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长的四个阶段(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成长的四个阶段(25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类成长的四个阶段-第 24 页Dr. Montessori 认为,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必须先从大局着手。先对整体全貌有一个了解,再深入其中的细节。就像建房子,整体的构架建好了,不仅对枝节构建是一个指引,更重要的是知道最后结果的方向。带有目的性地学习,才会让结果事半功倍(怎么越写越像毛概了。)。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人类成长的四阶段吧!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人类的发展是一系列的重生”暗示着在四个阶段中,人经历着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六岁,称为幼儿期(Infancy);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岁,称为孩童期(Childhood);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称为青春期
2、(Adolescence);第四阶段从18岁到24岁,称为成年期(Manturity)。人类发展的第一时期,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这六年,处于此阶段的幼儿被蒙台梭利教授喻为“精神胚胎”。处于零到六岁的孩子处于敏感性时期(sensitive period),对“秩序”“语言”“感官觉知”“数学”及“礼貌”会产生特殊的反应与接纳能力。比如语言,一个六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三门甚至三门以上的语言。第一阶段又可分两个时期,从出生到三岁以及从三岁到六岁。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孩拥有成人截然不同的,或无法匹及的大脑。并且此时,婴儿对成人给予的刺激物较不为敏感,因此成人无法对这种大脑进行直接的影响。蒙台梭利教
3、授认为,“没有一所学校是为处于此阶段的儿童而建立的”。第一时期的第二小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此阶段的幼儿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但是“personality” 经历着巨大变化。试着比较一个人出生时的状态和六岁时的状态,也就是在零岁,孩子的大脑处于一无所知的“零的起点”,到了拥有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各类知识的智力。不难看出,在这六年间,一个孩子其实已经悄悄地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此时此刻,你是否疑问,这些转变(transformation)是如何产生的呢?后章节将详细探讨造物主赐予婴孩的神秘礼物-“吸收性心智”。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岁。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较为稳定是处于第二时期的儿童较为显著的特征。此阶段的孩子身
4、体开始强壮,不像第一阶段是那么柔弱。在生理方面,换乳牙,身高长高是较为明显的生理变化。(特别提醒妈妈们在孩子换牙时要多多用心,因为家弟就因为一不留神,最后一颗小牙歪掉了)在心理方面,道德与社会公正(moral and social justice)开始建树。喜欢抽象与推理事物,想象力强。好奇心强,how? Why? (温馨提示:带孩子一起探索,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答案会让孩子更加有求知欲哦)开始走出家庭与班级的活动圈,喜欢去更多未知的地方探索。(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动物园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出于6到12岁的孩子吧)多带孩子走出去,好好喂饱他们的好奇心吧!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
5、众所周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生理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突然想起了初中时的敬爱的物理老师形容蝌蚪到青蛙的变化叫;bian tai.)社会性开始增强,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并产生特殊的情感纽带。开始崇拜偶像hero worship,等等。(大家都是过来人,这些特征妈妈们可以回想自身经历去理解。)另外,心理脆弱,非常敏感,自信心不强也是此阶段孩子的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成人的理解与鼓励。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是青少年犯罪的多发阶段,他们想独立,想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社会观还未完善,容易偏激,做出触犯法律的时期。youku上那些初中孩子的暴力视频,让人看了十分痛心,也是我们作为未来孩子的教育者需要警戒
