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7021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按要求填空。(1)自见者不明,,。(老子四章)1 2),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用反问语气否认秦国统治者夺取、使用六国财富的做法和态度。【1题答案】【答案】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艰难苦恨繁霜鬓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彰” “繁” “鬓” “锚铢”等,要通过理解字义去记忆。2.按要求选择。(1)高三学生小明在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自我陈述环节中,表述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面试的机会。我

2、平时学习刻苦,喜欢钻研数理问题,【甲】 一旦进入思考状态,常常会到达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知道学习贵在持久磨练,【乙】 一旦松懈,坏习惯就会集腋成裘。同时,我喜欢写时事评论,文章屡次发表在校刊上,【丙】虽是一己之见,但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讨论。我渴望到贵校深造,因为贵 校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气氛,丁以及多如牛毛的学术名家都深深地吸引我。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A.甲 B.乙 C.丙 D.丁(2)将以下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为哪一项()北京冬奥场馆群串联起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后我们需要思考 的是, , , o应该说我们从冰雪大国到冰雪强国 还

3、有很长的路要走,冬奥遗产的价值也需要更长时间去审视。开展这些赛事的场馆设施,赛后将如何利用由冬奥会带动的体育经济对区域联动开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场馆设施将怎样切实影响当地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2008年夏奥会的一些专业场馆被闲置,冬奥会场馆是否能良性运营A.B.C.D.【2题答案】【答案】(1) C (2) A【解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 “一发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 无法收拾,含有贬意。语境指的是思考的状态,应用“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 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开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开展的状态。) 此题考查学生

4、赏析景物描写手法及艺术效果的能力。这两段景物描写主要作用的烘托人物的心情变化。第段描写黄昏云霞的光芒带给村庄的变化,“村庄变得通红,场院、饲养处、庙院, 包括谷秸、奈子树、牲口和我们,都变得红彤彤的,天地间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种 辉煌的红不仅给景物染上喜庆的色泽,而且也给了 “我”莫大的欣喜与鼓舞,于是“一 种强大而蛮横的力量让我毫不费力地跨上自行车”,从而在“高高的车座上”看到了 与以往不一样的景色,感受到了一种能完全支配自己与自行车的力量。景物的壮美烘 托出“我”的自信。第段“眼前红霞瞬息暗淡下去”,既是写时间和霞光的变化,更是写自己那种“掌 控自我”失败的心理感受,因为妹妹没有跳上来,“

5、激烈的扭动和拉扯”,导致“我 手里的车把左右摇晃起来“,我无暇再去感受先前看到的那特别的景象,霞光带 来的美好感受被现实打碎,“红霞瞬息暗淡下去”也是“我心情瞬间低落的写照。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段时“我刚刚十六岁”“一个笨拙的我”“用力穿行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眯 起双眼,屏住呼吸,跨下自行车,等待尘土缓慢散去,道路重现”可见,此时“我” 还是个初出茅庐、稚嫩青涩,面对困难毫无方法,迷茫笨拙地用力前行、忍受一切的 小女孩。第段时,“我”已经在林场度过了很多年,曾在此处留下生活的痕迹,结识了许多 本地人,既在平静中度过,又满含对外界的向往。而当着一切将成为过去时,“我” 不

6、再像少年时那样迷茫青涩,“周围空荡荡的,所有吸附在身后的目光,都已消散” “似乎成为一个与林场和师傅们再无瓜葛和关联的人”“那些曾经坐在门口的女孩们 都不见了“,“我”已经经历过认识的女孩们包括晓星都已成长、离去,“我”也将 要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在此时“只遇见那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我朝他笑笑,拐 上了公路”,“我”成熟了,而一个新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长,仿佛一个周而复始的循 环。这两段文字分别选择了 “我”来到林场之初与离开林场之时的重要节点,写出“我” 从青涩稚嫩的少女,成长为淡定沉着,能平静接受变化,走向新的生活的成人的变化 历程。【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探究并鉴赏评价文本意蕴的能力。写推荐

