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二).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5103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二).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2014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

2、“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机。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

3、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赡:供给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论:商量C.帝然之 然:认为对D.未报,得疾卒 报:答复解析:BB项,论:判罪。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A.B.C.D.解析:B表

4、现的是程琳的忠心。用排除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依法对他进行严惩。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管理大名府时,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解析:D“

5、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是他任三司使时所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译文: (2)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译文: 解析:(1)贷:买通;妻子:妻子儿女。(2)暴:公布;患:担心。答案:(1)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2)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参考译文:程琳字天球,是永宁军博野人。被举荐服勤辞学科,补授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受命出使契丹,命程琳处理三司事务。太仓供给军队的粮食陈腐几乎不可食用,那年又大饥荒,程琳全

6、部取出借给灾民,共六十万斛,饥民赖此保全活命,(还回来后)军队又得到了好粮食。迁任给事中、暂时代为掌管开封府。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程琳观察他的妻子儿女的神色、言辞异样,下令有司检验出被打死的症状。王蒙正与章献太后家联姻,太后对程琳说:“王齐雄不是杀人的人,是他的奴仆打死的。”程琳说:“奴仆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而且下令与自己动手犯罪是相同的。”太后默然无语,于是按照法律判罪。改任三司使,开支收入尤其谨慎,宫中要取用东西,总是奏请取消。内侍说程琳专权,程琳说:“三司财赋,都是朝廷所有。我替陛下节省,对我有什么呢?”皇帝认为他说的对。有人奏请合并天下农

7、田税物名称,程琳说:“合而为一,易于考核检查,可行。后来有兴利之臣,又用旧的名目增加,这是加重贫困百姓的负担,没有停止的时候。”两次升迁后任吏部侍郎,于是参议政事,调任尚书左丞。当时元昊造反,还派使者来朝见,众人请求按律诛杀他们。程琳说:“派遣使者,是平常事,诛杀他们不吉利。”后来使者更加骄横,大臣们担忧这件事。程琳说:“开始不杀,是因为他们无罪;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元昊死,谅祚即位,正年幼,三个大将分别管理国家。议论的人说可趁这个时机,用节度使的官衔收买三个大将,使他们各自占有自己统领的地盘,使契丹的势力变弱小,可以不作战而使它屈服。程琳说:“

8、趁人丧事之机,不是用来安抚远方的人的办法,不如趁机来安抚他们。”议论的人痛惜他失去了机会。不久朝廷又派使者前去册封,夏人刚刚包围了庆阳。程琳说:“他们如果贪此钱财,那就可以缓解庆阳的围困了。”把要赐予的礼品财物的数字都转报给夏人,夏人果然高兴,当日迎接册封的使者,庆阳的围困也解除了。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程琳掌握重权而不扰民,前后守魏地十年,度量要害,修缮军营的围墙,增加防守和抵御的设施。种植几万株杂木,说:“以后建楼造船这些用材,可以不从百姓那里出了。”人们敬爱他,为他建立生祠。后改任武胜军,又换任镇安军节度使。上书说:“我虽老,还能为国守边。”还未得到答复,患病去世。追封中书令

9、,谥号为文简。二、(2014福建统一考试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同里顾氏梅林记朱鹤龄同里环湖泊之秀,多故家士族。元末倪元镇、杨廉夫辈尝游憩其地,遗迹至今存焉。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老梅铁干几二百株,中有高丘矗上,可十余丈。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居其侧者,章子两生、顾子仲容。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每至春日暄妍,香风馥郁,必提壶造其地,痛饮狂歌,不烛跋不止,翩翩致足乐也。不十余年,仲容举进士,宦游去。余复徙居邑城,键户不出。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10、。今春避兵,栖泊兹土,因与两生至其处,则园林已数易主矣。东阡西陌皆非旧径,推老梅尚存百余株,亭亭发秀,冷艳迎人。鼻观嫣香,沁入肺腑,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如噩梦。自变故以来,风俗之古今、墟井之盛衰、友朋之生死聚散,其尚有可问者乎?当日与里中数子对案操觚、飞扬跋扈之气不可遏抑,而今于何有?素发历齿,己亦自憎其老丑,而况后生乎?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然则人寿之不如草木者多矣,而犹不深省于石火电光之说,岂非庄生之所大哀乎?请与老梅约:嗣后每岁花发时,吾两人必携豚蹄,载醇酎,狂歌痛饮,追复旧欢;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以嬉暮齿,以遣

