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笔记.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开展期:1917T949(1 ) 1917五四运动前夕一1927大革命失败(2 ) 1927大革命失败一1937抗日战争爆发(3 ) 1937抗战爆发一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一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 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开展。(2)日趋严峻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 精神。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群众文学
2、的转变),早已隐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 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指责小说出现。(3 )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确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 学的源头。(4 )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方法识,自由 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开展(1)文学开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 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及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开展。(2 ) “经世致用”传统的开展;主见文学应及“当世之务
3、”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特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 顺敦厚”的美学原那么;对世俗生活和一般人情的留意;人物塑造的特性化趋向。“诗界革命”一一梁启超提出。他以为,中国假如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他认为“诗界 革命”应达 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所谓“新意境”:就是“志向 之深 邃闵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 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主见,有其革命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那就是革其精神而不革其形 式。显示出革命终不彻底的
4、一面。“新文体”一一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发表政论时创立的一种新文体。这些政论具有空前开拓的创立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白之间。条理明晰,笔锋含情,有很强的鼓动性。“新文体”是梁启超借鉴了日本和 “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创立的过渡期文体形式。“新文体”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的藩篱,便于表 达新的思想。小说界革命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始终没有正统地位,只能附于“四部”子,史部中。严复,夏曾佑鉴于“欧, 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于是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动身,提出“小说为正史之 根”。第一次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在小说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梁启超在严,夏之后,从小说 具有的“启蒙”,“
5、新民”社会功能角度,把自古视为卑贱文体的小说提高到史无前例之高度。他在 论小说及群治之关系(1902)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 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 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四)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指责小说中国近代四大指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一一 李嘉宝(字伯元,江苏武进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一吴沃尧(字研人,号我佛山人,广东南海佛山人)孽海花一一曾朴(字孟林,号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老残游记一一刘鹦(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图人)清末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6、近代文学特征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1 )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2 )犀利的社会批判,道德鞭挞;第一章 文学思潮及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开展文学革命的爆发确有其历史背景,并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及思想资源:1、早在19世纪末,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就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及变 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调浓郁。作家多把小说作为“自叙传”,作品人物往往是作者的个人投 影,留意个人生活体验,折射着作者的精神气质。小说喜用第一人称叙事,具有浓重的自我表现色调。
