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神经外科出科考试试题(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神经外科出科考试试题(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住院医师神经外科出科考试试题-第 7 页神经外科住院医规培出科考试试卷 姓名: 基地: 时间: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 在内耳门处,和面听神经关系密切的血管是A. 小脑后下动脉B. 小脑前下动脉C. 小脑上动脉D. 大脑后动脉E. 后交通动脉2.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是A. 老年性痴呆B. 神经系统变性病C. 闭塞性脑血管病D. 颅内占位性病变E. 脑先天性疾病3. 脑水肿与急性脑膨出的区别是A. 无本质区别B. 分别为细胞性和渗透压性脑水肿C. 分别为细胞性和脑积水性脑水肿D. 分别为血管源性和渗透压性脑水肿E. 急性脑膨出系脑血流灌注一时性增多4. 最易早期出现颅内压增
2、高的病变部位是A. 额叶B. 颞叶C. 第四脑室D. 鞍区E. 桥小脑角5. 脑水肿常见于A. 脑性瘫痪B. 颅脑损伤C. 颅底陷入症D. 脑白质营养不良E. 颅内动脉瘤6. 已出现血压高、脉搏和呼吸减慢的重度急性颅内血肿的病人, 当开颅手术时, 过快的释放颅内血肿,将导致A. 呼吸骤停B. 心跳骤停C. 血压升高D. 生命体征无变化E. 血压骤降7. 下列不符合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的是A. 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B. 呼吸骤停、瞳孔无变化C. 病侧瞳孔先缩小,继之散大D. 散大瞳孔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E. 进行性意识障碍8. 下列与原发性脑干损伤关系最密切的是A. 脑震荡B. 脑内出血C
3、. 脑室出血D. 硬膜外血肿E. 弥漫性轴索损伤9. 患者男性, 40 岁,肢端肥大症,经蝶垂体瘤切除后3 个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 MRI 复查肿瘤残留甚少,但血中GH值12ng/ml ,此时应采取A. 经蝶再次手术B. 开颅再次手术C. 放射治疗D. 药物治疗E. 继续观察10. 对脑震荡的处置不正确的是A. 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B. 头痛剧烈者可用吗啡类药物C. 失眠患者可用安定、利眠宁等药物D. 消除病人的畏惧心理E. 需卧床休息数日11. 下列哪项检查对脑挫裂伤的诊断无意义A. 脑电图B. 脑血管造影C. 脑干诱发电位D. 腰椎穿刺E. 气脑造影12. 颅骨骨折形成的过程是A.
4、颅骨内板断裂内弯变形外板断裂B. 颅骨外板断裂内弯变形内板断裂C. 颅骨内弯变形内板断裂外板断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D. 颅骨内弯变形内板、外板同时断裂E. 颅骨内外板同时断裂颅骨内弯变形13.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治疗措施不包括A. 头低位B. 使用强力脱水剂C. 卧向患侧D. 多饮水E. 补充低渗液体14. 硬膜外血肿的好发部位是A. 额顶部B. 枕顶部C. 颞部D. 矢状窦旁E. 额极部15. 有关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B. 老年人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征阳性为多C. 小儿有嗜睡,囟门突出,抽搐为特点D. 偶有癫痫
5、发作E. 都有轻微头外伤史16. 儿童中最不常见的颅内肿瘤是A. 星形细胞瘤B. 髓母细胞瘤C. 室管膜瘤D. 胶质母细胞瘤E. 颅咽管瘤17. 下述关于颅内肿瘤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 胶质瘤很少起源自星形胶质细胞B. 儿童期颅内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居第二位C. 成人颅内肿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D. 女性发病占优势的颅内肿瘤多为脑膜瘤、泌乳素腺瘤E. 胶质母细胞瘤及转移瘤在老年人常见18. 在诊断颅内肿瘤时,平扫CT在哪方面优于MRIA. 提供三维成像B. 脑解剖结构显示好C. 后颅窝病变清楚显示D. 颅骨及钙化显示好E. 血管流空效应显示穿越肿瘤的血管19. 关于脑胶质瘤病的叙述,不正确的
6、是A. 组织起源尚不明确B. 常需要与多发硬化及急性脱髓鞘病鉴别C. 确诊需要活检D. 病理级别常较高E. 缺乏有效治疗,病人存活期短20. 下列关于颅骨骨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 颅骨的良性肿瘤B. 生长迅速C. 个别与外伤有关D. 多无症状E. 应与脑膜瘤鉴别21. 患者女性, 55 岁,进行性视力下降8 个月,检查:双颞侧偏盲,眼底视乳头萎缩,头颅平片示蝶鞍明显扩大, MR显示鞍内及鞍上占位, 内分泌检查垂体各项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应首先考虑A. 垂体腺瘤B. 颅咽管瘤C. 鞍区脑膜瘤D. 空蝶鞍综合征E. 垂体脓肿22. 患者女性, 13 岁。自幼发育差。突发头痛、呕吐1 周。查
7、体:体温39,神清,颈强直,右侧肢体肌力4 级,肌张力高,心前区可闻杂音。初步考虑诊断为A. 脑膜炎B. 偏头痛C. 脑肿瘤D. 脑脓肿E. 脑出血23. 患者男性, 12 岁。头痛1 年,头痛加重伴呕吐1 周。体检:双侧视乳头水肿,性早熟,双眼不能上视,病变应定位于A. 大脑半球B. 鞍区C. 松果体区D. 小脑半球E. 颈段脊髓24. 患者女性, 41 岁, 以月经紊乱及性欲低下就诊于妇科, 激素检查发现, 血浆PRL增高( 91ng/ml ),神经外科应邀会诊,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以下哪种诊断思路最合理排除神经外科疾病的可能,建议妇科及其他科室进一步检查A. 应高度怀疑垂体PRL腺瘤的可
