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惯例重点笔记(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惯例重点笔记(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第一章 导论 1、从跨国公司发展的过程看出:当公司经营限于国内范围时,不会产生国际性的会计实务;在国际商业的进出口阶段,形成了国际贸易会计;在国际范围发生部分交易阶段,形成了进出口会计与国外直接投资会计;在较大国际范围内进行商业交易,形成了国际贸易会计、国外投资会计、货币折算、合并报表等;在跨国经营阶段,产生更多的国际会计准则及使用国际会计准则。2、由于经济活动的高度发展促进跨国公司得以发展,并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国际间商业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频繁,产生了国际会计需求的经济基础,国际会计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商业的日益国际化而出现的。3、对于国际会计的认识,一般是停留在企业因超越国界
2、的经营活动而展开的企业会计。针对企业在海外从事经营活动和筹措资本的活动不断增加,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种活动在跨越两个以上国家内进行的跨国公司,过去在一国范围内处理的企业会计,现在冲破国界在国与国之间发展起来,形成了国际会计。4、美国会计学会(AAA)的国际委员会于1981年提出对国际会计分类的三个领域,即对国际会计研究的三个领域:一是对各国会计的阐述和对比;二是建立国际会计准则及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实行之;三是分析跨国公司的特殊会计问题。5、会计准则是会计活动的规范或标准,它是对会计实务的总结和归纳,而这种总结和归纳是在大量会计实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会计活动的理论抽象,并对会计实务产生反作用,
3、即对会计实务进行指导和规定。6、现代会计准则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以英美为代表的“公认会计原则”的出现,为现代会计准则的产生开了先河,在会计准则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美会计准则理论丰富了国际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而且美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已超过了英国,成为当今世界会计发展的领头羊。7、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往来频繁,国家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会计准则的相互借鉴结果减少了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性。(2)跨国融资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3)会计国际协调的结果。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这是国际会计协调发展中取得
4、的一个重要成果。8、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的优势地位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会计国际协调背后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转换。9、国际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公布及在世界范围推广,并通过其工作鼓励各国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准则委员会是一个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与管理国际经济业务中涉及会计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国际组织。101973年6月,由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前联邦德国、荷兰、美国、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国的16个职业会计团体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下设理事会、咨询小组、筹划小组。理事会批准国际会计准则及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咨询小组负责讨论委员会工作所产生的有关原
5、则及政策方面的事项;筹划小姐负责前期的工作制定重点大纲,准则说明书的草稿,准则征求意见稿草稿;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1技术委员、3专业研究主管协助。121974年发布国际会计准则(IAS),1986年国际证券业协会(IOSCO)成立。13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总部设在英国,英国人担任该委员会的秘书长。14国际会计准则(IAS)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截止到1999年底共出台了国际会计准则39个,解释公告18个。15国际惯例在会计上的表现为会计国际惯例,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上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按照文字表述的理解,国际会计惯例就是在国际上通行的,被世界各国
6、所承认的会计常规方法,通常的会计做法。16国际惯例有的是以成文的条款表现的,也有不成文的惯例。17在实际上,国际会计惯例的执行不具备完全的强制性(在事实上,各国都是一种主动地遵守或被动地执行,国际惯例本身没有任何强制),对国际会计惯例是否遵守则由执行国的利益决定。18从理论上说,国际会计惯例是世界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条款或做法,但是美国国内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也存有一定的差异。19美国会计准则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其实行公认会计原则制度。20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其“核心原则”是具有重大权威支持的原则、准则、实际惯例。因此,只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7、会计程序委员会(CAP)、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准则、公告、会计规则构成公认会计原则中的核心准则部分。21英国会计曾在世界上领先于美国,会计职业组织最早产生于英国,第一个公共会计师协会产生于英国的纽伦堡,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在会计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2英国对会计报表的要求,特别突出“真实性和公允性”的理念。因而在英国公司法,尤其强调“真实与公允”地披露一切重要的会计信息,公司必须有完备的会计的记录,反映解释交易事项,并编制出符合公司法要求的会计报表。23说明编制会计报表的五项会计原则:持续经营;一致性;谨慎性;权责制及收入与支出配比;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计价。本章小结容易出简答题国际会计
