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97192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1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 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杨老师对学生是深 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 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 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 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二、别出心裁有方法。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 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 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 他的教

2、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 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 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 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 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2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 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 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 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 可以更好的教育培

3、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 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 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 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 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 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 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 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 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

4、校老师一个 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 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方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 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 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 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 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 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 以身作那么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 子做了很好的典范,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 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 不断的学习

5、,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 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 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 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 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 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 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 环境教育

6、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 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 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 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 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 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 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 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 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 好习惯和健康人格。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 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 有

7、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 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 高。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4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 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 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 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局部,它可以更真实、更全 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 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 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 学校,家

8、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 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 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 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 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 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 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 孩子成长。二、培

9、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 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 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 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 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 学校老师的催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 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催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 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 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 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 形成良好的习惯。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

10、孩子。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 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 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 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表达,并不是老师对孩子 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 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 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 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 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 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

11、成长提 供有力的保障。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心得体会5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都是让孩子们能 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 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开展,教育才有 可能发挥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然而所有这些宏观的道理都应该从微观的细节入手 去做。杨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众多细节。“五 个一,每一个“一,都是细节,都可能被忽视。需要家长和 老师都重视起来。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 之惰”。这说明,古人早已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教育 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动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 了解最细,所以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而学校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也经过专业训练, 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有计划、有系统,从而更专业地培养和 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 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 幸福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