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6615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方案说明:本方案适用于针灸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

2、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2周内。2.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三)病类诊断1. 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2. 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

3、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

4、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1. 治则:醒脑开窍针法为主,根据中风的不同症状,使用不同穴位配伍。(1)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2)中脏腑(闭证):开窍启闭。(3)中脏腑(脱证):回阳固脱、醒神开窍。(4)中风并发症:疏通经络、通关利窍。2. 配方(1)中经络 主穴I:内关、水

5、沟、三阴交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主方II主要作为主方I的替换穴位施用,更多用于中风恢复期。操作:主方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施提插补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主方I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再刺印堂穴,向鼻根斜刺,进针0.30.5寸,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平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

6、,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施提插补法,至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辅穴:极泉在原穴下1寸处,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前臂及食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3次抽动为度。辨证加减:肝阳暴亢证,针刺加太冲、太溪,捻转泻法;风痰阻络证,针刺加丰隆、合谷,提插泻法;痰热腑实证,针刺加行间、丰隆,捻转泻法;气虚血瘀证,针刺加气海、血海,气海施捻转补法,血海施提插泻法;阴虚风

7、动证,针刺加太溪、风池,提插补法。(2)中脏腑(闭证) 内关、水沟、十二井穴。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3)中脏腑(脱证) 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气舍。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前;气海、关元、神阙用雷火针或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法,持续时间48小时,不以壮数为限;太冲、内庭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补法,施术1分钟;气舍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连续运针持续13分钟,待其恢复自主呼吸,而呼吸较弱,且有间歇时,继续运针,也可加电针刺激,直至呼吸均匀。(4)中风并发症 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风池、完骨、天柱。操作:双侧风池、完骨、天柱,直刺

8、11.5寸,均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 1分钟。要求双手操作,留针2030分钟。口眼歪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操作:风池针尖刺向结喉,进针1.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或地仓横刺或斜刺0.51.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5寸,捻转泻法;地仓透向颊车33.5寸;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30.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刺络拔罐,是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用闪火法加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吞咽障碍:风池、翳风、完

9、骨,咽后壁点刺。操作:双侧风池、翳风、完骨均向结喉方向斜刺,进针2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 13分钟。要求双手操作,留针2030分钟。咽后壁点刺放血。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操作:上廉泉位于任脉走行线上,舌骨上缘至下颌之间1/2处,向舌根部斜刺,进针2寸,施用提插泻法,以舌根部麻胀感为度;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以出血13ml为度。上肢不遂:风池、极泉、尺泽、肩髃、曲池、合谷、八邪、外关。操作:风池直刺0.51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极泉、尺泽刺法同前;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

10、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肘关节为度;肩髃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食指为度;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手指握固:合谷、八邪。操作:合谷直刺11.5寸,刺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伸直为度;八邪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肩关节痛:肩髃、肩髎、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阿是穴刺络拔罐操作:主要采用的是肩部经筋围刺,均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每穴行手法 1分钟;痛点刺络拔罐,认真寻找肩部痛点,在痛点位置上用三棱针点刺 35 点,加用

11、闪火罐,视其出血状况。一般出血 510ml 即可。拔罐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操作:委中、三阴交针刺方法同前;环跳直刺23寸,以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昆仑直刺0.5寸,捻转泻法。足内翻:丘墟透照海。操作: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应缓慢前进,从踝关节的诸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见针尖蠕动即可,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11.5寸,留针30分钟。视物障碍:天柱、睛明、球后。操作:天柱直刺1

12、1.5寸,施捻转补法;睛明、球后直刺0.51寸,不施手法。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操作:先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水道外开1.5寸)、左外归来(左归来外开1.5寸)均直刺1.53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癃闭:中极、秩边透水道。操作:中极直刺1.52寸,施提插泻法,令胀感传至会阴;秩边直刺2.53寸,针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泻法,令胀感达前阴。小便失控:关元、中极、曲骨。操作:关元、中极直刺 1.52 寸,施用呼吸补法,行手法 1 分钟,针后加温针灸。以1.5cm长度艾条插入针柄,点燃至燃尽。曲骨直刺 11.5 寸,施用捻转平补