8、准则产生的背景与基本理论的内涵:1 会计准则是会计活动的规范,对会计准则的认识与制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2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与跨国上市及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相适应,而形成国际会计准则。3 国际会计惯例是指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共同遵守的国际会计准则,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国际经济全球性发展。4 美国会计准则或英国会计准则并不代表国际会计准则,但美国会计或英国会计的发展在会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的推动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5 美国会计的“公认会计原则”和英国会计“真实与公允”反映了美国会计和英国会计的特点。美英
9、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是有一定差异的,因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需要各国会计间的协调。第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的制定,其宗旨是明确规定通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保证某一经济主体的财务报表与其自身不同时间的财务报表及不同行业或经济主体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在第1号准则中说明了财务报表报告的整体要求,规定财务报表结构及财务报表的基本标准。2、“核心会计准则就是指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财务报告披露、编报为目标,开展会计准则制定工作而产生相关的一系列会计准则。3、在原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机构下,分别改为设置提名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名委
10、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提名工作,理事会成员及理事会的下属的专门委员会成员的人选由管理委员会负责挑选,管理委员会还要监督理事会成员的独立性、财务安排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4、核心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以国际会计协调,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这就及时满足了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目标的明确,以财务报告准则为目标的核心会计准则,作为国际会计协调的基础,并促进了世界跨国公司在国际上市中采用国际准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公正真实地披露。5、财务报表列报准则适用的范围:(1) 用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所有通用
11、的财务报表的列示。(2) 通用财务报表的含义是指为无特定要求的使用者编制的财务报表。(3)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也适用于银行、保险等在内的企业。(4) 财务会计列报准则是反映以经营为目的,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盈利性企业,其有关术语是以盈利企业财务报表为对象。6、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信息的使用者,如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公众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有用信息。7、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不同,形成了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8、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不同利益集团包括政府、普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等。9、财务报告旨在满足并向使用会计报告者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包括
12、提供为经济决策所需财务状况、企业经营业绩,现金净流量会计信息。10、使用财务报告者一般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主要表现为企业外部投资者、企业债权人(包括资金债权人与商品债权人)。11、由于外部使用者有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各方面对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又很不相同,因而,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只能提供通用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在一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编制的,而不受任何主观偏好的影响。12、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其目的是要鼓励企业除在报表内反映企业财务业绩外,尽可能描述报表外财务状况主要面临的不确定事项,这些事项有:(1)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包括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
