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122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6634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1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1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1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122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庆市文旅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谋划2021年12月22日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2018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 文化强市建设与全域旅游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文化旅游融合开展活力显著增强。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到位。局属事业单位从12家整合到8家, 相关职能得到整合优化。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市、县两级完成六大领域执法职责和人员队伍整合。获批国 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连续两年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连获省旅游 平安先进单位,2019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 报表彰。(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构建。

2、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37万平方米。总投资3.767亿元, 40034平米的安庆博物馆建成运营;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国家 一级馆;115个文化站获评全省等级站,建成1479个村级综“扫黑除恶”工作。今年来,全市共出动检查人次16643人 次,检查经营单位10030家次,立案查处36起,移交司法 机关3起,警告105起,罚款人民币16.134万元,责令改正 14家无证经营单位,关停无证KTV4家,公开销毁邪教宣传 品14份、邪教电子音像设备5个。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 队在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办理培训班上作经验 交流;安徽天柱山旅游开展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质 量奖提名奖;安庆市

3、五千年文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 为2020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9家公司(单位)被认 定为2020年度全省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及软件正版化 示范单位。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文化旅游融合开展广度深度不够, 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缺乏;二是现有基层文化旅游设施薄弱, 公共服务配套缺乏;三是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不够,高原高峰 有待突破;四是文旅行业人才队伍缺失,需要加强梯队建设。建议:一是优化政策资金支持,延续市级文化旅游产业 开展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加强文旅系统干 部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文旅局干部职数,鼓励多渠道多方 式引进专业对口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业

4、管理水平。h今后五年工作谋划一是加快打造安庆文化“拳头”产品。加快挖掘古皖文 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的当代价值,丰富安 庆文旅高质量开展内涵,提升安庆文旅产品的魅力和竞争力。 加大对历代名人故居、名人题刻等保护修缮利用力度,加快 名人诗词、书画作品的挖掘整理,保护再现一批实景地。突 出以黄梅戏艺术传承开展为重点,按照“以商养文、文商结 合”的思路,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创 作展演优势,招引社会资本开展线上线下营业性演出、动漫、 影视等黄梅戏文化新业态,不断推出艺术精品力作,不断培 育领军人才,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开展中焕发新活力。二是加快打造山水“拳头”产品。“树上的鸟

5、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是皖西南风情的最好写照。目前全市共有 A级旅游景区66家(其中5A级1家:天柱山,被地质界誉 为“地球泄密者”;4A级21家),数量全省第一,潜山市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创立的还有3个县区,太湖县梅 河村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们将突出以“双 招双引”为抓手,围绕山水寻秘、戏曲寻根、文化寻源、康 养寻福、乡愁寻美五大旅游板块资源,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 配套设施完善,打造一批核心景区。三是加快构建“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全域旅游开展 格局。加强旅游线路规划,以安庆古城和天柱山风景区为“制 高点”,将散落各处的文化旅游要素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 面,完善丰富

6、“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精品线路体系。积极 规范旅行社市场开展,推进境内外知名旅行商与本地旅行社、 重点景区景点开展营销合作,将精品线路转化为高品质旅游 产品。四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提质升级。提升太湖、 岳西、宜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推进“四级联建”创立工作开展,创立一批旅游名镇、特色 旅游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开展A级景区质量提升整治和 品牌创立,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加快做强文旅产业。推进旅游精品民宿开展。认真 抓好旅游民宿开展总体筹划、地方标准实施,坚持示范带动, 以山庄避暑、农事体验、乡愁寻梦、静修康养等主题,建设 潜山、太湖、岳西、宜秀环大别山民宿产业带,

7、打造一批各 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和产业集群,丰富旅游开展业态。 结合文博单位和非遗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引进社会资本或市 场主体,开发文创产品,化无形资产为有形产业,推动文化 遗产在文化产业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打造一批文旅 产业开展平台,推进安庆文旅投资集团公司组建,推进历史 文化街区和小镇,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企业。五、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一)着力加强安庆文旅“双招双引全面普查安庆 山水人文资源开发现状,编制完善全市文旅招商工程库,统 筹开展招商工程推介和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引进社会资本市 场化开发文艺精品、文创产品、旅游业态,参与推进安庆文旅 投资集团公司组建,综合开发运营文旅资源

