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98767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动数字产业化开展实施方案全市数字化建设服务载体或渠道尚停留在“物理聚合”阶段,缺 乏基于数据驱动的服务应用场景,惠企政策仍处于“人找政策”阶段, 用户视角下的全周期服务应用仍处于起步期。一、推动数字产业化开展1 .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为载体,大力开展集成电路材料、封装、测试等产业,大力支持MEMS 研究院等加强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突破,积极对接 北京市、深圳市、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推动MEMS芯片设计仿真、 工业仿真、人工智能等相关企业落户。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与布局,打 造集MEMS芯片设计研发、工艺加工、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等为一体的 全球

2、领先的国际化MEMS产业基地。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本地 数字产业化规模开展壮大,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淄博品牌”。2 .打造中国产业算力中心。发挥我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众 多等优势,依托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数据仓 库、产业赋能、人才汇聚、算力交易等五个维度,打造中国产业算力 中心,实现以产业应用为核心的算力产业生态圈落地。做强存储器、 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等关键产品及服务,推动高性能智能计算架 构体系、智能算力技术水平提升。加快完善智算中心全业务布局,优 先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化工等领域探索工业行业算力服 务,运用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工业数据进行深度加工

3、,向企业提供 算法、算力、模型等服务。建立健全工业智算中心建设规模、空间、 用能、服务范围等标准规范和政策保障,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科学配置 智算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开展提供引领支撑。3 .大力培育开展新兴产业。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 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支持大数据企业联合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等建设开源开放平台,加强云原生架构、关键算法资源、低 代码工具等供给,为大数据融合创新提供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创业 创新等共性服务。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与产业链提升,推进“5G+工 业互联网” “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 物联网”等融合创新产业化,

4、加快无人驾驶应用试点、齐文化沉浸式 剧目演出、无人化智能物流园区、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 医联体平台等应用场景和工程落地,构建“硬件+软件+平台+服务” 产业生态。二、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增强数据基础支撑能力。扩容升级城市 骨干网和城域网,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双千兆网络。推动5G技术与经 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IPv6规模部署,开展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与社会化云平台IPv6改造。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推动非涉密政务 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实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传输和应 用,优化VPN接入管理,满足移动办公需求。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防护,提升网络平安保障能

5、力。三、深化城市感知体系建设优化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等各类智能终端设置,建成 全市感知终端“一套台账”,逐步实现全市感知终端的统筹规划布局。 优化物联传感网络布局,满足不同场景传输速率需求,打造支持固移 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打通全市感知神经网络。推动感知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接入平台,实现感知数据 汇聚汇通和共享应用,对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城市实景等要素实时 感知,形成动态城市画像,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四、总体架构“数字强市”建设围绕完善架构促整合、突出重点抓应用、注重 平安强保障,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全市一体”原那么,以促进 “资源整合、平

6、台共享、数据互通、业务协同”为抓手,构建“四统 一、四应用”的总体架构,围绕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社会和数 字经济高质量开展需求,强化“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共性支撑、统一服务入口”支撑,推动数字化转型开展走在全省前列。统一基础设施。统筹利用市级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平安、 应用等资源,统一提供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云平安等云服务, 支持各部门、各区县政务信息系统部署,基于平台建设行业云、统筹 衔接企业云,形成共享、共用、共联的“一云承载”支撑体系。统一数据管理。充分整合全市范围内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有效 汇聚社会数据,依托数据资源目录与市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资 源体系。升

7、级建设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围绕业务应用建 设主题数据库,打造市、区县两级数据资源池,赋能镇(街道)数据 利用,构建一体化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统一共性支撑。强化技术赋能,统一构建面向业务应用的大数据 基础组件、基础工具和模型算法。强化统一身份认证、支付服务、流 程服务、数据追溯、协同调度等基础支撑能力和通用业务能力建设, 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形成统一 共性基础支撑能力。统一服务入口。依托统一门户网站、移动应用APP、服务热线和协 同办公平台,集成政务、商务、服务各类应用接口,面向政府、企业 和居民等用户提供统一的智慧应用与服务入口,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

8、 心,实现城市运行的全景展现、仿真预测、指挥调度、决策优化,提 高工作效率、服务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四大应用领域。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需求,面向数字政 府、数字治理、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四大领域,依托“城市数字大 脑”、共性平台和基础支撑体系,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 同监管、城市运营管理等建设为突破,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应用体系, 赋能数字化转型开展。五、健全保障有力的协同推进新机制(一)强化要素保障1 .强化组织保障。依托市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 强市建设,研究决定重大建设事项,统筹组织、协调、推进、催促、 考核各区县、各责任单位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

9、,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完善数字强市建设专家咨询机制,对 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数字强市建设和评估提供咨询 指导。2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开展政银企社合作对接,加强政府与银行、 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 带动作用,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等方式, 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展。发挥信贷资金支撑作用,积极吸纳社会资本,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引进外来投资,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融资机 制,为数字强市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3 .强化人才保障。用好“人才金政37条”,积极营造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能创业的开展气氛。着力落实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

10、及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淄博英才计划”等各项政策,加大人才培育 和引进力度。加强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共建,推动校城深度 融合。4 .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建设用地向开展数字经济倾斜力度,用足 用好用活国家和省“数字中国” “数字山东”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支 持数字经济、新经济开展的政策落地,为数字经济开展提供强力政策 保障。(二)突出载体支撑1 .突出平台支撑。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平台思维,聚焦产业发 展,明确平台建设方向,以平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 围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 据创新应用,打造一批集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群体共享式消 费、

11、个性化定制服务消费等于一体的服务型平台。围绕集聚区域产业 集群企业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特色公共服务平台 等,构建双向开放平台体系。2 .突出园区支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山东爱特云翔大数据 产业园等一批数字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发挥园区载体和产业集聚的作用,合理配置园区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引导资金、技 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逐步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充分发挥 园区经济带动作用,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创 新扶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为数字强市 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园区载体支撑。3 .突出企业带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全力推进

12、重大工 业工程建设。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支撑数字经济开展的主体。 在企业创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高新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着 力培育名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三)完善运营机制强化市大数据中心技术保障能力,加强政府数据资源运营,联合 国内优势社会企业,形成“一局、一中心、一平台、多企业”的数字 强市运营格局。推进与专业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深度参 与全球性、全国性的数字城市、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研发合作,开展 常态化交流。(四)强化监督考核加强数字强市建设统计体系和评价机制建设,开展日常统计、运 行监测和综合评价。建立数字强市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重点 工作、重点工程的责任部

13、门和工作任务,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推动落实的工作合力。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 评估,客观评价规划实施的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培育良好生态1 .培育创新气氛。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体系,引导优质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倾斜。支持 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建设领域的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 市场主体创新开展内生动力。2 .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展示数 字强市建设新进展、新成效等,积极推广优秀建设案例、经验和模式, 提高市民认知度和参与度,促进市民信息素养提升,形成有利于推进 数字强市建设的良好气氛。资料参考:淄博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