7、信的栏目要求“在文字描述背后,尽可能地拥有丰赡的意义”,故应该探究本 文中呈现的丰富意蕴。这篇文章情节内容经由“自行车”的一来一去串联,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生活 的一些片段,骑自行车、到闺蜜家串门、喝糖水、学习编织等,但对于这些生活,作 者并没有非常详尽地呈现,反而很注重描述心理感受,如喝完后骑车回到宿舍依然残 留甜味的白糖水、回忆学骑自行车及一次自觉有了足够的力量却载人失败的经历、在 与世隔绝的林场接收外界信息时对外界懵懂模糊的向往冲动与对未来的迷惘等,真实 地再现了“我”青春的成长历程。“自行车”是文中人物情感的重要载体,驾驭它曾 让“我”感到风驰电掣、强大自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8、摩托车” “汽车”渐渐 取代了自行车的地位,而“我”也与晓星、农场女孩们一样经历了成长,最终各自走 向不同的命运之路。作者虽然写林场生活,但行文中却又仿佛抽离于这些生活经历, 呈现出高于生活的审视性态度,青春朦胧而不确定的摇摆心绪到最终镇定沉着地骑车 告别林场的成长,含着丰富的意蕴,令人深思。阅读下面的作品, 咏月(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 一片砧敲千里白, 绿蓑江上秋闻笛,完成以下小题。影自娟娟魄自寒。 半轮鸡唱五更残。 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菩萨蛮(南宋)朱淑真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 起来临绣户, 多谢月相怜,双蛾只旧颦。时有疏萤度。今宵

9、不忍圆。注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 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13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以下学诗原那么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A.B.C.D.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14 .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A.B.C.D.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朱淑真词用深夜

10、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15 .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1315题答案】【答案】13. D 14. A15.“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 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 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 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抚慰和空 虚寂寞的情怀。【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

11、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D. “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那么,根据红楼梦 里“香菱学诗”情节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 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 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由此可知,新学诗者不可读浅近的诗句, 可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次再李白七言绝句,揣摩名家诗作的写法。 应选Do【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错误,香菱诗的首联、颔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 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大意是

12、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 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残 月仍挂天边。描绘出月色的清晰可见而非朦胧清淡。应选A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比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香菱才情横溢,却是薄命女子,终不幸沦落为粗俗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此时丈 夫薛蟠远在江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 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薛蟠虽然与她并无和谐恩爱之情份, 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所以, 诗中“月亮”蕴含着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注释中提到朱淑

13、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 吏,为丈夫冷落”,“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 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词中“月亮”蕴含着朱淑真空虚寂寞的情怀 及自我抚慰。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李翱传(宋)欧阳修宋祁李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始调校书郎,累迁。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常 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 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 臣请指事载功,那么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征,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 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讹

14、,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 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又条兴复太平大概曰:“臣闻定祸乱者,武功也;复制度、兴太平者,文德也。今 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内,假设遂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 迩;改税法,不督钱而纳布帛;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蕃戎侵盗;数引 见待制官,问以时事,通壅蔽之路。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兴。陛下既已能行 其难,假设何而不为其易者乎?“再迁考功员外郎。初,谏议大夫李景俭表翱自代。景俭斥,翱下除朗州刺史。久之,召为礼部郎中。 翱性峭皱,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见宰相李逢吉,面斥其过失,逢 吉诡不校,翱恚惧,即移病

15、。满百日,有司白兔官,逢吉更表为庐州刺史。时州旱, 遂疫,逋捐系路,亡籍口四万,权豪贱市田屋牟厚利,而篓户仍输赋。翱下教使以田 占租无得隐收豪室税万二千缗贫弱以安。入为谏议大夫,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后历迁桂管湖南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 卒。翱始从昌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故有司亦谥日文。(节选自新唐书李翱传)【注】大氐:大抵。行状:品行,事迹。牒:文书。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 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16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2)屏邪佞而不迩().结合文意,为以下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又条兴复太平大概曰()A.按照条例B.整理条

16、款C.有条理地D.分条陈述(2)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A.确定的事实B.随意的事件C真实的记录D.信服的消息.第段画直线局部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翱下教使以田占租无得隐收豪室税万二千缗 贫弱以安.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17 .对第段画曲线处的记录,有人认为不合情理,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18 .本文第段在旧唐书李翱传中没有出现,请联系下面的材料,探究欧阳修 在新唐书李翱传中加入此段的原因。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那么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 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

