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结构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结构技术规范.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结构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本导则结构部分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江苏省地方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技术规程DGJ32/TJ199-2016和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1确定审查内容和条文(原条文中的表格和配图略)。当按已通过认证的江苏省工程建设企业技术标准(认证规则详附录C)进行装配式结构设计时,有关做法不应与上述标准相抵触。1.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 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
2、性和耐久性等要求;3 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4 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造应按从生产、施工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1.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2 应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1.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作用和作用组合、结构分析、预制构件设计与连接等应根据所选用结构体系的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审查人员可视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照相应标准进行审查,并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
3、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1.2 审查内容及要求1.2.1 基本要求序号标准及审查项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要求或说明1JGJ1-2014:混凝土、钢筋和钢材1.1.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审查结构设计总说明或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对所列条文,设计应提供文字、表格等说明或绘制相应的大样图;有计算要求的应提供计算书。以下均同。21.1.3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31.1.
4、5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JGJ1-2014:连接材料1.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的规定。51.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61.2.3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表1.2.3的要求。7JGJ1-2014:平面设计5.2.3剪力墙结构中不宜采用转角窗。应根据单体建筑的结构规则性、所在区域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综合判断。8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
5、和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不应设置转角窗。设置转角窗时,应有可靠措施确保安全,如在该部位采用现浇结构等。8JGJ1-201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6.1.1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采用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 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
6、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6.1.1中括号内的数值。审查设计总说明、结构整体计算书。96.1.3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3确定106.1.4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采取比一级更高的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11JGJ1-2014: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1.6
7、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审查计算书。注:1、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不宜采用装配式结构。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报送抗震专项审查。126.1.7抗震设计的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136.1.8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2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 框架
8、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注:1、8度区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室;2、中等及以上液化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室。146.1.9带转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底部框支层不宜超过2层,且框支层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 2 部分框支剪力墙以外的结构中,转换梁、转换柱宜现浇。审查设计总说明。156.1.12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作说明。166.1.13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17JGJ1-2014:结构分析6
9、.3.1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审查计算书。18JGJ1-2014:剪力墙结构设计8.1.1抗震设计时,对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墙肢也有预制墙肢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19JGJ1-2014:结构分析6.3.4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1.32.0。审查
10、计算书。注: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的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应予以考虑。宜根据叠合板的搁置方式,在两个方向分别选择合适的放大系数。20JGJ1-2014:预制构件设计6.1.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 2 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3 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应有计算书。216.1.4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件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
11、工况。设计说明应明确是否兼用。兼用时应有计算书。22JGJ1-2014:连接设计6.5.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设计状况:g0Vjd Vu (6.5.1-1)2 地震设计状况:VjdE VuE /gRE (6.5.1-2)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hjVmua VuE (6.5.1-3)式中:g0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Vjd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jd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
12、设计值; Vu 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承载力设计值; VuE 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承载力设计值;Vmua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hj 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区1.1。应有计算书。236.5.2装配整体式结构中,节点及拼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246.5.3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应满足行业
13、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 2010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3 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256.5.4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266.5.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14、键槽。应有连接大样。276.5.7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应有计算书。28DGJ32/TJ199-2016:一般规定3.1.1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降低5m;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降低10m。审查设计总说明。293.1.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
15、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3.1.2的规定。30DGJ32/TJ199-2016:材料3.2.2键槽节点部分应采用比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且不低于C45的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填实。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313.2.8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灌浆材料采用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1d龄期的强度不宜低于25 MPa,28d龄期的强度不应低于60MPa,其余条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中II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要求。323.2.10集中约束搭接连接预留孔道采用的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16、JG 225的规定。33DGJ32/TJ199-2016:构件3.3.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应采用矩形截面,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制作要求中应明确预制梁、柱的最小截面。343.3.2预制梁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预制梁端部应设键槽,键槽中应放置U形钢筋,并应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35DGJ32/TJ125-2011:金属波纹管浆锚管3.1.1用于预制墙板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的金属波纹浆锚管应采用镀锌钢带卷制而成的单波或双波金属波纹管,其尺寸和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363.1.2金属波纹管的波纹高度不应小
