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复习资料(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9516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史复习资料(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史复习资料(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史复习资料(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史复习资料(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史复习资料-第 8 页名词解释1、 北京人于 1927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被发现,距今约 70 万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北京人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备人的性质,另一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猿人。通过比较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可以说明我国及邻近地区远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另外北京人已会制作比较粗糙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还能保留火种。北京人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是我们了解远古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2、 新洞人周口店地区的洞穴中居住过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一颗男性臼齿化石。经过测定

2、,牙齿形态比“北京人”进步,生活年代约距今2010万年,是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原始人类。“新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从社会发展阶段上讲,这个时期已属于原始群的晚期,正处于原始群向母系氏族过渡的时期。3、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 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 18 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钻木取火,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活动。山项洞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最完整的一个文化,为我们

3、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数据。4、 上宅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宅文化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艺术品三大类。据测定,上宅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6000年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同时,从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制作方法上看,上宅文化与东北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及中原的磁山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差别。它的发现,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北京小平原就已显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始了不同文化的融合。5、 雪山文化1961年考

4、古工作者首次在军都山旁的雪山村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雪山文化”。其文化堆积可从上至下包含战国,西周,夏家店下层和新石器时代四个时期。其中新石器文化遗存又被称为雪山一、二两期。一期文化距今约有70006000年,从出土的红陶器和石器看,与中原的仰韶文化和东北的江山文化比较相似,这表明当时南北两种文化都对北京地区发生了影响。二期文化距今约为4000多年。以黑陶为其文化特色,这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有一定联系。因此它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从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已属于原始社会的末期。6、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

5、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北京地区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大陀头类型。7、 子之之乱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一次动乱。燕国在当时列国中最为弱小,燕王哙为推行改革使燕国富强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子之是一位很有谋略才干的政治家,但其野心也很大,他怂恿燕王效法尧舜将王位让给他,这损害了太子平的利益,太子平和大将军一起发兵讨伐子之,大将军在战争中又反戈,结果子之、燕王、太子、大将军皆亡于战乱,齐宣王乘机攻燕,占领燕都,以及大半燕国疆土,燕国差不多名存实亡了。8、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政治家。哙之子,公元前311年即位。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

6、来,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为振兴燕国,筑黄金台广揽人才,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攻齐,上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是燕国最辉煌的时期。经过28年的努力,使燕国强盛起来。9、 刘旦西汉燕剌王。汉武帝之子。元狩六年立为燕王,都蓟城。刘旦做燕王三十八年,是统治燕地时间最长的地方长官。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刘旦勾结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阴谋夺取帝位,失败后自杀,谥号剌王。10、 静琬隋朝幽州智泉寺僧。出家后曾师从北齐南岳慧思大师。静琬乃承师训,访求名山胜境,选择藏经之所。寻至涿郡北白带山,凿岩为石室,摩四壁以写经。同时又雕

7、琢方形石块,刻经藏于室内。每装满一室,便以石塞门,熔铁固之。因整个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所以延续了很多年。从隋大业至唐贞观年间,他及弟子共刻经30年,由他本人主持刻造的经版有100多块。今北京房山县石经山云居寺有一批石刻佛经,共刻石15000余块,刻经1122部、3572卷。是研究我国唐代以前文化、艺术尤其是佛教历史和典籍的重要文物,同时也是研究古代金石、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11、 阿哈玛特事件忽必烈时期大臣阿哈玛特被击杀的事件。忽必烈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以蒙古人担任主要官吏,色目人为助手,防范和统治汉人。至元年间,色目人阿哈玛特受到忽必烈宠信,专擅相权,在朝廷内外积怨甚深。1282

8、年山东益都千户王著与民间宗教领袖高和尚组织八十余人潜入京城击杀阿哈玛特。这一事件反映了大都地区民族矛盾相当尖锐。12、 戾陵堰三国时期刘靖率军民所建。因其在梁山下燕剌王刘旦墓戾陵下筑堰,中分永定河水、凿车箱渠,以灌溉京北至通州万有余顷良田,故名其堰曰戾陵堰。13、 车箱渠在石景山和四平山之间的地形缺口处,凿穿小山梁修通的渠道,因其形似车箱,故称车箱渠。经戾陵堰拦截的永定河水,从车箱渠进入高梁河后汇入温榆河,再流入通县境内的潞水。这项水利工程枯水季节可以蓄水,提高水位,洪水季节又能顺利行洪。充分考虑了永定河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水量差别大的特点。渠道和高梁河沟通,绵延四五百里,灌溉二十多万亩土地。它

