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doc(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2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12年11月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根据上述规定,临床执业医师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一、专业、学历及工作经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卫生部规定的专业、学历及工作经历。二、基本素质(一)具有科学的世
2、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二)珍视生命,关爱患者,能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能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三)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能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四)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配合和参与诊疗计划。(五)在执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通
3、过团队合作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理念。(九)依法行医,掌握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能依法维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促进疾病转归时,能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十一)具有科学、创新和分析批判的精神。 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掌握人的正常心理状态。(三)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
4、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四)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五)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六)掌握正常的妊娠、分娩和产科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七)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八)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九)熟悉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传统医学诊疗基本原则。(十)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四、基本技能(一)具有全面、系统、
5、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二)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和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三)具有系统的临床思维和较好的表达能力。(四)具有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五)具有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六)具有对一般急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七)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临床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八)具有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九)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十)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十一)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人员沟通的能力。(十二)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
6、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十三)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等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十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以上要求,制定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医师资格考试试题研发和备考的依据。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职业素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辅助检查和病例分析六部分。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场景,将考核的内容与知识点重新归纳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医学人文综合、预防医学综合和临床医学综合四部分。基础医学综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执业医师工作中必
7、需掌握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人文综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执业医师工作中必需掌握的心理、伦理、法律法规等医学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原则等。预防医学综合:主要考核临床医学生在临床环境下,适宜地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强化临床预防观念。临床医学综合包括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两部分。专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按照系统疾病进行分类,主要考核医师必需掌握的专业理论与知识,适当融入基础医学和医学人文学科等知识。实践综合考核的内容是考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模拟临床情景的形式考核,例如:
8、急诊、门诊(初诊、复诊)或住院病例等。本大纲自2013年起使用。目 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职业素质二、病史采集三、体格检查四、基本操作五、辅助检查六、病例分析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一、生物化学二、生理学三、医学微生物学四、医学免疫学五、病理学六、药理学第二部分 医学人文综合一、医学心理学二、医学伦理学三、卫生法规第三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一、绪论二、医学统计学方法三、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四、临床预防服务五、社区公共卫生六、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第四部分 临床医学综合一、专业综合(一)呼吸系统(二)心血管系统(三)消化系统(四)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五)女性生殖系统(六)血液系统
9、(七)代谢、内分泌系统(八)精神、神经系统(九)运动系统(十)风湿免疫性疾病(十一)儿科疾病(十二)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十三)其他二、实践综合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职业素质(一)医德医风(二)沟通能力(三)人文关怀二、病史采集(一)发热(二)皮肤黏膜出血(三)疼痛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背痛。(四)咳嗽与咳痰(五)咯血(六)呼吸困难(七)心悸(八)水肿(九)恶心与呕吐(十)呕血与便血(十一)腹泻与便秘(十二)黄疸(十三)消瘦(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十六)血尿(十七)抽搐与惊厥(十八)眩晕(十九)意识障碍三、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1全身状况生命征(体温、脉
10、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2皮肤3淋巴结(二)头颈部1眼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2口咽部、扁桃体。3颈部甲状腺、气管、血管。(三)胸部1胸部视诊(l)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2)胸壁、胸廓、胸围(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2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3胸部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4胸部听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6心脏视诊心
11、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7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8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9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10外周血管检查(l)脉搏脉率、脉律。(2)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3)周围血管征(四)腹部1腹部视诊(l)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2)腹部外形、腹围(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5)胃肠型和蠕动波2腹部触诊(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4)腹部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3腹部叩诊(1)腹部叩诊音(2)肝
12、浊音界(3)移动性浊音(4)肋脊角叩击痛(5)膀胱叩诊4腹部听诊(1)肠鸣音(2)血管杂音(五)脊柱、四肢、肛门1脊柱检查(1)脊柱弯曲度(2)脊柱活动度(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检查3肛门指诊(六)神经1神经反射(1)深反射跟腱、肱二头肌、膝反射。(2)浅反射(腹壁反射)2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3病理反射(Babinski征)四、基本操作(一)手术区消毒、铺巾(二)手术刷手法(三)穿、脱手术衣(四)戴无菌手套(五)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缝合、结扎、止血。(六)清创术(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八)脓肿切开术(九)换药与拆线(十)吸氧术(十一)吸痰术(十
13、二)胃管置入术(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十四)导尿术(十五)动、静脉穿刺术(十六)胸腔穿刺术(十七)腹腔穿刺术(十八)腰椎穿刺术(十九)骨髓穿刺术(二十)脊柱损伤的搬运(二十一)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术(二十二)心肺复苏(二十三)简易呼吸器的应用(二十四)穿、脱隔离衣五、辅助检查(一)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速3窦性心动过缓4房性期前收缩5心房颤动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室性期前收缩8室性心动过速9心室颤动10房室传导阻滞11左、右束支传导阻滞12左、右心室肥厚13急性心肌梗死(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1正常胸片2肺炎3浸润型肺结核4肺癌5心脏增大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6气胸7胸腔积液