17、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 不以为狂人,那么以为病痴子,不怒那么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 不得忧,可叹也夫!欧阳修读李翱文【1621题答案】【答案】16.叛逆、逆反 .靠近、亲近.( 1) D (2) C17 .翱下教使以田占租/无得隐/收豪室税万二千缗/贫弱以安.但写这些文章的,都是他的部下和学生,随意吹捧,为文章漂亮不顾情理。18 .不同意,第段画曲线处写出了李翱的性格是严厉耿直的。自己有能力却不受重 用,在拜见宰相李逢吉时,就当面指责他的过失,这符合李翱耿直的性格。而指责完 宰相后,宰相不理会他,又因自己还是朝廷官员,在宰相之下,担忧自己遭到报复, 所以又气又怕,就请了病假

18、。这很符合李翱的性格和人情道理。19 .原因:悲叹当今官员在其位却无忧国之心,还不让别人忧虑国事;希望有像李翱 一样忧虑国事的人出现。【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逆:叛逆、逆反;句意:只记载他倒盖司农卿印追回叛贼军队。(2)迩:靠近、亲近;句意:排斥且不亲近奸邪、阿谀的臣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条:分条陈述;句意:他又分条陈述复兴盛世的大政方针说。(2)信:真实的记录;句意:这样就能将真实的记载传给后人了。【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李翱下令按田地收税,不能隐瞒,收了有权势人家一

19、万二千贯租,穷人 得以安居。“翱下教使以田占租”,“使以田占租”是“下教”的内容,在“占租”后断; “无得隐”是前面“以田占租”的补充句,在“无得隐”后面要断;“收豪室税万二千缗”,“收”是谓语,“豪室税”是宾语,“万二千缗”后置定语, “万二千缗”后断;“贫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翻译为“穷人”,作主语,在“贫弱”前断。【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有:“为”,写;“状”,文章;“故吏”,原来的属吏、部下;“苟言”, 不实之言。【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段画曲线句大意是李翱他生性严厉耿直,争论时不让步。没有能当大官,他生气 无处发泄,拜见

20、宰相李逢吉时,就当面指责他的过失,李逢吉假装不理会。李翱又气 又怕,就请了病假。有人认为不合情理,结合全文,其实是比拟合情理的,李翱自己 有能力却不受重用,加上性格耿直,所以在拜见宰相李逢吉时,就当面指责他的过失, 可是宰相不理会他,越想越气。又因自己还是朝廷官员,又是在宰相之下地位较低的 小官员,担忧自己遭到权贵的报复,所以很害怕,就请了病假。当然如果同意不合情 理,可强调李翱的正直品性和忧国之心,言之有理即可。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和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欧阳修这段话的大意是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 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

21、!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假设有 一个像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 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 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 国家之事,可叹啊!本文第段主要是李翱分条陈述复兴盛世的大政方针,在旧唐书李翱传中没有 出现,而欧阳修在新唐书李翱传中加入此段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悲叹当今 朝廷的官员在其位却无忧国之心,还不让别人忧虑国事;二是希望有像李翱一样忧虑 国事的人出现。参考译文:李翱的字叫习之,他考中了进士,开始任校书郎,屡次升官。元和初年,任国子博士、 史

22、馆修撰。他常说史官记载历史事件不真实,就建议说:“一般人们的事迹,除非很 好、很坏大家都知道,都是找人调查的。人们不全知道,就找记载他生平事迹的文章。 但写这些文章的,都是他的部下和学生,随意吹捧,为文章漂亮不顾情理。我请求根 据事迹记载功劳,是非容易看清楚。例如写魏征,就记载他劝谏的话,足够说明他说 直话;写段秀实,只记载他倒盖司农卿印追回叛贼军队,用笏板打朱讹,足够说明他 忠诚勇敢。不这样的话,希望命令考功司、太常寺、史馆不要接受。这样就能将真实 的记载传给后人了。“下诏同意了。他又呈上复兴盛世的大政方针说:“我听说平定叛乱靠武功;恢复制度,使天下太平 靠文治。现皇上已用武功平定了国内,如