7、这 类小说通过自我表现,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乃至自我赎罪,在经验上,气质上和特性上完成自我文学 形象的塑造,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多是“多余人”和“零余者”形象,如郁达夫笔下的“他”,于质夫 等。(2 )不留意事务的外部描写,侧重于宣泄和表现作家的心情,感受,心境和心态(特殊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的苦恼),因而突破了传统小说以事务情节为结构的框架,实现了从“情节小说”向“心情小说” 的演化。显示出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3)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借鉴某些现代主义技巧。有的受弗洛依德泛性学说的影响通 过梦境来开掘潜意识;有的表现人物的变态性心理;有的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不是“再现”而着力于 “表
8、现”作者的主观品性气质,如郁达夫的青烟等;有的采纳意识流技巧,时空跳动,潜意识的表现, 奇妙的联想等。(4)五四浪漫抒情文学表现出20世纪中国特有的抒情主义,它虽然深受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如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苦恼,屠格涅夫的初恋等),但并不具有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原特征,它只是 集中地抒写出感伤,愁闷和孤独的情调,以及民族危亡,社会崩溃的苦痛和抗拒斗争的精神,张扬特性 是它们的精神印记。这种写真式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小说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具有较高的美学意 义。“自叙传抒情小说”作家作品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迷羊张资平:冲击期化石(长篇)倪贻德: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叶凌凤:菊子
9、夫人姊嫁之夜陶晶孙:音乐会小曲木犀叶鼎洛:前梦双影周全平:梦里的微笑冯沅君:隔绝隔绝之后慈母庐 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伤丽石的日记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的“浪漫抒情小说”塑造了一个“零余者”形象系列,如南迁,沉沦,银灰色的 死中的“他 ”伊人”,“Y君”,茫茫夜,风铃,秋柳中的“于质夫”等。突出 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他们一方面深感自身的孤独 及悲凉,剧烈渴求特性解放,追求异性爱情及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因是弱国的子民,在异国他乡备受 羞辱及轻慢,内心充溢屈辱苦痛。这两种情感的交织及冲突,使他们的心理出现变态。愤世嫉俗,感伤愁 闷,内向而
10、敏感,孤傲而自卑,不甘沉沦而又无力自拔一一是他们的共同性格气质。这些“零余者”形象流露出民族觉醒时期敏锐的知识者审视伤痕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特性 主义及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强音。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 )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发出五四文学 中特性主义及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强音。(2 )显明地表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沉沦中的“他”不堪忍受异族的羞辱和欺凌而投 海自尽。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我”及女工的友情,表现出知识者对一般平民真诚的怜悯。(3 )颓废的气息,色及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占有显着的地位。沉
11、 沦中的自渎,窥浴,秋柳寒宵中的宿妓嫖娼,茫茫夜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畸恋,同性恋 等。一方面是受西方世纪末思潮和东方古国名士风流影响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身处窒息时代而放浪 形骸,愤世嫉俗的表现。(4 )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新体式,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浪漫抒情小说派。该流派主要特征是: 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散文的结构和流丽清爽的文笔。第四章通俗小说如何相识和评价“通俗文学”因为通俗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所以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概念一向比拟模糊。长期以来人们将其归属于 “旧文学”,强调其“封建文学剩余”的一面,而未能相识其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缓过渡的一 面。事实上,通俗文学最终融入了新文学之
12、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通俗文学。“五四”前后的通俗文学,尽管靠着大都会的经济市场,带头将文学变为商品,进行文学的复制式的 批量生产,但在道德和文学观念上和文学形式的承传上,因其恒久存在的滞后性,使之只能渐渐从旧传统 的轨道脱出。并伴随着小说地位的崛起而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二,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派:即“礼拜六派”,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因擅长“卅六鸳鸯同命 鸟,遗孀蝴蝶可怜虫”模式而得名,繁盛于1912-1917年间。礼拜六周刊:1914年创办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杂志。共出版200期,在民国时期影响很大。民国旧派小说代表:言情派代表一一徐枕亚玉梨魂;指责小说代表一一李涵秋广陵潮