8、,构建文旅资源 市场开发机制,激活高质量开展动力。(二)着力提升安庆文化产业。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引导支持国有文艺院团发挥创作展演优势,聚焦“喜迎党的 二十大”主题,新创一批优秀黄梅戏大戏、小戏,实施黄梅 戏36本大戏复排工程第三批剧目复排,推进岳西高腔、文 南词、弹腔、太湖曲子戏等濒危剧种和桐城歌、怀腔、龙腔 等地方戏曲声腔的保护传承。认真实施安庆市黄梅戏保护 传承条例,推进城区剧场建设,精心办好2022年安庆“十 一”黄梅戏展演周、全市小戏展演和稀有剧种(声腔)展演。 招引社会资本开展线上线下营业性演出、动漫、影视等黄梅 戏文化新业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三)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

9、用。跟踪推进振风塔塔 刹修缮、“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修缮、“陈独秀、陈延年、 陈乔年故居旧址“复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等重点文物 保护工程建设;推进陈独秀墓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实施; 扎实抓好国保、省保等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深入推进文物领 域三项治理行动,持续做好文物平安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级 (安庆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立。开展戏剧文化等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编制实施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编 制,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和应急广播年度建设任务。结合文博 单位和非遗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引进社会资本或市场主体, 开发文创产品,化无形资产为有形产业,推动文化遗产在文 化产业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

10、四)着力提升旅游产业。聚焦安庆“山水、戏曲、研 学、康养、乡村”五大板块旅游资源,突出以“双招双引” 为抓手,纵深推进旅游业开展。一是建设全域旅游新工程。 围绕安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人文资源挖掘,以安庆古城和 天柱山风景区为“制高点”,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建设一批山 水人文景观景点,指导推进“512”重点旅游工程建设,丰 富开展全域旅游业态。二是推进旅游精品民宿开展。认真抓 好旅游民宿开展总体筹划、地方标准实施,宣传推广4个民 宿示范村建设做法,以山庄避暑、农事体验、乡愁寻梦、静 修康养等主题,建设潜山、太湖、岳西、宜秀环大别山民宿 产业带,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和产业集群, 以民宿带

11、动全域旅游开展。三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提 质升级。提升太湖、岳西、宜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水平,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四级联建”创立工作开展,创立 一批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开展A级 景区质量提升整治和品牌创立,提升服务质量。(五)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旅游数字 化开展。加强与交通部门配合做好通景公路、风景道建设, 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自驾车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国家级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立,完善文化馆、图 书馆、博物馆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家书屋服务 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 “戏曲进校园”“戏曲名家走

12、基层”、乡村春晚、全市广场舞 展演、非遗展演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群 众文化活动走亲”、“城市阅读马拉松”和“城市阅读一卡通” 工程实施,推进全民阅读。(六)着力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建设管理。持续推进 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 新业态融合开展,开展全市广播电视奖、网络视听节目评选 工作,提高节目生产创作质量,依法监管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和网络传送机构,着力净化声频荧屏,确保广播电视平安播 出。认真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惠民工程。推进印刷发行业 高质量开展,开展示范实体书店认定,按时完成农家书屋出 版物补充更新任务,积极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 年儿童阅

13、读实践、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 读。加强广播电视电影和新闻出版物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 展。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6.8%);建成省级标准室内公 益电影放映点15个,室外放映点30个,每年开展电影公益 放映近2万场;全市188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施免费开放。 深入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四进活动近 万场。(三)黄梅戏艺术事业繁荣开展。新创黄梅戏舞台剧邓 稼先等22部,复排传统大戏牛郎织女等16部,新编 祝福等移植剧目4部;新创一句话等黄梅小戏100 余部,复排高腔龙女小度等稀有剧种剧目36部。邓稼 先获省政府社科奖一等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玉天 仙获韩国戏剧节

14、最正确国际剧目奖;黄梅戏鸭儿嫂入选 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全国现实题材及 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工程,并进京示范演出;黄梅戏 献船主创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集体接见。韩再芬、田 玉莲入选全国“名家传戏”工程。夏圆圆荣获第29届白玉 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吴美莲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余淑华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第九届中国(安庆)黄 梅戏艺术节受疫情影响,仍然有4省13市25家黄梅戏院团 34台剧目申报参演,近2万名观众走进剧场现场观看,246 万余人次线上观演。(四)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共计505处。其中,国保16处,省保92处,市县保397处。

15、 共计争取各类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7亿元,完成太平塔、 等50余处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全市8县(市、区)列入全 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常态化开展文物平安隐患排 查整治,持续推进文物平安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确保文物平安。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市共 有县级以上非遗名录25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30项, 市级43项,县级178个,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611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五)全域旅游开展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创立4A级旅 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8家、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村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特色旅游名镇11个, 省特色旅游名