14、8正常腹平片9消化道穿孔10肠梗阻11泌尿系统阳性结石12长骨骨折13肋骨骨折(三)X线胃肠道造影影像诊断1食管静脉曲张2食管癌3消化性溃疡4胃癌5结肠癌(四)CT影像诊断1肺炎2肺结核3肺癌4肝癌5肝血管瘤6肝囊肿7急性胰腺炎8腹部外伤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9颅脑外伤颅骨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10脑出血11脑梗死(五)超声诊断1肝硬化2急性胆囊炎3胆囊结石4肾结石(六)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血、尿、粪常规2血沉3骨髓常规检查4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检查PT、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5痰液病原学检验6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7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8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9肝功能
15、10肾功能11血清电解质12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13血脂14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肌钙蛋白。15血、尿淀粉酶16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17甲状腺功能18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19自身抗体(ANA、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20血气分析21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22血、尿hCG检测六、病例分析(一)呼吸系统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支气管哮喘3支气管扩张4肺炎5肺结核6肺癌7呼吸衰竭8血胸和气胸9肋骨骨折(二)心血管系统1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3冠心病4高血压5心脏瓣膜病6结核性心包炎(三)消化系统1胃食管反流病2食管癌3胃炎4消化性溃疡5消化道穿孔6
16、胃癌7肝硬化8肝癌9胆石病、胆道感染10急性胰腺炎11溃疡性结肠炎12肠梗阻13结、直肠癌14肠结核15结核性腹膜炎16急性阑尾炎17肛管、直肠良性病变18腹外疝19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肠、肾损伤。(四)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尿路感染4尿路结石5前列腺增生6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五)女性生殖系统1异位妊娠2急性盆腔炎3子宫颈癌4子宫肌瘤5卵巢癌6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六)血液系统1缺铁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3急性白血病4淋巴瘤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七)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单纯性甲状腺肿3糖尿病(八)神经系统1脑出血2脑梗死3蛛网膜下腔出
17、血4急性硬膜外血肿(九)运动系统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大关节脱位(十)风湿免疫性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2类风湿关节炎(十一)儿科疾病1肺炎2腹泻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十二)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2细菌性痢疾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艾滋病(十三)其他1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2急性乳腺炎3乳腺癌4一氧化碳中毒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生物化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氨基酸与多肽(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2)肽键与肽链2蛋白质的结构(1)一级结构(2)二级结构(3)三级和四级结构3蛋白
18、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等电点、沉淀和变性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核苷酸分子组成(2)核酸(DNA和RNA)2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碱基组成规律(2)DNA一级结构(3)DNA双螺旋结构(4)DNA高级结构(5)DNA功能3DNA理化性质及其应用(1)DNA变性与复性(2)核酸杂交(3)核酸的紫外线吸收4RNA结构与功能(1)mRNA(2)tRNA(3)rRNA(4)其他RNA三、酶1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2)酶促反应的特点(3)酶底物复合物2辅酶与酶辅助
19、因子(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2)辅酶作用(3)金属离子作用3酶促反应动力学(1)Km和Vmax的概念(2)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4抑制剂与激活剂(1)不可逆抑制(2)可逆性抑制(3)激活剂5酶活性的调节(1)别构调节(2)共价修饰(3)酶原激活(4)同工酶6核酶核酶的概念四、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肝糖原的合成(2)肝糖原的分解3糖异生(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3)乳酸循环4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2)磷酸戊糖
20、途径的生理意义5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浓度(2)胰岛素的调节(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五、生物氧化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2)ATP的利用(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2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3)ATP合酶(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六、脂类代谢1脂类的生理功能(1)储能和供能(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3)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4)营养必需脂酸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1)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2)甘油一酯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3脂肪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2)合成的原料(3)合成的基本途径4脂酸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
21、(2)合成的原料5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2)脂酸-氧化的基本过程(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6甘油磷脂代谢(1)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7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3)胆固醇的转化及去路8血浆脂蛋白代谢(1)血脂及其组成(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3)高脂蛋白血症七、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3)氮平衡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2)氨基酸的吸收(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转氨基作用(
22、2)脱氨基作用(3)-酮酸的代谢4氨的代谢(1)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3)氨的去路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意义(3)甲硫氨酸循环、SAM、PAPS(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代谢(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2核苷酸代谢的调节(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九、遗传信息的传递1遗传信息传递概述中心法则2DNA的生物合成(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2)DNA的复制过程(3)逆转录(4)DNA的损
23、伤与修复3RNA的生物合成(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3)转录后加工过程十、蛋白质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4)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十一、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1)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概念和意义(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十二、信号转导1信号分子(1)概念(2)分类2受
24、体(1)受体分类和作用特点(2)G蛋白3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1)蛋白激酶A通路(2)蛋白激酶C通路(3)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路4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机制十三、重组DNA技术1重组DNA技术的概述(1)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与医学(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2)生物制药(3)基因诊断(4)基因治疗十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的概念(2)抑癌基因的概念2生长因子(1)生长因子的概念(2)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十五、血液生化1血液的化学成分(1)水和无机盐(2)血浆蛋白质(3)非蛋白质含氮物质(4)不含氮的有机化