13、;社会小说代表一一包天笑馨儿就学记;这些旧派小说显示了某种过渡的性质,在表达“世变”,“人情”和运用小说形式方面,都显得滞 后。而在发挥文化消费功能的同时,又暗暗地为新文学的产生打算了些许条件(如小说具有一些民主思 想,引进了一些外国进步作品等)。三,新文学迫使旧派小说向“俗”定位鲁迅,胡适,茅盾等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否认;礼拜六及小说月报在读者争夺战中败 退;旧派小说始转入市民社会下层,不得不向“俗”的方向开展;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雅俗分流,雅 俗互渗的格局便形成了。新文学读者:青年学生读者;旧派小说的读者:老年旧派读者;20年代旧派小说的代表:朱瘦菊(海上说梦人)歇浦潮,新歇浦潮;毕倚虹人
14、间地狱;包天笑上海春秋; 张恨水春明外史;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近代狭义英雄传;第五章郭沫假设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拓鸿荒的大我” 一 “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立精神的新人。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情 地追求精神自由及特性解放。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及人类。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特性的真实袒露。女神中的“我”不仅 表现了崭新的民族魂,也袒露着诗人自己的灵魂。“我”彻底的破坏及创立精神,不仅表现了郭沫假设的抗 拒性格,生命力的无比旺盛,创立
15、力的无比丰富,而且表现了郭沫假设一切彻底,易走极端的特性。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白己,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 的一大特色。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及形式女神的艺术想象及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郭沫假设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 欧16, 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那里吸取泛神论思想的;曾经将其内容概括为:“泛神便 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从泛神论思想动身,诗人 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 “动的精神”和创立的“力”,予他的 形象以吃动的色调。女神形象
16、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及吃动性,由此形成了 “女神体”雄奇的 艺术风格。同时,女神中有一局部作品,主要是早期诗作,也不乏“崇尚清淡”之作。和女神所表现的“五四”狂飘突进的时代精神及雄奇风格相适应,女神创立了自由诗的形式。就 女神总体看,她的形式是自由的。每首诗的节数,诗节的行数,每一诗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没有 统一的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却要求格律的某种统一。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类外在格律相对严谨,押韵,诗节,诗行大体整齐。另一类(占女神的大多数)那么是 心情自然消涨的内在韵律及某种程度的外在韵律(或不规那么押韵,或用排比,复沓,对偶)相结合,使得 诗在自由变动中取得某种程度的整齐及和韵
17、。三从星空,瓶到前茅及复原形象及色调的转换折射出时代风云的变化,诗人及社会心理,心情的擅变:由“五四”高潮期的乐观, 昂扬,跌入退潮期的苦闷,仿徨,开始更深刻的求索。星空失去了女神的单纯性及统一性,多种 音调,画面交换出现,反映了历史仿徨期困难多变性。主要写于1923年的前茅(1928年出版),写于1928年初的复原(1928年出版),标记着郭沫假设诗 风的转变。在前茅里,诗人敏锐地感受到新的革命高潮逼进的时代气息,一面宣告和及时代精神不相容的旧的情感,追求的决裂。一面关注着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工农命运及斗争。复原里的诗歌无疑已经“属于别一世界”,是无产阶级诗歌的最初尝试。这些诗歌咏了 工农群众
18、,充溢了无产阶级的战斗激情,同时也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展初期难以避开的无趣病,这主 要是把诗歌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以及缺乏显明的艺术特性。艺术水平的下降及诗人艺术观的片 面性有着亲密关系。郭沫假设强调诗歌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亲密联系的同时,提出文艺必需充当政治的 “留声机器” .以后又进一步宣称“我兴奋做个标语人,口号人,而不必确定要做诗人”。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在郭沫假设看来,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的真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的真实;他认为“剧作家的任务 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据此他提出了 “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那么,所 谓“求似”,就是历史
19、精神的尽可能真实精确地把握及表现;所谓“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 是尽可以出入的。郭沫假设全部的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历史剧作,无论是虎符,还是棠棣之花, 屈原,高渐离,都是力求真实地反映这一历史悲剧精神,并在这历史悲剧精神的表现里,注入剧 作家在他所生活的现实(抗日战争大后方)中所感受到的时代悲剧精神及时代所提出的抗拒国民党法西斯专 政的民主要求。假如说强调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及政治尖锐性,是表现了这一时期历史剧的共性的话,强调历史剧的主 观性及抒情性,那么表现了郭沫假设历史剧的艺术特性。郭沫假设总是把白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他所努力的,是“于我所说明得
20、的古人心理 中”,“寻出”及白己内心的契合点,到达“内部的一样”。第六章20年代的新诗一,“五四”新诗运动和尝试中的新诗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是新诗的先声。胡适在论新诗中明确提出新诗的主见:“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 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后又将其概括为“作诗如作文”。“作诗如作文”原那么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 是以白话写诗,以白话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在某种意义上,“五四”新诗运动是从宋诗对唐诗的变革里,取得自身的变革及创立的历史依据及启 示的。“作诗如