23、果接着革除弊政,恢复高祖、太宗皇帝过去 的制度:任用不疑心忠诚、正直的臣子;排斥不亲近奸邪、阿谀的臣子;改革税制, 不交钱而收布和丝;禁止进贡,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增强边境兵力,抵御异族侵略; 勤召见待制官,问当时政治情况,了解被隐瞒的情况。这六条是治理的基础,太平盛世的根本。皇上已经做到了其中困难的,为什么不做其中容易的呢? “他两次升官后 任考功员外郎。当初,谏议大夫李景俭推荐李翱取代自己。李景俭被贬官,李翱也被贬为朗州刺史。 很久以后,才被召去任礼部郎中。他生性严厉耿直,争论时不让步。没有能当大官, 他生气无处发泄,拜见宰相李逢吉时,就当面指责他的过失,李逢吉假装不理会。李 翱又气又怕,就

24、请了病假,过了一百天,有关部门提议免去他的官职,李逢吉改命他 为庐州刺史。当时庐州天旱,又发生了瘟疫,路上都是逃避捐税的人,逃亡了四万人, 有权有势的人贱价买田地、房屋得暴利,但穷人仍要纳税。李翱下令按田地收税,不 能隐瞒,收了有权势人家一万二千贯租,穷人得以安居。后进京任谏议大夫,知制诰,又调任中书舍人。历任桂管、湖南观察使、山南东道节 度使,后去世了。他当初跟着昌黎人韩愈写文章,语句、意境质朴、隽永,被当时人 推崇,因此有关部门赐谥号叫文。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留耕堂记(宋)叶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 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

25、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 语者所能窥也。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那么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 焉;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 不惧,已多而犹缺乏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假设是那么诚不可禁已。虽然, 其留者那么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 无惭焉可也,不然,那么货虽留而心缺乏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 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 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

26、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 侧履,非礼不动,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 留也。假设夫由是以致其用,那么犹外物也哉!20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词语是()A. 以 B. 而 C. 于 D. 诸23 .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4 .以下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对人们来说,对葛君来说,对葛君来说,对人们来说,对人们来说,对葛君来说,对葛君来说,对人们来说,只是身外之物了。 只是身外之物了。 只是身外之物了。 只是身外之物了。A.像这样由此到达的功用思想, B.像这样由此产生的和谐气氛, C.至于由此带来的

27、实际的功用, D.至于留耕堂留给后代的启发,.评价“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思想意义。【2225题答案】【答案】22. A 23.感叹句“可叹啊”承接上文,作者对中国传统中个人为了家族、 子孙的物质生活而费尽心力地谋求产业,感到非常感慨、无奈;但同时用“诚不可禁 已”,肯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具有思辨色彩;为后面论述“货”与“心”的并存关 系(相匹配)作铺垫。(或为后面论述假设获取财物保有良心那么“无掺”,而失去良心 那么不仅不能保存货还可能祸及子孙做铺垫) 24. C.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原指的是人们在满足自身物质愿望之外,只留一点 产业给后代;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留给子孙的产业

28、不在于多少,而关键在于取 得产业的心术要正,要将雅正、无争的思想流传下去。即使财产没有留下来,心可以 留下。更是通过葛君留与后代的物质产业极少,但寄寓其中的明达礼义、安贫乐道的 家风、美德恰恰是子子孙孙可以不断继承的精神财富。这些丰富的含义在物质至上, 重视留下物质遗产忽视精神财富的当下,依然有现实意义。只有重视道德修养,才能 抵抗物欲对心灵的侵蚀,不断完善个人的人格素养,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 整个民族的软实力。【解析】【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今葛君自得遂取口名堂”意思是,如今葛自得君就拿来给他的堂取名。“取”,拿 来,“名堂”是“给他的堂取名

29、”,这是两个动词短语,中间需要一个连词连接,表 目的关系。“而”表目的关系时,一般连接两个句子;“于”和“诸”都没有此用法。 只有“以”符合。应选Ao【23题详解】不同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嗟夫!假设是那么诚不可禁已”意思是,唉!如此看来那就确实不能禁止人们对财产的 追求了。内容上,“嗟夫!”是一个感叹句,上文指出“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 私其求”的现象,乃是“所留不止于一身”的人之常情,此感叹句承接上文,表达作 者对中国传统中个人为了家族、子孙的物质生活而费尽心力地谋求产业,感到非常感 慨、无奈。而“假设是那么诚不可禁已”又肯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样使作者的观点具 有