25、合物2血浆蛋白质(1)血浆蛋白质的分类(2)血浆蛋白质的来源(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3红细胞的代谢(1)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和关键酶(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十六、肝生化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肝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3)影响肝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2胆汁酸代谢(1)胆汁酸的化学(2)胆汁酸的代谢(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3胆色素代谢(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2)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十七 、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生理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
26、)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内环境与稳态(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3)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3)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3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1)
27、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4血型(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2)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1)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3)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3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2)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3)微循
28、环的组成及作用(4)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功能(2)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3)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内皮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功能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2)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3)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2)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五、消化
29、和吸收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1)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胃肠激素及其作用2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唾液分泌的调节3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液分泌的调节(3)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4小肠内消化(1)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大肠的功能排便反射6吸收小肠的吸收功能:吸收的条件和方式,食物中主要成分的吸收六、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基础代谢率2体温(1)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2)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3)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制,调
30、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2)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对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2)对H+、NH3和NH4+的分泌3尿生成的调节(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4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5尿的排放(1)排尿反射(2)正常和异常尿量,低渗尿和高渗尿的概念八、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传递(1)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的原理(2)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3)外周神经递质和受
31、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2神经反射(1)反射与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2)内脏痛与牵涉痛4脑电活动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1)骨骼肌牵张反射(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的主要功能(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2)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2)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九、内分泌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与垂
32、体之间的功能联系(2)下丘脑调节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1)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2)生长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甲状腺激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生成调节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6胰岛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十、生殖1男性生殖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女性生殖(1)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2)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激素调节医学微生物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
33、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孢(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三、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
34、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五、噬菌体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
35、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4宿主的固有免疫(1)固有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的概念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九、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
36、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4脑膜炎奈瑟氏球菌(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球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十、肠道杆菌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2)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2埃希氏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3志贺氏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
37、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4沙门氏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十一、弧菌属1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十二、厌氧性杆菌1厌氧芽孢(胞)梭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的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4)艰难梭菌的致病性 2无芽孢(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检查和
38、防治原则十四、分枝杆菌属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十五、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1放线菌属(1)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2)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意义2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氏菌及其致病性十六、动物源性细菌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炭疽芽孢(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及预防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
39、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十八、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2)解脲脲支原体所致疾病十九、立克次氏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二十、衣原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
40、2)肺炎嗜衣原体所致疾病(3)鹦鹉热嗜衣原体所致疾病二十一、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二十二、真菌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2主要病原性真菌(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4)卡氏肺孢子菌致病性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3
41、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3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二十六、呼吸道病毒1正黏病毒(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2)致病性和免疫性2副黏病毒(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3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二十七、肠道病毒1概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2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肠道病毒70型及71型致病性4急性胃肠炎病毒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