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2239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解读(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子兵法解读(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解读(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解读(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孙子兵法解读第一篇计谋第一 原文+旁注(注释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说的是战争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每起战事,国之上下必须 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否则难保战争胜利,特别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的战争成败均定于细节情况下。于是乎孙子在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警醒兵家对待战争必须严谨认真的态度,并体察入微,掌握战争全局,始终要站在战略高度审视战争的变化。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

2、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该段承接上段之“察”字,主要说的是战争成败的五大关键因素:道、天、地、将、法,并一一做出解释。在这五事中,“道”本人认为是最重要的。道者,齐心也。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战争还是人的较量,人始终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这里的“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专门从事战争的军人,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军队只是国家战争对抗的前头兵,军士与人民从来都是相等的,这一意识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争动员潜力,即军事实力。而军事上的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冲破“天”“地”等客观自然因素的对战

3、争的制约。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此二者对战争进程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少,但绝不是没有,因而我们在不断的发展科技,尽量克服客观自然因素对战争进程的制约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所还未克服的自然因素,从而大大增强我方自身实力。至于“将”,胆略第一,胆者,勇也;略者,智、信、仁、严也。一个真正的将军,谋略的发挥更难的是在平时,熟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不仅要看战时的正确谋略,更要看平时军队训练的成效及军队装备的更新与维护。这些都离不开将领的“略”,训练时要求将士兵的战争生存力与杀伤力提高到个人的极限水平,这靠的是精神力量的积蓄与身体技能的提高。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

4、官兵之间,士兵之间的互信互敬以及互相提高、互相平等的和谐关系。对于军事装备而言,军队需要什么装备就要生产什么装备,列装什么装备,而这信息的提供在和平时期是极其不易的,这就要求军队上下充分发挥军事人员的洞察力和战略前瞻性,而战略前瞻性尤其是对将领的特定要求,而且不仅仅是局限于战斗装备这一单一层面,而是战略战术的研究等等方面,这些要求的实现都是十分困难的。而战时却要简单得多,因为战时到底是现实存在了的,而且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考虑的范围相对于平时要小得多,只要能控制战争的进程就可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而对于“法”我个人是十分看重的,法令不行这对于军队而言是致命的,是严重制约战争实力发挥的一大因素。可

5、想看来孙子将“法”作为兵家五事之一特别指出是何等的明察秋毫啊!不得不令人佩服。该段提出的八字“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是对将领的一大现实要求,即对于战争成败的预判能力。对于战争的预判,一方面有助于比较战争双方实力,互较利弊,以便于趋利避害,更明确战争该怎么打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对将领事先给自己的心理预期,以便于将领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容地应对战场危机。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该段主要阐述了七计索情,在原有的五事的基础上另外指出了兵众,士卒,赏罚这三点。兵众孰强,说的是那一边的兵力更强;士卒孰练,强调的是士兵的训

6、练水平;赏罚孰明,强调的是将领的明赏罚,赏罚本是法令中的一点,而突出说明可见充分调动士兵的主动性对于战争而言是事关重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战争的成败从来不是战争本身可以决定的,而是与政治精密联系的,政治如若不能有效的服务军事,那么军事也就无法保全政治的稳定,两者相辅相成。除此之外,还需要突出考虑的国家的科技力、经济力以及文化力、外交力。当今战争是金钱战争,没有强大的经济力,纵使有多发达的科技也终究不能胜利,而又强大的经济力却没有高端科技,战争依旧会输。文化力实际上在当前已经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一种战争形态,现在的西方国家无不依托强大的传媒科技垄断国际话语权,并不断的对敌对国家发动文化攻势,文化

7、攻势的威力丝毫不亚于现实战争的威力,而在战时文化攻势也是伴随战争的始终。外交力,是一国的外交实力,并可简单为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战争时是否可以获取更多的资助,是否可以获取更多的战争认可都极大的影响战争的结果。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略)。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本段突出一个“势”字,势就是根据实际利害关系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势”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个“变”字,本质上就是一个虚实结合,目的是创造一种强势,是对敌人的迷惑,让对手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从而使对手不知道从何下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三句说的是策划、造势、服务对外的

