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4473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口腔解剖生理名解终版-第 7 页口解名解自理版1. 牙冠(dental crown):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是牙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2. 牙釉质(enamel):指覆盖于牙冠表面的、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是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牙体组织,也是全身矿化组织中最坚硬的,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3. 牙髓(dental pulp):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本质所构成的髓腔中,其主要功

2、能是形成牙本质,同时具有营养、感觉、防御、修复功能。4.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5. 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6. 中线(median line):是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中线通过左右两眼之间、鼻尖和上、下颌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线。8.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9. 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10. 三角嵴( triangular rid

3、ge):为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合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三角嵴由构成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11.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行相连形成的嵴称为。为上颌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标志。12. 横嵴(transverse ridge):牙合面牙尖两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特征。13. 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融合所形成的浅沟。14. 点隙(pit):为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的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凹陷。该处牙釉质未完全连接,是龋的好发部位。15. 生长叶(lobe):

4、为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其融合处为发育沟。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16. 畸形中央尖(abnormal central cusp):又称中央尖,前磨牙合面中央窝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常因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多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 17. 楔状隙(embrasures):在两牙接触区周围均有向四周展开的V字形空隙,称楔状隙或外展隙,除上6颊侧大于舌侧,下1唇舌接近外,一般舌大于颊。18. 牙髓腔( pulp cavity):简称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周壁除根尖孔(有的牙尚有副孔或/和侧孔)外,其余绝大部分均被坚硬的牙本质所包被,髓腔内充满牙髓。19

5、. 髓室(pulp chamber):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20. 髓角(pulp horn):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似。21. 跟管口(root canal orifice):位于髓室底上,为髓室与根管移行处。22. 根尖孔:分解剖性根尖孔和生理性(组织性)根尖孔,解剖性根尖孔为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生理性(组织性)根尖孔为牙本质与牙骨质交界处,根尖最狭窄处,距解剖性根尖孔约0.51mm,是根管治疗的止点。23. C形根:下7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称。此时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

6、形,称C形根管(Cshaped root canal)24. 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包括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支及副根管。25. 牙弓(dental arch)或牙列(dentition):上下颌牙的牙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上颌者称为上牙列(弓),下颌者称为下牙列(弓)。26. 牙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临床)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是制作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

7、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27. 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连接同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为横牙合曲线;上颌者称为上颌横牙合曲线,下颌者称之为下颌横牙合曲线。28.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 curve)司匹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29. 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为连接上牙合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凸向下。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从第一

8、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逐渐向上弯曲。称。30. 眶耳平面:眶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当人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31. 鼻翼耳屏线(Compers line, Ala-tragus line):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32. Balkwill角:髁突中心至下頜中切牙近中邻接点的连线,与牙合平面所构成的交角,正常平均约26度。33. Bonwill等边三角:下颌骨双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相连,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10. 16 cm,称之为Bonwill三

9、角。34. Monson球面:Monson在Bonwill三角学说的基础之上,提出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 16 cm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牙合面与此球面相吻合,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该球面上的一部分。35.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又曾被称为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 CO)。36. 覆盖( overjet):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前牙覆盖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 mm;后牙覆盖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

10、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37. 覆牙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前牙覆牙合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 mm;后牙覆牙合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38. 支持尖(suppirting cusp):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39. 引导尖(guiding cusp):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起引导下頜运动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40.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

11、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又称牙位(tooth position)。41.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ract position,RCP):自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再向后下移动约1mm,此时部分后牙牙尖斜面接触,前牙不接触,称为,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42. 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又称“休息位”。43. 牙合间隙(freeway space):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

12、一个楔形间隙,大约24mm,称之牙合间隙或息止牙合间隙。44. 尖牙保护牙合(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特点是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是仅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称为,简称尖牙牙合。45. 组牙功能牙合(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正常情况下,特点为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接触,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称为组牙功能牙合,简称组牙牙合。46. 长正中( long centric):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向前上移动约1mm到

13、达牙尖交错位,在此移动过程中,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为“长正中”。47. 肌力闭合道: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其运动轨迹被称为。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肌接触位(MCP,muscular contact position)。48. 前伸平衡颌:在总义齿修复中,出于义齿固定的需要,应当将咬合关系排列成前伸时前、后牙都接触的咬合类型,称为。49. 侧向平衡颌:在总义齿的咬合中,出于义齿固定和稳定的需要,通常需要将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咬合都设计成咬合接触的类型,这种咬合接触关系称为,非工作侧称为平衡侧。50. Bennett运动:下颌骨作侧方旋转时,伴随有下颌骨整体向侧方移

14、动的运动,称为Bennett运动。51. Bennett角:Bennett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前、内运动的轨迹在水平面上与矢状面所构成的角度,称为Bennett角。52.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由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板共同构成,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处。53. 尖牙支柱(canine buttress): 又称鼻额支柱(nasofrontal buttress)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沿梨状孔外缘及眶内缘经额突至额骨。54. 颧突支柱(zygom