21、作文”的主见背后,蕴含着时代所要求的诗歌观念的深刻变化。新诗运动中,胡适还提出了 “诗的阅历主义”,其论点的核心是要求新诗必需“言之有物”,即强调“有 我”及“有人”,前者强调创作中知识分子的自我(作者的主体性情及见解),后者那么强调新诗要强化及 一般平民百姓的沟通及沟通。虽然遭到诗词界传统势力的抵抗和反对,但是新诗仍旧站住了脚跟,在经验了近三年时间的新诗探 讨阶段,至1920年白话新诗已经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赢得了相当的青年读者。“五四”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尝试者一一胡适胡适是“五四”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大胆尝试者。1920年他出版了尝试集。作为新诗的尝试,尝试集充溢了冲突,新旧参半,亦文亦白,尝试
22、集里“真白话的新诗”不过 几首,显示出一种新诗试验的性质。然而他的试验并没有超出宋诗及“诗界革命”的范围。胡适真正走出“以传统反传统”的怪圈,是从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 了以后。虽然尝试集仅仅是尝试,但确实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摆脱出来,初步具备了现代汉语抒 情诗形式法那么的雏形,成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和胡适一样“从旧式诗词,曲里脱胎出来”的早期白话诗人,还有新青年社的沈尹默,新潮社的俞平伯, 康白情,傅斯年等,他们的作品基本上是“词化了的新诗”。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人也在各自的 道路上进行着新诗的探究。在集体的努力中,早期白话诗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写
23、实,白描,比方,象征成为新诗最常用 的手法,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初形态。在新诗的形式上,早期白话诗表现出显明的散文化倾向,不拘韵律平仄,依据感情起伏随意变换长短 句式,舒缓自然。(如朱自清的光明,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胡适尝试集1920; 郭沫假设女神1921; 湖畔诗人湖畔1922; 汪静之蕙的风1922; 湖畔诗人春的歌集1923; 冰心繁星春水1923; 宗白华流云小诗1923; 冯至昨日 之歌1925; 湖畔诗人“湖畔诗人”:20年代初出现的浙江诗人群,因湖畔诗社和诗集而得名。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 潘漠华,冯雪峰。湖畔诗人于1921年开始写诗,1
24、922年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并出版诗集(合集)湖畔。同年 5月,汪静之出版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合集春的歌集。湖畔诗人的诗作,内容大多为歌颂自然,爱情,友情,抒情主人公浪漫,纯真,诗风清爽,自 然,温顺。糊畔诗人天真,开朗的白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女神中叛逆,创立的白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样是时代精神及诗人特性的统一。 小诗体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及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 的关注及爱好。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徘句和 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吃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它的主要作者除冰心,宗白华外,还有徐玉诺,何植三 等人。小
25、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问的感兴, 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究的努力,另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获白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及感受的努力。这样短小的篇幅中包涵了如此广袤的空问,这典型地表现了小诗对丰富新诗艺术表现力的贡献;而从外部 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白由诗体的句法及章法的趋于简约化,这些在新诗的开展 史上都具有过渡的意义。冯至鲁迅曾经把玛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正是到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要 披露的却是诗人白己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凄苦心境。诗人并且着意追求诗情的哲理化,使
26、他的抒情诗具有 一种“深思”的调了,确定了他的创作下一阶段向“哲理抒情化”开展的方向。在形式上实行了半格律 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伤,有节度的美。这样,玛至的诗,不仅情调充溢感伤苦闷,而 且诗的节奏舒缓,音韵优美,形成了 “五四”新诗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玛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 献,是他“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冯至的叙事诗从德国谣曲中直接获得养分,又实行中国民间传统及古代 神话故事,虽别有一种不可解脱的神奇气氛,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所表现的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憎恨 及对爱情志向的追求,仍旧是“五四”时代的。代表作帖慢,蚕马及吹箫人的故事,抒情及 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特别精致,把
