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规培资料整理中医内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规培资料整理中医内科学.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闭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之为感冒。感冒之病位在肺卫,而主要在卫表。其辨证要点:1.辩风寒风热,2.辩兼挟症,如挟暑挟湿挟燥挟食,3辩一般感冒,虚人感冒及时行感冒。其治疗以解表为法,但不宜发散太过,耗伤津液。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清透肺邪 银翘散加减3.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加减二.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两大
2、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其病位虽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辨证要点:1.辩外感内伤,2.辩虚实寒热。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属邪实,治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为宿病,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咳嗽日久,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1.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
3、咳 桑杏汤加减,凉燥则用杏苏散加减2.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肺阴亏耗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汤加减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痉挛,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其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病发作的宿根。其辨证要点:1.辩已发未发,2.辩证
4、候虚实,3辩痰液性质,如寒痰热痰痰湿风痰之异。其治疗原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作期 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浊哮 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风哮 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缓解期 肺虚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脾虚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肾虚 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气丸四.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其病因虽复杂,但不外外感与内伤,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为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
5、所致,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其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3.辨病位,及在肺在肾。其治疗原则以虚实为纲,实喘治在肺,法以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法以培补摄纳。实喘 风寒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 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痰热遏肺 清泻肺热 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 化痰降逆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气乘肺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水凌心肺 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虚喘 肺气虚 补肺益气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肾气虚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脱 扶阳固脱 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五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疡,形成脓疡
6、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是风热火毒壅滞于肺,热盛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而致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主要病机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痰热壅阻血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内溃外泄。热壅血瘀是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其辨证要点1.辩病程阶段,2辩证候顺逆。其治疗以祛邪为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基本原则。初期 疏散风热,清肺散邪 银翘散加减成痈期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意解毒散加减溃脓期 排脓解毒 加减桔梗汤加减恢复期 养阴益气清肺 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
7、肺痨是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指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其致病因素不外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是指痨虫传染,内因是指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耗损。病理性质主要在于阴虚,病位主要在肺,易累及脾肾,甚则传及五脏。本病主要在于痨虫为患,正虚是发病的关键。其辨证要点1.辩病理属性,即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2.辩病情轻重,3.辩证候顺逆。其治疗原则为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月华丸加减阴虚火旺 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耗伤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保真汤
8、加减阴阳两虚 温补脾肾,滋阴养血 补天大造丸加减七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医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久咳久哮久喘久痨长期吸烟及复感外邪,使肺之体用俱损,呼吸出入不利,痰瘀阻结肺管气道,肺气壅滞,气还肺间,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病变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并多以标实为急。其辨证要点1.辩标本虚实,一般感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2.辩脏腑阴阳。其治疗当根据“感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
9、本虚”之不同,而有侧重的选择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外寒里饮 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小青龙汤痰浊阻肺 化痰降逆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补虚汤合参蛤散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八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其人昔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水饮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痰饮的病因为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
