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四)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5、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二、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
2、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暮春归故上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三、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四、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释:上元二年()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3、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窅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作简要分析。七、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浅
4、: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这首小诗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做简要的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栾家濑怎样的特点?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八、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与三、四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用了怎样的手法?分别表现了鹿柴的什么样的特点?九、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与“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十、汉江临泛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
5、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十一、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十二、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
6、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十三、浣溪沙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十四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
7、此地两三家。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十五、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与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不超过4个字)(1分)(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十六、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8、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十七、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
9、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十八、村 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称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从开封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写的。本诗描写一次出行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一路上原本心情悠闲,野兴很浓,后来为什么忽然“惆怅”起来?在此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九、山行即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
10、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十、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一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
11、雅的画面。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渔人由衷的喜悦。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黄鸟、辛夷花、杏花的“改”与竹的“不改”相对比,突出了我对竹的喜爱之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西窗竹以人的思想感情:不改清阴,为的是迎接它的主人的归来。诗人对不改清阴的“西窗竹”情有独钟,赞美的是竹的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格,由此寄托自己的情趣与节操。三这两个字用得确实精妙。“侵”有逐渐侵染之意,诗中可理解为追逐、跟随,这就把“云光”写活了:它似乎在跟着诗人一步一步的下山。既形象的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失的过程,又让人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的点染下
12、富于变化的奇景。“拂”字也增强了动感,并且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的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的情景:那浓浓的翠色轻拂着行人的衣衫。诗人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光、山翠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华子岗美景的眷恋不舍之情。四表面上说江山、花柳都有情,在等我,欢迎我;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请的,无私的,而人世间是无情的,偏私的,它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是诗人强作豁达之语。诗人流落西南时,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的愁苦只有在这山水间才可以得以暂时的解脱,诗人借此抒发的是心中难以排解的忧愁。五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
13、引人深思。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与谐的自然之美。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六首联,写从楼上可以看到渺远辽阔的景象,这是用衬托手法表现楼高;颈联,说在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是用夸张手法写楼高;尾联,写凉风四起,衣袖翩翩飘舞,也是在暗示楼高。“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首先,运用拟人手法,写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其次,与下一句“衔好月对仗,内容上也相映衬,从而使行文流畅,形象生动,又自然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七细节:一只白鹭静静的站立在湍急的水流中,这时,急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石子似
14、的浪花落在白鹭身上,它大吃一惊,展翅疾飞,当它明白过来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的飞了下来落在原处。诗人他特有的敏锐抓住了这样的细节,白鹭由静到惊,再由惊到静,描写得跌宕有致饶有情趣。诗人描写了栾家濑的安宁静穆,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八一、二句是听觉,三、四句是视觉。都运用了反衬手法,前者是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后者是以明衬暗,用有限的“返景”表现大片的无边的幽暗。一二句表现的是鹿柴的空寂,三四句表现的是鹿柴的幽暗。九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
15、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十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与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与“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十一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
16、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与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十二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
17、絮语。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十三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表达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十四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
18、“斜”,写燕子的轻盈。(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与优游闲适的心情。十五1)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清与清新、与暖)。(各1分)(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 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
19、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十六:(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与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十七()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与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十八看到“村桥原树”,村中小桥,原野中的树,想到自己的不利处境,有一种失落、惆怅之感。表达了思乡,有家不得归的感情。十九: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二十()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