6、的。尚若在各个阶段根据孩子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功课,就一定不会那样不尊重生命的悲剧!第四阶段,从18岁24岁,盼啊盼,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啦!身心稳定,开始寻求一种“cosmic task”,我把它理解为回馈社会,实现自我的工作。离开了学校.单学习并未结束。How do you serve the world? What is your special gift? 带着这些问题,第四阶段的成人展开了“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的”的“life long learning”。吸收性心智-幼儿在呼吸中掌握语言在蒙特梭利早教中,有一个贯穿早教始末的重要理念,即“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这是
7、婴儿从出生到六岁特有的一种“能力”。查阅书籍,我发现很难为吸收性心智归纳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即便是蒙特梭利教授本人,也用了整整一本书来解释何为吸收性心智。关于吸收性心智,我个人理解为潜意识的学习能力。婴儿出生时没有记忆力,除了他在母亲体内所感知到的东西,比如声音,可以说,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一片空白。婴儿从出生的零起点出发,一年后,他突然开口说话了!从无到有,从0到1,是“转变”(Transformation)。它远远比从1到10的变化(Change)更关键更激动人心。正如人类可以让地球变得更好或更坏,却无法知道地球是怎样从无到有产生的。而人类的幼崽-婴儿,正从0到6岁,经历着最这样激动人心的“
8、转变”,而帮助他们实现从零到1转变的,正是蒙特梭利教授所提出的婴儿从0到6岁独具的“吸收性心智”。语言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区别。从婴儿的语言掌握过程来揭开“吸收性心智”的神秘面纱。人在婴儿期学到的语言叫做“母语”,它与之后学习的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正如我们说母语,不用“想”就可以说出来,但是其他语言却需要经过组织才能说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母语不仅仅是我们掌握的语言,更成为我们本身的一部分。举个例子。西餐中,沙拉是蔬菜水果+沙拉酱做成的,果蔬与沙拉酱是分离的。中餐用火炒制,油盐酱醋等调味品进入菜中,已无法分离。即便烧好后用水冲洗,味道也是冲不掉的,因为味道已经被菜吸收,二者融为一体。母语与我
9、们的关系就似中餐,而后学习的语言与我们的关系就似未经烹调的西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因为处于零到六岁的孩子,通过潜意识吸收周围环境给予的信息,环境给他什么他吸收什么。不经筛选,不管好坏,通通被吸收,然后储存在潜意识中有待显化。婴儿一开始听到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正如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他们说的话对你来说纯属声音,不具备任何意义。出生的婴儿也是如此,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却懂得其中的含义了!这是从0-1的转变,transformation!但是,这些单纯的声音是怎样被赋予意义的呢?在国外曾经对5岁左右的孩子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其中一人用“现在进行时”孩子讲一个故事,“There h
10、as a pig, his name is Timer. One day he goes to a park.”.讲完故事后,让孩子吧这个故事复述给另一个人,你猜发生了什么,这个五岁的小孩,用“一般过去时”复述了这个故事!There had a pig, his name was Timer. One day he went to a park.”.孩子不仅在学习词汇,也在学习语法。这是一种怎样的大脑啊!对于成人来说纷繁复杂绞尽脑汁的语法,儿童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毫不费力就掌握了!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孩子的大脑比成人的要低等(inferior)吗。零到六岁是人类掌握语言的敏感性阶段(sensitiv
11、e period)。赐予此阶段的儿童大脑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是成人大脑所无法匹敌的。掌握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呼吸一样简单。在蒙特梭利幼儿园,除了英语外,还设置了每天的法语课学习二外法语。不少儿童在周末时间根据个人爱好,或文化背景(Chinese bore in Canada)学习“三外”中文。选择在六岁前进行语言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儿童在六岁前处于语言敏感阶段,以及幼儿独具的“吸收性心智”。过了六岁,“那股火就灭了,西式沙拉和烹调中餐,就不是选择的问题了。”所以现在,要是那个朋友说起自己的外甥几岁,如果是六岁以下,我就会特别敏感,“他现在有学二外吗?”“嗯,好像没。”“抓紧时间,他只剩两年了!”