13、业为维持和提高经营业绩而采取的投资政策和公司的股利政策;(2)企业融资来源、负债经营政策及风险管理策略;(3)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未能包括在内反映企业价值的资源。为此,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说明了在编报财务报表时所应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实务。13、财务报表列报的前基本前提: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14、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是以应计制为形式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基础。规定除现金流量表外,应按权责制会计原则编制其财务报表。15、权责制会计基础是说明对收入与费用确认时,其发生的会计事项时的收入与费用是以发生作为标准在会计记录中反映。这种发生并非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
14、出为形式或标准。16、权责制原则解决了资产负债的确认,完成了资产负债表的编报基础。解决收益表的问题是在确认收入和费用之后进行两者之间的配比。17、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易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18、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信息的可靠性。19、要真实反映会计事项就必须根据经济事项的实质与经济事实。采用实质重与形式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当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处理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20、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是会计政策与会计使用方法的相同或一致性。21、可比性还表现在财务报表列报的一致性上,在国际会计准
15、则中,对财务报表列报要实现一致性。也就是说,财务报表内项目的陈报和分类,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比较,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连续性的会计咨询信息。22、重要性评估依据项目自身的数额及性质而定。23、对于重要性认识,根据某一事项对决定的影响力可视为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项目单独列报,但同质项目虽然金额较大,也可以汇总列报。财务报表列报视事项的不同进行汇总或单独列报。24、 在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中,一般不能进行抵消,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对其进行抵消处理(判/简)(1)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抵消处理。如,企业收购业务中的商誉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可以资本储备中作抵消的会计处理
16、。(2) 反映企业交易或事项实质结果的。如,企业交易事项的盈利是用费用抵消收入后的金额计量的,并以相抵后的净额列报的。(3) 企业会计期末现金净流量的评价。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盈利或亏损性质,应于抵消后的结果列于报表25、国际会计第1号在说明以上问题时,还规定在财务报表列报中,对下述内容进行呈报:(1)报告经济主体名称、企业名称;(2)财务报表会计主体是某一企业还是母子公司关系;(3)资产负债表所代表的会计期间、年度;(4)报告货币、币种;(5)财务报表列报数据单位、货币单位。26、财务报表列报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绩、收益、费用。27、资产的确认: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成本和
17、价值可以计量。负债的确认:为履行一项现时义务,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可以可靠计量。履行义务要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支付现金或转让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或以其他义务替换该项义务或将该项义务转为权益。28、按流动性标准对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29、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划分的意义:在资产负债表日起的一年内或超过一年外,现金流入的资产或现金流出的清偿债务的数额,会计报告应对外报告收回或清偿的这部分金额,也就是反映企业在一年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这种状况对于如何评估企业持续经营状况是直接的依据。30、流动性资产定义1、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消耗并
18、能实现的;2、以出售为目的短期持有,其时间在一年内;3、没有任何约束或限制条件的倾向资金及其等价物。(选)31、流动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必须是一个经营周期内的资产;用于出售的资产其持续时间是一年内;流动资产的自身性质不能受到约束或者其流动性性质的丧失,否则就不是流动资产。32、流动负债是由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进行补偿或支付;其支付期为12个月期限。其他负债应属于非流动负债。33、长期负债是指不作为经营周期一部分进行清偿的,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12个月后清偿的部分。1、清偿期限超过12个月;2、准备长期为某一负债进行再融资;3、再融资计划是在资产负债编制日前完成的。34、到期的流动负债随着企业的再融
19、资或滚动,不使用现有的营运资本,也构成长期融资(长期负债)的一部分。35、当再融资不能随企业意愿实现,再融资不能进行,其负债就应归属于流动负债。36、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解释,准则的要求及会计事项涉及金额大小是决定二级分类的条件。37、权益表现为会计事项的收益和费用配比结果,也包括利得和损失项目。38、收益包括收入与利得。收入是企业对外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包括:销售收入、劳务费收入、股利收入、费用收入、租金收入等到,未实现的利得也包括在收益中。39、收入与利得都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取得,但收入是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而利得是在非经营过程中形成的。40、收益的增加可以增加资产,表现在企业流动性资产的