9、是北京历史上乃至全国历史上均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古水利灌溉枢纽工程。14、 郭守敬中国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水利专家。曾主持编制新的授时历。至元年间,他设计和修浚大都通惠河,很好的解决大都水源问题,同时使南北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与大都城相连接,解决了漕粮北运的问题,为元代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5、 刘秉忠元初政治家、作家。元朝建立后,刘秉忠身居太保,定国号,立朝仪官制,营建大都城池与宫殿,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他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

10、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16、 日下旧闻考一百六十卷,清于敏中等奉敕纂修。此书是在清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全书引用图书多达约二千种、约一百六十余万字,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宫室、花圃、城坊、名胜等方面的必备之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常用版本就是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的标点本共八册。17、 于敏中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促成和亲自领导了四库

11、全书的编纂工作。于敏中擅长翰墨,书风近董其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卒谥文襄。有临清纪略。18、 崇文门税关由明朝政府于1493年建立,征收过境商税,至清为政府特设的征税机构,隶属于户部,由户部与内务税官员共同掌管,收入归皇室所有,对北京的商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崇文门税关曾是全国最大的税关,每年征收的税额,居全国各大税关之首。崇文门税关成立于明弘治六年直至民国十九年撤销,前后共四百三十七年,成为统管北京九门进出货物征收商税的总衙门。明朝之所以把税收机关设在崇文门,是因为从明代建都北京以后,通惠河码头从积水潭迁到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下,从而使距大通桥只有咫尺之遥的崇文门成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批发

12、商聚集的地方,也是征收各种商税的最佳场所。19、 皇庄广义上指皇帝直接占有的田庄,狭义专指明代皇室的私家庄田。其有三位主人即皇帝、皇太后、皇太子。它始于明永乐年间。明皇庄集中于北京顺天府,保定、河间两府,由管庄太监经营,私行管理,不经户部,所收皇庄的地租及粒银输入宫廷,以供挥霍。皇庄不仅加快了土地兼并,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阻碍了农业的发展。20、 庙市也称“庙会”。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庙市。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北京在明代以城西城隍庙规模最大,不仅吃穿用商品无所不有,且有珍奇异宝

13、,连外国客商也来买卖。清代为广安门内的报国寺庙会所取代。雍正时,东四牌楼附近的隆福寺,西四牌楼附近的护国寺,又形成两处庙会。庙市活动直至20世纪四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后,往往作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重新开放。21、 北京市志稿敌伪时期,吴廷燮主持编写过一部北京市志稿卷。年完稿,内容截至年。 分为建置、民政、度支、文教,礼俗、宗教、前事、货殖,金石,艺文、人物、选举、职官等 志。稿本已有残缺,现存北京市文物局。其内容保存了这一时期的某些资料。问答题1、3次帝国主义列强军事入侵北京的过程及影响2、北京历史分期及特点第一个时期(50多万年前公元前222年),是北京地区出现古代人类活动,到城市的起源和发

14、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又分成四个阶段:一、北京地区的古代人类活动阶段,时间自50多万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活跃着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等北京先民,并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遗存。二、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方国阶段,时间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余年,属青铜时代的奴隶社会时期。这时北京地区已出现臣属于殷商的小国及其都邑蓟和燕。三、西周、春秋时期的燕、蓟古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1000余年至公元前475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出现了两个西周的分封国蓟和燕。于是,北京成为西周王朝北方封国的统治中心,诸侯领地的中心。四、