27、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三,新诗规范化及前期新月派的创作, 新月诗派新月诗派是在新月派的基础上,以晨报副刊诗刊为阵地,于1926年创立的一个诗歌流 派。 新月诗派在20年代现代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新月诗派主要人物:徐志摩,闻一多,饶孟 侃,刘梦苇,胡也频,朱湘,卞之琳等人。新月诗派的诗歌主见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见理性和节制。(理性节制情感)着意于主观心情的客观化。a.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立,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素的客观对象化。b.新月派寿人在艺术上的另一尝试,是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要求艺术的“和谐”及“均齐”,强调诗人带着镣铐跳舞一一追求诗歌的格律。形式上主见
28、“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进行多种形式的试验:尝试现代叙事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完成了为 新诗“赋形”的历史使命。新月诗派以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和“三美”主见,在诗歌界掀起了一场新格律诗运动。“新月诗人”一一闻一多2,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诗歌应当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一一“三美”理论,是闻一多诗论的核心,它是针对五四以 来诗歌过分直,露,随意的弊病而提出。(1)音乐美:主要是指诗句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要求诗句的音节,音尺(顿,音步)的排列组合 要有规律,从而使诗在变化中保持整齐的形式,参过失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韵律 感,具有音乐美。(2)绘画美:
29、主要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调,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死水中的 “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都是具有艳丽色调感的物象,使诗具有了绘画般的美 感。(3 )建筑美:指诗的整体外形上应具有整齐规范之美,要求节及节,行及行之间要基本匀称整 齐,虽不确定每行字数一样,但各行不可相差太大,以求视觉上整齐美观,即所谓建筑美。新诗格律化的提倡,订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白由,创作看法不肃穆造成确实定程度的混乱局 面,使新诗趋于精练及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此后格律体的新诗及白由体的 新诗始终成为新诗两种主要诗体,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对新诗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闻
30、一多的诗作(1 )诗集红烛,写于1920 1922, 1923年出版。内容:歌颂爱情;描摹,歌咏自然;个人冲突及苦痛;爱国主义情感的抒发及奇妙将来的憧憬。代表作:太阳吟孤雁忆菊红烛(2 )诗集死水,写于1923 1927, 1928年出版。内容:抒发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对黑暗现实的诅咒。代表作:死水一句话觉察我是一个中国人荒村洗衣歌“东方主义”的文化观,成为闻一多向“和谐”,“均齐”的传统美学志向靠拢的内在依据;但他又是一 个有着敏锐的现代感受的诗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具有剧烈的生命意志力及特性白觉的现代知识 分了,就不能不对“物我两忘”的传统美学境界产生怀疑及拒斥,他的诗歌里正充溢了冲突的
31、张力:白然 的和谐及社会的不和谐(春光),生活的安静及思想,心灵的不安静(心跳),言辞的潇泗及情感 的偏执(你莫怨我等等。3,新月诗人一一徐志摩诗歌创作前期: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大多具有比拟主动的思想意义,确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格调清爽健康。详细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追求光明及自由的志向。二是抒唱爱及美的追求。如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 等。后期:猛虎集1931;云游1932;后期诗歌状况较困难,大致三种诗:A,不乏主动进取的篇章(如拜献);B,描写男女之间感情,戏逗,调笑,格调不高(如别拧我,疼);C,大多诗作覆盖着伤感,悲观,悲伤,颓唐的心情,如再别康桥,我不
32、知道风是在哪一个 方向吹。艺术特色构思精致,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执 着于真挚的爱情和奇妙志向的心声。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的连用。再别康桥中三次“轻轻的” 0 环反复。章法整饬,敏捷多样。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如沙扬娜拉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如秋月再别康桥4,新月诗人一一朱湘朱湘是最仔细地实了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那么的。沈从文说他是“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 的歌曲”,“使新诗及旧诗在某一意义上,成为一种渐变的联续”。对诗的形式美的探究,讲究形式 的完整及“文学的典那么”,是朱湘又一个追求中心。在诗的章法上,经过
33、多种试验,他倾向于全章各行整 齐划一,章及章之间各部对衬这两种形式;为探究诗行的规律,他白一字到十一字都尝试过,结论是:不 宜超过十一字,“以免不连贯,不简洁,不紧凑”;在音韵的选择上,他试验依据诗的内容和心情来安排 诗韵,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叙事诗的创作上朱湘也颇用功,他宣称要“用叙事诗的体裁来称述华族民性的 各相”。五“纯诗”概念的提出及早期象征派诗歌穆木天:要求“诗及散文的纯粹的分界”,创作“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寿”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诗及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见“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问生活那么让给散文担 当”,“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
