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电池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电池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泸州电池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泸州电池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总论9一、 项目概述9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0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3四、 资金筹措方案13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4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4七、 环境影响14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5九、 研究范围16十、 研究结论17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20一、 正极:锂资源短缺供需偏紧,长期低端产能将加速出清20二、 供需呈结构化差异,谨防低端产能过剩21三、 电解液:龙头持续扩产,长期产能或过剩21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23一、
2、负极:负极行业格局稳定,二线厂商份额提升23二、 正极:铁锂头部格局稳定,高镍化有望提升三元集中度23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打造协同创新中心30四、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3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6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6第六章 SWOT分析38一、 优势分析(S)38二、 劣势分析(W)40三、 机会分析(O)40四、 威胁分析(T)42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47一、 公司发展规划47二、 保障措施48第八章 运营模式51一、 公司
3、经营宗旨5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2四、 财务会计制度55第九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63一、 人力资源配置63劳动定员一览表63二、 员工技能培训63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66一、 编制依据66二、 防范措施69三、 预期效果评价73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7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7三、 质量管理79四、 设备选型方案8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1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方案82一、 编制说明82二、 建设投资8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3
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4建设投资估算表85三、 建设期利息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7四、 流动资金88流动资金估算表89五、 项目总投资9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1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93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3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7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9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0五、 偿债能力分析10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2六、 经济评价结论102第十五章 风险评估分析104一、 项目风险分析
5、104二、 项目风险对策106第十六章 总结分析108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10建设投资估算表11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1流动资金估算表11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9报告说明负极行业格局稳定,二线厂商份额提升。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较高,总体呈现“四大三小”的格局,“四大”为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璞泰来)和广东凯金,“三小”为尚太科技,中科星城和翔丰华。2021年全年
6、负极CR4出货量占比为66.6%,相比2020年降低2.0pct,主要原因系二线“三小”份额有所提升。负极材料头部厂商与下游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基本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环评审批趋严限制了小厂的产能扩张,短期看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将保持相对稳定。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868.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339.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41%;建设期利息750.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流动资金7778.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92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9087.34万元,净利润17247.4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7、29.00%,财务净现值37466.7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1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泸州电池材料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
8、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5、项目联系人:何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
9、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9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吨电池材料/年。二、 项目提出
10、的理由磷酸铁锂逆袭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政策方面:补贴退坡,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增大,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低的成本,性价比优势明显;新国标安全要求加码,磷酸铁锂天然的安全优势逐步凸显;供给方面:新型成组技术(刀片、CTP和JTM等)带动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提升,拉动铁锂出货量增长;需求方面:以比亚迪汉EV、铁锂版Model3/Y以及宏光MiniEV等为代表的爆款车型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爆发式增长。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的升级方向,短期内作为正极材料主材还不可见。磷酸锰铁锂(LMFP)是磷酸铁锂(LFP)和磷酸锰锂(LMP)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继承了磷酸铁锂的高安全和稳定性。磷酸锰铁锂的理论容量与磷酸铁锂
11、相同,但它相对于Li/Li+的电极电势为4.1V,远高于磷酸铁锂的3.4V,且位于有机电解液体系的稳定电化学窗口以内,这使得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可提高约1015%,这是它相对于磷酸铁锂最大优势。由于磷酸锰铁锂自身电导率较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锰元素溶出会导致充放电能力差,循环寿命差等现象,短期内其作为正极主材使用还不可见,但目前有研究将磷酸锰铁锂与高镍三元复配,改善了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能。未来高镍三元在乘用车领域仍是主流。虽然磷酸铁锂占比有所回暖,但在乘用车领域三元仍占主导地位,从三元产品结构来看,高镍化趋势显著。当前国内三元市场以中镍三元为主,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NCM523呈现下滑的趋势。而低镍
12、三元由于能量密度较低,成本优势下降,市场份额逐年被压缩。相反,高镍NCM811占比持续增加,2020年占比超过了20%,2021年12月占比高达44.1%,增幅显著。NCM622由于与NCM523差异较小,部分企业会越过NCM622,直接升级至NCM811,其占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21年12月份占比仅为16.3%。部分龙头企业会沿着9系高镍、NCMA甚至无钴高镍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来提升电池性能,但这仍属于在高镍体系内的迭代。对于NCA,由于国内企业一直无法突破其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较低(小于2%)。从成本层面看,高镍三元中钴元素含量较低,能量密度较高,对于电解液、隔膜、负极等
13、其他材料的用量也会相应减少,随着上游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电芯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从安全层面看,通过体相掺杂、表面包覆、材料复配、搭配固态电解质等本征安全策略,高镍三元材料的安全劣势有望得到改善;从下游需求看,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导入,4680大圆柱电芯的量产,各车企长续航版车型的推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高镍三元电池。经济发展实现跨越提升,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酒类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梯次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效应明显。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3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合江、叙永、古蔺三个县成功摘帽。综合交通枢纽加快
14、构建,建成四川第三大航空港云龙机场,泸州港功能更加完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09公里、居全省第3位,绵泸高铁内自泸段正线全面贯通,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开放平台建设走在前列,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运行良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创建、加快发展,开放功能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两江新城”初具规模,老旧城区有机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镇化率达到52%。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镇污
15、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创建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突破,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等57项改革列入国省改革试点。全面依法治市谱写新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平安泸州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868.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339.