20、增加,增加的收益也可以产生于负债的清偿。41、收益的确认应与经济利益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有关联,且能可靠地计量,符合这两项可以收益表内反映收益。42、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发生的损失。包括:销售成本、人工、折旧费用,其形式常见于现金及其等价物、流动资产和厂场资产的流出或耗用。43、与费用有相同点的损失是指在经营活动外发生的符合费用标准的其他项目。44、损失包括自然灾害形成的项目及在处理非流动资产时发生的项目。损失也属于费用的定义范围。45、费用的确认是有严格的内容规定的,如果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与某一方面的资产减少有关或一项负债的增加有关,并能可靠地计量,即可在损益表内确
21、认为费用,这就是说确认费用的同时势必增加负债或减少资产。46、收益表(损益表)列报项目:收益;经营业务成果;筹资费用;权益法下的联营公司投资利润和亏损;所得税项;正常活动损益;非常项目;少数股权收益;当期净收益。47、收益表编制模式:费用性质法和销售成本法48、费用性质法:收益表费用类项目按其性质不同,在收益表内以汇总后的金额列出。不用在企业的各项功能上进行划分归类,因而,企业发生的经营费用按性质汇总分类。(单步法)49、销售成本法:将费用按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更能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进一步相关的财务业绩信息。(多步法)选取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一种,主要取
22、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性质、企业组织的性质。两种方法的比较:费用性质法有利于对预期现金净流量的反映和评估,采用销售成本法编制收益表时,应做补充或增加披露内容处理,增加附加披露。50、会计期间所有收益和费用事项均计入在当期损益中,当然也包括利得和损失项目。51、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及现金流向既企业理财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会计期末的现金净流量。52、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融资活动现金流量。53、资产是企业拥有、控制,有可能导致期经济利益产生的显示性资产。54、在资产确认时,特别要学会掌握“重经济实质轻法律形式”原则的运用。判断资产的产提是以产生经济利益为前提
23、,至于是否能以货币计量不是惟一标准。55、在没有法定控制权的情况下,某一个项目也可以符合资产的定义。如融资租赁的资产在无法定所有权的情况下符合资产的定义,可列入资产报表内。56、未发生的交易事项不形成资产,如未来交易愿望不符合资产的标准,虽然准备购买但不形成现实资产。57、负债是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负债突出了现时义务这一特点。现时义务并不意味现在偿还的负债,而偿还债务的期限是在未来。58、现实义务与未来承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实际上已形成的,交易业务本身不产生义务,如在商品已经交付后,需承担的保修责任而需支付的费用,或
24、企业已签订不可更改的采购合同时便形成了义务;而后者如是一种签有不可撤销条款的规定,若不执行则需要赔偿一定的罚金,从该角度讲,也是一种义务,当然不可避免地使用资源从企业中流出。59、权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抵减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的所有权和要求权。进一步分类为投入资本、留存收益、公积(收益分配公积和资本保全公积)等。在一般情况下,权益的金额只是偶然的符合企业股份的市场价值总额。60、资产的计量(重点,理解,问答题分析)资产的确认是指某一顶目作为一项资产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资产的确认解决的是以何种方式列入报表的何项目,而资产的计量是指以怎样的价格对资产衡量。会计计量标准有:(1)历史成本计价(2)
25、市价计价标准(3)可实现净值计价标准(4)重置成本计价标准(5)现值计价标准61、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是指经济事项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或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采用实际发生金额作为计价标准,称为历史成本计价,该计价原理是以交易的实际支付金额作为计量标准对资产的增加与减少进行衡量与记录。优点:(1) 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内部管理层都有以历史成本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2) 历史成本的计量是根据实际交易而不是估计的交易所判定的,发生的交易额是以双方承认为前提,其信息可靠性较高;(3) 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在会计实务上依然是主要的计量方法;(4) 在市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成本虽然不能反映市价的变化
26、,但在会计上可采取表外披露的方法补充其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缺点:(1)当市价出现变动时,而表现为不同时点的价值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其不具有可比性;(2)发生的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而其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形成收入与其费用的配比失去一致性;(3)当市价上升,费用按其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划分管理层的真实业绩及由于市价上升而带来的持有资产的增值;(4)当市价上升,在以历史成本为根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性资产的实际贬值外,非倾向性资产及其负债都会出现低估的现象,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而不能客观反映实际财务状况,影响会计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62、市价计价标准:市价即称脱手价值。市价计价是指以其市场购买
27、价或销售价作为计价标准的方法。相对而言,以现实脱手价或销售价格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行情,能对决策产生影响,企业可变现的资产越多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也越强。脱手价是根据卖方市场价格而不是买方市场的重置成本进行计量的。如果企业仅有少量或不存在变现价值,企业适应市场变动的机会就非常有限,而变现价值越大,企业的适应能力就越大。运用现行(脱手)价值属性,全部资产和负债应按它们的变现价值重新估计。变现价值等于市场价格扣除预计的销售费用。应用脱手价值计量时,在会计上将完全放弃确认收入的实现原则,因为,所有的非货币性资产都是根据其现行脱手价值立即确认全部损益的。市价计价优点:(1) 用市价对资产计价可以反映资产负债表