13、平泻,行手法 1 分钟。留针2030分钟。 共济障碍:风府或哑门、颈椎夹脊穴操作:风府、哑门两穴每次仅选其一,令患者坐位俯首( 低头),以2.53寸针,针向喉结。针体进入皮下后,以震颤手法逐渐进针,每次进针深度不得超过 0.5毫米,至患者出现全身抖动立即出针,不留针,严禁针体捻转。每周仅针12次即可;颈椎夹脊穴直刺0.30.5寸,捻转补法。症状性癫痫:大陵、鸠尾操作:取双侧大陵,于皮肤呈75角,稍向掌心斜刺0.30.5寸,施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 1 分钟,留针30分钟。鸠尾施术前必须认真触诊,患者是否存在剑突下肝大。如果肝大,鸠尾穴应避免

14、使用。施术时令患者双手抱头,将胸廓提起,吸气时进针,直刺1寸,施用捻转平补平泻 30 秒钟,不留针。高血压: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操作:均取双侧,人迎直刺11.5寸,视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合谷、太冲分别直刺0.81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曲池曲肘90取穴,曲池、足三里分别直刺11.5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补法,即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 ,行手法 1 分钟,留针30分钟。血管

15、性痴呆: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操作:百会、四神聪均向后斜刺0.30.5寸,施用捻转平补平泻,行手法 1分钟,留针2030分钟;四白直刺0.81寸,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 1分钟,留针2030分钟;太冲直刺0.81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 1 分钟,留针2030分钟。1. 疗程:每日针刺2次,14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3个疗程。2. 其他针法:根据患者病情,头皮针等针法也可选用: (1)“靳三针”针法头针:颞三针(病灶侧):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为颞I针,在其前后各旁开1

16、寸分别为颞II针、颞III针;四神针:以百会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取穴。急性期中经络体针:偏瘫侧上肢肩三针:肩I针:肩峰下凹陷中;肩II针、肩III针:肩I针的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寸处;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中脏腑水沟、四关穴(合谷、太冲穴)、涌泉穴、百会、关元。恢复期弛缓性偏瘫体针:偏瘫侧上肢肩三针:肩I针:肩峰下凹陷中;肩II针、肩III针:肩I针的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寸处;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痉挛性偏瘫体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2)“通督调神”针法督脉穴位:水沟

17、、神庭、百会、风府、至阳、腰阳关、命门等头皮针: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顶前线(语言区)。体针:上肢 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 下肢 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等(3)“头穴透刺法”针法意识障碍较轻:选神庭透上星、双太阳。精神症状:选神庭透上星、双曲差透五处、双本神。头痛:选双太阳透上关、双风池。大小便障碍:选四神聪透百会。失语:选风府透哑门。面瘫:选地仓透颊车、下关吞咽困难:选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双风池、双翳风等瘫痪:选百会穴透太阳穴。感觉障碍:选络却透承灵透悬厘。眼球运动障碍:选印堂、太阳。(4) “贺氏三通”针法强通法:多用于治疗中

18、风病急性期实证,多选取十二井穴、水沟、百会等,以宣泄实邪,强通经络,醒神开窍。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多用于中风病脱证、虚弱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病势急者多用火针,病势缓者多用艾灸,以回阳救逆、温散阴邪、温通经脉。微通法:用于中风病恢复期以疏通经脉,调摄气血,促进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5)“头针体针结合”针法头针:选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体针:选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冲阳、昆仑、三阴交、委中、极泉。5. 治疗设备: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可选用:电子针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二

19、)中药治疗1急性期:(1)口服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中成药。(2)可静点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中药注射液。2恢复期:(1)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或其他同类中成药。 可静点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2)中药汤剂(参考石学敏、戴锡孟、王键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风痰阻络治法:熄风化痰。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姜竹茹、菖蒲、郁金、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服、厚朴、枳实等。气虚血瘀治法:益气活血。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炙水蛭、蜈蚣、全蝎等。痰热腑实治法:化痰通腑。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

20、服、厚朴、枳实等。阴虚风动治法:滋阴熄风。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茺蔚子、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珍珠母、炙龙骨、炙牡蛎等。(三)基础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四)中药熏洗疗法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偏瘫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似胀

21、而非胀。辨证论治,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五)推拿疗法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活动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它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七)护理基础护理配合辨证护理。调摄情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及体位选择、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

22、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 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症状、证候的变化。2. 疾病病情缺损评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3.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等。(二)评价方法选择不同时间点(入院当天、入院21天)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价。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以及目前常用的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设计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