16、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41%;建设期利息750.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流动资金7778.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6%。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5868.5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0558.83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5309.69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92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9087.3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247.40万元。4、财务内部
17、收益率(FIRR):29.0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1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5983.22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七、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将不致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的同时,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并要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8、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编制原则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4、结合当地有利
19、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九、 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
20、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十、 研究结论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
21、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3333.00约95.00亩1.1总建筑面积125227.961.2基底面积39899.79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5.442总投资万元45868.522.1建设投资万元37339.702.1.1工程费用万元32737.492.1.2其他费用万元3779.022.1.3预备费万元823.192.2建设期利息万元750.172.3流动资金万元7778.653资金筹措万元45868
22、.523.1自筹资金万元30558.833.2银行贷款万元15309.694营业收入万元92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9087.346利润总额万元22996.537净利润万元17247.408所得税万元5749.139增值税万元4301.1610税金及附加万元516.1311纳税总额万元10566.4212工业增加值万元34709.5013盈亏平衡点万元25983.22产值14回收期年5.1915内部收益率29.0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7466.70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正极:锂资源短缺供需偏紧,长期低端产能将加速出清正极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总
23、产值最高而盈利能力较弱。从成本结构看,正极原材料成本占比在90%左右,远高于负极(40%)和隔膜(57%)。锂、钴、镍等上游原材料各家采购价格差异小,同时较低的制造和人工成本占比导致各家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工艺差异在制造及人工成本方面拉开差距。从产值规模看,正极材料单价高于负极、电解液等其他环节,同时正极单耗在锂电四大主材中最高,1GWh锂电池约消耗1700吨三元材料,约是负极和电解液的2倍。在高单价和高单耗的共同作用下,正极材料成为产值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从盈利能力看,正极材料行业整体毛利率保持在18%以下,显著低于负极材料和电解液(30%左右)、隔膜(45%左右)的毛利率。由于磷酸铁锂本身技术
24、壁垒不高,传统材料厂和磷化工企业纷纷转型进场,大量产能或于2022年底释放。磷酸铁新建产能使得原料端压力得到一定缓解,然而锂盐资源在短期内仍然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预计在锂资源的限制下,磷酸铁锂新增产能在短期内还无法落地,2022年上半年依旧供需偏紧;长期来看,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环节都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上游锂资源的供需情况。全球三元材料厂商名义产能持续多于需求,高端产能依旧稀缺,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预计2022年底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合计产能140.4万吨,同比增长26.8%,考虑到主流厂商和二线厂商产能利用率不同,同时2022年上半年锂盐资源延续紧张态势,限制三元正极产能释放,预
25、计全球三元正极材料的有效总供给约92.6万吨,2022年全年呈现紧平衡的态势。长期来看,低端落后产能(如普通低镍、中镍三元)将加速出清,高端产能(如单晶、高镍三元)依然较为稀缺。二、 供需呈结构化差异,谨防低端产能过剩2021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464GWh,同比增长73.2%,预计2023年将达到1200GWh,两年复合增长率在60%以上,其中动力和储能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锂电池市场的增长将带动上游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锂电池原材料需求持续高增长,2023年对应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需求将分别达到160万吨、90万吨、160亿平米和120万吨。需求端高增长确定性强,因此,核心还是关注
26、供给端。三、 电解液:龙头持续扩产,长期产能或过剩电解液行业具有明显轻资产特征。从产线投资额来看,锂电产业链中电解液单位GWh固定投资额仅为171万元,而正极、负极、隔膜(基膜)分别为6033、2029、5625万元。较低的工艺要求和资金需求导致电解液行业进入壁垒不高,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长期存在。六氟磷酸锂的供应情况直接决定电解液供需情况。综合考虑溶剂和锂盐两者的性能与成本,碳酸酯+六氟磷酸锂成为动力电池电解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六氟磷酸锂作为最主要的成分,其供需直接决定电解液供需情况。2022年,天赐材料、多氟多和天际股份都有新的六氟磷酸锂产能释放,产能的紧张态势在下半年有望缓解。2022年六
27、氟磷酸锂有效供给为13.8万吨,需求为12.6万吨,六氟磷酸锂不再是瓶颈。在电解液环节,伴随天赐材料新建产能持续爬坡,电解液环节很容易出现过剩的情况,其价格有望随六氟磷酸锂供应上量而回落。2022年电解液有效产能为145万吨,需求为92万吨。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负极:负极行业格局稳定,二线厂商份额提升负极行业格局稳定,二线厂商份额提升。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较高,总体呈现“四大三小”的格局,“四大”为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璞泰来)和广东凯金,“三小”为尚太科技,中科星城和翔丰华。2021年全年负极CR4出货量占比为66.6%,相比2020年降低2.0pct,主要原因系二线“三小”份额有
