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三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教育规律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教育艺术是贯彻教育原则的机智与策略。教育规律的概念: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教育规律与教育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就是教育规律,而且是教育规律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此外,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关系,这其中同样也存在着教育规律。教育的构成要素的划分: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与
2、教育中介三个构成要素;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结果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规律的分类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三个子系统。(一) 教育的结构规律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与结构形式的。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与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与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与维度(二) 教育的功能规律(外功
3、能是对社会而言)共那个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三) 教育的发展规律(重点)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具体表现为: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的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 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之关系的认识(论述可能性大)没有
4、什么规律在制约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依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成是一种异己的力量,这就是旧唯物主义教育的宿命论。其表现就是否定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与个性,把教育当成一种按既定程序办事的机械化与程式化的活动,教育学就是教育活动的工作手册与注意事项。(二) 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规律(重点! 论述/简答)“按教育规律办事”并不意味着教育主体在教育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只能在教育活动中去表达教育规律,而是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科学地认识与利用教育规律。1、认识教育规律 认识教育规律包括对揭示出的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对位置的教育规律的研究
5、与探索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揭示规律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揭示规律的适用范围。要求有四点:(1)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2)要向实践学习(3)要向同行学习(4)要想教育对象学习2、利用教育规律 利用教育规律是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客观规律的能动作用的表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 教育规律实际上是教育活动发展过程中一定前提条件与一定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教育主体在促进教育规律的实现之前面临着三个任务:认识条件,利用条件,创造条件,从而使教育规律顺利实现。(2)人们可以使一种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
6、教育目的 使某一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作用,也可以说是改变该教育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3)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与发展的进程 教育系统整体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不能违背这个规律,但是,人们依靠主观能动性,能够创造出教育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与发展的进程。(4)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多选) 它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教育规律理论化;教育理论目的化;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教育理论技术化;教育观念行动化。教育原则教育原则的概念:教育原则,诗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与对教育规
7、律的认识而指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重点!论述/简答)教育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一)人道性原则 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权利,使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与生命的意义。(理解即可) 基本要求:(非重点中的重点,多出于多选)1、 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2、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3、 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4、 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5、 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二)个性原则(重点) 个性原则主要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与自主
8、性 个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学生之间有千变万化的身心差异;个性原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 端正对个性的认识所谓个性,从心理学角度讲,通常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的总与,包括能力、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论】个性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我们所提倡的无疑是健康的个性。这样看来,所谓尊重个性,一要尊重人的能力、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趣等方面的个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二要尊重个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2、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自主性包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承担责任三个方面。我们要从教育中,从三个方面,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一个人
9、的自主性由两个侧面或两个层次:浅层的、对外的一面是自立的意识与能力;深层的、对内的一面是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3、 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教育中不可把社会与个人、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4、 培养学生的特长(选择题)个人特长是个性的一个重要表征。特长发展主要是相对于平均发展与一律化而言的,它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教育不仅应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促进个人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基本素质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发展,否则就是片面、畸形发展;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创性的发展,否则教育所培养的就可能是缺乏个性的庸才。必须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
10、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个人特长的发展又有助于素质的全面发展。(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主要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依据: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重要标志的社会;未来教育正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 【论 选 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未来教育的本质特征,也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 基本要求:1、 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是创造力的萌芽2、 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当然,“冒险”绝非“蛮干”,更不是胸无点墨的异想天开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保证创造力的精神武器4、 鼓励多样性与个性5、 鼓励学
11、生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使个人获得创造性才能与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条件。6、 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力的舞台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正反馈,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内在要求7、 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四) 活动性原则基本要求(多选):1、 联系实际问题与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2、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经、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3、 多让学生自主活动4、 加强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5、 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五) 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基本要求:1、 不断增加教育机
12、会2、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3、 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4、 提倡启发式教育教育艺术(基本出于选择)概念: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与感染力的教育观个性特点与美感。特点(多选):情感性 双边性 创造性 审美性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教育的言语艺术 主要包括 口头言语艺术、书面言语艺术与体态言语艺术(一) 口头言语艺术 特点与要求有下:针对性;诱导性;说理性;感染性;教育性类型与基本要求:说服语;激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群体教育口语;处理偶发实践的语言技巧;家访谈话技巧(二) 体态言语艺术类型、特点及要求:面部言语艺术;姿态言语艺术;手势言语艺术;外部言语艺术(三) 教育幽默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