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
2、语。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
3、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
4、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
5、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
6、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
7、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 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22.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
8、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
9、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 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双词句(两岁左右)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 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
10、,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幼儿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广度也不断扩大。记忆保持时间,从铭记材料到开始能对材料再认和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潜伏期。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来说在再认方面,二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三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四岁能再认一年以前感受过的事物,七岁儿童能再认三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一岁儿童能再
11、认几天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5.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26.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题)一、通过促进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处在社会中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和谐发展。一个人想
12、要获得成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比别人出众。更重要的事,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等等。因此学校和家庭不但要向儿童传授各种学科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性教育。促进其社会化。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的系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到很好的发展呐,也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未来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人格的方向和水平,幼儿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已初步具有了个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稳定的特征在个人身上,将进一步明确
13、化、固定化,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因此,对处在可塑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7.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二,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三,儿童攻击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四,攻击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 28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1、 容易记容易忘(幼儿期健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儿童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
14、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接着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最后才是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 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5、记忆不精确29.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30.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 3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 3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p127页 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
15、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 34.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归纳)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父母亲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性急的孩子饿了第几大哭大闹。这使成人不得不马上放下一切其他事情,急忙给她喂奶。而对那些饿了只是断断续续地细声哼哼唧唧的婴儿成人则可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去喂奶。日积月累,前一种儿童可能形成不能等待别人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而后一种儿童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有如成人,自己总是而且要求儿童东西要放的整整齐齐,衣服扣子要扣好手脏了
16、立刻去洗,等等。这些耳濡目染的周围现实是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逐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喜整洁爱劳动等性格特征的萌芽。35.婴儿期的注意 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注意的对象逐渐增加,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他们不仅注意具体事物,对周围语言刺激也引起注意。 36.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37.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7、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六抓住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38.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1.情绪和情感适应而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孩子一路的就用哭声传达着信息和金额。和含了等等呼唤照料者的注意,用自身的情绪,情感能力,求得生存的动地位,得到母亲等照料着的抚爱,他们用微笑反应舒适,满足用哭声挽留母亲的离去。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婴儿心理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行为。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表情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