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与心理学教育过程是教育与培养人才的过程,既有培养者、教育者,也有被培养者、被教育者,他们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才能完成教与学这一双向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而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第一单元、每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第二,分析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分析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与主要策略。为此,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心
2、理万分一一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等的水平。这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出发点。第四,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与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规律与教学规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步骤。第五,实施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授活动。一般的模式是: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与校正反馈。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六,评定学绩: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心理学可以提供各种常
3、模与测量工具,使评定在效度与信度上得到适当的保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要想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门着重研究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学科,它不同于纯自然学科,更为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社会交往,但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因而属于自然性社会科学;它也不同于纯理论学科,它最为关注的是与教育教学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因而属于理
4、论性应用科学。可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首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既包括学生的学,也包括教师的教。因此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其次“基本心理规律”便于使教育心理学与研究学与教的一般规律的儿童心理学与研究具体学与教的学科心理学相区分。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与有效教学的条件;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探讨教学设计及教学考评等,为有效教学
5、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首要任务就是提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提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与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与自我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种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必要的心理学观点,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与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与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状况,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与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三、我国教育心
6、理学的发展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的著作是由旁宗岳在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泉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从1949年到1956年为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这个时期大量翻译与学习苏联心理学,试图树立心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与清理批判。这一时期为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56年到1966年是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迅
7、速向纵深发展,研究范围涉及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学科心理、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法改革等课题,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各师范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是心理学遭受厄运的最艰难的时期。1976年以后,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获得了新生,教育心理学的科研课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学习归因、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一)高等教育及其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
8、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任务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2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较强。3社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4地位作用不同高等教
9、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与创新。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高等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教育心理的核心总是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以学生学业的成败为主要标志。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学校教育心理学,
10、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交互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遵循大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要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心理与德育心理规律。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具有“高”与“专”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研究必须反映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高”是指“高等”与“高级”,它规定了学校的层级与所培养人才的规格。高意味着大学生入学要求高,学习的知识高深,脑力劳动难度大、强度高;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对一般从业者与非大学
11、生同龄人,也更复杂与高级。同时,大学生在精神情趣的追求、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人格完善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高等教育心理学就必须认真与深入地研究具有“高”的特点的心理学问题。“专”是指大学教学的专业化与专门化,强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门化的实际问题,特别重视在专业范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的课题。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既不同于普通中学生,也不同于走向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可以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对他们进行指导,以促进他
12、们社会化的完成与自我意识的完善。这些问题亟待高等教育心理学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与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与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要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问题,更应填补高校科研、服务社会这两大职能的心理学研究空白。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本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实际行为。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
13、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人格。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大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在初步的科研实践中培养优秀的科研心理素质。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高等教育的科学学问题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看法,具体包括高等教育与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等。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
14、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等的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广大高校教师明确任何教育教学措施都是建立在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基础之上的,从而增强对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的认识。(三)教学心理研究教学心理研究主要阐述高等教学过程(即智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
15、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的讨论;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对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模型,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的讨论。其目的在于使广大高校教师了解概念原理、心智技能、学习策略等不同范畴的教学具有不同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四)德育心理研究德育心理研究主要阐述狭义的高等教育过程(即德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对态度
16、与品德的基本结构,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态度与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等的讨论;对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的讨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其目的在于使广大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规律,明确大学生群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及其健康心理的维护,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 (五)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主要阐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本原则与规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选择的设
17、计等的说明;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种类,有效教学验的基本要求,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等的说明。其目的在于使广大高校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考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性与自觉性。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一)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与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
18、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与正常发展。其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与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与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
19、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的外界环境、行为反应及其内心体验进行客观分析。在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时,要将客观数据与主观的分析相对照,通过容观事实来验证主观判断的正确性,而不能把研究者自己的主观设想掺杂进去;应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现象。(二)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
20、理与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与阶段。(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必须能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并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高等教育情境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及学生心理活动对高等教育情境的依存性。(四)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成果应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高等教育
21、教学改革的深化。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与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问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研究对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与其他心理因素的
22、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作出概括化的结论。(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某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方一变量的影响。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实验法不反能喝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讨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应用教育实验法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与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作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局部
23、控制的原则。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一致,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以防止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三)调查法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与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确定调查方案。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进行调查准备。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收集并分析结果。(四)个案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等。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作智力与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各种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选用某种方法时最好的策略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便得到的结果尽可能符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第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