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72123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班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 1.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签订(qin)惦记(din)交卸(xi)脖颈(jng) B.提防(d)溃退(ku)取缔(t)阻遏() C.歼灭(jin)差使(chi)琐屑(xi)寒噤(jn) D.憎恶(zng)诘问(ji)震悚(sng)向往(chng) 3.请标出下面各组的错别字,并依次

2、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A.仄歪张惶失措名副其实精疲力竭 B.荒谬不可明状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C.惧惮眼花缭乱情郁与中月明风清 D.狼籍触目伤怀莫名其妙富丽堂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制造力。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作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5.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

3、周元公集 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 6.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进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C、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 7.按原文或提示默写。 (1)坐观垂钓者,

4、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3)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颔联是: ,_。 (4)望岳中表明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 (5)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_。 8.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1),(2), 9.将下面这则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

5、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二楼和三楼的眺台上分别悬挂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横幅。 开幕会上,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概括: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6、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

7、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无论魏晋:(4)处处志之: 11.翻译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13.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善意 (1)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2)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

8、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3)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4)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5)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

9、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甲(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乙(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6)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7)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瞬间明白了许多 (8)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园,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

10、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9)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11、 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舞她。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4.“小女孩的眼睛”始终

12、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3)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6)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9)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原因。 15.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从第(5)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甲乙 (2)第(8)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16.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后面的问题。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

14、“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沟通。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对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

15、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

16、艺术的特征。 17.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 18.阅读文章第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19.说说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20.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21.请在文章第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22.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三、写作 23.诗人说,人生没有爱,就像春天里没有鲜花。哲人说,爱,这是标志人类高尚气度之美的花朵。我们说,爱,经常让我们欢欣

17、,有时,也让我们烦忧。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选择一个方面,以“爱,带给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感受。 参考答案 1.略。2C3.惶一皇明一名与一于籍一藉4.B5.D6.D7.(1)徒有羡鱼情(2)惟吾德馨(3)我家襄水曲,遥隔楚天端(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略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l5日在京开幕,作重要报告。1011.略l2.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

18、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妙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4.答题要点:能较准确地指出产生相关怀理的具体原因。例如:第(3)段“我的心颤了一下”看到小女孩寂寞的眼神第(6)段“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一一发现小女孩右手没有拇指第(9)段“我的心怅怅的”一一担心母亲的过分保护,会导致小女孩长大后无法独自面对人生风雨。 15.(1)甲A乙B(2)答题要点:联系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来体会“攥”的表达效果。酌情给分。例如:“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

19、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16.答题要点:允许考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较充足的依据、能自圆其说。例一:从文本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例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 17.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18.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19.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答“过渡作用”亦可) 20.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21.不是而是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3.根据第一单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八班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