8、军事行动,是三个相互承接的步骤。从而也体现了在战前造势的重要性,在战前的造势有利于己方在战争的前期首先把握战争主动权。而在战时的造势则可以使己方始终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归根结底,造势就是有利于己方在战争中取得战争主导权。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该段写的是十二诡道。本质上就是要想方设法的削弱敌人,麻痹敌人,增强自己。至于具体的实施原则就是避实就虚。而其间种种又怎能道尽呢?孙子自然也就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来加以强调。其中,亲而离之应该是

9、兵家十分看重的,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人主导的,因而真正致命的并不是外患,而是内忧,没有一次战争对于战争双方而言是缺乏取胜的机会的,只是机会多少之别,因而历史上几乎所有战争都是输在自己本身疏忽,战争的失败永远都是自己造成的。此句希望所有兵家可以都可以铭记于心。另外,强调一点战争的胜利在于征服人的心,只有战争双方中的一方失去继续抵抗的意志,战争才算结束,所以全民战争意志的培养至关重要。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无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该段说的实际上是强调战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严谨的战前准备,才能有力的保证战争的胜利。其意再次印证了我的“因而真

10、正致命的并不是外患,而是内忧,没有一次战争对于战争双方而言是缺乏取胜的机会的,只是机会多少之别,因而历史上几乎所有战争都是输在自己本身疏忽,战争的失败永远都是自己造成的。”正确性。该篇当属战略篇,具有永恒价值。孙子兵法解读第二篇 作战篇第二 原文+旁注(注释略):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此段 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实际就是烧钱的玩意儿,消耗巨大,正因为如此,战不善则国民经济受损,国民经济受损则国衰,国衰则难立,甚至导致国家政权更易,所以自古凡战争必然是忖度再三的。从另一角度看,实际上

11、,从本质上看,战争其实就是人类的另一种发展经济的方法,由此可知,战争的成败的标准实际上不是战役的得失,而是是否可以得到远大于战争消耗的利益。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就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兵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此段的中心意思也只有一个兵贵神速。对于古代战争如此,对于现代战争尤是如此,为什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在经济上更加昂贵的部分应该是智力经济的部分,而军事武器是必各个时代科技的精华所在,因而对于现代科技突出作用的时代,军事消耗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

12、特别巨大的,一旦战争久拖,国必衰,正因为此,在现在战争中如果两个大国久战不下的话,世界格局马上就会进行洗牌,而且战争双方都讨不到好,因为即便是战胜方,战争损耗是必是难以估计的,等战争完了,自己的国家也完了,还有什么能力与其他国家再争呢?由此看来,当今世界的长期无大战更有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人类发展无以跨过的经济鸿沟。可以这么说,要是世界再有大战,是必要产生一个比现在的美国强大三倍以上的超级大国,而以现在的世界发展趋势看,近百年难有如此的大国产生,甚至基本上不会产生。加之,核战争的毁灭性,即便一国有核盾,也不大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而其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本上是有盾可循的,从而我推断人类世界性大战

13、的可能性基本上会不再重演,这个可能性极大,几乎肯定。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地,故军粮可足也。该段的中心是取用于敌,以战养战。自古无义战,所以永远都不要期盼发动战争的人可以大发慈悲,对于侵略者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那就是战斗到底,一切的侥幸都是愚蠢的。对于发动战争,我所认同的原则只有一个:对于国内战争,这场战争是对大众有利的,可以救民于水生火热的战争,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场可以造福与世界人民的战争。除此之外,任何国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发动战争。国之贫于师者运输,运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贵,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

