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5415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观点摘要:孙子被称为“兵家鼻祖”,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经典”。孙子的军事思想处处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和光芒,孙子反对用天命鬼神等迷信唯心论思想指导战争,强调客观物质条件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知彼知己的唯物论观点。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等论点得到很好阐述,这些观点也是孙子兵法的生命力所在。关键词:孙子兵法 哲学 对立统一 唯物论-第 5 页-正文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现代版)共13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行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5900字。该书总结了商周以来

2、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论述了军事领域若干重大问题,揭示了战争和军事的规律,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宋代元丰年间,选定历代七部兵书编成武经七书,作为官方的军事教科书,就把孙子兵法列在首位,称为“兵经”。同时,孙子兵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七世纪时孙子兵法传到日本,稍后传入朝鲜,十八世纪以后又传到欧洲。至今有日、朝、英、法、德、俄、捷克、罗马尼亚、希伯莱、希腊、阿拉伯、荷兰、西班牙、越南、丹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文字的译本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乃至时间上最早的兵书,其中的军事思想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唐太宗曾赞之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

3、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孙中山对其的评价为: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的战理。由于那十三篇的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而在孙子兵法传出国外时,其征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日本人坂井末雄评价之为:孙子十三篇在兵书上固是不朽,即在外交术上、社交术上,亦为万世不易的定理。美国军事理论家柯林也同样评价到:“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但是,孙子兵法仅是一部简单的兵书吗?近年来,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愈加火热,陆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著作,如国内有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于汝波的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

4、用、洪兵的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刘庆的兵法商战基本原理、管正的孙子兵法与行政管理等,国外有日本大桥武夫撰写的兵法经营学、马来西亚吕罗拔的我与孙子、孙子兵法散论,The Iraq War in the eyes of Sun Zi、美国麦克内利的经理人的六项战略修炼孙子兵法与竞争的学问等【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已经不仅仅作为一部兵书,可以说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关于孙子兵法在哲学上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学者从哲学的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度解析。金中祥、魏占武所写一文哲学版本探析中从编辑孙子兵法哲学版本的依据、哲学版本孙子兵法的构建(人本唯物论、势哲学、管理哲学)分析了

5、孙子兵法哲学版本存在的合理性,是其哲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孙子兵法所具有的哲学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实事求是和知彼知己的唯物论观点、唯物辩证法的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等方面论证孙子兵法中的哲学问题。二、孙子兵法中的哲学问题1、唯物辩证法对立与统一规律1.1利与害孙子兵法特别强调趋利避害,这正是它实用理性的显著体现。在孙子看来,如何对待战争,是否从事战争,怎样驾驭战争,出发点是考察事物本身的利益大小得失多少。因此他一再强调“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非利勿动,非得勿用,非危不战”(火攻篇)。其根本宗旨,就是要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6、道德经中讲:“长短相形,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指的是利与害的辩证统一规律,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同样,孙子对其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利与害处于同一事物之中,两者如影相随、不离须臾,“夫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九变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子清醒地看到了利与害错综交杂在同一事物的内部,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没有单纯、绝对之利,也无单纯、绝对之弊。孙子有关利与害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性质与一般规律。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利与害共生一体乃

7、是普遍的现象,对它只能包容、接受,而无法追逐单纯之利,排斥单纯之害,否则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与生活的嘲弄。比如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如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等,都是忽略了利与害的辩证统一而导致的恶果或失败。2.2全与偏 孙子在孙子兵法多次提到“全胜”这一概念,如“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谋攻篇);“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谋攻篇);“修道而保法,故能自保而全胜(形篇);“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地形篇) ,等等。孙子认为用兵的最上乘境界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主张用“全胜”之策角逐于群雄,争胜于天下:“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8、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谋攻篇)。但是,孙子又清醒地认识到“全胜”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理想化的“全”与实际操作中的“偏”是相互制约的,但上兵者可把“全”与“偏”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孙子强调“途有所不由,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君命有所不受”(九变篇),强调决不能为求“全”而大包大揽,决不应为“全胜”而放弃“战胜”,一切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孙子有关“全”与“偏”关系的理性认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精髓,是辩证统一的又一表现。2.3正与奇、虚与实对于正与奇,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

9、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势篇)。其认为“正”与“奇”的统一结合,是“势”与“诡”的统一,“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兵者,诡道也。”对于虚与实,孙子指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成势,(水)无(常)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同时也给出了判断虚实的方

10、法“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作)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避实击虚要懂得虚实之间的转换,“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可见,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在孙子的手中又得到了见证。孙子兵法还有许多对立统一的例子,比如专与分、己与彼、众与寡、动与静、攻与手等,但无一例外都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2、实事求是、知彼知己的唯物论观点 从孙子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反对以占卜、问鬼神的形式来预测战争的胜利与否主张,主张“禁祥去疑”(九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11、。”“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即孙子是坚持唯物论观点,反对唯心论。 孙子非常重视进行战争的客观条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为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必须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具备战争取胜的各种条件。“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计篇),而这些东西是不以意识为转移的(

12、但孙子并不反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胜可为”)。 在战争中,孙子主张知彼知己的战略思想,“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通过敌我双方客观条件的比较,来预测战争的胜负。 实事求是、知彼知己的唯物论观点是孙子兵法的另一魅力所在,因为他是理性的、客观的。3、唯物辩证法的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孙武认为自然界的天是物质的,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 月有死生”(虚实篇)

13、,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天时、地利,可以使之服务于军事斗争,“昼风久,夜风止”、“行火必有因,(烟火)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火攻篇),同时这句话指出了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而“知彼知己”对于战争胜利起关键性作用的观点,“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也体现出一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所谓,实事求是,认为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必须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是世界是“普遍联系”一种体现。 另一方面,世界是“永恒发展”这一观点在孙子兵法中也得到了体

14、现。孙子指出:“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世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同时,以此类比,指出了军事上的运动性与发展性,“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军队的士气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总之,战争及与战争相关联的事物,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变是绝对的,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既然战争是变化的,那么将领应该做到,“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

15、术以及对将领的应变能力要求发映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基本问题。四、结语 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法,它不仅是一部卓越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著作,其中所具有的哲学观点是其在历史上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原因之一。明代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的军事理论,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反映出孙子兵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今,孙子兵法更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参考文献:【1】孙子兵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3版)【2】孙子兵法百科 【3】中的“有形”与“无形”思想探析 马建新著 军事历史 1994年第六期【4】哲学思想探究 马杰 付海波著 辽宁工学院学报 第6卷 第2期【5】论的朴素唯物论思想 王新炎著 南京政治学院 哲学百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