12、蒙特梭利教育源于意大利,经历100年多的历史洗礼。其教育理念被世界各国接受和传承。如今,蒙氏学校在中国大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参差不齐。为什么选择蒙氏早教,根据自己的学习从教经验和理解,我认为:“儿童是一个精神胚胎”,早教应该关注孩子早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的综合发展。蒙氏教育尊重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如行动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探索敏感期,社交敏感期,数学心智等等,为孩子提供符合他们身心的教育,从而使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得到全面的关照和发展。蒙特梭利教授,认为孩子出生以后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在能力。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时间表,让孩子按照自身的、自然的发展规律来成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如性格,
13、自我认知等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中国的成语“拔苗助长”的方式最终是摧毁。而关照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特殊的学习进度与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统一的填鸭式教育,蒙特梭利早教尊重孩子自身发展的时间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一点一点地发展他自己。做好自己的,我就是最棒的!孩子的自信不是通过比较而来,而是对自己的努力成果的肯定。这不仅仅是孩子认知的发展,更是坚毅性格的塑建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六岁前的性格塑造和对自我的认知,将成为孩子将来认知自己和世界的一部分,其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提到到蒙台梭利的特色,环境是不可不提的一部分。蒙氏理念之一:
14、零到六岁的儿童具备吸收性心智。这种心智使其不加筛选与评判地接受周围环境给予的一切。因此,儿童生活的环境给孩子带来了什么至关重要!儿童之家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一切儿童之家的设置,都是以孩子的角度为出发点。这个角度包括生理的角度和心理的角度。力求孩子能接触到的每一样的东西,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关照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良性成长的。教具领域覆盖生活技能,感官训练,语言,文化(科学,动植物,地理,音乐)和数学。每一个蒙特梭利教具的背后都蕴含这其教育的目的。通过独立的“工作周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延长孩子专注的时间,以及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快乐与内心的宁静中发展自我。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的责任也比较特
15、殊。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成一个观察者。因为教育的理念之一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需要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喜好,学习特点,学习进度,学习障碍,因此才能制定属于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孩子在发展自我的路上最自然地,愉悦地前进着。孩子拥有无限的潜能,作为教师需要看见这样的潜能,然后为孩子扫除障碍。Go beyond! 102%!蒙氏教育让孩子自然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我认为,优质的蒙氏教育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的最珍贵的礼物是:让孩子看见和相信自己的美好,用其创造未来的美好;给孩子的智力带来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在对的时间,孩子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特殊的敏感期能力,培养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
