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师说》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师说》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师说导学案批注1:我的想法是,不分预习和正课,把本文需要学 习的内容都写在学案上,让学生先自学,学成学习任务, 正课时再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完善、提高。落 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批注2:批注1:我的想法是,不分预习和正课,把本文需要学 习的内容都写在学案上,让学生先自学,学成学习任务, 正课时再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完善、提高。落 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批注2:第一课时I课文预习学习任务:1 识记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根据课下注释读课文,读准句读。3 .初步翻译课文,圈画出重点文言现象。批注3:核心素养是不宜分割的,是教师
2、备课时要有的 意识,不宜作为单独的教学任务。下同。【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任务1:阅读下面的文段,编写一段文字,印在韩愈的名片上,不超过100字。(或 是“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段介绍韩愈的话,写在笔记本上,不超过100字J目的是增强 驱动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梳理知识的习惯。下面的内容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这 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这些内容,既要让学生识记这些知识,运用这 些知识,体现课程特点“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1)“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 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
3、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 体。(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 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二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3)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 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 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 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
4、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 的基础。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 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批注4:这段文字放在这里没问题。但我认为这段文字 也是很好的朗读任务的情境设计。可放在下一个任务中。(4)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 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一一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 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批注5:建议在研讨文本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写作 目的有关的句子后,都是投影此内容加深学生对本文的 埋解,并埋解韩愈“言之
5、有物”“惟陈言之务去”的主 张。故在此可不用学习。(3)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监。上层土族子弟无论德、行、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而 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之中唐时代有增无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 国子监任教,他对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疾,写下了这篇文章。当时是写给他的学生李 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他不顾世俗、 独抒己见的精神。【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活动2:根据课下注释读课文,读准句读,圈画出重点文言现象。学习任务二:“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
6、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 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一一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 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请你反复诵读本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韩愈散文风格 特点的语段,读给其他同学听。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重音变化,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 特点。学习任务三:初步翻译课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亦可直接把挖空训练粘上)要求:(1)在文中圈画出重点文言现象,写在笔记本上。(2)标记好读不懂的句子,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小组长于下一节课前将小组内不能解决 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其他任务同上精神处理即可,批注6:可作为学案一部分。仅供参考。4 .梳
7、理“而” “其”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活动3: 学习任务:L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重点文言现象。2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 .点燃学生树立尊师重教思想的热情,古为今用,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任务一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文创作要关注时代、 有针对性。学习活动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 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学习活动2:学生展示圈画的重点文言现象,并翻译。学习活动3: 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
8、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 佳作一一师说?【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他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 学习任务二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 条件。学习活动4第4段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 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明确】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三段:圣人无常师概括为:古人从师之道一一古之学者必有师旦无常师学习活动5学生展示第1段、第3段圈画的重点文言现象,并翻译。学习活动6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明确】择师的原则: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习任务三 本单元的文章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 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学习活动7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 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 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明确】社会风气一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观点“今众人”“耻学于师”“愚益愚”1“古圣人”“从师而问”“圣益圣”2于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理。于其身耻师大遗止反犯3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9 丁匕
10、证了从 师学习士大夫之题日师日弟 子群聚而笑 之智不及巫医 乐师百工之 人的重要 性。批注7:活动太碎,能不能以完成对比论证那样的表格 的形式,把以上要讲的内容一块设计进去,让学生在展 示学习成果时,让学生讲讲就行。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学习活动8学生展示第2段圈画的重点文言现象,并翻译。学习任务四 读完本文,我们不仅被作者那纵横裨阖、充畅雄肆的气势折服,更为韩愈敢冒 天下之大不旌,疾呼“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点赞。学习活动9这篇文章虽然说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 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试说说
11、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 鉴作用。(1)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 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 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2) 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 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 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 呢?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
12、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 让中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审美鉴赏与创造】第三课时写作议论要有针对性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 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 习中国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依照以下步骤,构思、写作这篇文章。1 .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选出一个“新的难题”。提示:扣住“新说”的“新”、“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当下”等表述,思考所选难题是 否符合写作任务要求。2 .针对这个难题,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是什么?提示:(1)可从所见所闻、个人学习经验等方面梳理相关方法;(2)可从读者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3.想一想,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有哪些收获? 此外,在运用方法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