28、与资产的真实价值;(2) 用市价对资产计价可以反映在不同时期同一资产的市价波动,区别分析不同时期不正常情况的对应;(3) 用市价对证券性资产计价可以判断理财决策的正确性与否。 在经济活动中,短期性的证券资产投资活动,宜采用市价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方法。 市价计价缺点:(1) 现时变现价值对企业预期使用的资产是不相关的,现时价格与未来的价格是没有必然的联系。(2) 现时价格是反映现时交易事项的价格。(3) 现时价格计价的使用,使得商品销售未发生就确认价值实现,假定企业资源随时处于变现状态或处于清算状态,其违背企业继续经营的基本假设。(4) 现时价格计量并未考虑一般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因而不能消除
29、通货膨胀带给资产的影响。63、可实现净值计价标准 可实现净值也称为未来脱手价值,它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但均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行市价(脱手价值)这两种计量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反映资产的变现(脱手价值)。不同点在于变现的时间,现金市价属性基于当期的脱手价值,即在当期正常清算情况下的处置变现价值,而可实现净值属性属于预期的未来销售或其他未来事项。显而易见,可实现净值属性适用于预定期间将完成的交易,如计划未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数额的负债,因此其适用范围无法囊括全部资产。64、 重置成本计价标准重置成本计价标准是
30、指同类商品或物品在目前市场购入的价格,并以此作为对非流动资产计价的方法。除非在原始交易时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代表相等的数量,否则,两者代表不同的数量。即使用权价格不变,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也不完全等于其历史成本。其原因一是对资产的预期和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变动,它们都可能造成重置成本和历史成本的脱节。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点:(1) 可以避免在价格变动时虚计收益,确切反映企业维持再生产能力所需生产耗费的补偿。(2) 期末财务报表提供以重置成本为基础的现时信息,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倡导这一计价方法并在非流动资产的计价中使用。65、现值计价标准现
31、值计价法一般运用长于12个月以上的非流动资产项目,该种计价方法能真实反映其投资价值。现值总是将未来的价值考虑货币的时间因素折算为现在的价值。公允价值是指,二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在现行交易中,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人们在初始计量 运用现值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通过现值技术来寻找公允价值,而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的计量性,一旦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其后续计量所用的公允价值必须重新开始计算。现值的计量方法:一是传统法;按照传统法,只考虑一种可能,即最大可能或最优的现金流量。二是预期现金流量法;按照预期现金流量法,在计算未来的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到每一种可能的现金流
32、量的发生概率,加权平均,以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值。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计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现值是否可反映公允价值。第三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2、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凡是在盘存日期法定产权属于企业的物品、不论其存放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确认为企业的存货;反之,凡是法定产权不属于企业的物品、即使用权存放于企业,也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存货的范围有三类有形资产:1、在正常经
33、营过程中储存以备出售的存货。2、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3、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3、关于存货的范围需要说明以下几点:(判/选)第一,关于代销商品的归属。第二,关于在途商品等的处理。第三,关于购货约定问题。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由于企业并没有实际的购货行为发生,因此,不作为企业的存货,也不确认有关的负债和费用。4、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存货入帐价值的基础应采用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5、存货的来源主要有外购和自制两个途径,根据存货取得的不同情况,其入账价值的构成也各不相同:(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
34、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3)委托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5)接受捐赠的存货,按同类,活跃市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6)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代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款项换入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A收到补价,应收帐面价值
35、-可抵扣进项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B支付被价,应收帐面价-可抵扣进项税+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A收到补价,换出资产帐面价-可抵扣进项税+应确认的收益和相关税费-补价。B支付补价,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可抵扣进项税+应支付相关税费和补价。(8)盘盈的存货,按同类或市场价。6、存货入账价值的计量方法(1)总价法,在购货发生时,根据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发票总金额作为实际成本入帐。(2)净价法,根据已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发票金额作为实际成本入帐。(3)混合法,在购货发生时,购货的实际成本根据扣