16、发自内心的兴趣。让孩子成为一生的学习者。蒙氏教育来自西方,所以教育理念里无处不蕴含着西方人对于人性的认知。培养独立的人格,尊重人性,并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所以,传承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精华,体会其中对于人性的尊重,需要时间和来自心灵的顿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共勉! 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维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所以,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藉由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显而易见的,在旧式教育和一些比较为人所知的教育型态里,孩子不被视为真正的人,在他生命最初的几年中,孩子往往被迫去适应大人的社会,因此,完全背离了孩子的天性。在这些教育型
17、式里,孩子只是一个“未来式”而非“正在进行式”;因此,在成为大人之前,孩子通常不会受到真正的重视。然而,像所有的人类一样,孩子本身也有他独特的人格。孩子美妙、有尊严的创造力绝对不能被抹杀,孩子纯真敏感的心灵,更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的照顾。我们不能只想着要保护孩子娇小柔弱的身体,不能只记得要喂孩子吃东西,要帮孩子洗澡,和帮孩子穿衣服。没有人可以光靠面包活下去,这句话用在童年生活上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物质在此阶段是最不重要的,而且,物质可能导致任何年龄的人堕落。受物质奴役的小孩和大人,都会深感自卑,尊严尽失。成人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并不适合孩子,因为孩子一向都被隔离在外,因此不了解大人的社会。由于孩子不知道
18、该如何适应这个把他摒弃在外的社会环境,因此被送到学校里学习,可是学校最后却往往变成孩子的监牢。如今,我们清楚的理解到,使用过时教学方法的学校,对孩子成长上所会造成的严重影响:孩子受到的不只是身体上的创伤,道德上也受苦。教育上的基本问题,就出在直至今日,性格方面的教育仍遭忽视。从其他方面来看,即使是在家庭里,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错误:每个人所想的都是孩子的将来要怎么样:没有人考虑到孩子的现在,而现在孩子要存活所需要的是如此之多。一般来说,现代的家庭完全着重孩子生理的需求:而用来断定孩子健全发展的准则,也只是看看孩子吃的好不好、身上干不干净、穿得暖不暖和以及玩的地方空气是否新鲜等而已。在帮助孩子健全
19、发展的一切所需里,最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内心的人始终隐而不见,孩子在我们面前表露出来的,只剩下他们为了极力维护自我所做出的负面行为反应,例如:哭泣、尖叫、不当的行为、害羞、不听话、说谎、自私和破坏东西等。如果我们认为这些自我防卫的方式,就是孩子的性格要素的话,那我们可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一但我们犯下了这个错误,我们会接着认定,我们有责任用最严厉的方法,来改掉孩子的坏毛病,所谓严厉的方法通常就是体罚。但是孩子的这些负面反应,往往来自道德上的缺失,或者有时候是精神上的失调,这两者的后遗症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童年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
20、道德的饥饿或精神上的疾病,都会对人造成致命的影响,其严重性不下身体的挨饿受冻。由此可知,儿童教育着实是人类发展教育里最关键的一环;正因为如此,我们肩上背负着重责大任,更必须小心谨慎地了解会泯灭孩子精神的原因,并融入孩子的世界。在大人数不清的规定教条下,孩子好像永远有犯不完的错。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几乎习以为常的毫不留情的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扮演一个比以往温和很多的角色。诚如美国文豪爱默森阐述耶稣基督的讯息所言:”童年是永恒的救世主,反覆地回到堕落者的身边,祈求把他拉回天堂。”倘若我们能够醒悟到,儿童保育是多么必要与迫切,我们就能为了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没有一个
21、孩子能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过平常的生活。在大人不停的监督下,在大人从不间断的教训及独断的命令下,孩子的发展受到了干扰和阻碍。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在萌芽过程中所有充满生命的力量奄奄一息,孩子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赶快和每一件事及每一个人脱离关系,得到自由的解放。所以说,我们必须停止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看守员的角色,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准备一个尽可能不受大人监督,不会被大人的命令压的喘不过气来的环境。然而,这个环境越是要符合孩子的需要,我们当老师的角色也就越得加以限制。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牢记住一个基本的原则给孩子自由,并不表示一点都不管孩子,或是对孩子不闻不问。对于孩子将会遭遇到的所有困难,我们给孩子的