14、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该段中心是战争损耗巨大,对国对民伤害极大。一句话,战争是世界上最丑陋的、最自私的发展 ,任何国家不可发动不义之战。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略)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为胜敌而益强。该段的重点有五:1、士兵的士气十分重要;2、军队中要明赏罚;3、重视装备的保养维护;4、重视军队编制;5、重视军队指令下达的通达性。(4、5推断来源于“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为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略)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

15、家安危之主也。真正的国之天将,知政者也。该篇是战略篇,具有永恒价值。孙子兵法解读第三篇谋攻篇第三 原文+旁注(注释略):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该段的经典句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重点突出一个“服”字,说的是真正的军事家重在攻心,其次为武。其实这与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脉相通的,只要追奉一点人始终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一原则,此结论易得之。这也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国的渊远历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

16、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成。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该段我必须要重点提出的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为攻城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方法。这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兵者,重在伐谋;谋者,重在从易”这一重要军事思想原则。而所谓的“易”实则是尽量以非战争手段来获取等同于发动战争的效果,从而取得的利益。另外,该段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话题,那就是装备问题。自从人类文明起源,人类就懂得使用工具,而随着人类智力的不断积蓄与发展,人类不断制造出了更多更复杂而又更高效的工具,而从古自今都一如既往的奉行这一个原则,那就是军事武器都是时代的科技精华,都是最尖端

17、的人类工具的代表。因而军事装备往往有以下特点:在同时代中1、制造最为复杂;2、工期较长;3、制造成本最高。而在战争中,着重考虑的往往是时间、地点因素。因而对于部队装备的战斗装备要求趋利避害:讲求使用简便;制造高效;价格低廉;并正对不同战场因地制宜发展装备,同时部队要具有快速改装装备的能力。而在当代,从宏观上看,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快同期也加快了部队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进而又加大了国家的军队装备开销。但有正因为技术革新的加快,从微观上看,军队的武器革新并没有必要与技术革新同步发展,而应重在技术储备,并同期储备强大的制造能力,而这种制造能力应该是军民两用的为佳。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

18、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略)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该段重在解说从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来决定的军事战略原则。该段提到,兵力十倍于敌就要歼灭敌人,五倍于敌就要进攻敌人,二倍于敌就要分散敌人,同等于敌就要试图击溃敌人,少于敌人就要试图摆脱敌人,而弱敌选择硬拼的话,就等于是自取灭亡。从这段文意上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则:在某个局部战场上要想方设法使我方军力强于敌方,而在古代强弱的标准几乎就是兵力的多寡,而在现在,却更看重武器的综合效能,而不是简单的人员多寡,对于装

19、备质量相当的两个国家对战时,兵力多寡依旧可以是评判军力强弱的一个标准,但装备水平差距过大,那么兵力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因而,从现代角度看,孙子的视角具有时代局限性,对于现在的局部战场的军力强弱的标准应综合武器装备(质量、数量与组合效能为主),通信指挥,军队编制,部队士气,训练水平(科技含量)来考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重在提倡部队指战员的严谨的作风。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该段重在解说政军关

20、系。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却又互为依托。军队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而部队的一切物质来源甚至是精神导向都是来源于政治,依靠于政治,政治是军事的半边天:少了政治,军队难以为继;少了军队,政治依旧难以为继。但是政治家不等于军事家,该段孙子所关注的正是政军关系。其中种种自在文段,我甚是认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该段作为全文的总结,总结了预测战争胜负的五个标准,除“识众寡之用者胜”一句评判范围需要加以延伸之外,这五大标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具体解说,略。)故曰:知彼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至即,一胜一负;不

21、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该段含千古名句: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全段重点提及“知己”与“知彼”。知己者,重在横向比较,即与外军的比较;知彼者,重在重向比较,即各国军力的发展历程。而知彼主要通过平时与战时的情报收集,特别是在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情报收集几乎无孔不入,因而我们应在注重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的同时,注重收集潜在敌人的军事情报,并打造战时快速收集情报的网络。该篇属于战略篇,具有永恒价值。孙子兵法解读第四篇形篇第四原文+旁注(注释):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为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子说:过去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22、,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以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是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掌握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是否给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却不能做到使敌人一定会为我所胜。从这个意义上说,胜利可以预见,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强为。)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写注释,但这次我却不禁写下了,当我时隔数年之后重新拿起这本书书,并看到这篇这段时,深感认同,并且竟不想再对他旁注了,因为他跟我所想说的几乎是如出一辙,我的军事思想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战争中的失败了实际上原因时在自己的,而不是敌人。”所以在此我就重申一点:军事中,部署固然是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单纯的以此作为