10、,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液失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而为痰饮。其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肺脾肾气化失调,阳气不足实为淫邪发生的病理基础。其辩证要点1.辩痰饮停积的部位2.辨寒热3.辨虚实。其治疗当谨遵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宗旨,以温阳化饮为基本治疗原则。痰饮 饮停于胃 和中蠲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邪化热 清热逐饮 甘遂半夏汤 饮留于肠 攻逐水饮 己椒苈黄丸悬饮 邪犯胸肺 和解少阳,宣利枢机 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 攻逐水饮 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气滞络痹 理气和络 香附旋复花汤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支饮 温肺
11、化饮 小青龙汤溢饮 解表化饮 小青龙汤九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尚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其辨证要点1.分清虚实,2.详辩脉象变化,如数疾缓迟结代3.结合辨病辩证,如功能性心律失常常为快速型,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冠心病多为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病毒性心肌炎初期多为风温干犯肺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风心病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窦多由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肺心病则虚实兼夹为患,多心肾阳虚为本,水
12、饮内停为标。4.辨明惊悸怔忡。其治疗虚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实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心脾两虚 补气养血,益气安神 归脾汤肝肾阴亏 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血瘀气滞 活血化瘀,理气活络 桃仁红花煎痰浊阻滞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导痰汤邪毒犯心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十心痛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滞,呼吸欠畅;重者突然疼痛如刺、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
13、不温者,谓之心痛。本病的发生于心肝脾肾诸脏的盛衰有关。在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者肝脾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其辨证要点为1.辩疼痛性质,如刺痛绞痛灼痛闷痛等2.辩气血阴阳亏虚3.辩气滞血瘀痰阻寒凝3.辩真心痛舌苔脉象,薄白苔常见于早期或恢复期,主气虚,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腻苔多见于急性期,为痰浊明显,病情较重;黑褐苔属阴津枯竭,多属病情危笃;舌质光红为阴津欲脱,病情危重,提示预后不良;紫暗瘀斑舌为血瘀,且瘀血与痰浊互结;淡暗舌或兼舌体胖大有齿痕多为气虚血瘀;沉滑脉见于痰浊内阻;沉细脉见于虚寒;痛甚者脉搏必伏,或短或数或涩。5.辩真心痛病情顺
14、逆。其治疗心痛发作时首先救急,病情稳定后再辨证论治,总的治法不外补通二义。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血府逐瘀汤痰浊内阻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瓜蒌薤白半夏汤阴寒凝滞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心肾阴虚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左归饮心肾阳虚 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参附汤合右归饮十一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由于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热,食热扰胃;或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经,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不寐主要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其辨证要
15、点为辨虚实。其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同时佐以安神之品。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归脾汤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随证选用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痰热内扰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温胆汤加黄连、瓜蒌主之肝郁化火 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十二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液,五液之一,津液代谢的产物。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五种。本病大多由于邪客表虚、营卫不和,肺气亏虚、卫表不固,阳气虚衰,津液失摄,阴虚火旺,虚火灼津,热邪郁蒸、迫津外泄等所致。其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肺心肾密
16、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两端。其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其治疗原则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为原则。此外,汗证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基本病变,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固涩止汗之品。自汗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桂枝汤肺气虚衰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加减心肾亏虚 益气温阳 保元汤或芪附汤加味热郁于内 清泄里热 竹叶石膏汤盗汗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 归脾汤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脱汗 益气回阳固脱 参附汤加味战汗 扶正祛邪 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汗出顺利这,无需治疗,恶寒战栗无汗者。此属正气亏虚,用人参、生姜煎汤以扶正祛邪;若汗出过多,见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者,宜益气
17、回阳固脱,用参附汤、生脉散煎汤频服,若战汗之后,汗出不解,再战再汗病情反复者,若已无表证,里热内结,可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之;若表证未尽,腑气热闭,应表里同治,以凉膈散加减。黄汗 清热利湿 茵陈五苓散加减十三血证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之外的病证。外感六淫、酒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以及大病久病之后等均可引起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之于外而导致血证的发生。其病因虽复杂,但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可归纳为火热偏盛,迫血妄行和气虚失摄,血溢脉外这两个方面。其辨证要点1.辩病证之不同,即根据其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辨识不同的病证;2.辩病位之不同,
18、同为一种血证,可由不同病变脏腑引起,其病位也是不同的3.辩证候之虚实。其治疗常以治火治气治血为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尚需根据出血的不同阶段而采取止血,宁血和补虚三个治疗方法。鼻衄 热邪犯肺 清泻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加减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栀子清肝汤加减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 气血亏虚 益气摄血 归脾汤 尚可局部治疗,如云南白药局部止血或者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g龙骨15g枯矾60g研极细末)塞鼻治疗。齿衄 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加减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咳血 燥热犯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