22、帮助不应该只是被动的冷淡关怀:相反的,我们应该用细心和充满爱心的关注,来鼓励孩子的自我发展。况且,帮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也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因为我们必须创造的是一个新世界一个童年世界。一旦我们摆上孩子需要用的家具,我们马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活动有了出乎意料的转变。孩子做的每一件事瞬间都合乎我们的期望:他们非常和谐的相处在一起,也没有任何危险的意外发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对孩子来说,想活动的意愿要比想吃东西的意愿要强的多,我们之所以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不自然的环境中,缺乏让孩子活动的动力。如果我们能提供孩子一个适当的环境,我们将发现原本一个个嘟着嘴的小麻烦,一
23、下子都变成活泼快乐的孩子。一向有房子破坏狂之称的孩子,变成非常小心爱护身边物品的守护者:原来吵闹乱跑;的小家伙,全都变成安静又守秩序的好孩子。因为如果缺少一个;适合孩子活动的外在环境,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消耗。这时候孩子只好凭自己的直觉找可耗尽体力的事来做,藉此琢磨他的才能,现今,我们对那些专门为增进孩子智力发展所设计的学习材料都很熟悉。市面上可以找到一些设计优美、颜色明亮的小家具,它们做得很轻巧,孩子能够轻易的移动,如果不小心冲撞到这些家具,小家具会跟着应声倒下。所以孩子也不太会受伤。另外,因为这些小家具的颜色非常淡雅,一但弄脏了,孩子一下子就可以看的出来,就知道该把它洗干净了,孩子也因此顺便
24、学习到使用清洁剂和水的简便洗涤。孩子常常喜欢找一个他们最爱的地方,舒舒服服的待在那儿:而这些小家具因为重量很轻,任何突然的动作都会让它发出夸张的压挤声。渐渐的,孩子会比较注意自己身体的动作。一些玻璃或陶瓷做的小东西,也可以用来教导孩子:因为这些东西如果掉到地上破了,就再也没有了。而失去心爱东西的悲伤,就是孩子给最严厉的惩罚。一个孩子失去了心爱的东西,会非常地难过。谁忍心眼见一个孩子在碎花瓶前涨红着脸、哭得曦哩哗啦,而不去安慰安慰他?但是此后孩子有机会再拿其它易碎物的时候,就会尽力小心谨慎的走。给孩子布置有吸引力的环境当孩子犯了小错误的时候,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在一旁安静的观察,不加介入的话,本身
25、就会教会孩子。慢慢的,孩子会觉得他好像听见这些东西在跟他说话:“嗨!我是刚刚上好漆的茶几,小心哦,不要把我刮伤,也别把我弄脏了!”告诉他动作要小心。环境本身和物品的美感也可以唤起好动孩子的小心注意:因此,孩子用的每一样东西最好都能非常吸引他们。抹布最好准备很多不同的颜色,刷子用颜色鲜艳的,肥皂也应该有很多有趣的形状。吸引孩子想要摸摸看的东西,孩子自然也想学会怎么用:孩子会被色彩鲜艳的抹布所吸引,然后知道抹布是用来擦桌子的。同样的道理,孩子也学会刷子是刷衣服用的,洗手的时候一定要用肥皂。如此一来,每个角落都有漂亮的东西吸引他,教他如何使用。老师也不必再整天盯着孩子:“卡尔,把你的衣服刷一刷?”或
26、是:“约翰,把手洗一洗。”一个自动自发,自己绑鞋带、自己穿衣服、自己换衣服的孩子,从他的喜悦和成就感反映出了人性的尊严,而这是从独立自主得来的。孩子的工作 孩子在工作时得到的快乐,让他们做每一件事都热情满溢。他们擦门把的时候,会花很长的时间,把门把擦得像镜子一般亮;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像是掸灰尘或是扫扫地,孩子都一样小心翼翼。显然,鼓舞孩子的并非工作的完成,而是工作可让他们运用潜藏的精力:孩子能花多久的时间专心在做一件事情上面完全取决于他们体内还有多少的精力。反反覆覆的做同一件事情,不是孩子天生就喜欢的,但是在重复的当中,孩子熟能生巧。我们曾经看过一群非常小的孩子,他们会自己穿衣服、脱衣服,
27、自己扣扣子,自己绑鞋带、打蝴蝶结,他们还会把碗筷排得非常整齐,甚至会帮忙洗杯子碗盘。孩子旺盛的精力,不只让他们学会做很多的事情,他们还会用这些精力,帮助其他还不太知道怎么做的孩子。我看过一个孩子帮另一个比较小的孩子穿上围兜,还帮他绑鞋带。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把汤打翻了,另一个大孩子立刻帮忙把地板擦干净。孩子洗碗盘的时候,不光洗他自己的碗盘而已,他也会把其它的脏碗盘一起洗干净:当孩子帮忙摆碗筷的时候,他会把其他人的碗筷也都摆好。而且孩子并不觉得他帮其他人做事,就应该要得到奖励:对一个充满热心的孩子而言,替别人做事的本身就是奖励。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神色忧郁的坐在摆了热汤的餐桌前,一句话也不说。原来是因