15、atic buttress):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两支,一支沿颧骨额突经眶外缘,在眶上缘外侧端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55. 翼突支柱(pterygoid buttress):又称“翼上颌支柱”(pterygomaxillary buttress)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构成。56. 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57. 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58. 上颌骨Le Fort III型

16、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59. 外斜线(oblique line)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为,有降下唇肌、降口角肌附着。60. 内斜线(mylohyoid line):自下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为下颌舌骨肌起点,后端有翼下颌韧带附着。61. 牙力轨道: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髁突,形成牙力轨道,咀嚼力即通过这条轨道传至颅底。62. 肌力轨道: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于下颌骨,逐渐形成肌力轨道。此轨道一部分见于下颌角区,另一部分从喙突延至下颌体。63. 颞下颌关节(TMJ temporo

17、mandibular joint):全身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髁突、关节盘、关节囊、囊外韧带、关节结节、关节窝构成,参与咀嚼、吞咽、言语、表情等功能。64. 双板区(bilaminar region):通常把包括颞后附着、下颌前附着以及二者之间神经、血管等疏松组织结构在内的区域称为,此区域是关节营养、润滑的重要结构基础。该处的神经受到刺激,可产生关节疼痛,同时该处还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65. 下颌吊索(mandibular sling): 在下颌角的后下缘,翼内肌与咬肌以肌腱相连,这种结构被称为。66. 口颌系统肌链(stomatognathic system muscular chain)

18、:是指口腔颅面颈部的各组肌群之间及各肌肉之间,相互密切联系并以链的方式相互连接着所形成的系统。67. 面神经主干(facial nerve )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约2cm,直径约。68. 颈静脉孔综合征(jugular vein / jugular foramen syndrome)颈静脉孔为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共同出颅部位。因此,当颈静脉孔周围有肿瘤出现或外伤导致的颅底骨折波及此区时,临床上可同时出现三叉神经损伤症状,如:呛咳,声嘶,耸肩困难等。69. 舌下神经袢(ansa hypoglossi)/颈袢(cervical ):舌下神经绕过枕动脉时,发出一细长分支沿

19、颈鞘前方或颈鞘内下行,称为舌下神经降支,与来自第2、3颈神经分支组成的降支结合,形成,又称颈襻,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的大部。70. 霍纳征(Horners sign):因颈丛麻醉或颈淋巴结清扫术中损伤颈交感干,均可导致颈交感N功能障碍,如患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71.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72.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为一棕色椭圆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或其附近,为化

20、学感受器,当血液中CO2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73. 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常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区。该区域内静脉无静脉瓣,又有内眦静脉经眼上静脉,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当该区域内发生感染时,如处理不当细菌就会随血液逆行至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故称。74. 翼丛(pterygoid plexus):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及翼内、翼外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此丛构成,向后汇聚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该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交通,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部静脉血。

21、75. 角淋巴结:又称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atic nodes)或扁桃体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缘的下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其中有一个淋巴结较大,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所成的交角内,紧贴颈内静脉的前面。当其收集区域(舌后部、鼻咽部、腭扁桃体及鼻根部淋巴)有炎症存在或发生癌肿转移时,往往首先累及此淋巴结,因此又称“前哨淋巴结”。76. 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相似,头颈部各解剖区域的淋巴直接回流到各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叫做。77. 魏尔啸淋巴结(Vircho

22、w node):临床上把单个肿大的锁骨上淋巴结称为。通常指左锁骨上肿大的淋巴结。腹部的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患者,早期会有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肿大。78. 腮腺鞘(parotid capsule):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两层筋膜包绕腮腺而形成。79. Santorni 裂隙(Santorni fissure):小动脉、小静脉以及神经纤维通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垂直裂隙。80. 腮腺管(parotid duct):管壁较厚,有一定的韧性,长约57cm,管径。颧弓下方约水平向前,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的腮腺乳头处。在导管的上方有面横动脉和面神经上颊支,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81. 腮腺床:腮腺

23、深面相邻的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对脑神经)的总称。82. 下颌下腺鞘(capsule of submandibular gland):颈深筋膜浅层在下颌下区分为深、浅两层,包绕下颌下腺形成下颌下腺鞘。鞘的浅层筋膜较为致密,附着于下颌骨下缘,鞘的深层筋膜较为疏松,附着于下颌骨内侧面的内斜线,下颌下腺鞘与腺体的连接较为疏松。83. 咀嚼周期(chewing cycle):咀嚼运动是复杂的综合性运动,但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84. 咀嚼效率(masticatory efficiency):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85.

24、 咀嚼肌力(masticatory muscle force):是指参与咀嚼的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masticatory force)。86. 牙合力(biting force or bite force):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也是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又称“咀嚼压力”。87. 最大牙合力(maximal biting force):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88. 牙周潜力(periodontal potential):在咀嚼各种食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合力,而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尚有很大的潜力,这种储备力量的多少,有赖于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这在临床上称牙周潜力或牙周储备力。89. 磨耗(attrition):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称为。90. 磨损(abrasion):是指牙面与外物机械磨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