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5469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表沉陷岩移观测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内蒙古友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益民煤矿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设计部门:地测科2016-1-1本要求以煤矿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为标准制定,仪器以全站仪为主。如使用其它仪器,如RTK但必须精度达到相应的要求。由于5201工作面是益民煤矿5-2煤层首采工作面,同时我矿对5-2煤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没有具体的观测资料数据,因此对该工作面应布设地表岩移观测站,详细了解5201工作面的采动对上方地表影响情况,以便为以后的开采做出合理、科学的安排。通过此次观测得到一系列技术资料和数据,为以后5-2煤的合理、安全开采提供可靠依据,解决本采区的安全开采问题,并为留设村庄、建筑物保护煤柱提供技术资料数据,从而最大

2、程度地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对5201工作面地表沉陷此设计。呈上审批:编制:总工:矿长:目录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技术要求1一、前言1二、工作面概况1三、基本要求2四、建立观测网31、 建立观测基准点:32、建立工作控制点网:33、设置观测点线:44、控制点和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五、施工标准5六、观测工作6七、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8八、成果的提交9附录1:52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0附录2:观测站设计图10520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技术要求一、前言由于5201工作面是益民煤矿首采工作面,同时我矿对5-2煤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没有可靠完整的资料数据,因此对该工作面应布设地表岩移工作

3、站,详细了解5201工作面的采动对上方地表影响情况,以便为以后的开采做出合理、科学的安排。通过此次观测得到一系列技术资料和数据,为以后5-2煤的合理、安全开采提供可靠依据,为留设村庄、建筑物保护煤柱提供技术资料数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二、工作面概况首采5201工作面的大概情况:顺槽长度1300米,工作面长度为250米。煤层倾角平均为1。采动区域的四角坐标为:点号坐标高程采深XY煤层底板地面A4360874.89537442553.92731143.11253.0109.9B4360874.89537442813.42731143.51250.0106.5C4359568.9973

4、7442813.40121137.11258.0120.9D4359568.99737442553.95641135.21262.2127.0工作面采动面积为0.325km2,采深在105130米范围内。详情请参阅附录井上下对图以与地质说明书。三、基本要求1、通过此次观测掌握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与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确定以下内容:采矿、地质条件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关系。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与其主要参数。通过观测总结出5-2煤层的移动角、(或)、;边缘角0、0(或0)、0;裂缝角、(或)、;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1、2、3;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的值等。地表、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的移动和移动时间

5、的关系。地表建筑物破坏形式与破坏规律。地表裂缝、台阶与开采关系。采煤结束后地表岩层的稳定期。2、为了获得全面的客观的可靠资料,在设置观测站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因此就5201工作面而言应在全煤区段设置两条东西向观测线(横向);南北向观测线设置一条线(纵向),位于以采煤横断面全煤区中点的连线。通过对各观测站资料的综合分析,为制定留设保护煤柱技术规定提供资料。3、地表观测站必须按要求进行定期观测。每次观测工作结束后,应与时进行总结,并提供资料。4、设置观测站前必须编写观测站设计,并报请矿方相关部门主管单位审批。观测站设计由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观测站设计书。图纸包括井上、下对

6、照图(包括观测线和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线剖面图(包括观测线长度的确定)。5、本技术要求的依据为:煤矿测量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四、建立观测网1、 建立观测基准点:本工程必须布设至少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并且基准点的数据必须从国家四等网以上的点位以四等导线标准联测取得。2、建立工作控制点网:本工程的工作控制点网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并且控制点尽可能地在观测线上。并且工作控制点网必须以基准点为起始边组成闭合导线网。施测标准为一级导线。3、设置观测点线:、变形观测线设制为2条横线和1条纵线,两条横线应在全煤区,且距离至少相距50米;一条纵线位于工作面中部全煤区。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

7、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且应设置成直线。在每条观测线上工作面以内,布设两个岩移观测点。、横向观测线和纵向观测线的长度,由于没有相当的数据可供参考,由施工方根据相应的资料进行设计确定。、观测线上点的距离为1520米。、 每条观测线用二级导线进行施测。对于不设测站的观测点以DJ2级仪器一次对中两个测回。4、控制点和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埋设的控制点和观测点必须用全站仪按设计标定,并应尽可能使观测点中心位于控制点连线的方向上;在非冻土地区,测点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在冻土地区,测点的底面一般应在冻结线05m以下。测点采用浇注式或混凝土预制件;当地表至冻结线下05m内有含水层时,一般应采用钢管式测

