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及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及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doc(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必修课 教学大纲史学概论教学大纲2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6中国历史文选(下)课程教学大纲11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18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23历史学科教材教法教学大纲35世界近代史(上)教学大纲 39世界近代史(下)教学大纲46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50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57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63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73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大纲90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纲98 15门史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课程代码:BZ021121 课程类别:专
2、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 (理论讲授54学时,实践0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 修(制)订人: 邓永飞 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6日审 核 人:范玉春 审 核 日 期:2007年3月15日审 订 人:周长山 审 订 日 期:2007年3月16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史学概论是历史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史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对象,它与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等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3、,史学概论虽然必须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综合。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史学理论的兴趣和运用史学理论分析史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第1章 绪论(理论
4、讲授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以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简要了解历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讲授内容:1. 历史与历史学2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历史学的价值4. 历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5.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重点:历史学的性质 难点:历史学的性质 第2章 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9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与历史认识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把握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增强历史思维。讲授内容:1. 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与过程2. 历史思维的方式与范围3.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与其检验重点: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结构难点:历史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第
5、3章 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了解和掌握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并综合训练学生搜集、考证和抉择史料,叙述、重构和还原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讲授内容:1. 历史事实的还原2. 历史过程的分析与解释3. 历史的比较研究4. 从史料的搜集、整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重点: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与其运用。难点:从史料的搜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第4章 历史实际的本体论探究(理论讲授12学时)了解各时代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究,加强对历史实际的本质与其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讲授内容:1近代以前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本质的追寻3史学理论的多元发展与历史全面本质
6、认识的深化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 难点:各种理论的异同与创新 第5章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理论讲授9学时)了解历史学著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增强对史学著作的鉴赏能力。讲授内容:1.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性与多样性2. 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与具体要求3. 历史撰述内容与史家的撰述旨趣重点: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与具体要求难点:历史撰述内容与史家撰述旨趣的辩证关系第6章 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与时代使命(理论讲授6学时)了解历史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握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讲授内容:1. 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与现代素养2. 历史学家的独断之学与群体之学3. 历史科
7、学的时代使命重点: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能力难点:如何激发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作业和师生互动1课外作业:搜集、整理和解读至少一份民间文献。2师生互动:学生可在课堂或通过电子邮箱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
8、材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二)教学参考书1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 (上)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课程代码:BZ021011 课 程 类 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4学分,72学时 (理论讲授72学时,实践 0学时)修 订 人:汪天顺 修 订 日 期:2007年3月9日审 核 人:范玉春 审 核 日 期:2007 年3月15日审 订 人:周长山
9、审 订 日 期:2007年3月17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深远影响。(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的能力,并使其初步掌握史料学和史学史常识,为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编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与文章选读序言,先秦时期史籍编撰概况介绍(3学时)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12学时)理解并掌握尚书的体例与
10、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逸周书的史料价值;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尚书今、古文的真伪争论;逸周书的由来。讲授内容:1尚书的体例与内容;2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逸周书的由来与其史料价值。重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逸周书的由来与其史料价值。难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二章 编年体史书的产生(14学时) 理解并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与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了解春秋的作
11、者与注者;左传的作者与注本。讲授内容:1春秋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左传的体例与其史学成就;3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编年体史书的特点。重点:春秋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与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三章 国别体史书的出现(14学时)理解并掌握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与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与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国别体的概念。了解国语的作者与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
12、订和流传。讲授内容:1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与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2战国策的体例、内容与其史料价值;3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国语的体例与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内容与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与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四章 其余上古史籍(4学时)了解世本的流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讲授内容:世本的流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第二编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与文章选读序言,
13、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2学时)第五章 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与发展(17学时)理解并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作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纪传体的优点与缺点。了解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大师的生平与史学主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流传情况与版本信息。讲授内容:1司马迁的史学思想;2史记的体例特点
14、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3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4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5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6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7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家的生平与史学主张。重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