28、所提升。负极材料头部厂商与下游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基本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环评审批趋严限制了小厂的产能扩张,短期看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将保持相对稳定。二、 正极:铁锂头部格局稳定,高镍化有望提升三元集中度磷酸铁锂市场集中度较高,新搅局者的冲击有待观察。铁锂正极行业中龙头优势明显,其中德方纳米2021产量占全年国内产量比重为22.8%,龙头规模优势领先,较2020全年占比上升2.3pct;2021全年国内磷酸铁锂前五大产量占比71.1%,较2020年占比降低6.7pct。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景气度不断攀升,下游对磷酸铁锂的需求不断攀升,又有新的搅局者进入磷酸铁锂正极行业。主要分为两类企
29、业,一类是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如厦钨新能、长远锂科、中伟股份等,这类企业有较丰富的正极材料开发经验和客户资源,但产能释放需要时间;另一类是大化工企业,这类企业有制备磷酸铁锂所需的磷源和铁源,具有资源优势,但技术储备、客户拓展及产能释放还需要时间。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目前,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相对分散,根据2021年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数据,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市场份额的CR3为37.4%、CR5为56.3%,且容百、巴莫、当升和长远锂科等前几名公司市占率差距不大。与锂电其他材料相比,三元正极材料无论是CR3还是CR5均远低于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三元格局分散的主要原因如下:(1)
30、原材料成本占比高,各家难以在成本上形成差异。三元正极原材料成本占比接近90%,且各家锂盐,钴盐,镍盐以及锰盐等上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差异较小,同时制造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占比很小,因此头部公司难以通过规模化和工艺优化在成本方面拉开差距。(2)正极材料产值规模大,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总成本达40%,锂,钴,镍等稀有金属元素导致正极材料的单价远高于其他环节。同时,1GWh锂电池大约消耗1700吨三元材料,是四大主材中单耗最高的原料。在单价和单耗共振下,正极材料成为产值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响应“双碳”政策号召,通过招商引资兴建各类锂电产业基地,作为锂电材料中产值规模
31、最大的正极材料自然是招商引资的重点。(3)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大,头部电池厂通常向上一体化布局。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锂离子的来源,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和成本等影响重大。头部电池厂有意愿向上游进行一体化布局,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正极材料的机理研究,开发出性能更优的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自己正极材料一致性和供应,降低原材料成本。高镍三元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根据鑫椤锂电的数据,2021年国内高镍三元出货占三元材料出货量的39.8%,与2020年相比,提升了近16.5pct,特别在2021年9月,高镍三元的渗透率达到46.6%。同时,高镍三元的集中度CR3为88.7%,CR5为96.4
32、%,远高于其他环节。从各国动力电池长期技术路径规划来看,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普遍将达到300Wh/kg以上,高镍三元电池是现有技术体系中必然选择,高镍三元材料的市场占比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高镍化有望提升三元材料的集中度。高镍三元因高克容量及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作用受到产业青睐,而如何在提高镍含量降低钴含量的同时保证材料结构稳定及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成为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技术壁垒。相较于常规三元材料,生产NCM811、NCA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壁垒更高。技术壁垒不仅指较高的研发技术门槛,还包括更精细的生产管理以及更低成本大规模量产的水平。高镍不仅需要掺杂包覆等技术改性
33、,还需要在氧气气氛下烧结,对于生产环境的湿度控制、设备的耐腐蚀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因而,以较低的综合成本实现高镍大规模量产也是行业壁垒之一。(2)品质认证壁垒。因为高镍材料是动力电池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对动力电池各项核心性能及安全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产品稳定性及安全性角度考虑,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于NCM811、NCA产品的认证测试程序更为复杂,不但需要进行长期产品性能测试,还需要对生产厂商的综合供货能力进行详细评估,整体认证周期时间会达到2年以上。高镍三元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未来随着高镍三元的规模应用,市场份额有望向具备高镍三元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34、、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是四川省地级市,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乡镇政区126个,面积12232.3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州市常住人口为4254149人。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
35、史文化;西汉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建置泸州;泸州在宋代即为西南要会,明代即与成都、重庆三足鼎立,成为当时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形成了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10个。泸州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第二大集装箱码头,四川第三大航空港;也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以名优酒为主体的食品工业基地、循环型化工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9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
36、总值2157.2亿元。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些变化既增加了风险挑战,也为我国主动优化产业链战略布局、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巨大空间。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
37、生深刻复杂变化,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从全省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加快成势,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聚焦“十四五”规划,对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四川发展的战略动能将更加强劲、战略位势更加凸显、战略支撑更加有力。展
38、望“十四五”,泸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叠加,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出台,将深刻改变成渝地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为我市集聚关键资源要素和扩大开放合作提供广阔空间。我省实施“一干多支”等发展战略,推动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我市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功能定位提供了重要战略指引。我市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基础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我市发