17、于3mm。37DGJ32/TJ125-2011:一般规定5.1.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地区的I、II类场地,层数不超过12层(个别层层高不宜超过1.8m)的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按照本规程进行结构设计。审查设计总说明。385.1.8 预制构件间接连接钢筋不应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审查节点大样。39DGJ32/TJ125-2011:结构布置5.2.4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应通过现浇连接带、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连接等形成整体。1.2.2 框架序号标准及审查项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要求或说明1JGJ1-2014:框架结构设计一般规定7.1.2装配整体式框架
18、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或层数不超过3层时,可采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 2 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者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27.1.3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连接处不宜出现拉力。设计应在计算书中明确说明有无拉力。注:试验研究表明,预制柱的水平接缝处,受剪承载力受柱轴力影响较大。当柱受拉时,水平接缝的受剪能力较差,易发生接缝的滑移错动。因此,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柱的水平接缝处出现拉力。3JGJ1-2014:框架结构承载力计算7.2.2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
19、算:1 持久设计状况Vu = 0. 07fc Ac1 + 0.10fc Ak + 1.65Asd (7.2.2-1)2 地震设计状况VuE = 0. 04fc Ac1 + 0.06fc Ak + 1.65Asd (7.2.2-2)式中:Ac1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fc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k 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Asd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应有计算书。47.2.3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
20、按下列公式计算:当预制柱受压时:VuE = 0.8N + 1.65Asd (7.2.3-1)当预制柱受拉时:VuE = 1.65Asd (7.2.3-2)式中:fc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Asd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Vu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有计算书。5JGJ1-2014:框架结构构造设计7.3.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当采用凹口截面预
21、制梁时,凹口深度不宜小于50mm,凹口边厚度不宜小于60mm。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当板的总厚度不小于梁的后浇层厚度要求时,可采用矩形截面预制梁;当板的总厚度小于梁的后浇层厚度要求时,为增加梁的后浇层厚度,可采用凹口形截面预制梁。67.3.2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 2 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时,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
22、度不应小于5d;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采用叠合梁时,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箍筋宜采用闭口箍筋。当采用闭口箍筋不便安装上部纵筋时,可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即开口箍筋加箍筋帽的形式。77.3.3叠合梁可采用对接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 后浇段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采用对接连接,应提出制作要求。87.3.4主梁与次梁采用后浇段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端部节点处,次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d。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主梁后浇段内锚固。 当采用弯折锚固或锚固板时,锚固直段长度
23、不应小于0.6lab;当钢筋应力不大于钢筋强度设计值的50%时,锚固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35lab:弯折锚固的弯折后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2 在中间节点处,两侧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主梁后浇段内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在现浇层内贯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97.3.5预制柱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 2 矩形柱截面宽度或圆柱直径不宜小于40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1.5倍; 3 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
24、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0mm之和;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107.3.6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柱底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 2 柱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 3 柱底接缝厚度宜为20mm,并应采用灌浆料填实。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预制柱底部应有键槽,且键槽的形式应考虑到灌浆填缝时气体排出的问题,应采取可靠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施工方法,保证柱底接缝灌浆的密实性。117.3.7梁、柱纵向钢筋在后浇节点区内采用直线锚固、弯折锚固或机械锚固的方式时,其锚固
25、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当梁、柱纵向钢筋采用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中的有关规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127.3.8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内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方式的直接连接;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 2 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 3 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
26、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 4 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伸出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m,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柱纵向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d;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 2) 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节点区搭接,其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27、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13DGJ32/TJ199-2016:一般规定5.1.2梁端键槽和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2梁端键槽和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键槽长度Lj(mm)键槽内U形钢筋平直段的长度LU(mm)0.5llE+50与400的较大值0.5llE与350的较大值注:表中ll、 llE为U形钢筋塔接长度。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在确定键槽长度时,应考虑生产、施工的方便,一般从400mm起,按450mm、500mm类推。145.1.3伸入节点的U形钢筋面积,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梁上部钢筋面积
28、的0.55倍,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梁上部钢筋面积的0.4倍。应有专项说明。注:U形钢筋应均匀布置。15DGJ32/TJ199-2016:预制梁、板、柱的连接构造5.2.3柱与梁的连接可采用键槽节点。键槽节点的U形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不宜大于20mm。键槽内钢绞线弯锚长度不应小于210mm,U形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1、当预留键槽壁时,壁厚宜取40mm;当不预留键槽壁时,现场施工时应在键槽位置设置模板,安装键槽部位箍筋和U形钢筋后方可浇筑键槽混凝土。2、U形钢筋在边节点处钢筋水平长度未伸过柱中心时不得向上弯折
29、。165.2.7预制梁底角部应设置普通钢筋,两侧应设置腰筋。预制梁端部应设置保证钢绞线的位置的带孔模板;钢绞线的分布宜分散、对称;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钢绞线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5mm;下部纵向钢绞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5mm和钢绞线直径;各层钢绞线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钢绞线直径。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注:梁跨度较小时可不配置预应力筋。17DGJ32/TJ199-2016:构件生产6.1.5采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时,张拉控制力不宜超过0.75fptk,不应超过0.80 fptk。应有专项说明。1.2.3 剪力墙序号标准及审查项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要求或说明1JGJ