15、战国时期的燕都蓟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统治中心。第二个时期(公元前221公元937年),是北京地区从封建统一国家的东北军事重镇、交通贸易枢纽到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时期。这个时期内,又分成四个阶段:一、秦汉时期的燕地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阶段秦、汉(两汉)两朝政府在北京地区设置郡(国)、州、县等行政机构,北京成为中原封建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贸易枢纽。二、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幽州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往往是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又常常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16、的军事前哨基地。三、隋及唐前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581年至755年,这一阶段隋唐两代政府大力营建这一地区,使幽州成为统一中原王朝控制下的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四、唐后期及五代时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755年至937年。这一阶段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封建王朝丧失了对幽州的控制,使这里成为了藩镇割据的中心。第三个时期(公元938公元1949年),是北京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逐渐上升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可分为七个阶段:一、辽代的南京(又称燕京),时间是从公元938至公元1122年。这一阶段燕京是辽代的陪都,是契丹人与汉人融合、凝聚的中心。二、北宋的

17、燕山府,时间是从公元1123年至公元1125年,这一阶段燕山府是北京政府的北方边郡,但中维持了不到三年就又归于金人之手。三、金代的中都,时间是从公元1153年至公元1215年。这一阶段中都是金朝的皇都,是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元代的大都,时间是从公元1274年至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五、明代的北平、北京,时间是从公元1421年至公元1644年,这一阶段北京是明代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六、清代的京师,时间是从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这一阶段的京师是清朝的首都,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

18、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全国统治中心。七、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时间是从公元1912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北京先为民国首都,1928年6月以后,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第四个时期(公元1949年至今),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3、为什么说明清时期北京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何在? 北京的畸形发展道路指寄生性经济。北京人口增加,作为首都,对生产生活资料需求量大、要求高。北京自己生产不足,只能依靠全国各地供给。北京寄生性人口,即不生产物质资料者,占大多数。 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地区经济主要围绕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寄生性经济。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支持城市

19、发展。由于北京作为首都后城市职能的转变,其工商业、军队、官员机构的运行必须依赖全国其他地区资源补给。宫廷占有北京绝大多数的土地、商业、手工业。 主要表现:1从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来看,北京大量依靠全国各地供给;皇室贵族占有大量生产资料 2从人口结构来看,寄生性人口占绝对优势 3从经济结构来看,商业发展超过手工业发展,特种手工业发展超过一般手工业发展,官营超过私营手工业发展 4从生产资料占有来看,宫廷经济占绝对优势 5从生产组织来看,一切围绕宫廷经济运转 6从生产内容与形式来看,一切也受宫廷经济支配 7从服务对象上来看,皇室、贵族、官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服务对象4、北京城址的变迁及其原因。 西周燕国都

20、城,城址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是北京城市的起源。春秋燕都蓟城一般认为乃今北京城区宣武门至和平门一线以南,一直延续到东汉末。 东汉末年至曹魏时,蓟城城址移到白云观以西100米左右南北一线。以后,城址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各朝,延续1000年未变动,始终在今北京城区西南广安门一带,同时,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和布局不断更新且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辽南京城是辽代的陪都。 金代建金中都,扩展了南、东、西面城墙,是金朝的皇都,也是北京成为首都的开始。元代,北京成为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并延续至今。由于老城区莲花池无法满足需求,在金中都东北开辟新城,即元大都,可利用西北山区水源,引高粱河水系入城

21、,且风景优美,有岛屿湖泊。 明朝,北部荒凉,加上防洪的需要向南移五里,并在南垣加筑外城,主要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到了清一代,基本沿用明城址,只在西北部兴建花园御苑。 从元至清,北京代表了我国封建城市的最高水平。总体来说,北京自西向东及北迁移,且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由部落、方国、诸侯领地中心,北方重镇,最后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原因:北京早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本身有发展过程。由于生产力低下,早期城市中心较小。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辐射能力增强,从小城市进化到大城市。 北京城人口增加,用水困难。元迁都即为寻找新的水源。5、北京远古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1旧石器时代“北京人”、“新洞人”、“山

22、顶洞人”反映了北京地区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人类进化和文化演进的概貌,是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存的代表。除此之外,在房山区和怀柔县北部山区也有旧石器文化遗存发现。 “北京人”:距今50余万年,是迄今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猿人。标志着北京是最早进入人类社会的地区之一;丰富的化石、文化遗存世界仅有;证明了“劳动创造人”的真理;对于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洞人”:距今大约20万年前,从社会发展阶段上讲,这个时期已属于原始群的晚期,正当原始群向母系氏族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距今约万年前。他们的体质特征已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从脑容量来看,山顶洞人已具有相当发达的