8、能,建议行影像学检查B. 应诊断为垂体PRL腺瘤,以微腺瘤可能性大,建议MRI 薄层扫描C. 应怀疑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可能,建议行影像学检查D. 动态观察,神经外科随诊E. 目前可以除外垂体PRL腺瘤25. 男性患者, 35 岁,以囊性颅咽管瘤入院,临床检查发现其下丘脑受损症状明显,病人意识朦胧,腰穿压力不高,此时最适宜的治疗方式为A. 开颅手术,尽可能全切肿瘤B. 经蝶窦入路,放出囊液,并部分切除囊壁C. 立体定向抽出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内照射D. 局部放疗外照射E. 保守治疗,对症处理26. 患者男性, 30 岁。右侧三叉神经痛四年,曾行两次三叉神经封闭术,效果不显,近3 个月来又出
9、现患侧耳鸣,头颅CT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直径约3cm 低密度占位,轮廓清楚,形状不规则,无明显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A. 三叉神经鞘瘤B. 听神经瘤C. 脑膜瘤D. 表皮样囊肿E. 畸胎瘤27. 患者男性, 60 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2 周,伴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患者1 年前行右肺上叶恶性肿瘤切除术,无发热,无抽搐。根据此病史首先考虑诊断的疾病是A. 缺血性脑血管病B. 肺癌脑转移C. 高血压危象D. 慢性硬膜下血肿E. 胶质细胞瘤28. 患者男性, 65 岁。突发昏迷3 小时。查体:深昏迷,双瞳孔散大,频繁出现去脑强直。CT示脑池及脑室内高密度影。按Hunt&Hess 分级应为A. 级B.
10、 级C. 级D. 级E. 级29. 患者女性, 63 岁。突发头痛3 天,经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经脱水止血治疗病情好转。发病第8 天意识障碍加重。查体:右侧瞳孔扩大,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级,肌张力低下,巴氏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 动脉瘤再破裂出血B. 脑血管痉挛C. 脑血栓形成D. 小脑幕切迹疝E. 高血压脑出血30. 患者男性, 19 岁,高空坠落伤。查体: BP70/50mmHg,HR100次/ 分,躁动,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阳性,腹腔穿刺抽出未凝血液,头部CT 检查示左额硬脑膜下血肿,血肿量约25ml,中线无明显移位。该病例的最佳处理方案是A. 立即开颅清
11、除血肿B. 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C. 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先行开腹探查D. 抗休克治疗至血压正常后再行手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 开颅及开腹探查同时进行二、多选题 (每题4分,共20分)1. 高颅压患者出现颈项强直,枕颈疼痛,其可能原因为A 颞叶钩回疝B 枕骨大孔疝C 小脑幕切迹上疝D 大脑镰下疝E 蝶骨翼疝2.颅底骨折可引起哪些病变A 颅神经损伤B 脑脊液漏C 张力性气颅D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E 外伤性低颅压3. 以下哪些疾病可引起脑水肿A 心功能衰竭B 休克C 肾功能衰竭D 胸部挤压伤E 癫痫持续状态4. 右侧同向偏盲见于A 左侧外侧膝状体损伤B 视交叉损伤C 左侧视束损伤D 左侧视
12、放射损伤E 左侧枕叶皮质损伤5. 有关脑疝,以下哪些概念不正确A 脑疝患者均有意识障碍B 脑疝多由颅内压增高引起C 脑疝患者可以没有视盘水肿D 颞叶钩回疝患者不会出现颈项强直E 枕骨大孔疝多由幕下病变引起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2. 简述癫痫的分类?答案:BDECB EBECB ECBCE DADDB ADCDC DBEAC AB ABCDE ABCDE ACDE AD1. (1)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2)由于病侧大脑脚及动眼神经首先被牵拉压迫,病侧瞳孔先短暂缩小(动眼神经受刺激),继之逐渐扩大(动眼神经
13、逐渐麻痹),直接、间接光反应消失。与此同时病变对侧肢体逐渐瘫痪(椎体束受压)。 (3)继续发展的结局是: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发作,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并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致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跳停止。2. 病因分类:特发性癫痫:又称原发性癫痫。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其致病原因尚未明了的一类癫痫。症状性癫痫:由于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所致,癫痫只是其症状之一。临床表现分类: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发展成全面发作全面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阵挛性发作无张力性发作未分类发作:一些资料不足、难以分类的发作,例如新生儿的某些痫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