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常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学物理力的合成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2021中学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运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相关力学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教材首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提水桶方式,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定性分析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结合试验来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定量关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合力与分力之间的量值关系,不再是简洁的代数运算,而是遵从平
2、行四边形定则这一普遍的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这一节,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续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因而培育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通过对试验探究的参加,相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状况,从而培育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视察、归纳、总结实力。 我们的观点是:学生会的不用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学生能相互沟通学会的相互沟通,我们只点拨重点、难点学问。 1、提前预习的目的是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学问做到心中有数。 2、沟通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沟通把简洁的学问解决掉,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将难点问题突出、激化,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事务 2 小组展示、老师点拨(2分钟) 教学任务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1、通过自我检测的第三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何进行力的合成。 2、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1、回答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有关问题。 2、启发学生思索生活中力的等效替代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生活中力的等效替代现象。 课件展示几组力的等效替代现象。 比如多条狗拉爬犁和一只马拉爬犁,两根绳吊灯和一根绳吊灯,两个女学生提一桶水和一个大人提同一桶水。 3、分析两个女学生提一桶水和一个大人提一桶水的受力状况,引出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等概念,以及等效替代的思想。 学生自由回答生活中的力的等效替代
4、现象。 【教学设计说明】依据新课标“物理学问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探讨生活中的等效现象这样一个探讨题,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找寻物理学问在生活中的原始模板,引发学生对这一学问的爱好。 教学事务 3 小组沟通探讨,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参加试验(5分钟) 教学任务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通过导学题纲启发学生思索如下问题: 1、怎样找合力、分力? 2、怎样记录合力、分力? 3、怎样用图示做出合力、分?。 4、猜想合力与分力之间存在什么的关系? 1、给学生展示试验器材。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问题见学案 1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学设计说明】 1、这一部分事实上是
5、试验步骤,我将步骤设计成了问题形式,希望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学生对于怎样记录力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我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找到最科学的方法。 3、学生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也会有不同的猜想,用试验去找寻答案。 教学事务4 学生试验, 展示试验结果,引出猜想(12分钟) 教学任务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在试验中探寻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试验。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刚好解决. 学生分组试验。组内要分工合作,团结帮助,高效有序地完成试验 针对学生作出的分力、合力的图示,猜想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1、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试验结果 2
6、、提问学生: 你的力的方向是怎样记录的? 其他人又是怎样记录的。 强调: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更科学。 合力与分力什么关系?合力是否为分力之和?是否为分力之差? 3、针对试验结果启发学生: 建议学生:将合力图示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图示的箭头端相连。 猜想:合力与分力可能成平行四边形关系。 学生思索、沟通、探讨等,在老师的引导下猜想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2021中学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探究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驾驭好这个定则是学好中学物理的基础.本章是中学力学的基础学问,如何从代数运算过渡到矢量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同时,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
7、过程,对培育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用简洁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等效代替的物理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提水”说明合力与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比较直观,学生也简单接受。将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由旧教材的验证明验改成新教材的探究试验,说明新教材更注意学问的形成过程。教材中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是希望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试验方案,以探究的方式去找寻分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觉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驾驭学问,培育实力,领悟科学探讨的魅力,并学会相互沟通合作。在探究试验之前,教科书上设置了“思索与探讨”栏目,让学生思索猜想,也体现了科学猜想在科研中的重
8、要性。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留意的4个问题,以及“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分力的箭头端连接”等提示性的话语帮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在得出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后,教科书又设计了简洁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尝试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随后又点明白多力合成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理解。紧接着又通过“思索与探讨”栏目让学生知道合力与原来两分力夹角的关系,还将初中的“同始终线上二力的合成”情景也包含了进去,让学生相识到“同始终线上二力的合成”只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别情形。最终教材通过生活中的插图说明白共点力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 2学
9、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始终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中学后,起先接触矢量的概念,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矢量有一点感性的概念相识,但对矢量运算的理性相识几乎没有,只有位移那儿似乎有点儿模糊的印象。他们更习惯于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肯定的困难,而一旦过了这一关,则是学生相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放慢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供应保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3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体现
10、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洁的试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试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讨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实力,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小组沟通与合作意识,淡化机械式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老师肯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参加”,决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意学问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4教学目标 4.1学问与技能 (1)能够从力的“效果”角度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驾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
