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___可能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____可能性.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
2、的编排意图与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 :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教学重、难点: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二、说教具、学具:为了提高
3、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三、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四、说教学程序:(一) 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
4、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课堂情境模拟) “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同学们,请
5、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这里,我放手让学
6、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7、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
8、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五、说板书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
9、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棋子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
10、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三教学策略:1、 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 教具准备:小棋子、盒子、课件。四、教学过程
11、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抽题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其中有唱歌,舞蹈,讲故事等等抽到什么就表演什么。然后师小结: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抽到是唱歌,也有可能是跳舞,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题:可能性(二) 通过摸小棋子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小棋子游戏,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红色的小棋子,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小正方体现象进行推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
12、的目的。(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体验阶段)通过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即兴表演活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通过对教材108页练习二十四1、2题和课件上面的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了身边有价值的数学。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有故事情节,有数学游戏等
13、等,这样设计就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正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地注入学生心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学情分析:学生虽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斤、公
14、斤,以与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秤来称,但对质量单位概念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15、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对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才能加深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依据: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但不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进行一些实操作活动,进而对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
16、演示法等方法。依据: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2)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依据: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五、说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2、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组一个台秤、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六:说教学的整体构思克与千克的认识对
17、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与实际生活经验,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更加注重在课堂中通过实际操作、大胆猜测,例如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方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设计为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三)操作体验,获取新知(20分钟);(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5分钟);(五)学生质疑,师生解疑答惑(3-5分钟);(六)全课总结(2分钟)。七、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
18、,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呀!特别是一些吃的食品,食品包装大小有时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的重量是否会不一样呢?2、引出课题: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能更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能力)(三)体验操作,获取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一)(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认
19、识克和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现物品的质量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2)活动体验,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么“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说明一枚2分的硬币重量大约是1克)以小组为单位到物品袋里找一找,看哪样物品重1克。(两个图钉,一粒扣子,四五粒黄豆)1袋盐重1千克。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20、。找一找:每一小组的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 将找出的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盐对比,掂一掂),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2、小组汇报交流: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洗衣粉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或通过实物比对等)3、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正确运用克与千克作单位。我们用盘秤来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盘秤的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 因此知道1克与1千克相比较,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相差很远,所以平时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板书)(设计意图:感受1克和1千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我
2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这样学生印象更加深刻。)4、直观演示,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1)出示一袋500克的盐巴,问:两袋盐巴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重几千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3)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天平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组成)(4)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
22、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课本20页练一练第1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课本20页练一练第2题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包饼干200( ) 一袋面粉25( ) 一只鸡2( )一只羊45 ( ) 一个梨100 ( ) 小朋友体重35(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
2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师生解疑答惑。(设计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以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如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有教师启发、引导解决。)(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七)说板书 克与千克的认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且在
2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八)说教学效果:本节课预计有90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正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流程;四、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什么是周长。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此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
25、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与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3、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与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与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2)解决问题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情感态度目标
