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第 12 页谏逐客书李斯一、 李斯其人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谋反而被腰斩。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学作品,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
2、,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贵贱穷通,所在自处”李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通过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他倾慕富贵荣华,认为自己该身居高位,不甘沦落下层的心理。师从荀子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李斯认为楚王不足成事,而秦王恰好是能的天下的帝王,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白衣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机会,李斯还说“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最大的耻辱和悲哀莫过于卑贱和贫困,而人们一旦卑贱贫困便非难社会,说自己与世无争,厌恶功名利禄,这不是李斯
3、这种人的本愿。于是李斯西入秦国,奔向他的大好前程去了。吕不韦门下客到客卿至秦,会庄襄王(异人)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犹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李斯去到秦国,正好赶上庄襄王死了,李斯于是去找当时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很赏识他,于是他得到了见到嬴政的机会,就对嬴政说现在的局势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互相兼并,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现在诸侯臣服秦
4、国就像郡县服从朝廷,您凭借秦国目前的强大还有您的贤德去征服六国,容易的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土一样,如果现在再不动手,等六国缓过劲合起伙来,到时候纵使像黄帝的才能也吞并不了了。秦王嬴政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李斯的这一番话正说到了嬴政的心坎上,于是嬴政非常赏识他,拜李斯为长使,后来在李斯的策划下使用重金收买离间六国中有才能的人,如果收买不了的,就用利剑杀死,由于李斯的种种计策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六国实力越来越弱,嬴政又拜李斯为客卿。所谓客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的一个称号,官有多高呢?客卿行使的是仅次于相国的职权。至此李斯实现的他的理想,开始走进秦国权利的中心。后来发生
5、了一件事,直接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谏逐客书,这又是一个什么事件呢?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我们都知道郑国渠,它是我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后人评价它是“疲秦之计造万世之功”,据历史研究,当时修建郑国渠的人数多达十万人,而郑国是这项巨大工程的总负责人,郑国是个韩国人,他作为一个水利专家来到秦国发动郑国渠的建造,本义是韩国想要消耗秦国国力来的,后来没想到还没建完就被秦始皇发觉了郑国的间谍身份,于是秦国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要把当时在秦国任职的外国人都驱逐出境,我们在
6、刚才提过,李斯是客卿,他是从楚国来到秦国的,所以这样一来他也要离开秦国,这怎么可以呢,李斯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这触犯到李斯最根本的利益了,于是李斯一定要说话反驳这些驱逐外国人的声音,便有了我们今年拿到手上的这篇谏逐客书。实际上,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郑国渠的计策即使没有被发现,它也失败的,因为郑国渠作为一项可被称为“伟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没有起到削弱秦国的目的,反而在建成后使关中的干旱平原变成了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这是后话了,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是,李斯是如何劝谏、说服秦王,使得他改变初衷,收回驱逐外国人的命令的。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自己对照课
7、后注释,通读全文,初步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二、课文串讲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臣听说有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平心静气.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昔繆公【同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併國二十,遂霸西戎。 人名、地名不必刻意掌握,只需了解。来:使动用法,使来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并:合并,兼并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
8、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qing,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强。殷盛:殷实兴旺彊:古今字,是强的本字,强大乐用:乐于效力获:俘获治强:太平而强盛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併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z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到今。拔:攻取包:囊括制:控制從:zng,縱的本字,是古今字。指合纵,六国联合对
9、抗秦国。施:y,延续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昭王得范睢j,廢穰rng侯,逐華陽,强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强大之名也。公室:王室杜:杜绝私门:贵族势力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以客之功:凭借各诸侯国在秦国为官的
10、人所作的事情。功,事情负:辜负,对不起向使:假使却:拒绝内:纳,容纳。古今字实:与名相对,形成互文,实际情况。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总结第一段的结构一、 开门见山,表达观点:逐客不对二、 事实论证:客卿于秦有功三、 反问总结:客何负于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纤离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之鼓。此數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致:招致昆山:昆仑山,传说中产美玉随、和之宝:即
11、随侯珠、和氏璧。见课后注释。服:佩挂建:树立,竖起树:安放,设置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以上是客观事实以下为反面假设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jut不實外厩,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
12、不立於側也。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夫擊甕【wng】叩缶、彈箏搏髀b,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
13、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跨:占领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
14、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取人与取物的原则不同用一大段的类比,来论证逐客代表秦国重物轻人的过错,让人无法反驳。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强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兵:军队,一说武器。两种翻译皆可让:拒绝择:区别成,就:成就,造成却:推辞众庶:百姓。古代用黎庶代表百姓。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明其德:使动用法,使其德望昭著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
15、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j盜糧”者也。充美:富足丰盛黔首:百姓资:帮助业诸侯:名词使动用法,使诸侯成就功业赍:给人财物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宝:名词活用作动词,当做珍宝益讎:使仇敌得到好处自虚:使自己虚弱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总结分析: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