15、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六章 编年体的继起(4学时)理解并掌握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与其成就。了解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与成书经过。讲授内容:1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与其成就;2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与成书经过。重点: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与其成就。难点: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与其成就。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6学时)理解并掌握方志
16、的概念与史料价值;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与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与史学成就;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水经注鲍邱水等选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之。讲授内容:1方志的概念与史料价值;2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与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与史学成就;3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水经注鲍邱水等选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方志的概念与史料价值;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与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与史学成就;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等选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方志的概念与史料价值;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等选文的标点、注
17、释与翻译。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等更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辅助资料新出土的简帛等其他重要历史文献。(二)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桂海碑林,对现存广西地方历史文献进行标点注释工作。(三)作业、答疑和质疑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组织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2答疑:除了在课间休息时间现场解答学生提问以外,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电子邮箱,以便随时解答学生提问。(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
18、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为历史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与中国古代史同时开设。五、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使用教材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二)主要参考书1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选学习参考资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 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北京:高教出版社,19884 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5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献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 姜义华.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历史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19、社,19947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8 杜建民.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济南:齐鲁书社,19959 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上海书店,199710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199911 中华书局.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历史文选(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 (下)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课程代码: BZ021012 课 程 类 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4学分,72学时 (理论讲授72学时,实践0学时)修 订 人:汪天顺 修 订
20、日 期:2007年3月9日审 核 人:范玉春 审 核 日 期:2007 年3月15日审 订 人:周长山 审 订 日 期:2007年3月17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深远影响。(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的能力,并使其初步掌握史料学和史学史常识,为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与文章选读序言,隋唐宋元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
21、2学时)第八章 纪传体史书的大量编修(8学时) 理解并掌握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与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晋书、梁书、隋书、周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隋书经籍志序、晋书食货志、魏书释老志的标点、注释与翻译;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与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与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了解唐朝官修纪传体八史的基本经过、情况;晋书、宋书等编撰者的基本情况;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通志等史书的作者与编修经过;宋史、辽史、
22、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作者与编修经历。讲授内容:1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与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2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与晋书等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3隋书经籍志序、晋书食货志、魏书释老志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与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5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6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与对中国史学的贡献。重点: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与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与晋书等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隋书经籍志序、晋书食货志、魏书释老志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与其在
23、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与对中国史学的贡献。难点: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隋书经籍志序、晋书食货志、魏书释老志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与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对中国史学的贡献。第九章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8学时) 理解并掌握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在中国史学史的突出贡献;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年体史书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等文章的标
24、点、注释与翻译。了解资治通鉴的参修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书的作者情况。讲授内容:1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在中国史学史的突出贡献;2司马光的史学思想;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年体史书的史料价值;4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与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年体史书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难点: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与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司马光的史学思想;资治通
25、鉴秦晋淝水之战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十章 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8学时)理解并掌握杜佑的史学思想与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马端临的史学成就与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通典食货门田制、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史学史领域内“三通、六通、九通”等概念的含义;政书体或者典志体这一体裁的特点;唐会要等会要体史书的史料价值。了解杜佑、郑樵、马端临等史学家的治学经历;通典、通志、通考的续作情况;会要体的续作情况。讲授内容:1杜佑的史学思想与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2马端临的史学成就与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3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4通典
26、食货门田制、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5政书体的特点与唐会要等会要体史书的史料价值;6“三通、六通、九通、十通”。重点:杜佑的史学思想与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马端临的史学成就与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通典食货门田制、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政书体的特点;唐会要等会要体史书的史料价值。难点:杜佑的史学思想与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马端临的史学成就与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通典食货门田制、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政书体的特点。第十一章 纪事本末体的创造(6学时)理解并
27、掌握袁枢创始纪事本末体的动机与方法、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与史学成就;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通鉴纪事本末的续编、继作情况。讲授内容:1袁枢创始纪事本末体的动机与方法、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与史学成就;2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3通鉴纪事本末的续编与继作。重点: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与史学成就;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与史学成就;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十二章 唐宋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6学时)理解并掌握太平寰宇记等方志地理书的史料价值