8、点;埋设的测点应便于观测和保存。如预计地表下沉后测点可能被水淹没,则点的结构应便于加高;在一般情况下,倾斜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走向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按工作面推进方向顺序增加。五、施工标准基准点、工作控制网和地表岩移观测分别用四等导线、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其成果资料要达到下表值: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一般边长(k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四等导线10121:1000002.51/40000一级导线50.51:3000051/20000二级导线30.251:20000101/10000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等级测角中误差()

9、测回数方位角最大闭合差()DJ1DJ2DJ6四等导线2.5685一级导线54610二级导线102420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仪器级别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1696DJ28139DJ61824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经由路线仪器级别测回数倾斜角互差()指标差互差()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中丝法三丝法三、四等点DJ1DJ2421015100S50一、二级导线DJ2211515六、观测工作1、观测所用仪器必须具有国家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单位所出据的检验合格证。2、观测的基本要求:、每次观测前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

10、观测方法。、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固定主测人员。、尽可能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3、在观测站各点埋设1015天后,即可进行观测。4、基准点与工作控制网连测后,应对观测站的各测点进行开采前的最初两次全面观测。工作网按闭合导线平差后的资料为成果,观测线以附合导线的平差后的资料为成果。5、当地表下沉达到50l00mm时,应开始进行采动后的第一次全面观测。为了获得地表移动过程的全部资料,在一般情况下除应进行采动后第一次和地表移动稳定后的最后一次全面观测外,还须在活跃期(即缓倾斜地表每月下沉值大于50mm,采动线经过观测线一月内),进行不少于四次全面观测,并适当加密高程测量。为了求得较精确的下沉

11、速度,还应在活跃期对最大下沉点附近的数个点,增加高程测量次数。6、在地表移动的初始期和衰退期,一般可根据开采深度、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顶板岩性等具体条件,每隔13个月测量一次各观测点的高程。当地表下沉值达到l0mm时,即进入地表移动的初始期以后,应按时进行高程测量。衰退期的水准测量直到六个月内的下沉值不超过30mm时为止。7、进行采动后全面观测时,对一条观测线上所有点的导线测量应尽可能在一日内完成。每条观测线观测前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检查角检查。对控制点的发生疑问时,应与时与矿区基准点进行连测检查。最后一次全面观测,必须从矿区基准点开始。此外,还应测量地表受采动影响后产生的裂缝位置和塌陷要素,并注

12、明发现日期。8、每次观测时,还必须实测回采工作面位置、煤层厚度,采高,并记录采矿、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等。七、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每次观测工作结束后,应与时完成下列计算工作:检查外业手簿;计算所有观测点的高程;计算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在观测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按观测线计算各种移动与变形,包括各观测点的下沉值W与水平移动值U;相邻各点间的垂直变形(倾斜i与曲率)与水平变形(拉伸与压缩);测点的下沉速度V(可只计算个别观测点)。2、采动后每次观测求得的各观测点高程附合差和边长附合差,应进行近似平差,并按平差结果计算各种移动和变形值。3、观测计算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绘制移动与变形曲线与其它图标,各种

13、移动与变形曲线的垂直比例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在地质断面图上能清楚地表示为宜。4、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和各种移动值的求得,应根据最后一次全面观测的结果进行。5、一个观测站结束后,应与时编写技术总结。多个观测站结束后,应进行综合分析,以总结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基本规律。6、内业计算的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边长和高程(m)各种改正数(mm)下沉值(mm)倾斜(mm)曲率(10-3/m)水平移动(mm)水平变形(mm)下沉速度(mm/d)0.0010.11.00.10.011.00.10.1八、成果的提交1、每次观测结束后应与时提交外业观测记录和数据成果2、整个工程结束后,施工方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14、:. 所有外业观测的原始记录手薄,不得有涂写和篡改。保证观测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每一次观测的数据都有内业计算平差结果和精度评定,以与每次观测线剖面图和点位坐标变化的曲线图、表。为技术总结报告提供数据依据。. 技术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l 本工作面的地质、地形概况。l 观测线变动前后的剖面图。l 观测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日期、天气、精度、工作面的推进度、观测所用仪器等情况。l 应总结出移动角、(或)、;边缘角0、0(或0)、0;裂缝角、(或)、;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1、2、3;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的规律值等。. 技术总结报告必须一式6份提交。3、资料成果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工程才能完成。验收必须经过内业检查和外业核实。内业检查必须经过原始计录是否清晰完整无改动、导线计算平差无差错、精度评定附合限差、成果参数齐全;外业核实必须在实地用相应的仪器,选择任意的角和边进行检查实测,附合限差后方认为合格。附录1:52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附录2:观测站设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信息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