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70423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同时,银行的发展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商业银行 发展状况 发展趋势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与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

2、,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

3、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

4、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与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与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

5、要商业银行2012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二)国际化步伐加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2010年末,已在全球28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03家,境外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522.1亿美元增加到757.3亿美元,增加了45.1%;而中国银行,截至2010年末,境外机构达986家,海外资产由2009年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32.5

6、%。(三)银行间业务趋同化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服务、收入结构、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文化9大方面存在趋同问题。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当前若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而又不断地趋同。(四)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所占比重上升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

7、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截止2012年12月,各家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平均增幅高达105.18%,高于其营业收入平均增幅60.56%(详见表1)。表1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中间业务收入情况银行名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中间业务净收入(亿元)同比增幅(%)中间业务所占比例(%)同比增长(%)光大460.7229.6669.7352.5515.1413.25中信769.4837.9988.3755.1411.4810.2

8、4浦发679.1836.2366.9460.359.868.10广发281.7328.3041.6575.9914.7810.78华夏335.4437.0333.9489.4510.127.32民生823.6850.39151.0182.1818.3315.13平安296.4364.9436.65131.2312.368.82兴业598.7037.7794.1880.1115.7312.03招商769.4837.9988.3755.1411.4812.21渤海64.1962.948.94217.1113.937.16恒丰94.2956.0315.21326.0516.135.91浙商84.53

9、56.176.9436.898.219.37(五)电子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根据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用户网银比例为30.7%,连续3年呈增长趋势。其中,一级城市的个人网银用户比例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占36%。2012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53.2%,同比增长9%,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数据还显示,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8.9%,较2011年增长2.6%,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在远程支付方面,目前移动在线交易普及率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调查发现,手机银行是用户未来最愿意使用的移动远程支付方式,占45%,44%的人会使用手

10、机上进行第三方账户余额支付,40%的人会使用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快捷支付,38%的人选择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无卡支付。2003年以来,我国的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国内商业银行贵宾理财领域的尝试,包括打造顶级的理财团队,为私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期货、房地产投资甚至律师服务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理财服务等,为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正积极向金融业混业经营方向靠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QDII境外理财业务,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与控股商业银行等,这些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个性化、复杂化的要求。三、我国商业银行现存问题(一) 我国商

11、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四大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过多资本充足率低是衡量商业银行最终清偿力,公众信誉,抵御风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指标。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将使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竞争中付出比国外银行更高的成本,因此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增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与质量差,长期资金占用多,呆死账严重,资产质量低下。资产质量问题是阻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沉重包袱,也给经济带来巨大隐患。(二) 产权制度过分单一、政企不分、权责利分离,治理结构缺陷明显第一,委托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人是国家。国家既是委托人,同时也是代理人;相对于国

12、家,社会公众是国有资产的初始委托人。初始委托人的所有权非常分散,其 “搭便车”心理把制度安排权力拱手让给代理人或二级委托人国家,造成初始委托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第二,代理人形成“内部人控制”:委托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又喜欢使用行政权力管理代理人,给代理人产生极为优越的生存空间;极易滋生道德风险,形成内部人控制。第三,激励与约束机制难以建立。由于代理人追逐行政权力,将自己与员工视同公务员对待;但在公务员分配系统未能全面建立的前提下,不能不敢也不愿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内控机制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原专业银行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纵向上管理

13、层次过多使得权力严重分散,加大了上级行的控制难度,横向上按业务内容设置内部职能部门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部门之间又互相保密,缺乏协调与制约机制,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内审机构也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权力上没有制度制衡,决策上没有责任制衡,业务处理上没有程序制衡,风险防范上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大了银行违规经营与操作的风险。(四)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 分业经营模式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局限于狭小的范围,无法更好地开展业务,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而国际惯例是实行混业经营,这就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以牺牲金融业的长期稳定

14、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内金融业的稳定!它不仅使投资者失去了方便,快捷而又综合化的服务机会,而且也削弱了银行业的实力,使银行业务限制在一个更加狭窄的范围内,银行的经济得不到表达!银行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与扩大了。这对将来与具有混业背景的外资银行进行竞争是非常不利的。(五)各类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或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趋同、服务趋同、客户趋同、竞争手段趋同、竞争对手也趋同。大银行大量从事零售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而中小商业银行则大量从事批发银行业务。一方面,优质客户大家抢,贷款与风险集中于少数大项目、大客户;另一方面,相当大的市

15、场没有银行去开拓。各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拼关系、拼后台、拼成本、拼资金实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各类商业银行如何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自己的客户群体,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前改革中急需解决的另一重大问题。(六)我国国有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机构按业务种类或产品设置,业务流程设计分工过细,管理环节多,效率低,缺乏差异化与多样性;机构设置行政化,加大了负担;内部部门分工不明,职能重叠。外部以总分行制为主,国有银行机构布局不合理,层次太多;管理成本过高;缺乏统一支付结算体系;布局与经营的重复易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一)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金融混业经营是

16、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中国的混业经营之路有诸多现实约束:首先,分业监管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其次,一些金融机构对混业经营的风险考虑不足,匆忙踏上混业经营的道路,有着明显的盲目性。再次,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远非一日之功。最后,金融市场风险过于集中。(二)银行业的兼并重组增多,银行规模向大型化发展在我国,由于银行产权结构的封闭与凝滞,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

17、影响,银行之间的兼并重组较少。但对于新型商 业银行来讲,规模小、网点少、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新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新型商业银行一直在探索通过兼并 重组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的有效途径。收购原投资银行债权、债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今后,会有更多的商业 银行走上兼并重组的道路,通过兼并重组将产生一批资本充足、资产雄厚、业务范围广的大型银行,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三)金融产品多元化、银行服务全能化由于高科技的应用与金融创新在银行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 银行业纷纷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调整经营战略。银行业务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号称“金融超

18、市”的全能银行已 成为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商业银行开始涉足资本市场或金融衍生品市场,大量非银行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已成 为当今商业银行的主产品。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管理的限制,不能经营证券业务。但是在商业银行领域,金融服务 的综合化、全能化趋势逐步显露出来,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储蓄、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代收代付、信息咨询、基金托管 等中间业务,同时还大力开拓个人信贷业务,朝着“金融百货公司”的方向发展。(四)经营手段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我国商业银行也已经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在因特网上建立主页,顾客可以通过因特网查阅银 行的概况、业务品种、外汇牌价等信息,Internet间的电子交易也开始出现。网络银行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必将随着Internet的迅速推广而成长起来。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