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覃遥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覃遥明.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内容摘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标准普九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以高质量作为保障。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考察当前农村义务的教学质量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为农村义务教学质量改进和提高提供借鉴。关键词:教学质量 农村 中小学 师资力量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发展农村教育,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 ,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整体教学质量还是偏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标准普九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追求规模发展
2、的同时,以高质量作为保障。一、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表现(一)“题海战术”、“静听式”教学一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农村学校仍陷入单一的“题海战术” 的知识教育中, 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学校还是 “静听式” 学校。学校的教育被窄化为 “语文+数学” 的教育。即使将这种教育模式称之为 “唯智育” 模式, 也与素质教育中所言的 “智育” 相去甚远。另一方面, 一些缺乏师资或师资素质不高的农村学校, 其教学工作往往处于一种 “维持” 或 “应付”状态, 教学质量的落后也被视之为理所当然。(二)课程不全面在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中,体育、美育或者处于次要地位与附属地位,或者处于空缺状态。在严重缺乏体育场所与设施
3、,缺乏美育教育资源的农村学校实际上是无法有效地开设音、体、美课程的。这些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体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也难以用欢乐的歌唱伴随自己成长。校园生活未能展现它的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则失之于枯燥与单调。(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较之城市中小学而言, 农村中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也处于劣势。一些农村学校既未能开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也未能让学生享用健康的现代信息文明成果。与此同时, 农村学校的外语教学,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外语课程的开设, 更是默认与城市学校保持差距。而城乡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质量差距,也早已被社会和教育界视之为 “合理性” 存在。(四)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
4、生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地开展, 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这与城市学生相比也存在差距。因之, 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并非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指向学生的片面发展。到了初中阶段, 学校教育表现出愈益浓烈的 “应试教育” 倾向, 这种倾向又导致学校教育并非指向全体学生, 而是侧重于为升学的学生服务。(五)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 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5%, 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2.1%。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与全国平
5、均水平相比, 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还不高, 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 学生的入学率还非常低, 截至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87. 31%, 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六)辍学率高,巩固率低农村学校除了入学率较低以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辍学率高,巩固率低。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其中女生辍学率达26.03% 。农村初中三年累积辍学率在30%左右,其中最高的为49% ,最低的为26%。在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 比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自治县2002年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 其中女生辍学率26.03%。又如湖
6、南省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衡阳市农村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 1999年-2003年的5年间, 累计辍学率达30.7%。二、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一)教育经费匮乏“十一五”期间,“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因我国县级财政普遍匾乏,仍存在着贯彻和落实不到位、不积极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千方百计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教师工资、中小学校危房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农村中小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初中技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卫生、综合实验室、课桌椅、食堂设备和师生图书等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和落后的问题,急需大量资金尽快加以解决。目前,落实这些教学设施、设备所需资金成为
7、影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瓶颈”;另一方面 ,资助农村贫困学生还面临着较大资金压力。仅就中小学来说,我国需要资助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约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25%,有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需要救助,数量大又缺少持续的资金来源。(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优秀教师外流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编制紧张。由于学龄人口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小学教师有余,初中、高中教师不足;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英语和计算机教师普遍短缺,特别是村级、山区小学教师尤为短缺。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乡镇统一合编,导致农村
8、中小学编制紧张,百人以下;学校编制无法核定。据统计教师缺编较大,出现教师 “走课”和循环教学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和新教师补充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一) 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在学校主要领导宏观管理不得力,分管领导微观管理不到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落实。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校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抓学风、抓考纪、抓质量束手无策。有的在分析问题时找不出原因,说不上新的思路,在问题面前只强调客观因素,不找主观原因,个别学校“课堂教学论英雄,学科质量论成败”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9、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教师的教学业绩未与奖惩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提高质量上没有令大部分教师信服的强硬措施,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三所薄弱小学的问卷中发现,学生在回答“上课是否经常讲小话、不认真听课,考试是否经常有违纪舞弊的现象?”的问卷时,分别有52.9%、56.4%和47.5% 的学生回答“有”。少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未能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与一些学校的教师座谈中得知,学校定的目标太高,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根本无法达到。 在一所学校组织的教师问卷、方案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做表面文章,查备课听课只看节数,查学生作业只看日期次数
10、,查下班辅导只看教室里是否有老师,考试、阅卷无严格的操作程序,重表面现象轻实际效果。(三)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中小学课程内容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也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具有我国农村教育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有机结合 ,但以“升学教育”为目的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大多数回乡务农学生学到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知识解决不了许多农村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学非所用”也助长了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厌学情绪。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除家庭经济困难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困难、升学无望而对