34、,“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 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及表现方式:“诗是要示意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明白 是概念的世界,诗是最忌概念的。穆木天这里强调的是诗的“示意”及“朦胧”的特质。另一位同为早期象征派诗人的王独清在及穆木天的探讨中,又突出了“感觉”的因素,强调“色”, “音”感觉的交织,主见“作者须要为感觉而作,读者须要为感觉而读”。早期象征派诗人所提出的“纯 诗”的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 功能转向“白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初期象征派诗人更把它开展到极端,强调诗的领域是“一般人找不着不可知的远的世界,
35、深的大的最高生 命”,它就不可能是“群众(平民)”的,而只能是少数,个人的,精神探究,艺术试验的领地初期象征 派诗人诗歌观念及表现的“内转”,明显是受到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而且是一种完全白觉的转借:穆 木天的主见及以瓦雷里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李金发的创作及魏尔伦等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关系,是 人们所熟知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内转”,同时是向中国传统诗歌的主流,特殊是晚唐诗及宋 词的靠拢。也要看到,无论是“纯诗”概念,还是“沟通(融合)”志向的提出,都只是一种理论的提倡一一理论提倡 在先,创作实践滞后,这正是中国新诗(以至整个现代文学)开展的一个特点。因此,在新诗开展史上,早 期象征
36、派的理论价值是超过了其创作实践的。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923年早期共产党员邓中夏在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面前等文中就在理论上明确提出: 新诗必需白觉充当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工具”,”多作能够表现民族宏大精神的作品”,“多 描写实际生活”并“示意人们的盼望”,向诗人发出了 “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蒋光慈(1901- 1931年),他的新梦集(1925年出版)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无产阶级诗歌把“五四”新诗“平民 化”的趋向开展到极端,纳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无产阶级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诗歌(文学)必 需向读者供应志向一一蒋光慈就是最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歌咏列宁领导
37、的十月革命,把共产主义志向 带进诗歌领域的诗人。第七章散文曾朴:“新文学成果第一是小品文字,含挖苦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 包。”(转引自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鲁迅:“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 的危机)朱自清:“五四”阶段散文创作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指责者,说明着 人生的各面。迁流漫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挖苦,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冼练,或流淌,或含 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总之,“五四”时期散文特别兴旺
38、,文体风格各异,成果甚至超出其他文体,缘由在于散文这一文体形式 自由,易于驾驭,作者数众。同时散文比起其他文体,在“化传统”方面做得较好,有利于自身的开展。 20年代散文的几种典型文体1,鲁迅的“论战体”散文(杂文);2,周作人的“闲谈体”散文;3,朱自清,冰心的“抒情美文”;4,冰心的“小诗体”散文;5,梁遇春的“随笔体”散文;6,徐志摩的“自由体”散文;鲁迅和“随感录”作家群现代文学中领先兴起的散文,是争论时政的杂感短论,即杂文。这是一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并 成熟起来的“论战体”散文文体,即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专栏,随后新生活新社会等一些进 步刊物也
39、随之开设“随感录”专栏,从而形成了一个“随感录”散文的作家群,他们大多是“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提倡者,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是鲁迅。“随感录”散文(杂文)大都以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反映,不见得如何缜密美丽,却充分表达了 “五四” 精神,且特性纷呈。鲁迅的杂文是二种具有战斗性的文艺随笔,后来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其特点是“一味急进,宁为玉 碎”,因鲁迅“性喜疑人”,故而“语多苛刻尽是诛心之论”。杂文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 两语便道破主题,文字辛辣干脆,冷嘲热讽,如“匕首和投枪”,“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郁达夫 语口杂文这一文体在鲁迅
40、手里创立,开展,成熟起来,并影响了后世很多作者。散文诗鲁迅又是现代散文诗的鼻祖,1919年8-9月间就写下散文诗自言自语和古城等,尝试以 散文体式表现诗意题材。自言自语及“随感录”式杂文的异同:相同点:有感而发,言之有物;都是鲁迅这个时期的文艺散文尝试。不同点:“随感录”是杂文,重时事,重评论,在内容上对种种社会问题进行艺术指责不允许虚 构;而自言自语是文学创作,重诗意,重抒情,尊崇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自言自语和“随感录”式杂文都是鲁迅在散文艺术的两个分支上进行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尝 试。二,周作人等人的“言志派”散文“闲谈体”散文即所谓“言志派”散文,风格“亲切机灵,平和冲淡”,融知识,哲理,