36、除现金折扣后的发票金额入帐,应付帐款根据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发票总额入帐,其差额设置(备抵购货折扣 )帐户。7、总价法在购货成本和应付帐款中未扣除现金折扣,因而虚增了企业的购货成本和应付帐款,即便将购货折扣作为购货的抵消数,在购货的金额中予以减除,也由于期存货中未相应扣除已取得的折扣,在收益表上仍会使销货成本偏低,在资产负债表上使存货金额虚增。8、净价法在不管是否取得现金折扣优惠的情况下,如实地提供了存货成本和相应的债务责任,把丧失的现金折扣视同购货企业拖欠货款而应负提的资金利息,从而可以衡量一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效率。9、混合法需设(备抵购货折扣)帐户,作为应付帐款的抵减项目,把未能取得的购货
37、折扣 同样作为企业的理财费用。10、确定某一特定日存货的实物数量,在会计上有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11、定期盘存制,由于平时不反映实际库存商品物资的数量和金额,只是在期末根据实地盘点后的实物数量再计价。缺点:只根据实物盘存的结果,平时不对商品的收发结存作记录,不能反映收发存情况,如果品种、规格繁杂,盘点的准确性难以保证。12、永续盘存制,设“销货”、“销货折扣”、“销货退回和折让”,但不再设置“购货”、“购货折扣”、“购货退回和折让”13、存货成本,即存货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应包括存货的采购支出、加工发生支出、送达一定场所并处于一定状态下发生的其他所有实际支出。14、在采购存货中发生的商
38、业折扣应从采购成本中冲销掉。采购支出若以外币支付,以外币标价的存货而直接产生的汇兑差额也应包括在采购成本中。15、劳务者提供的存货成本,其成本发生主要是指直接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费用和可计入当期的间接费用。销售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费用则不包括在劳务者提供的存货成本中,则应计入发生期间的损益或费用处理。16、在少数情况下,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中。17、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中,提出的存货成本零售价方法和标准成本法都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实际表现形式。18、基准计价法可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这两种方法实际上也是历史成本法。先进先出法是在假设前期购入的存货最先使用或售出,于期末库存的存货是目前
39、或最后购入的存货。19、可变现净值会计计价方法及记录,是对历史成本计价法的一种修正,当历史成本数据发生改变时,存货或资产的变现价值是一个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会计记录的依据是资产的销售价格或可实现的金额。因此,存货或资产按可变现价值计价完全符合上述会计记录的基本原则。20、存货按可实现净值反映其价值,实际上应上实现的价值,会计处理后的记录其实是对可实现净值的估计,也就是预计可变现净值。预计可变现净值和实际变现价值是两回事。实际变现价值低于预计可变现净值其差额称为损失。21、对存货可变现净值反映的基础是预计可实现净值。22、预计可变现净值的考虑,也会由于存货的目的不同,其考虑的因素也不同。23
40、、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点)在存货计价上,把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为当期损失,其可能实现的收益推迟确认则在实现时计入当期。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概念:出于稳健,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时,就用原始成本计量。成本或市价孰低计价方法是一种计算存货价值的稳健方法,因为它只考虑和确认在市价下跌时出售存货可能由于售价降低而带来的损失,不考虑和确认市价超过原始成本时在以后带来的收益。分类标准越细,则对每一项目存货比较其成本和市价时,市价与成本之间的差异额越大。所以对全部存货总计金额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时,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差异金额就较少。如采用更加贴切谨慎性原则,应选用较细的分类方法,总之要结合企业存货的实际
41、情况考虑采用恰当的分类方法。在会计实务中,选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其所用市价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即市价不能超过销售价格剔除完工成本和处置成本后的可变现净值,也不能低于可变现净值剔除正常无利后的金额。选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方法时,当成本低于市价,不需作会计处理,当成本高于市价,资产负债表表示的存货金额应以市价反映,需要在帐上反映存货改用按市价计价后产生的损失。通过设置备抵帐户,一是“备抵存货降价损失节约额”;二是“备抵存货降价损失”帐户进行核算。若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存货跌价准备:(多选)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产品更新换代,原有的原材料不适
42、用新产品,该原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帐面成本;4、企业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已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24、会计期末以可变现冲值反映的存货金额反映了存货的市价,因而其价值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对正确评估企业存货占用的现金流量及正确估计会计企业存货与恰当性有重要意义。25、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损失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回或转销存货跌价损失,作相反会计处理。26、披露存货会计信息内容:存货选用的讲价方法及其成本计算方法;存货总金额及一定分类的存货账面金额;以可变现净值反映的存货账面金额