11、流光。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许我也。【注】 朱鹤龄:本为明诸生,平生历经明清易代的兵火离乱。同里: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城东。怳:同“恍”,仿佛。操觚(g):作文。清棻(fn):散发清香的树木。暮齿:晚年。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昔寓同里寓:居住B.键户不出 键:锁闭C.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过:造访D.以嬉暮齿 嬉:游戏解析: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嬉,使动用法,使得到娱乐。2.下列句子陈述内容直接表现“顾氏梅林”景色优美的一组是()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亭亭发秀,冷艳迎人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春日暄妍,香风馥郁鼻观嫣香,

12、沁入肺腑A.B.C.D.解析: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写的是在梅林中的小丘上所看到的景色;为作者的愿望。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里的东边,顾氏家族的旧居有一片梅园,种有梅树两百多棵,每到花开的时候远望如雪,香气四溢。B.作者曾居住在同里,每当春天梅花盛放时,常和章、顾两位朋友到梅林饮酒作诗,不到蜡烛燃完不回家。C.三十多年后,作者再游顾氏梅园,并和当年的同乡的几位朋友在一张桌子上写文章,意气风发不可遏止。D.这篇并非一般的游记,而是以风景作为触发情感的媒介,面对美丽风景,作者沉痛的故国旧物之思尽寓其中。解析: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

13、再次来到梅园感叹物是人非,对案作文,意气风发是对当年的回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译文: (2)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句“花发”是“花开”的意思,“弥望”是“充满视野”的意思,积雪是比喻。(2)句“或”是“或许”的意思,“尚”是“还”的意思。答案:(1)每当花开时,高高低低,充满视野好似积雪,香气在数里外都能闻到。(2)或许十年,或许二三十年后,这些老梅树一定还有像过去一样繁盛的。参考译文:环绕同里的湖泊风光秀丽,此地多有旧时的大家望族。元朝末年的倪元镇、杨

14、廉夫等人曾在这个地方游览休憩,他们的遗迹到现在还留存着。在同里的东边有一块园林,是过去顾氏家族的祖居。此中种有古老的梅树两百多棵,梅林中间有一座小丘高耸,有十多丈高。登上它的顶部,庞山、九里湖都在指点纵览的范围内,湖上的风帆,沙上的宿鸟出没在烟波中,村庄、船坞、竹林、树丛历历可见。每当花开时,高高低低,充满视野好似积雪,香气在数里外都能闻到。住在梅林边上的,有章两生和顾仲容。我以前住在同里,与这两个读书人作文饮酒,早晚相会。每到春暖花开的日子,梅园花香浓郁,我们必定提着酒壶来到这个地方,兴奋的饮酒高歌,不到晚上蜡烛燃完不休止,使人感到十分快乐。不过十多年后,顾仲容考中进士,外出做官而去。我又搬

15、家到邑城,闭户不出。行踪聚散,感慨就随之产生,没有造访梅林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春天(我)躲避战火,留在这里,于是和章两生到那个地方,然而梅园已经多次更换它的主人了。向东向西的道路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估计古老的梅树还剩下一百多株,风姿卓立,冷傲美艳以迎接游人。用鼻子嗅那香气,深深的透入脏腑,与章两生追忆起当年出游的经历,感慨万千(前后变化)仿佛一场噩梦。自从国家发生变故以来,过去风俗与现在大不同,村落兴衰变化,朋友或生或死或相聚分散,难道还有值得追思(缘由)的吗?过去与村中的许多读书人在桌前一起写文章,年轻飞扬的意气不能抑止,现在又在哪里表现出呢?(我)头发变白,牙齿稀疏,自己也憎恶自己变老变丑

