的条
4、件好,要我们好好读书。每天我收集到的资料都会记在手机中,晚上录入电脑。在后期时,我和工人们混的都很熟了,这时我直接发放调查问卷,工人们认真填写,我再通过excel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结构。调查情款及分析:见附件调查不足:本次调查还有继续改进的地方,因为调查时间准备不足,所以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多,如果拥有更多时间相信这次调查会更加完美。调查心得: 在我看来,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困难的原因如下:(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
5、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二)深层次原因体制的制约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
6、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 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三)主观原因农民工自身的影响1、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
7、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2、 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
8、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 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四)外部原因社会的偏见与排斥 41.82%的农民工孩子曾担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在学校会受到城市同学的排挤。而事实的确如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居民的“一等公民”的心态意识,阻止了广大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认同。很多城市居民认为他们的到来会给社会秩序、治安和卫生环境带来负面影
9、响。一些城市居民受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影响,形成对农民工带有偏见的负面刻板印象,把农民工与偷窃、抢劫、扰乱社会治安等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对农民工子女也是另眼相待,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子女采取排斥态度。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户籍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既要增加财政投人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往往采取排斥和封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解决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
10、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2、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
11、理的学校设置制度。3、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部分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
12、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消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校就读的准入条件,切实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4、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5、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二是将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四是建立农民工子
13、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五是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6、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的流动总的来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是盲目性。任何城市的资 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适度控制流动人口的规模,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发达地区的企业、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民工家庭三方共赢,这也是解决农 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7、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
14、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送子女入学不积极。对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8、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李岚清曾说:“中国的教育事业,只靠政府这一个轮子推动,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如果再加上另一个轮子民办教育的推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五、心理对策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首
15、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
16、,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
17、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
18、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
19、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
20、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附件一:调查分析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第一: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据调查显示:认为城市学校“费用太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75.2%认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占15%;待遇不公平的占6.2%。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教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第二: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第
21、三: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2、就学过程不平等第一 ,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 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 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
22、级政府举办的 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 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 隐患等。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 二、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里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因为地位,因为父母的艰难处境,农民工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
23、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52.04%农民工子女认为在从农村转到城市学习后,自信自尊受到一定的打击,心理变得比较敏感脆弱,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化发展受到影响。性格上也容易产生变化。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容易自卑,适应过程比较缓慢。附件二:问卷 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1,您的子女多大年龄 2,您的子女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个城市接受教育的 A,在我们安顿好后 B和我们一起来 C没来在老家读书3,您们是夫妻都在这个城
24、市吗 A,是 B否 C是但相隔较远 D是我们在一起工作4您们长期有固定的出租房吗 A没有 B1年内 C12年 D23年 E3年以上5,您的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情况吗 A没有 B有过 C正在休学 D正在停学6,您的孩子在这里入学困难么A方便 B比较方便 C较困难 D难 E其他 7,您对您孩子入学的费用怎么看 您觉得您能够接受或者承受的起吗 8,您愿意尽一切可能(也许是高价私立学校或者在否愿意将孩子送入开设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班级)让你的孩子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么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D其他 9,平时你们会辅导您们的孩子的学习吗 A 偶尔 B有空就 C经常 D不会10您对你孩子来城市学
25、习的成绩理满意吗 对学校老师的问卷调查1,您关心你所在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吗?对他们的情况您了解多少。 2,您认为城市孩子和家长有歧视农民工子女的现象吗A 没有 B少部分人有 C大多数有 3,您觉得农民工子女融入学校的情况怎么样A很快 B不是那么容易 C困难 D难以做到 E其他 4,农民工子女是否有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A部分由 B大多数有 C比较有 D没有如果有那么学校是怎么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这一问题的呢 5,您觉得政府和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关心程度各政策怎样A还行 B可以 C不足 D很差6,请你谈谈您对农民工子女的看法可以吗 7,您有什么要对农民工或则其子女以及学校和政府要提的意见吗A没有 B有 附件三:统计表第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