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 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 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 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
2、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书上讲的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 第四步,在心中简单描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过的理论观点或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最后,对你的思路进行文字加工,写出符合逻辑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当然答题能够联系实际,有自己明确的结论性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从上述过程看,做案例分析是一个有点技术性的工作,需要平时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在训
3、练时,就应该按照要求做。好在我们不应该对大家一下子要求太高,即使考试,也不会超出书上所提供的材料的范围。但我们课程总的是要求运用案例学习方法的,所以大家应明白无论考试如何要求,我们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附:现代教育原理试卷案例分析 实例分析(16分) 要求:1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论证、分析薄弱,文字在300字以上,扣58分; 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3分。 1、小李失学谁之
4、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
5、要求。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答题思路: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
6、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拒之门外。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以解决。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
7、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如果继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即使
8、考试不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在根据考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教育的春天?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可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3.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
9、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答题思路: 1)读罢此案例,心中唏嘘不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和珍贵的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值得吗? 2)我们的先人曾放言“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葬送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
10、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济的。 3)救救我们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还其欢乐、愉快的童年,还其游戏、歌唱、跑跳的童年。4)当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时候,如果只是应试教育仅仅记忆力得到运用的话,不如先对资源进行保护。不需要去争徒有虚名的什么“世界第一”。 4.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你怎样
11、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 1)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 素质与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德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
12、素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
13、,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 案例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
14、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P176 答题要点: 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 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
15、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常状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6.人的智慧80决定于训练,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答题思路: 1)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过于夸大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的作用不可否认,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对于某些有特殊的素质的人的发展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天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过于夸大。 3)人的发展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后天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类科学家对“狼孩”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明。 4)这种错误的认识为“血统论”、
16、“宿命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 7.一位教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 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柔石“颇有点迂”这句话时,刚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让学生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得“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 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
17、写他的“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孺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后来写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反而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得眼光和专注得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作了小结在习兴奋、愉悦得气氛中,下课铃响了。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处理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
18、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 阅读了上述两个案例,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想法。 答题思路: 1)这两个案例是两种教学方法、两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对照。 2)第一个案例中的教师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思路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纵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教师给予点评。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很灵活,有引导,有讨论,有小结,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采取了探究式
19、、质疑式、探讨式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完美结合,相信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同上个案例中的教师完全不同,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完全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许学生参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原则,不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急需改革。 8.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75.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灌输接受的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还是听讲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学习体验是衡量教学方式优
20、劣的“试金石”。35.8的小学生、28.2的中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38.8的小学生、7.9的中学生反映接受上课经常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如果再加上“有时”、“偶尔”,则比例分别高达88.1、89.9、94.4、70.5。 从以上调查来看,你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革?如何改革? 答题思路: 1)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改革,而且是急需改革。 2)改革的方式,我认为: 第一,当务之急的改革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如果思想观念不改革,无论再谈什么,都是酒瓶装新酒,无补于事。急需改革的观念有:平等的学生观、互动教学观、自主性学习观、探究式学习观等。 第二,改