23、战略研判的唯一依据,军事部署永远都不是静止的,军事是机动的,机动布防胜于固定布防。不可胜者(面对不可以战胜的敌人),守也;可胜者(面对可以战胜的敌人),攻也。守则不足采取守势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攻则有余(采取攻势是因为我方兵力占有优势)。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该段重点只有两点:一、军事部署上要攻防皆备,进攻要出其不意;二、用兵的常会遇到不同的敌我实力对比的情形,而情形是难以分辨的,针对此,对于成功的兵家,要有两方面的基本能力:1、根据简单情报,可以辨明真假,并依据推论判明进退的能力;2、可以使上下明白自己的指挥意图(这点是很困难的,要功在平时,即对上下的兵

24、法的教育,这极为重要,兵法、战略从来不是指战员的专利)。见胜不过众人之所见,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问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战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能预见胜利但没有超过大家的见识,既不能算是好中最好;打了胜战而天下人都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正如举得起秋毫之重的东西称不上是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是眼力好,听见雷鸣算不上是耳聪。古代所谓善于用

25、兵的人,只是战胜了哪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取得胜利,并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也没有勇武杀敌的战功,是因为他在打胜战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不出现任何差错,其原因就在于他的举措能确保胜利,他所战胜的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并且不会放过任何使敌人致败的时机。所以,打胜战的军队,总是在先造成取胜条件之后去交战,而打败战的部队,总是先去交战而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会用兵的人,善于修明政治并且遵循制胜的法度,所以能够成为胜败的主宰者。)该段极为经典,看到这段我不禁对孙子心生佩服,千年前的中国既有这等成就,中国何愁不兴,何愁不强?该段的重点之一是说判

26、明真正兵家的标准有深入的分析与预判能力,为事谨慎,不贪图名利的指战员。另一点是战争中要有备无患,要在敢进敢拼前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还是那句话:“战争的失败往往是自己造成的。”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兵法上说:一是要估计土地的面积,二是要推算物产数量的多少,三是要统计兵员的数量,四是要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五是要得的出胜负的判断。有了土地就有了土地面积,有了土地面积就能推算出物产数量的多少,有了物产数量的多少就能决定投入兵力的数目,有了投入兵力的数目就能比较双

27、方的军事实力,知道了双方的军事实力就能得出胜负的判断。所以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镒来称铢,具有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处于绝对劣势。胜利者指挥军队打战,就像从千仞的山涧中倾泻积水,其势猛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该段的话诸多地方是有历史局限性的,而且显得有些静态。历史局限性在于他的评定标准,在现代战争中不能简单的以以上几点简单的评估,在现代战争中科技占据了不可低估的分量,军队数量并不能代表军队的战力,在现代评估一国的军事实力,要依托经济力、外交力、科技力和人才,而现在的国家经济的大部会渐渐的由知识创造,国土面积也就不能再是推算一国经济实力的最重要标

28、准了,但其中包含的依托经济一国的经济实力判定一国的军事实力的思想却具有永恒价值。至于静态化是因为我觉得军事是动态性为第一性的,不论军队装备、人员还是部署都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对一国的军力评估必须要有预期性,而不能停滞在眼前,当然,以前的经济发展并没有现在的快。另外,我在承认军力强盛是打胜战的坚实保证的同时,并不认为军力强盛就可以一定打胜仗的,历史表明只要战略(兵法运用)得当,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就可以战胜敌人。对于敌人,战线问题等隐性的因素都会大大的制约军力的集中使用,其中种种我想会在其他篇中有所说明的,看了其他篇结合思维就会自己找出答案的。该文写的是“形”,即战略上的两军态势及相应的军事准