16、村15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7个,省星级 农家乐608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43家,四星级农家乐196 家),等级以上精品旅游民宿25家,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旅 游民宿6家。新(改)建旅游厕所599座,实现3A级以上旅 游景区厕所全部达标,百度地图上线率到达100%。潜山市 在全省率先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全市66家A级 景区和109家旅行社,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旅游经济总体 呈平稳上升态势,总量稳居全省第三,2020年,全市接待入 境旅游人次2.5万人次,同比恢复6.1%;国内旅游人数 4267.88万人次,同比恢复56.78%;旅游总收入394.71亿元, 同比恢复50.71%。大力实

17、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全市通过乡 村旅游带动11.6868万人口脱贫,完成任务数居全省第一, 74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和96个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 全部脱贫出列。(六)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创新开展。全市共139篇作品 获省局广播电视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8个、二等奖43个、 三等奖78个。电视外宣在全省16个地市级台一直排名前三, 广播外宣在省内排名前五。电影事业蓬勃开展,农村公益电 影放映工程实施态势良好,先后建立了 137个农村电影固定 放映,作为全省农村电影亮点工程受到表扬;城市影院开展 迅猛,2019年全市票房收入达8000万元,较2015年翻了 3 番。新闻出版业开展迅速,全市现有印刷企业

18、719家,工业 总产值92.1亿元;出版物发行单位532家,出版物销售总额 5.53亿元。全市20家(次)特色实体书店共获得中央和省 级扶持资金157万元,共落实财政资金近1300万元,为全 市1298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约31万册。(七)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机遇,主动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常州文旅部门 对接洽谈,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文化旅游营销合作机制。 举办了 “美好安庆、迎客长三角”等数十余场全域旅游推介 会,美好安庆的整体形象更加鲜明。2019年,安庆市、天柱 山、花亭湖入选长三角十大“名城”、“名山”、“名湖”,中 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跻身长三角十大

19、会展。我市在京津 冀、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已与广州、楚雄、大 连等地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文化旅游对外开放翻开新局面。二、2021年工作总结(一)黄梅戏艺术传承开展有新成果。一是文艺精品创 作硕果累累。不朽的骄杨、女驸马等两部全国“百年 百部”入选作品创作生产,数量全省第一。新创太阳山上 献船等10部大戏,新创黄梅小戏16部。二是成功举办 第九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出席开幕 式并观看演出,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闭幕式文艺演出。16台剧 目参加了现场展演、12台剧目线上演播,近2万观众走进剧 场现场观演,线上观演246万余人次,接待游客616.2万人 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

20、广播电视电视台等50多家媒 体屡次报道了艺术节盛况。三是艺术人才培养名家辈出。韩 再芬、田玉莲入选全国“名家传戏”工程;吴美莲荣获第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我市第五朵“梅花”,也是安徽省5 年来夺得的全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余淑华入选2021年全国 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系全省唯一;黄梅戏作曲家陈 儒天、陈华庆和岳西高腔何庆云分别入选全省地方戏曲“名 师传戏”工程。(二)文化遗产保护有新突破。一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取得新成效。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会议,推进全市革命文 物工作。全市共12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全省首批革命 文物名录,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组织完成岳西王步文故居等 80余处革命文

21、物修缮和展陈提升工程,岳西县“初心与使命” 教育基地展陈馆、怀宁县邓稼仙生平事迹陈列馆建成开放。 太湖县刘邓大军刘家皈高干会议旧址、岳西县王步文故居活 化利用获2021年全省十大优秀案例。二是重点文物保护项 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组织完成了振风塔抢救性平安防范、临 时加固和防雷防渗水工程,组织报批塔刹维修设计方案,目 前经省文物局批复、市政府批准,塔刹维修已挂网招标,10 月底前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组织完成了 “陈独秀、陈延年、 陈乔年故居旧址”复建溯源和报批手续,纳入大南门整体工程 一并规划建设。安庆天主堂、太湖县远岫轩古民居、宿松县 贺氏启六公祠等11项国保省保单位文物修缮工程扎实推进, 全市1

22、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推进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基本 完成。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潜山痘姆陶器 烧制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目录;组织望江挑花、王河 舒席、地方戏曲等非遗保护、传承和参展;指导开展挑花作 品收集和展示、传承人培训、挑花元素文艺作品创作、产品 销售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三)全域旅游开展有新举措。一是旅游景区提质升级 加快推进。积极开展文旅工程招商引资,目前在谈工程10个, 签订框架协议1个。全市22个省“512”旅游重点工程,前 三季度完成投资27.85亿元。龙潭河景区综合开发工程被纳 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规划,成功争 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400万元。二