19、凉血止血 黛蛤散合泻白散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百合固金汤吐血 胃中积热 清胃泄热,凉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虚血溢 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便血 肠道湿热 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地榆散 脾胃虚寒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黄土汤尿血 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 补脾益气生血 归脾汤 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紫斑 热盛迫血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清营汤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茜根散 气不摄血 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十四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
20、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哭忽笑,或不欲食,数日不直饥饿等。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尤其与肾虚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痰瘀痹阻,火扰神明,神机失用,其证候特征以肾精气血亏虚为本,以痰瘀痹阻脑络为标。其病性不外虚痰瘀火。其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辩脏腑。其治疗大法为补虚益损,解郁散结。髓海不足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七福饮气血亏虚 益气养血,安神定志 归脾汤痰浊蒙窍 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洗心汤瘀血内阻 活
21、血化瘀,通络开窍 通窍活血汤心肝火旺 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黄连解毒汤十五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可一蹶不醒而死亡。其病因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引起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其实证与肝关系密切,虚证与肺脾关系密切。其辨证要点1.辩病因,了解病因查明病史有助于辨清证候2.辩虚实。其治疗原则为醒神回厥。实证当理气活血化痰辟秽而开窍醒神,虚证当益气回阳救逆固脱。气厥 实证 理气开郁 五磨饮子加减 虚证 益气回阳 四味回阳饮加减血厥 实证 理气活血 通瘀
22、煎加减 虚证 益气养血 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痰厥 行气豁痰 导痰汤加减食厥 消食和中 先以盐汤探吐,继以神术散合保和丸治疗暑厥 开窍醒神,清暑益气 昏厥时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醒神,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十六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做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证。本病之形成,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太过,或患他病之后,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尤其与痰邪关系密切。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可概括
23、为风活痰气瘀蒙蔽心窍,壅塞经络,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其辨证要点1.辩病情之轻重,2.辩证候之虚实。其治疗发作期以开窍醒神为主,恢复期以祛邪补虚为主。发作期 阳痫 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阴痫 温阳除痰,顺气定痫 五生饮合二陈汤休止期 脾虚痰盛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肝火热盛 清肝泻火,化痰宁心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 大补元煎十七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迷神窍,神机逆乱而致。其中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宣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两者相互联系,互相转化,故常并称癫狂。本病的
24、发病原因,多以七情所伤为主,或因思虑不遂,或因悲喜交加,或因恼怒惊恐,皆能损伤心脾肝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阴阳失于平衡,进而产生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蒙蔽心窍而引起神智失常。综上所述,气痰火瘀导致神明失常,心神被扰,神机逆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以心神受损为主。癫属虚,狂属实,亦有虚实夹杂,二者既有区别,有可互相转化。其辨证要点1.辩阴阳2.辩癫病应注重抑郁、呆滞状态的轻重3.辩狂病应区别痰火,阴虚的主次先后。癫病多虚,为重阴之病,主于气与痰,解郁化痰,宁心安神,补气养血为主要治则;狂病多实,为重阳之病,主于痰火,瘀血,治宜降其火,或下其痰,或化其瘀血,后期应予滋养心肝
25、阴液,兼清虚火。治疗总以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癫病 痰气郁结 疏肝解郁,化痰开窍 顺气导痰汤加郁金、木香、菖蒲等 气虚痰结 益气健脾,涤痰宣窍 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心脾两虚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养心汤加减狂病 痰火扰心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生铁落饮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二阴煎加减送服定志丸 气血凝滞 顺气活血,开窍醒神 癫狂梦醒汤加减,送服大黄蛰虫丸十八胃痛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胃脘部一般系指上中下三腕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胃痛初发多属实证,其病主要在胃,间可及肝;病久常见虚证,其病位主要在脾;亦有虚实夹杂者,或脾胃同病,或肝脾同病。其
26、辨证要点1.辩寒热,2.辩虚实3.辩气血4.辩在胃在肝在脾。其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胃气壅滞 理气和胃止痛 香苏散化裁肝胃气滞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胃中蕴热 清胃泄热,和中止痛 泻心汤合金铃子散肝胃郁热 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肝热移胃者化肝煎加减,肝热移肠可加草决明、芦荟等清肝泻热通便之品瘀血阻滞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不足 养阴益胃止痛 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 黄芪建中汤十九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其病位在胃脘,但与肝脾相关。其致病原因,有表邪入里、饮食不化、
27、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从而发生痞满。其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鉴于其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脾胃,故其原则主要在于苦辛通降,理气消痞。在治疗时一般可配入理气通导之品,但应注意不可过于香燥,以免耗伤津液对于虚证,尤应慎重。邪热内陷 泄热消痞,和胃开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行气除痞 保和丸为主方痰湿内阻 除湿化痰,理气宽中 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脾胃虚弱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加减二十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28、,情志不调,脏腑虚弱均可致呕吐,且常相互影响。病位在胃,但尚与肝脾相关。一般来说,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其基本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辨证要点1.辩虚与实2.辩呕吐物,如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内腐,黄水味苦多为胆热犯胃,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痰浊涎沫多为痰饮中阻,泛吐清水多属胃中有寒或有虫积;,粘沫量少多属胃阴不足3.辩可吐与止吐4.辩可下与禁下。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为本。实证 外邪犯胃 解表疏邪,和胃降逆 藿香正气散 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痰饮内停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虚证 脾胃虚