21、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 第四,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媒体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第五,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改过去我说你做为引导、启发,提供学习支持。 9.优点单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它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些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得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
22、的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一位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它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中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让我们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答题思路: 1)海伦是一位聪明、智慧而又有爱心的老师,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教育的独创。 2)海伦老师的方法符合心理指导的原则。是以全体学生(包括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3、为对象,关注他们的现在与未来发展,若干年后的事实说明海伦的教育达到目的。3)海伦老师是从人格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启发和调控的,让学生们通过“优点单”,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提高了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10.“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它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本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地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说不清楚了。好
24、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心想这回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要点: 1)读罢这则自述,我感到一阵心酸。学生尤其时差生,其进步是何其艰难。成绩不好,当然抬不起头,可发奋取得了好成绩,依然不能改变老师的固有看法。我们的师生关系的确需要清理。教师的观念转变很重要。 2)从上述自述看,问题不在学生,而是在教师
25、,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理应得到老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然而得到却是羞辱。当学生发奋获取好成绩时,理应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然而得到的是教师的怀疑,这严重的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方法。 2)该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指导。主要是在学习方面,教师应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其在学习上获得动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克服障碍,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是在人格方面,应和教师沟通,争取老师的理解,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信心。11.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关于爱子亚瑟的一段祈祷词: 主啊,教导我儿子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
26、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 教导我儿子笃实力行而不从事空想:使他认识你同时也认识自己,这才是一切知识的开端。 我祈求你,不要将他引上逸乐之途,而将他置于困难及挑战的磨练与刺激之下。使他学着在风暴中站立起来,而又由此学着同情那些跌到的人。求你让他又一颗纯洁的心,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在学习指挥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制;在迈向未来之时,而不遗忘过去。 主啊,在他有了这些美德之后,我还要祈求付与他幽默感,以免他过分严肃;赐给他谦虚,才能使他永远地记着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 然后,作为父亲的我,才敢轻声地说,我总算这辈子没白活。
27、阿门! 请从这段祈祷词中总结心理健康的一些要点。 答题思路: 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目前在教育学界、心理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大约有十类七十五条之多。比较概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预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补充内容) 2)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将军对儿子的发展寄予的厚望。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同,我们重视的只是孩子的智力,表现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只要学习好,就认为什么都好,“一俊遮百丑”,掩饰了人的更重要的
28、一面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而将军重视的是孩子的人格发展,希望孩子有能力,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健全。对照上述心理健康的内容,可以看到将军希望儿子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3)这个案例发人深省,应引起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12.旷课去网吧,9天不回家 王小奇是重庆渝北区某中学初一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迷上了网络游戏。今年五月2日,王小奇第五次离家出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直到5月10日,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已经神经恍惚的他。5月19日,王小奇再次离家出走,3天后还是在另一家网吧找到他。从此以后,王小奇被无奈的父母关在了家里,其父母也在家里陪他自学。 王小奇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喜欢玩一种名叫“传奇
29、”网络武侠游戏。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已经打到20多段,算高手了”。他每次离家不归,都是因为在网吧着了迷,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父母、学校都忘到九霄云外。在网吧,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肚子太饿,就喝水充饥,困了,就睡在椅子上,没钱了。看别人打游戏也是整天整夜。据王小奇的班主任陈老师介绍,王小奇以前成绩还不错,但由于沉溺于游戏,成绩很快直线下降。陈老师说,她平常苦口婆心给学生讲很多道理和案例,但班上旷课到网吧去玩的学生还是很多,离家出走的夜不止王小奇一个。“我们在学校能管住学生,但管不住网吧。“陈老师夜显得很激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18岁以下的网民占我国上网人数的15.1。从职业结构
30、来看,学生占23,是所有职业中比例最高的群体。去年12月27日晚,广西河池市十多位人大代表对全市61家网吧暗访后统计,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占网吧总人数的57.3。 阅读上述案例,请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力量如何整合,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本案例反映的情况是一个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个体的发展。 2)本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三种力量结合的重要性。 3)本案例应着重从社会教育的角度阐述,作为政府应采取强硬的措施,以减少上述现象,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作为经营者,应自觉按照国家的
31、政策和法律,合法经营,关注自己的良知,关注未成年人的活动范围,尽量不与之相悖。社会应开展多种有益的教育活动方式,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吸引学生参加,为其成长创造条件。 4)家庭教育应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的学习、人格同步成长。 13.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内容方面学校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用分数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家长,但是孩子在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向家长反馈的很少。35.5的家长认为学校很少有这方面的反馈,26.1的家长认为这方面的反馈不如学习成绩反馈多。但18.2的家长认为,教师很少说孩子的优点。而从
32、学生的调查结果看,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只有1/4多一点的小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一般看他的优点多,中学生比例更低,只有1/10多一点;在班级中,不受教师喜欢的学生大有人在。 对上述调查的结果,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从对学生的评价看,应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成绩,而且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能力、人格等。 2)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只看成绩,搞“一俊遮百丑”,有的时候,仅仅成绩好,并不代表其它的素质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应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关注全面。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