28、。第十三章 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产生(6学时)理解并掌握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史通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史通的版本与流传情况。讲授内容:1刘知几的史学思想;2史通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3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史通的体例、内容与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史通的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与文章选读序言,明清两代史籍发展概况介绍
29、(2学时)第十四章 纪传史的续修(4学时)理解并掌握元史、新元史的内容与史学成就;清史稿的成书过程与史学价值;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元史、新元史的成书经历;清史稿思想观点上的缺陷。讲授内容:1元史、新元史的成书、内容与史学成就;2清史稿的成书过程、史学价值与其缺陷;3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元史、新元史的内容与史学成就;清史稿的史学价值;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元史、新元史的史学成就;清史稿的史学价值;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30、第十五章 编年史举要(4学时)理解并掌握实录体的概念;明实录、清实录的史料价值;国榷的作者与史料价值;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实录体的产生与流传情况;谈迁修国榷的艰辛经历。讲授内容:1实录体的概念;2明实录、清实录的史料价值;3国榷的作者与史料价值;4作铁榜申诫公侯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重点:实录体的概念;明实录、清实录的史料价值;国榷的作者与史料价值;作铁榜申诫公侯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明实录、清实录的史料价值;作铁榜申诫公侯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十六章 纪事本末体的发展(6学时)理解并掌握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的作者、体例
31、、内容与其史料价值;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成书过程与版本情况。讲授内容:1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的作者、体例、内容与史料价值;2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3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成书过程与版本。重点: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的作者、体例、内容与其史料价值;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十七章 史论、史考著作举要(10学时)理解并掌握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明儒学案、日知录、
32、读通鉴论、宋论等史学名著的体例、内容与史学成就;章学诚对中国史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与其文史通义的体例、内容和成就;三大考史名著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史学成就与其影响;明儒学案凡例、日知录宋世风俗、读通鉴论唐用回纥以诛安史、文史通义书教下、廿二史考异经史子集之名何昉、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明清之际经世致用学风的形成;乾嘉时期考据学的兴盛与成就。讲授内容: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2明儒学案、日知录、读通鉴论、宋论等史学名著的体例、内容与史学成就;3章学诚对中国史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与其文史通义的体例、内容和成就;4钱大昕
33、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史学成就与其影响;5明儒学案凡例、日知录宋世风俗、读通鉴论唐用回纥以诛安史、文史通义书教下、廿二史考异经史子集之名何昉、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6明清之际经世致用学风的形成;7乾嘉时期考据学的兴盛与成就。重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明儒学案、日知录、读通鉴论、宋论等史学名著的体例、内容与史学成就;章学诚对中国史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与其文史通义的体例、内容和成就;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的史学成就与其影响;明儒学案凡例、日知录宋世风俗、文史通义书教下、廿二史考异经史子集之名何昉、廿二史札记汉初布
34、衣将相之局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明儒学案、日知录、读通鉴论、宋论等史学名著的史学成就;章学诚对中国史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与其文史通义的体例、内容和成就;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的史学成就与其影响;明儒学案凡例、文史通义书教下、廿二史考异经史子集之名何昉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十八章 明清时期历史地理学名著(8学时)理解并掌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内容、与其史料价值;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顾祖禹编写读史方舆纪要的目的与经过;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影响与版本流传情况。讲授内容:1天下
35、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内容与史料价值;2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3顾祖禹编写读史方舆纪要的目的与经过;4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影响与版本。重点: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内容与史料价值;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与史料价值;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应以组织学生自学为主;大量增加最新学术研究动态的介绍,引导学生跟踪学术前沿,培养学生对
36、学术研究的感悟能力。增加讨论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等更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辅助资料指导学生阅读二十五史以与其他重要历史文献。(二)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对现存广西地方历史文献进行标点注视工作。(三)作业、答疑和质疑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组织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2答疑:除了在课间休息时间现场解答学生提问以外,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电子邮箱,以便随时解答学生提问。(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为历史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与中
37、国古代史同时开设。五、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使用教材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二)主要参考书12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3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选学习参考资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4 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北京:高教出版社,198815 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16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献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 姜义华.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历史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18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9 杜建民.中国历代帝王世
38、系年表.济南:齐鲁书社,199520 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上海书店,199721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199922 中华书局.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上)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History ()课程代码:BZ02102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6学分,108学时(理论讲授10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 修 订 人:周长山 廖杨 修 订 日 期:2007年3月9日审 核 人:范玉春 审 核 日 期:2007 年3月15日审 订 人:周长山 审
39、 订 日 期:2007年3月17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史(上)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为基本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下)、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概论、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文化史、中国人口史、历史年代学等历史学其他课程的基础。(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辉煌成就
40、,二、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优秀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三、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讲授10学时)了解中国历史的开端,氏族的形成过程,以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条件;尤其要关注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讲授内容:1、中国历史的开端2、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3、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重点:(1)中国人源自何处?(2)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社会结构异同。难点:如何理解传说中的古帝王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年前1046年)(讲授10学时)了解夏文化和夏遗址探索的成果,掌握以甲骨文和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商文明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以与商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讲授内容:1、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2、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重点:(1)二里头文化的特征;(2)商代的国家机构与官员;(3)商代的经济、文化特点。难点:(1)对夏文明和二里头文化的理解;(2)商代官僚机构的特征。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1046年前771年)(讲授10学时)了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