30、思辨色彩,更有启迪意义。结构上,这句话总结出“假设是那么诚不可禁已”,然后以“虽然”转折,提出了 “其所 留者那么必与是心俱”的观点,后面论述“货”与“心”的并存关系。可见,划线句起 到为后面论述做铺垫的作用。【2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夫由是以致其用,那么犹外物也哉,“假设夫”,至于;“致”,带来的;“用”, 实际的功用;“犹外物也”是“对葛君来说”,符合其“寡愿少取”的为人处世之道。 应选Co【2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取自增广贤文,这是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教导 子孙后代要十分珍惜土地,勤劳躬耕,节俭持

31、家,自食其力。“方寸地”,一寸见方 的地方。这里的“方寸地”是比喻,指的就不是土地,而是人心,是心态,是人的素 质,人的道德修养。“留与子孙耕”,即为人处事“留有余地”,遇事为对方或别人 的利益多考虑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 之事”。“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深意是:取得产业的心术要正,要将雅正、无争的思 想流传下去。即使财产没有留下来,心可以留下。与其为富有仁、刻薄成家,将田连 阡陌的产业留传给后代,不如以忠厚之心传家,让子孙在小块田地中自食其力,辛勤 耕种。本文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作为立论的依据,记述了葛自得以这句谚语作为 堂名的始末,着重阐

32、述了为人处世宅心忠厚、寡愿少取的道理。提出了 “广欲莫如少 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的主旨,并以葛君之子为例,劝戒人们的忠厚传 家。这在“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的社会里,有一定的启迪人心、劝善惩恶 的教化作用。联系现实理解,不能只留给子孙后代物质遗产,更要重视留下精神财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参考译文:“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在孩童时,听到乡村里传诵这句谚语,就已懂得 它的义蕴;长大后外出四处游学,所到乡里没有不用这句话来相告劝勉的。如今葛自 得君就拿来给他的堂取名,大概是这句话意义质朴而劝勉戒惧的作用深刻,恐怕不是 一般话说得漂

33、亮的文士所能窥见的。大凡一个人的衣食、居处、嗜好所需,只是满足他本人,那么他所留存的就为数不 多了。然而,人们的思想为家庭所迫促,觉得没有为之积余什么;受保护子孙的感情 所牵制,觉得没有为之置什么产业。土、农、工、商各行备业的人,朝朝暮暮经营追 求,各自拚命用务,各自私有所追求的,即使危险也不惧怕,已经很多还不满足,都 是因为他所留存的不止供给他单独一人的缘故。唉!如此看来那就确实不能禁止人们 对财产的追求了。尽管如此,人们所留存的就必须要和这良心在一起。如果不违背良 心,方法也不悖谬。即使田地连片相接,谷物的容量象山一样堆积,但在自己方寸之 小的心里审度一下,没有什么惭愧的,这也是可以的。要

34、不是这样,财产虽然留存了 而良心却没有一起留存下来。那么,这财产留给家庭,家庭不能承受;留给子孙,子 孙不能保有。甚而至于遭到刑戮杀身之祸,或者遭到水火灾害被盗被劫,过不久回头 看看财产的丧失,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欲望大不如获取少,贪图多不如少追求,有所 得不如少争执。这样,财产虽然没有保存遗留下来,可是良心却足以留存给子孙。这 句话难道只是对乡村的人来说的,而士大夫却偏偏不是这样呢!葛君的宅基地只有几亩,没有高墙大屋的住宅,桑麻果树,也隐约可数。有二子, 行为和文章相称,恭谨谦逊,不符合礼的事不做,过着草衣木食的清苦生活,却以自 己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为乐事。这样,才知道葛君方寸之小的心地的作用是

35、无穷的,而 他留存给子孙的也不同于人们所留存的。至于人们从葛君的留耕堂中得到的功用,对 葛君来说,犹如身外之物,只是人们自己的事啊!三、写作.作文。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 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26题答案】【答案】例文:莫让重复变得脆弱2022年的春天,一场前所未遇的疫情突袭了我们的城市,本不用担忧的重复生活转瞬 即逝。一日三餐已很难保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也停止了,代代相传的清明 祭扫也只能等到冬至了。平日几乎让人无感