33、育中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协调配合,不可把家庭变成“付学校”,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尤其引起重视。 4)可以参考前面的“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和上述案例。 14.这孩子该不该退学 时间:2001年4月25日 致电人:李女士夫妇 事由:学校以孩子不是一般的淘气,帮助无数次,但均无效果,并危及其他同学为借口责令我们孩子必须退学,尽管我们夫妻俩多次请求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我们认为,孩子表现不好与学校教育有关,不应该让孩子意退了之,毕竟孩子只有13岁,才上初一。请从依法施教的理念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孩子不应退学,因为,他只上初一,还处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责令
34、孩子退学是不明智的违法行为。 2)所违法令有:国际上的,1989年11月20日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学校应无条件让该学生复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教育学生,使之有所长进。 4)学校、家庭应密切配合,帮助孩子从各方面有所进步。 15.批评、惩罚与爱心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78.5的教师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与此同时,50.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并有38.6的教师认为“教师经常批评、惩罚学生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
35、”虽然反映教师经常发脾气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比例分别只有7.3和9.8,但是反映教师不发脾气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比例也只有20.6和13.4,也就是说有79.4的小学生和86.6的中学生认为教师在他们面前发脾气,只是“经常”、“有时”、“偶尔”之间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以上调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触?请用当代学生观的理念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处于冲突之中,他们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实际是“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且这样非理性的做法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学生观的历程将是长期的、痛苦的。 2
36、)教师们应意识到批评、惩罚爱心。爱心的表现是前面说讲的海伦老师的“优点单”、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爱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而惩罚会导致不良人格和个性的发展,等他们成人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学生对此是不满意的,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正是教师改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应树立的当代学生观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 16.美国初一学生的一节数学课。教师的教学步骤是: 1.写出三组例题:33=(9)88=(64)1111=(121) 24=(8)79=(63)1012=(120)
37、(以上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如果2525=625那么2426=?(624) 3.你发现了什么,举例说明。 4.用语言表述你的发现。 5.用数字符号表示。n2=(n1)(n+1)+1 6.学生自己证明。 用有关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说明本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特点,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自己的教学你有何想法?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把教学目标简单地放在解题和运算上,而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这个问题通过教师的例题和教学步骤进行引导,“由学生自己发现应得的结论3.本案例注意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分析中应依据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17.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求
38、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同心协力”。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因为答案是“惟妙惟肖”。 你是如何认识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和建议。(要有自己的分析、说明,不少于300字) 答题要点: 1.依据现代评价观,在此案例中不应该只认定单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因此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 2.依据现代评价观分析此案例,说明教师做法为什么不对。 3.说明现代教育评价观的主要观点。 18.美国一中学在学习有关“经济
39、萧条”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在教室的屏幕上放映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5.大萧条时银行倒闭可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一些历史知识,使大家了解当时上千家银行倒闭,以及由此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到银行的去款人,并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问:1.你们在这干什么?2.你认为能从银行提出款吗?3.如果提不出来,你将怎么办?4.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请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题要点: 1.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学理
40、论的基本观点。 2.本案例不是以被动的教师讲授为中心,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所学习的“历史环境”之中,亲身感受和体验。 3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富有刺激性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互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会、思考,建构起自己关于经济崩溃的知识结构。 4本案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
41、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这是教学方法地指导思想。 从实例来看,老师只是就课本内容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答,只是回答的一个已知的事实,并没有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故称不上启发式教学。 20.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
42、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要点: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遗憾的场景,这位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从这位教师的行为看,表面上是对学生成绩不好的处罚,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仅没有达到教育的目,而且对孩子的终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任意伤害学生,使学生怕;二是对教师的行为不耻,造成厌学,对老师恨。 像这位教师这样的行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
43、不少,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十分重要。 21.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的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我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 该校领导对两个问题没弄清楚,一是对素质教育不理解。素质教育一般来说包括六大方面,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这位校长对此毫无了解,可想该校怎么开展素质教育的
44、。二是这位校长把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搞混淆了,二者是有区别的。 22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说明遗传的因数是不容忽视的。代代相传的生物质体音乐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和良好的音乐思维等,为这个家族音乐家辈出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为音乐家的成长提供了温床。可以想见家族的音乐氛围、文化熏陶对后辈的影响,才使的后代人才辈出。案例分析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
45、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
46、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
47、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
48、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5. 案例“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