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4481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丹江口市肖家沟小学 王正学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

2、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3、情感态度

3、价值观: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再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有谁去过习家店或者对习家店有所了解?生:学生举手。师:点一名学生,请你谈一谈习家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生:习家店有农博园师: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习家店农博园看看去(大屏幕展示并播放青蛙叫声)听说习家店的农博园开园啦!星期天,小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去农博园游玩儿,远远地就听到一阵阵叫

4、声 师:他们是什么?生:青蛙。师:它就是青蛙?同学们:你知道:1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吗?生: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师:这是我想到了数青蛙这首儿歌。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儿歌吧!师:习家店农博园到了,进入农博园是要收门票的哟!(大屏幕展示问题)农博园门票一张6元,2张多少元钱?20张多少元钱?200张多少元钱?生:62=12;620=120;6200=1200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自主探究:1、导引自学:(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

5、提示】自探提示一:利用导学提纲自学课本51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从到 ,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就( );(2)从到 ,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就( );(3)你能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吗?自探提示二:利用导学提纲自学课本51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从到 ,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就( );(2)从到 ,第一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就( );(3)你能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吗?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例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 第二组:6212 20480 620120 104406200120

6、0 5420 3、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三、新课展疑1、小组交流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小结: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2、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小结: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3、情景再现,提高升华。(微课展示重点和难点内容)4、归纳新知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课件出示)(1)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

7、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2)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合: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以(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四、达标测评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写出下列各题的积。1650 3250(考察内容: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根据850400,直接写出写出下列各题的积。825 250(考察内容: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拓展创新:已知:12672,计算下列各题的积。(122)(62)(122

8、)(62)(123)(63)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不变.)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 第一组: 第二组: 6212 20480 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丹江口市肖家沟小学 王正学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

9、,让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出新知,再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这节课上下来还是存在许多问题:1、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

10、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要用好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本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就有些困难。因此,在选择练习时应关注练习的广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4、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11、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初步感知规律后,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相同的特点呢,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5、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提升,设计的巩固练习题也没来得及做,还有就是没有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学生们个个像数学家一样,进行大胆的

12、猜想,并自主地举出例证材料进行验证,发现真正的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在研究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与学生合作,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规范研究过程,增强验证过程的实效性。这样,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体,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努力做好各种设想、准备,然而课堂上却又经常碰到出乎意料的问题,如所面对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等,老师要表现出较好的课堂机机智,不能顺着教案往下走。这时需要教师适时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原有设计,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式教学。-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