41、趣味于一 体。其写法趣味均及传统散文不同,它以特性为根本,融合中西散文美质加以创立,比之明人小品它多了 现代人意识;比之理性的西方随笔它调和了东方式的抒情气氛,又在日本散文的“苦味”里它注入了中国 风味的“闲适”调和剂。“言志派”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集合叙事说理的成分于性情之中,追求情趣,传达人生情味,故 令人回味。周作人周作人是“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他将这种文体称为“抒情的论文”,因其亲切自然,又意味隽永, 故可谓“富于艺术意味的闲谈”。这种闲谈的妙处在于从“自我”动身,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意 趣。平凡事物经其点染,便发生了魔术般的变化。因此有人说,在周作人的散文园地,常会使人觉得“
42、蔬 菜比玫瑰花还要红艳可爱”,有时“苍蝇比天地命运那类大题目更为好玩”,周文最可人之处就在于它那 一缕幽隽的趣味,其中既有人生的况味,亦有内心的情趣。周作人散文的平和冲淡,不只是一种写作上的特点,还是一种人生看法,一种境界。风格及人生 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周作人的散文及众不同,艺术到达炉火纯青地步。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体。前者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比拟主动,但后者更 能显示周作人的创作特性,且影响也更大。俞平伯,钟敬文,冯文炳俞平伯( 1900-1990),现代闻名散文家。有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收录了如陶然亭的 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散文名篇,散文文笔繁丽,留意
43、营造一种朦胧,空灵的 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及伤感的思绪,追求名士意味,属于远离现实的一类。钟敬文(1903)擅长书写咏物类小品文和游记,如荔枝茶黄叶小谈等;游记作品往往情 思清朗,文笔清隽,如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等。冯文炳(废名,19101967),擅长描摹山野乡村安静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对小人物寄予怜悯,平 淡委婉,抒情气息浓郁,留意意境的传达。初时尚留意社会意义,后学习西方技巧,文风变得怪异。其作 品竹林的故事名为小说,实那么也是纪实散文。三,朱自清,冰心和“文研会”作家散文朱自清的抒情美文,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抒情文体,具有我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温顺敦厚,清丽雅 致,因而被视为白话文的典
44、范。郁达夫评价朱自清说:“文研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 美,要算他了。”朱文之美,可用一个“清”字和一个“情”字概括。所谓“清”,即表达文字的清爽,清秀,清 丽,纯洁,文字妥当精到,尤其表现在写景记事抒情方面。所谓“情”,即文章朴实却情深意浓,朱自清 的“情”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或朴实,或丰腴;或庄重肃穆,或诙谐幽默;或愁闷惆怅,或主动进取。 在“情”字中折射出作者的精神世界,人格意趣,文化教养,社会观念,审美品行。朱自清散文的两大特色(1)长于抒情重情是朱自清散文最主要的特色。朱自清的文学活动从新诗开始,诗的重情特征影响了他的散文创 作。朱自清的很多写景名篇都是融情入景,以情见长
45、。他的散文描摹世态,那么怀人抒情;写景状物,那么融 情于景;争论说理,那么以理蕴情。总之,无论叙事,记人,写景还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字。如代 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情”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或朴实,或丰腴;或庄重肃穆,或诙谐幽默;或愁闷惆 怅,或主动进取。“情”字可以折射出朱自清的精神世界,人格意趣,文化教养,社会观念,审美品 行。(2)长于写景擅长写景是朱自清散文的另一大特色,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花塘月色绿等名篇,都表现 出写景状物,视察细致的特点,仿佛国画中的工笔画。朱自清写景特色是描形,摹声,敷色,设喻, 拟想,情景交融,面面俱到,一笔不苟,富丽高雅,将人们眼中见,心中有,却笔
46、下无的景色闲闲叙 来,细细描出,营造出情,理,趣,景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常引古典诗文,成为散文中的警策之处,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 境。朱自清的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散文,这是他个人的特点,同时也显示了新一代文人及民族传统文化的 联系。冰心的“小诗体”散文冰心( 1900 1995),现代重要散文家,“美文”代表作家之一,散文以表现和歌咏母爱,童心, 大自然为基本主题,反映出女性作家的思维特点和风格特色,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真善美”是冰心的艺术追求,散文内容上很少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而有的只是一缕情思, 二种挚情,一点感喟,一种思念或哲思。散文风格上少写实多写意,追
47、求空灵和缠绵的意趣,富于诗情 画意。冰心散文行文随意,较少结构的羁绊,但不同于徐志摩的自由无羁或周作人的舒徐自如,那是一种 “半严谨的自由和有引导的飘逸”。文意上既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又受到东方古典文化熏陶,经过独特的 艺术处理,形成一种独特奇妙的韵味,清丽,飘逸,纯洁,奇妙,深得读者喜o梁遇春的“随笔体”散文梁遇春(1904 1932)的随笔散文被称为中国的“伊里亚” (Essay)o受到查理兰姆的影响很深, 他的散文夹叙夹议,谈吐自如,词藻华美,想象丰富,还有着很明显的特性特征。他像很多年轻人一 样,因不满现实而产生深刻的苦闷,又因勤学好读,醉心幻想,“做了很多好梦”虽然好梦不断被黑暗 现实所击碎,但是他却不躲避人生,而用自己的思索关注人生。其散文特点是:特性显明的絮语笔调;自然流畅,银线串珠式的行文结构;擅长旁征博引,引类取 比,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具有一种艳而不腻的词藻之美。丰子恺(1898-1975年),从2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