30、1-2014:剪力墙结构设计,一般规定8.1.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审查计算书。当两个方向墙体布置差别较大时,需采用可判断单向少墙体系的软件进行计算和设计,按多个模型包络设计。28.1.3抗震设计时,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审查计算书。3JGJ1-2014:预制剪力墙构造8.2.4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自套筒底部至套筒顶部并向上延伸300mm范围内,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应加密(图 8.2.4),加密区水平分布筋的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31、,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分布钢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4JGJ1-2014:剪力墙结构连接设计8.3.1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约束边缘构件区域时,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图8.3.1-1)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并应在后浇段内设置封闭箍筋。 2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构造边缘构件区域时,构造边缘构件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图8.3.1-2);当仅在一面墙上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m(图8.3.1-3)。 3 边缘构件内的配筋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32、1的有关规定;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4 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mm;两侧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8.3.2屋面以及立面收进的楼层,应在预制剪力墙顶部设置封闭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图8.3.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圈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剪力墙的厚度,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楼板厚度及250m
33、m的较大值;圈梁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68.3.3各层楼面位置,预制剪力墙顶部无后浇圈梁时,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后浇带(图8.3.3)78.3.4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 接缝处后浇混凝土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88.3.5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 2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当仅部分连接时(图8.3.5),被连接的同侧钢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在剪力墙构件承载力设计和分布钢筋配筋率计算中不得计入不连接的分布钢筋; 3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
34、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98.3.7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0.6+ 0.8N (8.3.7)式中: 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 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 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应有计算书。108.3.12当预制叠合连梁端部与预制剪力墙在平面内拼接时,接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墙端边缘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时,连梁纵向钢筋应在后浇段中可靠锚固(图8.3.12a)或连接(图8.3.12b);2 当预制剪力墙端部上角预留局部后浇节
35、点区时,连梁的纵向钢筋应在局部后浇节点区内可靠锚固(图8.3.12c)或连接(图 8.3.12d)。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11DGJ32/TJ199-2016:材料3.2.8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灌浆材料采用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1d龄期的强度不宜低于25MPa,28d龄期的强度不应低于60MPa,其余条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中II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要求。123.2.10集中约束搭接连接预留孔道采用的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规定。13DGJ32/TJ199-2016:构件3.3.4预制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宜小于200m
36、m,不宜大于300mm。控制预制剪力墙最小厚度。14DGJ32/TJ199-2016:构件设计1.2.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并乘以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可取1.1。应有计算书。151.2.6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1.2.6)式中: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16DGJ32/TJ199-2016:构造要求5.1.5预制
37、剪力墙当采用集中约束搭接连接时应符合本规程5.3节的规定。其他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17DGJ32/TJ125-2011:结构计算分析6.1.5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考虑预制填充墙对结构固有周期的影响。审查计算书。18DGJ32/TJ125-2011:结构构造,一般规定8.1.3为保证预制装配结构的整体性,预制墙板构件间的水平向连接宜设置一定宽度的混凝土现浇连接带,具体宽度可根据不小于水平钢筋抗震锚固长度要求确定;预制构件间的竖向连接可通过钢筋浆锚实现连接,宜采用剪力墙板约束构件内局部现浇形式加强。审
38、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198.1.4现浇连接带与预制构件的接触面应凿毛处理或留设间接凹槽处理。20DGJ32/TJ125-2011:预制墙板间拼装连接节点构造8.2.6当预制墙板间的现浇连接带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处时,其现浇连接带应与边缘构件构造规定相同,应按规定设置箍筋,并与预制剪力墙之间形成可靠连接。1.2.4 其它序号标准及审查项条文号条文内容审查要求或说明1JGJ1-2014:预制构件设计6.1.3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楼梯构件计算模型应与图中构造相符,并满足制作、运输、吊装等工况的受力
39、要求(应有计算书)。设计亦可选用符合要求的标准图集。2JGJ1-2014:连接设计6.5.8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6.5.8的规定; 2 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3JGJ1-2014:楼盖设计6.6.2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60mm; 2 当叠合板的预
40、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审查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46.6.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2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且宜伸过支座
41、中心线(图6.6.4b)。应有专项说明。56.6.5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2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66.6.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 3 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
42、中弯折锚固时(图6.6.6),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 2) 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0,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76.6.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 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 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 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 4 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43、应小于15mm。86.6.8当未设置桁架钢筋时,在下列情况下,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1 单向叠合板跨度大于1.0m时,距支座1/4跨范围内; 2 双向叠合板短向跨度大于1.0m时,距四边支座1/4短跨范围内; 3 悬挑叠合板; 4 悬挑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上后浇混凝土锚固范围内。96.6.10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中可靠锚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板底为构造配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6.6.4条第1款的规定; 2 当板底
44、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审查阳台节点连接构造。10JGJ1-2014:预制剪力墙构造8.2.6当预制外墙采用夹心墙板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外叶墙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外叶墙板应与内叶墙板可靠连接; 2 夹心外墙板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 3 当作为承重墙时,内叶墙板应按剪力墙进行设计。相关尺寸应满足要求。11JGJ1-2014:连接材料1.2.7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应有计算书和对拉结件的要求。12JGJ1-2014:外墙挂板设计,一般规定10.1.1外挂墙板应采用合理的连接节点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外挂墙板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进行抗震设计。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