36、的重复的生活,竟变得极其脆弱。重复的 生活似乎是一成不变的,哪里料到它会猝然消失?可是,世间几乎没有重复的生活,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重复中是有变 化的。可是,这样的客观存在,未必人人都能看清楚,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清楚。 因此,重复生活更多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与意识中。我们错过的只是大体的重复, 局部的具体变化一直持续着。你看,谁家会天天吃同样的饭菜?总想着今天吃肉,明 天吃鱼,后天吃虾。即便是蔬菜,那也是青菜、韭菜、菠菜轮着换的。我们在一天天 的重复中追求着变化,既享受着重复带来的平安,又尝到了变化的乐趣,因为我们能 在重复中积极寻求改变。然而,还是有人身陷重复不自知。“日出而

37、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工作方式的 重复。我们的职业有较大的稳定性,但工作的内容是不太一样的。即便是流水线上的 装配工作,那也是有熟练程度的差异的。师傅与徒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个层次。可是,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很多人并不重视。一年到头,甚至一辈子,就是简单机械地应 付工作,连自己都觉得厌倦乏味。我们过于享受重复带来的安逸,而忽视改变、创造 的希望,而这种改变恰恰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不能在重复中懒于 改变。绝对的重复不存在,浅薄的重复不可取。古老的习俗是传统的继承,是价值的认同, 更是人心的凝聚。文化是在继承中开展的,但继承不是一味地重复,需要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也需要结合时代

38、的开展做出相应的变化。既不能轻易地抛弃,也不能绝对向 前看。可是,我们不太愿意在重复中下功夫,总是急于去创造新的文化。殊不知,很 多的创新在传统中都有足够的存在,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研究。这样看来,认认真真地 重复过去,是我们很好地面对未来的基石。重复是生活的底色。我们要重视重复,更要在重复中积极地寻求变化。盖伊是名干了 几十年的地铁售票员,他发现来买票的人都苦着张脸,便贴了一张字条在窗口:请给 点微笑,这活儿已经够辛苦了。果然,如他所愿,买票的人看到这张字条,都会心地 笑了。他的重复的生活有了新的模样。可是,那些刚刚笑过的人们转头又走进了同样 的闸口。我们还是学学盖伊,在重复的生活里,来点积极的

39、改变,给点微笑,给别人, 也给自己。【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或者说短语)非常清晰,那就是“重复的生活”。一上来,就说 “生活重复”;然后用“如”引出三个例子;最后的写作引导语再次确认讨论对象“重 复的生活”。这里要防止把“重复的生活”扩大为“重复”。这个题目的要点之一在 于,举出的三个例子指向不同的层面。“一日三餐”的重复,是生存层面的物质摄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生活方式层面的作息规律;“古老的习俗代 代相传”,是文化传承层面的仪式强化。而这一切,最后还要落实到“生活”这个关 键词上。这也就是说,虽然题目说的

40、是“重复的生活”,但是重复不仅仅是在个体的 层面,还在群体的层面;不仅仅是在物质的层面,还在精神文化的层面。这一点要想 把握好,很考验平日的积累。此外,对于“重复”本身,也可以有深层次的理解:重复的生活只是生命的躯壳,是 抽离掉人生里种种价值后的极简形态,犹如木心诗中立于旷野中的一株枯树,蕨蕤、 风华、零落的时态尽数消散,只见得生命本真的模样,那是一种无论世事、河山如何 移变,人始终能够“活着”的智慧;是动乱归于寂寞的终点,更是生命勃发的起点, 始与终之间的万般变化,才是人立于天地,心怀期冀的所在。从利弊的角度来讲,“重复的生活”的弊端比拟容易把握,比方消弭意义,形成思维 定势、遏制创造性等。

41、考生可调动的材料也相对丰富,比方马孔多式的重复,比方西 西弗斯式的重复,比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史观下的群体生活等等。但是问题不 是这么简单,难道“重复的生活”就没有益处吗? 一日三餐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存,这 种重复是必要的。作息的重复会形成生活的规律,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习俗在代代 重复中给予个体以平安感、归属感,培养了文化的认同。而且不存在没有变化的重复, 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其内容可以变动;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可 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不断创新。所以说重复中也蕴含着创造的种子。 所以,像这样的作文题,题目给定材料中的例子本身就具有很深的内涵,写的时候, 最好不要

