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向语文学习能力进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向语文学习能力进发.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课,向语文学习能力进发苏州工业园区凤凰小学龚天羽 关键词:资源量贩式 学习新体验 摘要:微课的基本理念是以小见大,即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并从小处着手,创立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 己的课堂。因此,抓住微课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语文学习能力。叶圣陶有一句经典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实际上,叶老倡导的的 教育理念,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印第安 老人,赚钱后买了一辆汽车,不懂得怎么开,只要雇了匹马来拉它。郭思乐教授 也说“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当下,
2、 微课给了我们最好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从发动引擎的那一刻就进入了知识的高速 公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双重特点,教育的目 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精神,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把制作好的与语 文教材相结合的微课放在平台上,让学生在家观看,既可以利用微课进行预习与 试学,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复习与拓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等 老师教了再学”“课堂学了回家练”的依赖思想和被动学习状态。尤其是学生在 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决定自己观看微课的进度与次数,很好地尊 重了学生学习的个体
3、差异,践行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开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一、微课三特色,打造学习资源量贩式1 .微课:浓缩的是精华。“微”是微课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区别与其它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所以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出“微”原那么。“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积小,即资源容量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 电脑或手持移动手机或ipad等,都可以在线播放,或可以灵活方便的下载下来 保存到电脑或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资源共享,这种便利性是微课不 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二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当今快节 奏的生活下适合使
4、用,不管是在等候,还是在休息,学生就可以抽时间学习。三 是指选题小,选取的内容是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 专题、实验活动等,进行充分讲解论述,加入适当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提高微课 的教学效果。2 .微课:学习者为中心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衡量微课效果的指标是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体 验。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组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开展进行。在选择内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者需要的 是什么,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那么在学习资源的组织上,要始终以学习者 为主体地位,充分表达主体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5、趣,保持学习动机。3 .微课:信息化增效果由记忆法那么得知,人们对文字的记忆能力远远小于对图片的记忆。所以在设 计微课过程中,从头到尾不能一直是纯文字的讲解,这跟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没什么两样,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 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也有研究者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 假设课程内容以画面和词语组成一起呈现时,要比只有单一的语词呈现时,学习者 的学习效果更好,兴趣也比拟浓厚。所以,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 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加了微课的生动性。二、微课三环节,开启自主学习新体验L课前课一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在小学语
6、文阅读教学时,第一步整体阅读完成的任务有文本背景与作者的介 绍、字词的教学和泛读指导等,初步感知文本整体面貌。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认 知水平的限制,对文本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状况都不够熟悉。传统的教 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在课前或课堂导入时用PPT形式交流以到达了解、 熟悉相关的内容。而课前微课的介入能使这局部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 外,课前微课还可用于课堂教学前情境渲染;生字书写指导;重、难点的解析等教 学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把微课制作好后上传于班级QQ群等社交平台,让 学生课前在家长的监督下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上网收看。学生将观看微课时所产 生的困惑,在线师生交流或留于课堂
7、上师生交流。“微课作为新的学习形式实现 了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的高度个性化,超越了课堂教学的藩篱”。同时,微课画面生动、直观、绘声绘色,相较于单一教材更能充分调动起学 生的整体感官,使学生在眼、耳、口、手、脑充分解放和利用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板一眼,重讲解,轻互动,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 惯。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一个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 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微课的合理利用无疑 就是这个合适的媒介。如:苏教版军神一文,设计的课前微课内容:人物资料
8、篇(文字介绍刘 伯承其人)、事迹赞颂篇(赞颂刘伯承的其他文章片段包括诗朗诵)。将这些碎 片化的资料经过微课的整合,在短视频中呈现,它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课前就给予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化的 期待,课中反应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对诗有了充分理解,朗诵也加 进了自己的感情,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发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思 考问题的角度、获取知识的方式。4 .课中课一一定让桃李闹春风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也就是常说的分析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精读抓住重 点词句、节段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的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审美、情 感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深入
9、地探讨、研究“怎样写”,进而培养学生从写作的角 度去阅读,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和规律。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优势越创造显,微课 呈现的主题,“让老师能沿着儿童学习的逻辑设计教学,把教材的内容的学习转 换为科学本质的学习” o根据讲解的需要,运用网络事先收集有关文本的场景等 资料整合成微课在阅读课文中再现,让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刺激,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 乐,提高教学效果。如:苏教版二泉印月一文,课前微课介绍了二泉印月的背景以及二胡表 演的视频,学生对不熟悉的事物有了感性的认识。课中微课的内容设计放在二泉 印月时的“哀”,以“二泉文本中的两次
10、次出现为主线,用镜头投向于深沉、伤 心、激愤、倔强的二胡琴声(情的描写),特写于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的二泉池 畔(景的描写)。这扑面而来的委婉连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情景交融 的写作的方法,为课后微课写作的指导奠定了基础。课中微课的重点放在惠山夜 景上,一系列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设计一个互动:发挥想象,说一 段话“我也来到二泉池边,我对阿炳说”以此激发学生感受阿炳的情感, 二泉在流,月光铺地,人心也静下来了,内心的情感都与这淙淙流水水乳交融。 学生仿佛推开一扇门,看到了他们一直都不曾涉猎的“风景”,想象力的火花被 微课点燃了。5 .课后课一一春色满园关不住语文阅读教学绝不是教师在课
11、堂上讲完一篇课文就结束了,它必然由课内延 伸到课外。按照老师的推荐书目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 合起来。吕叔湘在关于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中说:“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 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王云五 在漫谈读书中也说道:“要培养读书兴趣。唯有自小学高年级起,就鼓励学 生主动研究,其法之浅易而可实行者为尽可能减少讲堂(课堂)功课,而使学生 自己多读补充读物”。从这些话可知,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长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相应的学段规定了相应的阅读总 量,强调了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课后微课可以抓住课内的文本延伸
12、, 通过视频点播,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 料,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如:苏教版落花生一文,花生是留在作者记忆中最美好、最能代表其个 人气节的一个印象。虽然花生不好看,更谈不上伟大,但却是实实在在有用的。 但文本真正的主旨在于最后一句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 看,可是很有用。”作者四十余年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就像他挚爱的“落花生” 一样对人民有用,让人无限怀念。花生所蕴含这些深厚的情感是孩子无法体味的。 在课后微课视频中,抓住这句话的理解为主题,整合许地山散文,在背景音乐和 桂花雨的画面中,随着文字诵读出由缀网劳蛛、命命鸟、商人妇等 片段而成的“新
13、散文”。最后提出:看了视频,你此时的心情怎样?这些散文只 选取了只言片语,就让你们如此感动,请继续链接相关作品阅读总之,微课的介入与融合使得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次迸发出生命的灵 光和智慧的火花。微课,“感受教育的卓越性,学校和师生的开展能够在受到尊 重的气氛中培育起来。这是学习出色的学生们与兼备工匠气质与专家实力的教师 们共同培育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微课教学对教师、学生、家 长的信息素养,家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 流,珍视现代化手段给课堂教学的机遇与挑战,积极研究实验取其精华,让微课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参考文献: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4. 302 丁念金.从翻转课堂到教学体系的重建R.扬州市教学论坛,2014, (08).3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见闻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04) : 9.4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见闻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04) : 35.5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 育科研,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