16、(的样貌),更何况后辈少年(看我)呢?想来从现在往后,或许十年,或许二三十年后,这些老梅树一定还有像过去一样繁盛的。而我和你怎么能够得到神仙的药,留驻容颜延续生命?然而人的寿命不及草木的寿命来的长久,却仍不能深刻认识到生命短暂的说法,这难道不是庄子感到悲哀的原因吗?请允许我与这些老梅树约定:从今以后每年梅花开放的时候,我们两人一定带着猪蹄,载着醇酒,酣畅饮酒高声唱歌,重拾昔日的欢乐;迎来月色送走夕阳,倚靠散发清香的树木作诗咏叹;来使晚年得到娱乐,来使时间能轻易度过。梅花若是有灵气,一定会笑着允诺我。三、(2014福州高三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书属

17、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逞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

18、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傅三年,有飞入谊舍,止于坐隅。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梁王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三十三。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

19、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注】 受釐:接受祭神的胙肉,象征受神赐福。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幸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都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解析:C国:封地。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贾谊)以能诵书属文称于郡中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然诸法

20、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谊追伤之,因以自喻文帝思谊,征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A.B.C.D.解析:A写贾谊因为遭遇与屈原相近而感伤。写文帝思念贾谊,又让贾谊回到身边。介绍贾谊的后人。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解析:A“贾谊”应该改为“吴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译文

21、: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3分)译文: 答案:(1)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2)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河南郡守吴廷尉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非常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

22、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从这时开始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贾谊将这些)上奏给皇帝,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

23、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贾谊悲痛伤感,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

24、。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于是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后来)梁怀王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经常伤心地哭泣,一年多后也死去了,年仅三十三岁。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

25、,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只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绛侯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重新恢复了周勃的爵位和封地。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汉武帝刚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刘向说:贾谊对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乱的原因的相关论述,十分得体,切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四、(

26、2014福建三明高中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名实篇颜之推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读书不

27、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

28、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注】 童竖:童仆。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燕:通“宴”,宴席。触涂:处处。迒(hng):(鸟兽的)脚印。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察之未熟耳熟:熟练B.竟日欢谐 竟:整,从头到尾C.及迁为泗州别驾 及:等到D.岂不弘哉 弘:伟大解析:A熟:仔细。2.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伯石让卿,王莽辞政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以巴

29、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四海悠悠,皆慕名者A.B.C.D.解析:B是真情流露,不是求虚名。体现了朝廷寻求名士的诚意。体现了世人对有名望的人的仰慕之情,不是具体做法。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副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30、解析:D不是“从中获得实惠”,而是获得实际的名声。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译文: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译文: 答案:(1)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在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一样异想天开)。(2)因为一件虚假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参考译文: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行厚道技艺精深,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在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一样异想天开)。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

31、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否则)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为他们的沽名钓誉而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伤身过度,也足以超过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还用巴豆来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在服丧期间的饮食起居都在伪装。因为一件虚假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

32、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有一个出身士族的人,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肉美酒珍宝玩物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肉美酒珍宝玩物感兴趣的,一个个相互告诉着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访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产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他本人立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来测试他。整天欢乐和谐,诗人满座,规定音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轻率间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先前的风格韵味,幸亏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咏,就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很能够自我勉励专于公事。经常把公事装在心里,

33、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次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对每个人都是用这种方式来为他们送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百姓对他称赞,不绝于口。等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有人问道:“(一个人)的精神灭亡了,形体消失了,遗留下来的名声和评价,也如蝉壳蛇皮,鸟兽足迹(一样毫无意义),怎么同死去的人有关呢,可是圣人为何却要用他们的名声教育后人呢?”我的回答是:这是为了劝勉。劝勉大家树立好名声,就能获得实际的名声。而且褒奖了一个伯夷,就有千万人树立起清廉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季札,就有千万人树立起仁爱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柳下惠,就有千万人树立起贞节的风气了。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鱼鳞凤翼一样优秀杰出的人,都能在世上不断涌现,难道不够伟大吗?天下悠悠众生,都是爱慕名声的,圣人大概就是顺着他们这种心情表达出努力向善的意愿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信息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