29、则。属于战略篇,具有深刻的永恒价值。 孙子兵法解读第五篇势篇第五原文+旁注(注释)【重点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数:军队编制)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形名:部队作战工具及联络信号)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知,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该段文章体现了以下军事思想:把握战争主动权,以多路奇兵,分散敌人;虚实相生,在局部形成以强打弱,以逸待劳的有利局势 ;集中优势兵力,击敌一处。而该段主要强调了要做到以上军事目标的具体方法:要集中兵力就要有合理的军队编制,以及流畅的军队联络信号和武器的有效组合。而在古代这些主要体现在军事阵法的研究和运用上,古代的军阵的创建的重要依

30、据就是:功防武器的组合使内部各个作战单位形成一个独立严密的作战实体,而在整个阵形上有形成一个严密的攻防体系,而其总原则就是在阵形内部形成一个个局部优势,形成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局势。而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海战、空战以及陆军的平原作战仍具有无限的运用潜力。而对于现在的阵法构建原则与古代是一脉相承的,而具体细节则有诸多不同。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现代武器的作战性能的提高,以及强大的情报收集、总和能力的共同作用下,战场态势基本上是可以一览无余的,所以对于现在的阵法要求更高,而且更多的要建立在情报战的基础之上。只有情报上对敌武器系统及武器性能的数据整合之后才能通过复制的数据推导形成有力可行的阵法。现在所说的只

31、是一个感性认识,具体种种,还有待深入挖掘,以便在日后得出一个理性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有兴趣者可以共同努力!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该段主要论证的是奇正之妙,也体现了军事的无穷魅力及其所展现的艺术性。该段开篇的“以正合,以奇胜”说的是以正规的作战方法会合交战,而用“奇兵”决定战争的胜利。奇兵之效在于情报分析的准确性上,情报有真实的、有虚假的,在战时情报分析能力

32、考验着指战员的军事能力。如若采用真实的情报,而后行奇正,那么将会极大地推动战争的进程,但是一旦采用虚假情报,则会适得其反,自取灭亡,这也就是战争的多变性所在,也正是战争的正真风险所在,也正是战争艺术所在。由此看来战争其实就是危险的智力游戏和心理游戏,所考验的正是人类的智慧与心理。而我个人认为战争的真正艺术就在于心理战的无限魅力,而这些心理战又建立在兵法原则以及指战员的心性之上的,所以艺术来源于人类的本心。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这段写得极为精妙,我为之叹服。“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该句不能不说是一句经典句,

33、内涵深厚,使人回味无穷,倍感欣喜。该句之意为善于作战的指挥员,是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所谓险势者,是为可攻可守之势也,也就是创造一个立己于不败之地态势,尔后可以在有利的战机是迅疾攻击。这就是这句话的深层意味之所在。该句大有蓄势待发之意。而其间种种又不能一一道明,唯有看指战员在战时的临场发挥,因势利导,而无准则。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该段重在以心理战为基点,以诱敌深入、以逸待劳为基本准则来对战场的研读。也不愧为经典段落

34、。古之战者,阵也。今之战,尤是。所以,对于阵法的研究,实在重要。所谓阵法,魂不在形,在势。孙子的思想精华正是以弱示强,调动敌人,使之暴露弱点。战争,好比是武术,静,则对手无法摸清自己的破绽,然而只要一扎马步,破绽即出,当然破绽也有真假,这又是战争的艺术所在,考验的依旧是人类的智慧。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该段的重点是造势。而其方法则是用兵之道。熟话说:“人有所成,寸有所短”。对于兵也是一样,不同兵种,同一兵种中的个体都各有所长,指挥员要善于利用个人之长,使之顺势而行,从而达到最佳的作战效能。此篇为战术篇。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