28、为有人答应要让她帮忙摆碗筷的,可是却忘记了。小女孩失望得连汤也喝不下;她那受伤了的小小心灵,竟然让她连肚子饿了也无所谓。如此一来,孩子外在的社会行为也得以发展: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并能轻易达到。让孩子处在一个能够自己动手做的环境里,我们就给了孩子达成自己设定目标的自由。真正的学习兴趣绝对需要有很深厚的基础;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做事,目的在满足活动的驱动力和发展的需求。然而,要让他们的驱动力得到满足,必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孩子有时候会洗手洗好多次,其实不是因为孩子的手真的很脏,只因为孩子的手就在他的身上,只要一看见自己的手,孩子就会联想到一些和手有关的行为一例如:把手弄湿,抹肥皂和用毛巾擦手。扫地
29、、将花瓶换上新鲜的水、把小桌子排整齐、床单铺好、摆好晚餐要用的碗筷这些都是可以劳动他肢体的合理活动。任何一个尝过家事劳累之苦,却又不能不做家事的人一定知道,看似简单的家事,其实得花上很多力气才能完成。尤其今天,人们大谈体操和身体运动的重要性:但是有一些运动一例如:做家事,虽然不是一般机械式的运动方式,但却是目的明确。看到孩子那么乐意去做那些日常生活练习,所有来参观“儿童之家”的人都非常讶异:但这些日常生活练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而只是一个起头,是孩子童年活动中最不重要的。沉思和专心思想家和科学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常专注于沉思,以至于脱离现实。大家都知道牛顿思考到忘记吃饭的轶事,也听过阿基米德因为
30、陷于数学计算的长考当中,连西拉克斯市被征服沦陷都未干扰到他,直到敌人来到面前,阿基米德才被吓一跳。这些趣闻轶事突显出一项人类性情当中,比沉思还要重要的特性专心。各项伟大发明,除了科学家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以外,他们投注在工作上那种几乎与世隔绝的专心更为重要。假如孩子的活动正好和他的内在需求相配合,孩子的表现会让我们知道他的发展所需。一般来说,孩子会想要尽量和身边周围的人一样,做相同的事情。但是孩子也有个别的内在需求,因为当孩子埋首在自己的工作中时,必须和周遭的一切人与事完全隔开来。我们在神奇又丰富的秘密世界中找到了亲密的孤独,这是无人可以帮我们感受到的。如果受到干扰,这个感觉就会破坏。
31、我们从外在的世界解放出来后所形成的思想,必须仰赖内在精神的喂养,周围的环境没有办法影响到我们,只得让我们安心独处。许多伟大、超群的人物都能够如此沉思人定,而这正是他们内在精神力量的来源。有些伟大的人物透过思想的力量,以静思和无比的慈悲,得到了感化众生的能力。还有一些人离群索居长时间以后,忽然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帮忙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大问题,这些人帮助自陷于仇恨、侵略的同胞,对于他们的缺点和毛病都以无比的耐心包容。此外我们也发现到,劳动和精神的专注之间,有着严密的关联。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很矛盾,但是两者相依相赖,相辅相成。内在精神决定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能量,反过来说,日常生活也以一般性的劳动活络脑部的思
32、考:体力的消耗会不断经由精神的支持而得到补充。一个了解自己的人,对他的内在精神所需,会像他对吃饭、睡觉等生理所需的反应一样,尽量使其得到满足。忽视了精神需求,就像一个对饥饿、困倦毫无反应的身体一样危险。呵护孩子的专注力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到,他们都有这种思考能力,这种发自内心的专注能力。因此,显然专注力并非超群脱俗或天赋秉异的人所独有的特质,而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但是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在长大了之后还能保有。如果我们重视孩子令人刮目相看的专注力的话,就不能只讨论我们认为有用的工作。有的东西虽然看起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是孩子马上就被它吸引住。孩子会被它迷住,用他可以想到的各种方法来操弄。通常孩子操
33、弄的方式可能不太有条理:他往往会把刚刚才开始玩的东西弄乱,然后又开始重新玩起来。孩子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同样的玩法,虽然我们看孩子好像玩得不是特别起劲,但实际上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极为特别的现象。当我第一次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惊呆了,刹那间无数的心理学理论,在我的眼前崩解了。我甚至问我自己这是真的吗?呈现在我面前的这个奇特的事实,这个全新、神奇的奥秘,真的发生了吗?因为人们一直相信连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孩子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但是,在我面前的一个四岁小女孩,正非常专心的,试着把一个个不同大小的圆柱体放进凹洞里。她小心谨慎的把一个一个的圆柱体放进去,等到全部的圆柱体都放进凹洞里了以后,