23、智力,它对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体质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进程上看,这时人类的社会组织已进入母系氏族出社早期阶段时期。 2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有: 门头沟东胡林墓葬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中最早,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与以前不同的是,东胡林人遗址不是在山洞里而是在平原的黄土台地上发现的,说明这时的人类已离开山洞来到平原上居住。平谷上宅文化遗址:其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6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出土十分丰富,可分为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生活用具(均为陶制品)和装饰艺术品(有石质或陶质品),三大类。为研究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历史文化提供

24、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昌平雪山村文化遗址:其文化堆积可从上至下包含战国,西周,夏家店下层和新石器时代四个时期。其中新石器文化遗存又被称为雪山一、二两期。因与中原的仰韶文化和东北的江山文化比较相似,因此对南北方文化影响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特点:北京地区是原始人类的寄聚地,包括远古时期的各个阶段。 北京猿人的发现使北京成为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北京远古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区文化特色,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互补。 北京远古文化与内蒙、东北、中原地区远古文化互相影响。6、北京近代文化嬗变的背景、经过、特点背景:(1)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鸦片

25、战争前后,京师文化已经陷于腐朽没落,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严重的空虚和颓废。虽然在近代以前,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封建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封建文化的最高阶段,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但是,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它毕竟进入了没落期,没有新的创造活力,没有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产生,其种种缺点与落后暴露的十分明显。这种文化上的衰败与没落几乎遍及京师文化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学术教育、文学戏剧,还是在科技、工艺、美术等方面,都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的封建文化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变革势在必行,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呼吁这种变革,如林则徐、龚自珍等。但是随

26、着中国与世界文化差距越来越大,包括京师文化在内中国封建文化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地变革,在严酷的国际社会的总体形势已经不可能了,它面临着步步进逼西方社会的压力与挑战。 (2)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处于上升期与同一时期清朝文化专制统治之下的万马齐喑的局面相比,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却是另外一副蓬勃发展的景象。随着西方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化,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大门以后,原本隔绝中西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两种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虽然北京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在封建统治者的维护下,京师文化相比地方文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甚至少数部门如京剧等甚至在一定时间内也存在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

27、加深,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综观上述各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京师文化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方面是其自身发展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能不寻求变革;另一方面,伴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而行的文化侵略,也正不断加紧扩张。两种因素作用之下,无论中国人愿意不愿意,京师文化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改变,都是势在必行的。京师文化也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很不情愿地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经过:首先是资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强文化侵略的过程。西方列强为了配合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在文化方面也展开侵略。帝国主义对北京的文化侵略,对北京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北京文化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28、导致北京地区文化的畸形变化。一方面,列强通过多种手段,大肆破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一种手段是通过野蛮残暴的军事入侵,直接摧毁固有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另一方面,西方列强还采取胁迫、强制的手段,扼杀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摧残民族精神。从思想上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以达到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愚弄广大民众的目的。如传教活动、办学、创办报刊等。其次是封建官僚文化与西方殖民文化不断加紧勾结的过程。随着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过程中,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勾结,在文化上也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对抗态度,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配合西方的文化侵略,打击国内的反侵略思潮。到义和团运动后,清

29、政府更是沦为西方列强的帮凶与走狗,在文化上也成为文化侵略的维护者,完成了两种极端反动文化的彻底合作,成为新思想和新文化最凶恶的敌人。以后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对外妥协的文化思想始终没有改变,直接服务于西方列强,对内大肆镇压进步文化人士。到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的汉奸傀儡政权则完全为日本帝国主义主宰,连基本民族气节和意识完全丧尽,实现反动文化的更彻底的勾结。最后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民族出路的奋斗历程。北京近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北京近代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是被动的,是在西方列强的大炮和圣经的双重进攻下开始的,在整个近代他们仍然持续不断地将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强迫中国人民接受。但是,这并不是说整个近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北京人民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在民族国家危亡的形势压力之下,北京人也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争取从中找到拯救自己祖国的方法和道路。因此,在思想文化发展中,北京和全国一样,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救国救民的政治、思想文化的高潮,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从这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说,近代北京文化也是近代北京人不断扬弃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