11、学习失去兴趣,家长迫不得已让孩子过早到外面打工赚钱。(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未能同步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持续和扩大;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然而,现今许多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医师独生子女问题;而是“留守儿童”问题;三是社会环境问题,如“网吧”监管不健全。(五)学前教育问题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然而,目前的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幼儿教师编制过紧,配备严重不足;
12、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滑坡现象;政府管理力度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生活无保障;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一)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必须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唯有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方可在真实的意义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所以,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育与教学。这又需要继续以转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为前提。对于所有农村适龄儿童来说, 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着眼于他们精神、心理及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农村儿童在学校中成长, 学校
13、的生活状态关乎学生个体生活的质量。学校教学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扩充学生精神世界, 养育健全人格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 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决无孰重孰轻之分, 也无可有可无之别。它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以合力的作用滋养学生的心灵。学校生活不只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准备, 而是首先应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学校生活应该是积极的、进取的, 也应是快乐的、幸福的, 这样才能彰显教育生活的意义, 才能指向教育质量的应有追求与境界。(二)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统筹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力度1.各地要按照国家确定的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中央、省、市
14、、县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人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统筹重心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2.进一步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助学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的资助力度。3.各地要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城乡一致与公平。(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根本原因是师资队伍素质低、学历低、代课教师多,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建立城乡教师合理配置和流动的机制;建立“特岗教师”农
15、村任教制度,刺激高校毕业生赴农村任教;建立健全师范生支教实习制度;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四)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但国家课程毕竟是从宏观需要出发制定的,省一级的地方课程也对非主流文化关注较少,所以应加强本土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无法关注的非主流文化进入课程为农村基础教育带来希望。为推进农村新课程的成功实施, 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1)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16、, 提高对新课改的业务指导水平;(4)深化配套改革,使之促进新课改发展;(5)充分发挥乡镇中心校的辐射带头作用,并构建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等。(五)立足三农发展需求,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是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 各地要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教育为三农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方式。1.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应紧密联系农村发展实际,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立足本地实际,在农村初中引进了“绿色证书”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又为学生有机会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
17、握农村产业知识与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事实证明,“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目标和服务方向,培养高素质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2.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为此,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公办学校和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我国农村多元办学格局。另一方面,既要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又要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它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延
18、伸,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有助于实现众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升学愿望,逐步消除滋生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土壤;还要依托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提供出路,摆脱低谷困境。3.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要有好校长、好教师。各地要将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加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并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农村教师,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要逐步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19、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全员通识培训与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六)强化政策法规落实建立健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监管机制各级政府能否依法实施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能否依法加大本级政府对教育的投人力度 ,能否依法承担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责任,都会直接制约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了督促各级政府真正贯彻落实农村教育政策 ,防止教育经费浪费与流失的现象发生 ,有效促成政府对农村教育投人政策的倾斜 ,并克服教育执法检查中搞形式 、走过场 、假账应付以及发现问题不予深究的现象 ,各地要建立健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监管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普九工程”的完成
20、、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阶段。我国有 1.5 亿学生就读于农村中小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蕴藏在农村。在这样新的起点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从教师素质提升角度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现实意义。此前,国内众多学者专家在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问题上出谋献策,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只做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是笔者后续的任务,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领域,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讨。参考文献1、张艳红.
21、再城市化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苟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D.西南财经大学20123慈玲玲.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梁鸿媛.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5易品.我国基础教育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大学 2011 4、王瑞婷.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保障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王凤辉.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06) 6、 李怀玉.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10(04)7 徐晓思.江苏省扬州市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长效提升的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