34、小女孩把所有的圆柱体全倒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圆柱体一块一块的放进去,不断这样,好像玩不腻似的一玩再玩。我在旁边开始念故事给其他孩子听。当小女孩重复玩了十四遍以上之后,我坐到钢琴前,并邀请孩子一起来唱歌。可是小女孩一动也不动的继续玩她的圆柱体,她甚至连抬头看一下也没有,完全忘掉了周遭发生的事。突然之间,小女孩的手停了下来,她从地上站起来,微笑而且很满足的样子,她的眼睛闪闪发亮。小女孩看起来很高兴,平和且带着微笑,好像早晨醒来看到和煦太阳的孩子。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之后观察到好几次相同的行为。当孩子完成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以后,他们总显得平静而且十分愉快。孩子的灵魂深处像是开了一条大道似的,这条大道引
35、发出孩子所有的潜能,把孩子好的那一面呈现出来。孩子对每个人都十分友善,乐意助人,且时时表示亲善。然后,其中的一个孩子会悄悄的走到老师身边,小声对老师说:”我是一个好孩子哦!”就好像要人相信一个天大的秘密似的。孩子的拯救专注工作这样的观察早已受到很多学者的正面肯定,但是对我来说却特别的有用。因为我把在孩子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当成法则来看,因此我能够完全解开教育的问题。我清楚的了解,秩序观念和性格、智能和情绪的发展,都必来自这个被遮蔽的源头。所以,我开始找一些能让孩子专心的试验物品,然后又用心的布置了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专注的最佳外在环境。这就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滥觞。所有的教育方法都秉持着一个同样的教育
36、方针:学会去抓住学生珍贵的专注时刻,以便利用在读、写、说故事上,之后再更进一步应用于文法、算数、外语等科目。此外,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维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所以,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藉由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可能这么做吗?答案不但是可能,而且还是必要的。为了培养专注力,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慢慢的被挑起。一开始的时候,最好选择容易辨认,而且吸引孩子感官的东西,例如:各类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柱体,发出明显不同声音的乐器或教具、用触觉可以区辨的粗糙表面。之后,我们再教孩子字母、写字、阅读、文法、设计、比较复杂的数学,历史和科学。孩子的知识
37、便是如此递增累积。因此,新任老师的工作是相当微妙而困难的。孩子能够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精进的方向,或者遭到阻碍,都取决于老师。面对一个刚上任的老师,最难让他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他必须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克制自己,避免指导孩子,即使是在开始的时候也不能教他们;一个老师一定要明白,他绝对不能影响到孩子的型塑和自律,老师应该要对孩子的潜力有信心。当然,老师往往会忍不住去教孩子,去纠正孩子或是鼓励孩子,不由得在孩子面前显示出老师丰富的经验和文化教养:但是,最终老师还是得抑制虚荣的心态,否则将无法达到教育的成效。一个对教育不得要领的老师,必须以勤来补拙。他必须有计划的替孩子安排一个适当的环境,准备一些具有明确
38、目标的教具,并且小心的引导孩子学习日常生活的实际工作。我们对老师的期望是能够分辨得出来,哪个孩子选对了方向,哪一个孩子却做错了,而且必须冷静沉着,随时守候在旁,必要时才能适时给孩子琼和信心。身为一个老师,必须为全人类的福祉奉献。必须像献身给炉火的女神vestal那般,保护别人点燃的小火花,不让它受到半点污染:老师必须将自己献身给孩子纯洁的内在心灵火花。如果孩子的心灵火花被忽略了,很可能就熄了,永远没有办法再点燃。发现内在需求,满足内在需求,为爱子孩的成长扫除障碍。 原文地址:“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之“生命自然发展”作者:蒙特梭利早教专业生命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看看那土里冒出的新芽,瞧瞧那“唉!
