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高考综合改革的看法(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浙江高考综合改革的看法(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考制和赋分制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选考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在选考的7门考试科目当中,除了传统的文综理综,还包括技术,即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不少浙江的考生反馈,“技术”这样一个学科与传统的高考科目不同,虽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受限于高中教学的知识水平,考查难度明显低于其他科目。一些学生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突击就很容易取得较好成绩。技术这个学科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其他六科学科之间的难度差异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便在原来的高考当中,尚且存在“大小年”的现象,如今改为“选考+一年多次考试”使得难度控制更加困难。为了避免学科之间的难度差异,导致考生因为自身实力以外的因素面临
2、实质上的不公平,赋分制应运而生。所谓赋分制,也就是说最终计入高考总分的单科成绩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不同等级的人数比例不同,整个分数分配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另外,如果学生的高中学考成绩不合格,则不赋分。赋分制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最终得分多少并不一定取决于自己的实力,还取决于其他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水平如何。对于一届学生来说(尤其是过渡期的17届学生),理论上能够在四次学考当中选择任意两次参加,包括高二上下学期,高三上下学期。然而一届学生人数毕竟有限,再经过7门学科,4次考试机会的分流,使得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群体也会产生明显差异。
3、在2015年10月份的选考当中,一些学生成绩并不出众的浙江普通高中,由于在高一年级就增加了部分学科的课时和训练,让学生在新高二一开学参加选考。此时浙江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尚不具备参加选考的实力,一些传统名校也没有选择在高二开学就让学生仓促迎考,怕浪费一次考试机会。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这场诸多有力竞争者缺席的考试中,很多实力不足的学生轻松进入赋分制下的前10%甚至前1%,拿到远高于自己卷面成绩的成绩。相反,在2016年4月的选考当中,又出现扎堆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因为过于激烈的竞争,实际取得的成绩低于自己的卷面成绩。而这两次成绩都具备计入2017年高考总分的条件。不仅如此,选择避开传统强校的优势科
4、目也是很多普通高中的策略行为。例如新增的技术一学科,诸如杭二、学军、镇海等高中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物化等科目,而一些相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学校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来支撑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教学,一些高中则在其中浑水摸鱼,让非实力因素决定了考生的成绩。在赋分制的情况下,很多学校也采取将一届学生分散参加考试、已经取得高分的考生再次参加考试、减少低分考生参加考试次数等方式,以求放大自己高中学生在选考当中的优势,让高考的竞争有了一分“田忌赛马”的味道。赋分制短期内催生了大量针对政策的策略行为,当然,根据市场有效性,这种策略性行为长期会被减弱,但是一时间,在一些学生眼中,学得好不如学科和考试时间选得好。
5、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学习的影响一项政策出台伊始,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一些高中和学生的不适应,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高中还是学生,都会在这场博弈中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由于政策规定选考两年有效,除了英语外,其余七个学科均可以在高二高三的四次考试中选择两次考试参加。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早早在选考中取得理想的或者超预期成绩(例如89分的卷面成绩,按照赋分制拿到了91分),那么考生就有较大的动机在今后的高中学习中舍弃已经通过考试的学科。最极端的例子是,浙江某高中在高一年级加大了化学等学科的课时比重,在高二第一次选考之前完成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具备参加单次考试的能力。选考完成后,这些课程的课时就被极力压缩。一
6、些学生表示新高考模式下,高一上来就有高三的感觉,新高考其实是把高三一年的压力都分散到了高中三年。与原来的高考制度相比,7选3中的所有学科最迟都将在高三下学期的4月份结束考试,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当中,语数英就成为学生唯一拼杀的科目。由于每名学生考试次数的限制(每个学科最多2次,每次考试之间时间跨度大,因此没有“随便考考,感受下”一说),学生不得不提前规划好高中三年的考试日程,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集中攻克选考科目。这样的政策使得学生的压力不减,但是也的确提升了学生进行综合规划、时间分配的能力。与“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对接一项影响高考招生的改革都有可能在长期影响高校在该省的招生政策。江苏高考将物理化
7、学划入等级评定后,整体理化水平的降低已经非常明显,2016领军计划测试江苏分数线就可以予以佐证。清北等一流名校也压缩着招生计划,那么浙江高考改革,是否会步江苏高考改革的后尘呢?在高校本科培养计划普遍强调基础学科能力的情况下,选考考察的难度,从学生目前的反馈来看,相比于以前高考的难度,已经降低不少。所以赋分,对于水平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说,由于取得高分容易,区分度就比较低,这就使赋分制和等级制在高分段,没有了本质的区别。然而在这场改革中,“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政策或许是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发挥更大主动权的一种策略。2016年的高考,包括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在内的多所国内名校在浙江开展三位一体招生。凡是
8、通过材料审查取得“优秀”认定或者通过高校自行组织的考试的学生,能够参加这些高校在浙江省内的“三位一体”面试,最终决定录取的包括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和学考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别为:60分、30分、10分)。从公开数据上来看,2016年北京大学在浙江省录取203人,北大在采用三位一体的同时保留了博雅计划和自招招生,其中第一批招生计划13人,最终录取24人;三位一体录取50人;各类自主招生录取84人;保送生录取23人;提前批录取7人;体育生2人;医学部13人。2016年清华大学在浙江省录取143人,其中第一批招生计划9人,最终录取15人;三位一体录取101人(清华在浙没有普通的自主招生和领军计划
9、);各类自主招生录取10人;保送生录取15人;体育生2人。两校的本一批裸考的学生已经降到全部招生人数的10左右。有的人认为,如此低的比例是让裸考生无路可走。实际上,学生的综合成绩、年级排名仍然是自主招生申请的重要因素,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政策只是对不能有效选拔的新高考模式的修正。实际上,自主招生和高考并轨,也是浙江这一套改革方式中的亮点,也是对新高考制度当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一种调整机制。2008年高考改革的江苏,也是同样的6选2,剩下4门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赋分制和等级制实际上最终不过是殊途同归。根据学生反馈,在浙江学考中取得97、100分的高分并不困难,再加上两次机会,这就使分差进一步缩小,密集的竞争出现在语数两个科目。“三位一体”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过于密集的高考分数,另一方面也让在高校看来并不能有效选拔学生的新高考制度得到修正。“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考查科目的设置更加符合高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也能够保证本省学生的基础学科素质不至于出现过于明显的滑坡。或许自主选拔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等高校具有较大自主权的招考方式,会成为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另外,从高校录取的专业选择的角度,浙江试点的按专业录取的模式中,很多专业对学生的选考科目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方面能够引导有志于选择对应专业的学生选择适应大学学习的科目,另一方面,也能够约束学生的选考科目选择。-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