29、寒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丸 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二十一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病因多为饮食情志因素,或正气亏虚,或寒热痰郁,皆可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呃逆的病位在膈,胃气上逆除胃本身病变外,尚与肺之肃降、肾之摄纳、肝之条达有关。其辨证要点1.辩虚实寒热2.辩病情轻重。其基本治法为理气和胃,降逆平呃。胃寒气逆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丁香散胃火上逆 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气滞痰阻 理气化痰,降逆止呃 旋复代赭石汤脾胃阳虚 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理中丸加丁香白豆蔻等胃阴不足 益气养阴,和胃
30、止呃 益胃汤二十二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阻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噎膈的一般规律是初期只表现为吞咽食物梗阻不顺,食物尚可咽下,继则随着噎塞症状的日渐加重而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汤水可入,终至汤水不入,咽后随即吐出。随着饮食渐废,冰屑日深,正气凋残,病人表现为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顿,终至大肉尽脱,形销骨立而危殆难医。噎膈病中有的病人始终以吞咽食物梗阻不顺为主要表现,而无膈的病证。噎膈以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亏为主因,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使气滞痰阻血瘀三种邪气阻于食道,而使食管狭窄。本病以气滞血瘀痰阻为标实,津枯血燥
31、为本虚,在病性上表现为本虚标实。噎膈病位在于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关键在胃,又与肝脾肾有关。其辨证要点1.辨明虚实2.分别标本。其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痰气交阻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启膈散津亏热结 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五汁安中饮加减瘀血内结 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通幽汤气虚阳微 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二十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腹痛的成因,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其病机不离不通则痛,各病因之间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虫积、跌仆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
32、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实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养,气血运行无力而成虚痛。其辨证要点1.辩腹痛性质一般实痛拒按,虚痛喜按。再分其为寒热气滞血瘀伤食或虚导致的痛。2.辩腹痛部位,如大腹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脐腹痛多为虫积,胁腹少腹多为厥阴肝经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膀胱病变。其治疗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另外,久痛入络,对于缠绵不愈者,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要。寒邪内阻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滞 通腑泄热 大承气汤中脏虚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 枳实导滞丸 气机郁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 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汤二十四泄泻是以排
33、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邪内盛所致。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损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其病理因素是湿,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其辨证要点1.辩暴泻与久泻2.辨虚实3.辩寒热4.辩证候特征。其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寒湿泄泻 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暑湿泄泻 清暑化湿 黄连香薷饮食滞肠胃 消食导滞 保和丸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药方脾胃虚弱 健脾益胃 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四神丸二十五痢疾由于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腑脂膜,传导
34、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病因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损及脾胃与肠而致。本病病位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其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3.辩邪正盛衰。其治则1.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清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举,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2.调和气血,消导去滞调气和血行血为治痢的基本方法3.存胃气4.虚证久痢,应用温养之法,兼以收涩固摄,慎用攻伐之品5.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分利,忌分利小便等。总之,治疗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者重用血药,白者重用气药。初期多属实证,久病之后,多属虚证。但始终以照顾胃气为本。湿热痢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35、芍药汤疫毒痢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汤寒湿痢 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胃苓汤阴虚痢 养阴清肠 驻车丸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 发作期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连理汤 缓解期 脾气虚弱 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补中益气汤 脾阳虚衰 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附子理中汤 寒热错杂 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乌梅丸 瘀血内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膈下逐瘀汤二十六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分支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便秘病因不外热实冷虚四个方面,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辨证要点为依据病
36、人的排便周期、粪质、舌象分清寒热虚实。其治疗原则虽已通下为原则,但绝非单纯用泻下药。实秘 肠胃积热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气机郁滞 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六磨汤虚秘 气虚便秘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黄芪汤 血虚便秘 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润肠丸加减 阳虚便秘 温阳通便 济川煎二十七胁痛是指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病位主要在于肝胆。不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所致的脉络不通,抑或肝阴不足所致络脉失养,均可引发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的病理变化。肝胆郁滞,疏泄失调,枢机不利,脉络痹阻或失养是胁痛病机关键。其辨证要点1.辩外感内伤,2.辩在气在血3.辩在脏在腑4.辩属虚属实。其治疗因于不通而痛者属实,宜疏导之法使之通,不荣而痛多虚,宜濡润之法使之荣。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