43、;存货减记金额;存货减记金额发生转回处理事项;担保债务存货的账面价值等。第五章 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1、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流量信息的会计报表,通过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增减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现金净流量持有状况。2、意义: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信息,综合说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营业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情况。3、在会计基础层面上,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基础是现金收付制,而损益表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制原则。4、现金流量表涉及到的概念(简)现金即指货币资金,银行存款中的活期存款。现金等价物即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变现,不会产生价值变动风险的投资性证券资产
44、。持有现金等价物的目的在于随时变现,满足流动性的需要。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内容,现金流入和流出又包括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流入和流出。5、构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项目之间的变动事项不属于现金流量的范围,这一部分是企业现金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融资活动。(判断)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体现,经营活动能否产生现金流量表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盈利。7、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金额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通过其可以判别明在不动用企业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偿还企业债务,以保持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并体现是否能顺利支付股利和外部投资
45、的实力。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内容(多选/判断)(1)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取得的现金收入:如企业发生的销售产品收入;劳务费收入。(2)其他现金收入:如特许使用费收入、佣金收入及其他收入。(3)支付供应商和其他提供者的现金。(4)支付员工现金工资。(5)金融机构涉及的保险金、年金等现金收入或支出(6)契约、持有合同的现金收入或支出(7)购买、销售交易性证券形成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购置不动产、厂场和设备、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所导致的现金支出。出售不动产、厂场和设备、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所导致的现金收入。取得其他企业权益性或债权性工具,及与其他企业联营所导致的现金支出。出售企业权益性或债
46、权性工具,及与其他企业联营所导致的现金收入。筹资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发行股票或其他权益性工具实际收到的现金。购买或赎回企业股票所导致的现金支出发行信用债券、贷款签发票据,发行一般债券、发行抵押债券及其他长期短期借款导致的现金收入和偿还借款导致的现金支出。9、对于企业出于交易目的持有的证券资产,近似于企业为转售而购买的存货,因而,购买与销售的交易性证券所取得的现金流量应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如银行发生的预付现金及贷款可视作经营活动。10、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报告,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编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可有助于较真实披露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47、信息,能更详尽地说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更加详细地说明现金流量的变动原因。11、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通过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总分类项目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如按照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划分,找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有关项目的金额,直接填入相关的项目栏内。1 间接法,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意味着将权责制基础下的净收益金额对企业非现金交易事项、历史或未来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递延或者是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的影响,实现权责制基础下净损益金额的高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2 (判断)将损益表期末净收益,通过加减调整折旧资产折旧额(+)、待摊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费用的摊销(+)、应计资产减少金额(+)、应计资产增加金额(-)、应计负债增加金额(+应计负债减少金额(-)、存货减少金额(+)、存货增加金额(+)以及经营活动其他费用项目的现金流出,高速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3 直接法与间接法比较,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更能全面、详细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信息,而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则无法直接反映。4 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相对直接法而言,其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及时提供现金流量信息。5 长期资产的期末余额大于期初的余额的净额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