11、合成力的基本定则,学会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意识到其合力随夹角是改变的。 4.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试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体会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参加试验探究过程,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和协作实力。 (3)培育学生设计试验、视察试验现象、探究规律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实力。 4.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的物理思维实力和科学探讨的看法。 (2)培育学生酷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看法,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3)培育学生合作、沟通、互助的精神。 (4)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中大胆揣测,严谨
12、求证的科学思想。 5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觉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试验的设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觉;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 6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试验探究,归纳总结, 7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半桶水,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弹性较好的橡皮条1根,尺子2把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木板1块;白纸1张;图钉5枚;橡皮条1根;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弹簧秤2个;铅笔1只;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8教学过程的设计 8.1新课的引入: 老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和现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
13、水、运输贷物、拉伸弹簧,讲“曹冲秤象”的故事。 学生活动 让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老师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的关系,得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复习提问初中学过的同始终线上求两个力的合力的问题:(两种情形,分力同向和反向时)并引导学生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理解这两种情形,然后再抛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合力是否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或之差呢?”也可以让学揣测“合力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引导学生设计试验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靠测量的方法先去找到两分力与合力,并将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再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8.2指导学生试验设计中应留意的一些问题: (1)问题的
14、提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与其合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设计试验时应留意的问题: 用什么方法找分力与合力,试验中应怎样实现分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2021中学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3.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过程与方法:利用试验,得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动手操作实力、物理思维实力和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15、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难点:运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 试验教具及媒体: 重物包一个、细线若干、弹簧秤(2只)、橡皮筋(2条)、方木板(1块)、三角板(2个)、白纸、图钉若干、笔、砝码。 教学过程: 导入:问大家一个脑经急转弯,1+1在什么状况下不等于2? 学生回答:算错的状况 今日,我们却要证明,有时候在算对的状况下,1+1也不等于2 新课教学:请两个女同学把一个包提起,然后再让一个男同学自己把包提起. 对两次状况进行受力分析 (第一个图由老师作图,其次个请同学作图) 不管是只有一个力F作用,还是有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两次对于水桶来说,效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F与“F1和F2
16、”是等效的,我们可以用F替代F1和F2作用,也可以用F1和F2来替代F作用,效果一样,此时,我们就可以称F为F1和F2的合力,而F1、F2就成为F的分力 一、合力和分力 请同学们自己探讨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同学自愿回答)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经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板书一) 问: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效替代) 例:大家请看到教材61页,一个成年人用力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子用力一起提起一桶水,这个成年人的力和这两个小孩子的力之间是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强调“等效”)
17、通过此例题,加深学生对“等效”的理解 问: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简洁的代数和的关系? 演示1: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悬挂一个钩码,拉力分别为F1和F2;再用一个弹簧秤悬挂同一个钩码,拉力为F,证明:FF1+F2 合力与分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里就要牵扯到一个问题: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那力的合成是怎么定义的呢?力的合成就是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例如刚刚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悬挂一个砝码,已知拉力分别为F1和F2,那现在我们想知道假如只用一个弹簧秤悬挂同一个砝码,那弹簧的弹力是多少呢?刚刚我们在试验中知道并不是两个拉力简洁的代数和,那力的合成究竟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可以通
18、过试验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再确定合力的大小、方向;然后才能探讨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那么怎样确定力的大小、方向呢? 启发学生回答:用弹簧秤测量分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沿细绳方向,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这里的器材,器材有白纸、图钉、弹簧称、橡皮筋、笔、方木板,我们来设计一个试验,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老师引导,图钉,白纸,木板的用处,让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分为两种,其中运动状态我们不好限制,所以一般状况下我们选择通过形变来探讨力) 学生操作,老师加以指导。 注:在运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视察弹簧秤的零刻度及最小刻度,同时要留意弹簧秤的正确运用及正确
19、的读数方法。拉动橡皮筋时,要使两只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提示:(1)两次橡皮筋的伸长方向和长度要相同。 (2)怎样确定力的大小、方向呢? 引导学生回答:弹簧秤的读数就是力的大小,细绳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3)如何在纸上完整的描述一个力? 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1)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分力及合力:如图所示,有向线段OA、OB、OC分别表示两个分力及合力。 现在,请同学们用力的图示法将自己测量的分力和合力分别表示出来。 提问:分力的大小分别等于多少?合力的大小等于多少? 进一步提问:由此看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能简洁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
20、那么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原委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细致看看,O、A、C、B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停顿20秒,引导同学猜出) O、A、C、B似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OC似乎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老师解说:OC似乎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终归是一种揣测,原委OC是不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呢?我们可以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OC是否重合。 2)用两个三角板,以表示两个分力的有向线段OA、OB为邻边,用虚线作平行四边形OACB。 (示范。强调邻近,利用两个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 现在请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连接OA、OB之间的对角线。 2021中学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