42、丢开不管,自顾自去写别的重复。应该养成读透材料、用足材料的习惯。 立意:1 .重复中透新变。2 .重复有利也有弊。3 .有时候重复能给我们平安感和归属感。B. “集腋成裘”指积少成多,多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此处用来形容坏习惯,感情色 彩不当。D. “多如牛毛”形容极多。此处修饰对象为“学术名家”,数量不可能太多,成语使 用不恰当。应选Co【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的能力。根据上文主语“北京冬奥场馆群”可见,陈述对象应是冬奥场馆,只有以“场馆 设施”为主语,故排除CD。提到的“场馆设施,赛后将如何利用“,与中举例夏奥会场馆闲置而引起对冬奥 会场馆云影问题的思考联系紧密,应排

43、列到一处。都是谈“影响”,是对“区域联动开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对“当地乃至 全国人民的生活”的影响,从顺序来看,应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即。最终排序为“”。应选Ao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思维的两种速度丹尼尔卡内曼访谈问题1:根据您所认为的,我们拥有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 的模式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卡内曼教授:这两个思维模式是互补的。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 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 如果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 二。模式二更复杂,他控制着思维和行动。

44、和模式一不同,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 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比方,o模式 二的运作需要努力,得让自己成为行为的主导人,“是我在行动,是我在思考” 问题2: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卡内曼教授:我不知道模式一是不是“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但是它确实简化了 现实,只是时不时会造成认知偏误,而模式二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认为有些事情是 错的,或者我无法理解相对论,那得归咎于模式二的运作失败。我对模式一的理解是: 它是一个情感模式、是一种自动产生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目的,是完全主观的,不管 在模式二的运作下接受不接受它,都没有关系。模式一除了是情

45、感,它还有更多的属 性,它与我们对生活的诠释、认知,以及我们大局部行为紧密相关。模式二,不仅仅 是一种思维,还确保着人们的控制力,这也很重要。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卡内曼教授:当我们在发生问题而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时,或者在矛盾的两端进退两难 时,或者必须违背逻辑和行为规那么,甚至处于惊诧的状态下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全神 贯注,思维过渡到模式二。但模式一和模式二并不会突然互相转化,因为我们大脑中 有一块专门掌管矛盾的区域,让这两个模式之间有一个持续往来的通道。问题4: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卡内曼教授:我想模式二并不隶属于一个特殊的区域管理,尽管它和前额叶有联系。

46、我不想展开这个我知之甚少的话题。问题5: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 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卡内曼教授: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把一切脑子里闪过的事物 说出来,就像小孩似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醉酒的状态,这就是模式二被弱化之后的 效果。因此,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动物的情感生活很先进,但我 觉得它们并没有模式二的约束。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 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问题6: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卡内曼教授: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 能

47、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 就像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的台阶时,突然想到答案的情况。问题7:您说模式直在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会不会讨厌偶然事件的发 生?卡内曼教授:确实,人生来讨厌一切不确定的事物。但说实话,我们其实认不清什么 是偶然性。因为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创造历史、解释我们周遭世界的过程之中,这就是 模式一的伟大之处。至于模式二,那么是让人类更有意识,并采用模式一的成果。问题8:心理病理学中遇到的挑战是两个模式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运用了过多 的模式一或模式二,就会引发一些问题吗?卡内曼教授:当然,如果我们长期地去自我批判,直到

48、自己失能,那我们就是模式二 使用太多,无法控制模式一了。模式一也会有病态的问题产生,比方强迫症。模式一 能快速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模式一不仅驱动我们去开车,也决定了我们的口头 禅,决定了我们自己看待外界的视野,它是我们高度整合的记忆,也是我们所创造的 历史。这一切都不是模式二处于主导地位的结果。注丹尼尔卡内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4.以下对“模式一” “模式二”的特征描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模式一是快而直接的,模式二是慢而间接的。B.模式一是完全自动的,模式二是需要努力的。C.模式一是属于情感的,模式二是属于理性的。D.模式一是零散思考的,模式二是整合思考的。5 .如果让你在问题1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