39、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开放型经济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矛盾风险积累叠加。面向未来,全市上下需要坚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保持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
40、集群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力争跨越4500亿元,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发展活力全面迸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三、 打造协同创新中心(一)建设创新发展平台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功能平台布局泸州,提高高新区、开发区等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
41、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建设,支持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区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技术转移转化区域中心。推动泸州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支持西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建设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高层次创新平台。支持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实做强四川省酱香型白酒生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酒类创新平台,推进白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务实性科技合作,积极争创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才引智基地
42、。持续推动双创载体提档升级,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创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创新孵化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二)培育创新发展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支持企业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推动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国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引进知名
43、企业来泸建立研发中心。紧扣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先行区。完善财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机制,大力推广运用科技创新券,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先确权、后转化”的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定向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
44、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制度规则,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着力提升关键领域原创能力,强化科技安全制度保障,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筑牢新时代维护科技安全的坚固防线。吸引和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在泸州举办,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努力营造创新浓厚氛围。四、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泸东新城规划建设,构建“都市区+城镇组群+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空间布局,打造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与永川区、江津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探索建立协作共兴的
45、区域产业体系,推进与永川区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职教培训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与江津区在保税加工、航运贸易、现代物流等联动协作,推动建设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联合林长制”,开展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推动公共服务信息互联、标准互认、资源共享,加快实现异地入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推进产业准入、要素保障、企业开办等政策协同,打造产业和人口优势承载地、南向开放新高地。(二)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成都干支联动,加强与川南城市合作,加快推动宜泸州沿江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壮大川南经济区,建成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和川渝滇黔
46、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以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城际快速路网,实现城市群、中心城区、县城与重点城镇等主要节点间快速有效联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壮大名优白酒、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产业向国省级园区集聚发展。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共同打造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建成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域发展。(三)促进毗邻地区互动发展加强与川渝滇黔结合部城市合作,以城际铁路、无水港为纽带,重点在商贸会展、加工贸易、大宗商品集散、航运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培育形成互补优势。深化与重庆沿江区域合作,共同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加强与荣昌区等渝西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与滇东黔北地区合作,推动赤水河流域协同发展,打造川南黔北合作示范区。大力提升“中国白酒优质产区”品牌影响力,打造“醉游中国”白酒精品旅游线路和白酒文化旅游首选地。深入挖掘红军长征红色文化内涵,联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打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旅游区。积极融入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联动推进岸线保护开发和航道港口建设,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沿江生态型城市。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