26、: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4)数学思考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4、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表述周长的含义。 又因为在计算周长的方法上,同学们是初次体验所以把“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两条原则:1、 遵循师生互动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活跃的氛围,提出激发学
27、生积极性的问题,并善于指导,真正在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概念。2、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发挥同学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流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活动一:看一看看蚂蚁赛跑 (讨论:谁最快跑完树叶的一周?)师:有一对蚂蚁兄弟正在跑步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小朋友们知道他们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的吗?学情预设:他们是沿着叶片的边缘跑的!师:那他们两谁跑的快?学情预设:左边的蚂蚁跑的快!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两个蚂蚁同时开始跑,同时结束,但是左边的蚂蚁已经跑完一圈了!师:你的“一圈”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一圈就是一周
28、的意思,就是它从起点开始出发又回到起点了!师:你说的真棒!那下面,我们那再看一张图片,你们能说说这图片的一周是什 么吗? 学情预设:描出小鸟的一圈。师:没错,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周长这一环节的教学上,主要采用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蚂蚁赛跑”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简单解答,从而引出一圈、一周之词,让学生在看一看、描一描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周长。(二)、探究新知1、描一描师:老师找来两张树叶,同学们能指出它的周长吗?这一环节是进一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去深刻感受周长,为下面对“周长”下定义作出铺垫。2、摸一摸、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摸一下数学书的周长是怎样
29、的?课桌面的周长又在哪里?小结: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感受过了什么是周长,现在,谁来给周长下个定义,你认为什么叫周长呢?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情预设:图形一周的长度 从起点出发又沿着边线回到起点 师:你们归纳的太棒了,那老师现在要问的周长是怎样的,谁能来描一描:学情预设:意见不统一。师:这个图形到底有没有周长?所以,我们说的周长是对一个封闭的图形来说的,这个图形不封闭,所以我们能不能描出它的周长?学情预设:不能。师:所以我们完整地给周长下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和深刻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给周长下定义,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所下
30、的定义是不完整的,但是对于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值得表扬的, 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该体现出来,所以我运用巧妙的语言设问,引导学生将周长的定义补充完整。3、 量一量(1)、量一量硬币的周长 (2)、 量一量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环节是将周长的概念深刻化,同时也是为下面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方法的铺垫。(三)、巩固新知师:我们全面了解了什么是周长,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1、 练一练 描一描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2、量一量 算一算师:我们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呢?学情预设: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长加起来,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了。下面就让我们
31、量一量 算一算吧!2、比一比下面每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在巩固练习这块内容上,我认为,练习是要有一定的层次,每个练习的设置都该有他自己的意义,而这里的三个练习在难易程度上是由易至难的。每个联系都有它的侧重点,第一个练习是让学生巩固对周长定义的理解,第二个是求周长,是对周长定义的灵活运用以与为下次课图形的周长做铺垫,更进一步的明白什么是周长,第三个练习难度最大,需要学生进行成熟的思考来回答该题,要进行动手锻炼。(四)、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是否满意?课堂总结使学生对自己新知的再回顾以与课堂表现的总结,对学生自身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从起点
32、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一周 沿边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一圈 回到起点 测量方法:用尺直接量或者先用绳绕,再把绳拉直量绳长 板书的设计简单、清楚,又突出重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年月日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1,
33、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3、了解平年和闰年。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又是教学的难点。本课时的教学准备:年历表。二、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
34、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师:孩子们,近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迎奥运书法竞赛活动,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幕吗?(课件出示:)()年(
35、 )月()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师:真是个关心实事的好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哪些时间单位?师:是的。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年、月、日)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1、认识年历。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这些知识都藏在年历中,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认真观察,看看从年历中你们能发现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师了解学生的年历是哪年的,出示2000年年历)出示课件:2000年年历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发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年、月、日一年
36、有12个月1、3、5、7、8、10、12月31天4、6、9、11月30天2月28天29天2、教学大月、小月师: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2000年和2007年各月份的天数情况制成一张表。出示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2000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2007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师:数一数,31天的有几个月,30天的有几个月,2月是28天或29天,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
37、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生:(自由发言)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巧妙的记忆方法。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3、教学平年、闰年。这两年全年的总天数一样吗?怎样计算全年的天数? 31*7=217(天) 31*7=217(天) 30*4=120(天) 30*4=120(天) 217+120+29=366(天) 217+120+28=365(天)师:我们把366天的称为闰年,365天的称为平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二月有29天的
38、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师:看来二月还藏着不少的秘密,我们继续探究吧!请同学们根据附页中的万年历,把1997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把19972004年的年历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年份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月份的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72004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教师补充小知识: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
39、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教师出示计算结果:199744991 19984499219994 4993 20004500200145001 200245002200345003 2004450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师:这就是说,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
40、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计算结果:2024年( ) 20244=506 1949年( )19494=48711976年( )19764=4941996年( )19964=4991985年( )19854=49612008年( )20084=5021999年( ) 19994=46631900年( )19004=475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万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课件出示1900年的年历)师:1900年除以4没有余数,为何又不是闰年呢?还是让时光老人来解释吧!(在与一般规律
41、发生矛盾时,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9页上的注释,认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课件出示:小知识: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判断: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1600年( )1700年( )2400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今年一、二、三 月一共有多少天
42、?2、十月份有几个星 期零几天?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口答)4、(1)明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 )明年有几天?(3)有几个星期零几天?5、口决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 二月是个特殊月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二十九要求闰年也不难 一般年份除以整百年份用400除6、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优秀说课稿一、领悟教材编写意图 把握课程三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
43、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与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二、活用教材,重在能力培养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