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9789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1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钦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头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验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受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实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攸关。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阔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凄惨命运,同时指责

2、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 老舍以斗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和善的对比,作者赞美了抗拒侵略的英勇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 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头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知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受怎样的结局。 国破

3、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行能在国破的状况下照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斗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倒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斗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斗争恒久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简单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推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

4、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恒久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恒久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 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风霜的宏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肯定值得我们专心去体会和品读。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2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望江南中的一句。这首词描写了清明季节,作者却不能返乡祭祖的一种缺憾的情感。因为有句俗话说:“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终自取灭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中描绘了抗日

5、斗争中北平人民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斗争的残酷,其中有很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丰,钱默吟先生,冠晓荷等,他们每个人物都有非常显明的特点。但要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的“当家主父”,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敬佩的爱国情怀,宁可被日本人捉进监狱,也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甚至甘愿吃就算是猫狗都不愿吃的东西,也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而衣食无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不忘根的民族气节,一种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祁瑞丰虽说是祁家的次孙,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却形成了显明的对比。瑞宣勤俭朴实,谨慎当心,老成持重的读书人。瑞丰则是个看重金钱利益,大

6、肆挥霍,好吃懒做的花花公子。为了利益,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做了汉奸。我非常厌恶他这种“忘根”的行为。 可是,想着想着,我不禁惭愧起来。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岁了,外公去世后她始终一个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烦妈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爸爸和妈妈因为单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单位旁边,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妈妈对外婆总怀着愧疚,一年也只能见几次面。可我总对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还说外婆土,俗,始终到上中学后,有时我想见外婆都没有时间,现在我一见到外婆总会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是班上的趣闻,一会儿是在书上看来的笑话段子,闲聊说地不像祖孙,倒像一对挚友。 人,无论到哪儿,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遗忘在你身后

7、为你静默付出的人。不能在懊悔中才相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3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美妙的节日,我都会想到哪年喧闹,温馨的场面。那年中秋节的晚上 我坐在自己家的窗口边,无忧无虑的看着这一如既往的景色。手不自觉的拿出来了一本书。堵上了几页书。恰巧,是中秋的片段。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可让我的中秋时间富有了新的色调,读着老舍的中秋,又过着我的中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老舍的文笔可谓是把中秋写得淋漓尽致啊!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描写得让人读着就已经觉得嘴中有余香了。他把小白梨,说是芳香甜脆的,把白海棠,说像红花那样的大。把大枣,说是葫芦形的。把各

8、种各样北平的美食,说得淋漓尽致,使人顾不得只去想口福而是已经变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这是他们买水果的口号。老舍先生写活了抗争时期北平市小市民的生活。即使是在抗争时期,照样过着自己华蜜的小康生活。他们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冲突,也落不下深仇大恨这就是老舍写的,北平市小市民。每一家的中秋都有不同的色调。 ”春花一般傲慢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

9、一些芳香。” 那些青年学生们,在抗战时期,能有他们丰富的心情,也是少有的。把荷叶,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芳香,留在了那些青年学生的身上。在那时他们也是一股清流。 这样的中秋可谓是梦寐以求的。这样的文章让人赏心悦目。这样的文采让人感叹不已。 我吃着圆圆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还在回味着那篇文章 最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4 最终看完了,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 最初在语文资料上看到节选的部分,知道常二爷、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对小说也很感爱好。我以为“四世同堂”只是讲那一家人平凡而简洁的生活,可

10、当我起先读后,渐渐地,我才发觉,这不仅仅是在写一个家庭,这一切都不平凡,这呈现的是中国在抗战时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缩影。 小羊圈是个小胡同,住着好几户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漂亮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斗争年头,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祁瑞丰等人,为了生活下去,选择当汉奸,把当时的侵略者当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终还是遭到了报应。 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钱默吟先生、刘师傅等人,不甘当亡国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励青年,为国家贡献着一点点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却总得不到安静。老大天佑的自尽,二孙瑞丰的被杀,老

11、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临着恐怖的饥荒 小说的结尾斗争还在接着。我以为全部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完备的结局,因为终归这是人写出来的,应当给它些美妙。但是这部小说并没有,遗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儿子描述出来的概括,真的好让人难受:钱先生被捕、小妞子饿死 看此书时,时而生气,时而难过,时而怜悯那个年头的人,时而想打死那些汉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个个鲜活,在我跟前,好像都是我相识的人。我知道他们的模样,他们各自的性格,他们的理想。我又想,要是我生在当时,我会怎么办?我能做些什么? 历史永不行被遗忘。在这和平年头,我们更应当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我想,这也是老舍先生写此书的一大目的吧。 最

12、新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5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安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变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和善的天佑老人、文静略带愁闷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慧英勇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

13、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头的风雨飘摇。斗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敬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许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

14、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书中如此坚毅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毅英勇,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学问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头是个不行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奇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很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最终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头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斗争结束了,没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始终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惊诧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全部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肯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当望见预示着的光明的将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斗争与和平。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