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之我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代士晓内容摘要:张田若先生有一句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的确,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同一。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目的,而读又可以当作理解、领悟与吸收阅读客体材的手段。关键词:读什么 为什么要读 怎样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读”什么?笔者认为,这是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确立了“读”什么之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为什么要读”与“怎样读”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并将阅读中获取的精华迁移到写作与口语交流当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读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形成、发展与提高学生
2、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正潜伏着危机人们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正在急剧下降。国外的母语教育非常重视经典的阅读,并在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经典与创新的关系。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均证明:不管学习何种语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经典阅读,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学生都概莫能外。经典作品犹如一棵棵大树,繁盛的枝叶过滤着浮躁、平庸、虚无的沙尘,深茂的根系汲取着宏大、高尚、开阔的精神营养。让学生认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素质,丰富他们的文
3、学艺术素养,让这些作品所展现的崇高境界,帮助孩子抵抗丑恶与残暴,改造贫乏与平庸,远离虚无与轻浮,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现代美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去提升自我,创造世界。首先,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教师可结合古诗教学,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扩大了古诗词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其次,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无疑成了我们涵养人文的最佳途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语文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
4、议”中,我们看到一长串书名。每一个被这些经典作品滋养过身心的人都会相信,这些书名的背后,是一座座宝藏,藏在其中的宝物融汇了成百上千年的岁月,依旧熠熠闪光、璀璨夺目。引导孩子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不是布置读书任务或者宣传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就能做到的,需要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进行感染与熏陶。一要创设读好书的氛围,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了哪些文质兼美的书籍,并加以鼓励,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荣誉感。二要让学生感到读书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发现学生在答问或作文中引用了课外阅读的知识,就要及时表扬,还可以对读书已成自觉的同学进行隆重的表彰。二、为什么要让学生读经典名著为什么要让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呢?呢?
5、诗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经典是千百年来先人生活经验与生命智慧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提升,解决的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最根本、最普遍的问题,而杂书解决的则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细枝末节、具体零散的问题。所以,读经典可以使人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源,并解决人生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帮助人树立信仰理念,引导人明辨是非,确立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而杂书则只能给人提供工具性、技艺型的帮助。两相权衡,孰重孰轻,判若分明。所以说,生活之树常青,经典之树就常青;而经典之树之所以常青,就在人们愈读经典,愈能感觉到经典经久不息、历久弥新的魅力。经典何以成为经典?名著何以成为名著?那是因为这些文学作品
6、经过了岁月的刷洗,经过了不断的误读与矫正,已经具有了闪亮的金属内质与公认的权威性、知名度。无论创作的艺术手法,作品内容的丰富典型,作品思想的深刻博大上,它们都具有无可批驳的地位。因此,我们不仅要读古典文学名著,也要读现当代的文学名著;不仅要读中国的文学名著,也要读国外的名篇佳作。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限于兴趣、耐性、接受力,往往会遇到一种阅读屏障,越过这一层,海阔天空;若不能突破,便觉索然无味,勉强应付三两页便丢弃一旁。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这层障碍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工夫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文学殿堂阅读实践。2004年,因当代大儒蒋庆选编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而引发的“读经
7、问题大讨论”与“儿童读经运动”曾火热一时。这两年,因为国学热、国服热、中国传统节日热等话题与运动的火爆,使得读经问题很少为人注意。有媒体报道,北大、清华等二十多所知名高校的学生社团曾经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呼吁晨读中国传统经典:“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而且,这个倡议还得到了汤一介、钱理群、何兆武等九位著名学者的签名支持。这说明,读经典名著,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内容中刻不容缓的文化任务。依上而言,中学生读经典名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传承与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三、怎么读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很多教师与家长都要求学生只看与教学与考试有关的
8、内容,与考试无关的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经典名著与古典诗词,往往会被认为无关紧要,或者不务正业。即使学校不留作业,很多家长也想方设法加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在教材中转来转去,鲜有时间与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经典名著。如果说学校是阻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外在因素,那么内在因素则是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信息包围下对娱乐的本能追求。现在网络与图书市场上卡通片、漫画书品目繁多,几乎达到了遍地开花的地步,不仅国内大量出版,也从国外大量引进,每年增幅极大。这些出版物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题材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有趣,而古典名著从文字来说相对晦涩,所叙述的都是比较久远、相对陌生的故事,
9、学生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也不足为奇。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与有些人不喜欢国粹京剧,宁愿看电影电视剧一样,阅读名著也不应该硬性要求,那样不仅起不到推动阅读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更加厌烦。学校与家长从素质教育角度提倡、鼓励学生阅读是正确的、应该的,但关键要让学生自发去阅读,自己去感悟。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中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了快感与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去思考名著里的人物与故事,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都更能有冲击力,更有借鉴价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敬重以及阅读感悟,
10、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现在许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结果只能使学生更看不懂名著或者不能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在含义,现实中误读名著的现象并非没有。因此,让教师们自己首先爱上名著,深刻阅读与感悟名著,是当前推动经典阅读的重要一环。陶行知、朱自清、钱穆等教育家以其博学多识引领许多学生走上文学之路,很值得今天的教师学习。而且,这种积极的引领,非常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大,也促进了其品格成长与文化认同。浏览当下的图书市场,刨除与经典名著有关的延伸阅读,仅四大名著就有各种各样的点评本、图说本、缩编本等,真的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2003年,一本
11、水煮三国在图书市场呼风唤雨,据传销量创造了了100万册的神话。最近几年,对四大名著的各种“解读”蜂拥而起,解码西游记、唐僧传、白晶晶传、沙僧日记、大话红楼等持续吸引着读者眼球,其中不少作品还出自名家名师之手。此种“解读”是否会对学生造成误导?经典名著到底应该怎样解读?经典是经历史长河的淘洗留存下来的,承载着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具有超时空的永恒性,但对经典的理解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网络时代加快了经典名著的传播速度,同时网络的多元价值特点又赋予名著不同于传统的新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是,不管是谁去解读,不管怎样解读,只要这种解读不是以远离经典、放弃文化思考为代价,表达了一种正面的、
12、积极的、进取的价值观,就应该予以肯定。对于热衷追求新鲜、刺激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的东西,热衷于对名著的另类解读,这就是为什么水煮三国等书受到热烈的欢迎的真实原因。中小学生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流行语言,与其说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鲜活的看待名著的视角,说明这部分学生在看名著,而且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值得欣慰、值得鼓励的事情。这样的解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自我判断能力尚显不足,不严肃的解读容易造成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断章取义、让经典屈从我意。解读名著应有个底线,即趋于审美而不是审丑的,应从
13、思想上重视经典名著的历史地位,对经典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这需要教师、家长等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关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要明确告知学生名著的教育作用、名著所承载的历史与思想价值,同时也要尽量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尽量维护名著的原貌,从而把握名著的精髓,否则会造成以讹传讹,与真正意义上的名著越来越远。因此,在让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的同时,家长与教师也一起参与,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名著,讲讲各自的阅读心得,就某个故事、情节乃至某个人物展开探讨交流,借助名著展开教育,实际上是很有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一直以来,如何从文学名著里汲取营养的问题,困扰着诸多教育者,实际上,名著本身固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借助名著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广。此外,学校是学生阅读的最佳场所,也理应承担起推动学生阅读经典的责任,可以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多借助学术界的力量,通过专家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名著内在的美。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