23、是全域旅游开展基础加快 夯实。在潜山成功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基础上,以太湖、 岳西、宜秀为重点,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等 待省厅验收。潜山市天柱山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镇,岳西县河图镇南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岳西县石关乡入选第一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三是精 品民宿开展加快推进。组织编制民宿产业开展总体筹划、民 宿地方标准和4个民宿样板村概念性筹划,推进一批民宿标 杆建设,全市共评出三星级民宿25家,向省厅申报了天柱 山海心谷、一品峰山庄等11家国家等级民宿。四是宣传营 销创新举措。推出推介皖山皖水黄梅情等20条旅游精品线 路,发布城区和大别山区两条红色旅游

24、精品线路。在央视节 目黄金时段投放安庆旅游形象广告,在合安沿江等高速公路 树立6块高炮广告,组织媒体开展宣传采风,先后在西宁、 武汉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制作推出了 “好戏安庆欢迎您”抖 音视频等,全媒体宣传推广安庆文旅,努力形成“白天看景、 晚上看戏”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四)公共文化服务有新提升。以国家级戏剧文化生态 保护区创立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水 平提升。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条件水平更加完善。全市村级综 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497个(覆盖率达97.65%),世太史 第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序时推进,完成望江黄梅戏龙腔展示馆、 宜秀区严风英故居修缮,建成潜山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保护 中

25、心、迎江区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图书馆并投入使用。二是公 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完成“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 园”“戏曲名家走基层”演出1800多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15717场,开展“看电影学党史”活动,放映党史教育影片49部3000余场次,为全市1298家农家书屋配齐了习近平论 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四种党史类书目。全市188个公共文化 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各类文化场馆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展览展 演、辅导培训、公益讲座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72场,参与人 次达120万人次;市图书馆设立街道社区、乡镇村、学校、 单位、社会场所等分馆32个,基层图书室(借阅点)58个。(五)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有新进展。一是广

26、播电视 事业加快开展。全面完成广播电视脱贫攻坚任务,有力推进 应急广播建设,建成大观区、迎江区、宜秀区、潜山市、岳 西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等8个县级、101个乡(镇)、 1027个村(社区)平台,9470个大喇叭(音柱)终端,在 疫情防控、防汛抗灾、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宣传作 用。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正积极推进。二是广播电视节目 播出质量持续提升。30部广播电视节目作品在全省2020年 度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作品)评选中获奖,其中一等奖9个, 13部作品获2020年度安徽新闻奖,4部作品获全省广播电 视季度优秀作品。在元旦、春节、“两会”、“64”、建党百 年、“十一”等重要时期,圆

27、满完成了平安播出保障任务。 三是新闻出版行业管理持续加强。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 有报纸期刊出版单位7家;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16家; 印刷企业719家,年工业总产值92.1亿元;出版发行单位 532家,出版物销售总额5.53亿元。组织开展了出版发行单 位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农家书屋活动,向50多个农家书 屋捐赠优秀图书共计2万余册。市县级公立医院完成正版软 件采购金额928万元。全市9家农家书屋、8名农家书屋管 理员分别被评选为2020年全省“百家示范农家书屋”和“百 佳农家书屋管理员在安徽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刊登“我的 书屋我的梦”活动征文作品615篇,书法、绘画、手抄报 作品229幅,其

28、中55篇作品入围全省优秀作品评选,1篇征 文作品被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公布为2020年优秀作品,系全 省唯一。(六)文旅行业市场监管有新成果。一是政务服务水平 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组织编制实施政务服 务事项清单,办结89件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见 面”审批。二是平安生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持续加强。 编印培训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指南,开展文化旅游行业疫 情防控应急演练,健全完善文化旅游系统和文旅企业应急救 援体系,全面落实文化旅游行业平安生产和常态化防控措施, 筑牢文化旅游行业繁荣开展底线。扎实开展平安生产专项行 动,突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和汛期暑期、中秋、 国庆、冬季等重点时段,排查整治文化旅游行业平安隐患167 处,深入推进文物领域“三项治理(行动)”,整改文物平安 隐患40余处,确保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平稳运行。三是 文旅市场秩序持续规范。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统筹加强 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等六大领域 市场监管,统筹落实行业疫情防控、平安生产、“扫黄打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