39、衣服又太小了”的宝宝,你都可以确实地发现,生命它不曾滞止。爷爷不是一生下来,就白了胡子,你也不是一生下来就长得这么高,都必须经过由幼小到成年的连续过程,才有现在的自己。但是只要问:是什么力量让我们长大的?恐怕没有人能够说个所以然。其实,生命它自然而然地发展,看上去很像极为随意,实际上,却充满着秩序和规律(一定由小到大,由简而繁),在一定的自然法则下,万物生生不息!生命的自然发展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就注意到了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她发现人的“完成”,实际上是经由自己的不断活动来达成的。比如“母鸡孵蛋”,母鸡生下鸡蛋之后,它能做的,也只是供给蛋的温暖,至于蛋壳里的“胚胎”如何变成小鸡,就得靠蛋壳内
40、的“生命”自己去一步步地完成,老母鸡无论如何着急,也控制不了蛋壳里的小生命。 蒙特梭利更追根究底地往上找寻生命体自我活动的根据,她发现,儿童在出生以前,就具有了发展的预定计划,由于这个计划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存在,正如鸡蛋会变成鸡,人的受精卵会开展成胎,变成人,所以她称未出生之前,便具有这种“开展功能”的儿童,为“精神和肉体胚体”。“胚体”在卵受精的那一时刻,就含有了“未来成为人”的这一大自然的“预定计划”,于是“预定计划”也按着大自然订下的步骤,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活动;不断地自我活动,完成了伟大的生命。预定计划在过程中显现比如说,一枝黑黑小小的苹果树苗,你当然知道它有一天会长成树,开花结果。但是
41、第一步,你必须把它种在土里,经过了抽芽,发枝,长叶,到最后一个个美味的苹果才会真正出现。我们拿这个例子与前面所说的对比一下: 种苗(含有未来成受精卵(含有未来成为果树的“预定计划” 人的“预定计划” 抽芽、发枝、成树 成胎、婴儿、儿童结果(达到计划)成人(达到计划)请注意中间“”的那几段,是表示必经的过程(自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预定计划”,必须借着自然力量所推展的过程,来显现计划是什么?来达到计划的目的;缺少了必经的过程,就显现不出这个自然的预定计划来了(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假使不经由发展过程,如何能变成大人?他不可能今天是婴儿,明天就变成大人了)。这个过程绝非跳跃式的前进,它是按部就班,
42、脚尖脚踵地一一发展下来。 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也是万物长成的自然规律,哪怕是蚊虫,白天生出来,经过两个晚上就死亡,“三天”对这虫子来说就是一辈子,在这短短的三天中,它仍得经历从生到死,由幼至长的成长历程呀!儿童的内在需要“计划”靠着“过程”来达成,那过程又靠着什么来推动?答案是“内在需要”。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地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目标(例如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
43、,解决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大人不注意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因在需求”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大人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了!孩子需要大人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大人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帮他好好地长大成人。 所以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父母不是所谓的“真正的关键“,而是所有关键环节中的一节。由于父母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把孩子送进蒙氏学校的家长需要理解蒙式教育对孩子的
44、期望,即这样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当父母理解这一点时,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特性进行强化,或至少不是无意识地“磨灭”。家长的配合是孩子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链子上不可缺的一环。 原文地址:蒙特梭利教育十大特点作者:蒙特梭利早教专业蒙特梭利教育法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蒙特梭利所倡导的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地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育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教育:蒙
45、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依循内在的自我需要,适时适性地主动去接触、研究,在启导员的启发及引导下能自己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智慧。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喜好倾向的各个敏感期。蒙特梭利强调掌握儿童各种不同时期的“敏感期”,给予适时适性的引导,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同时对儿童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儿童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儿童适性
46、、适时的协助与指导。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儿童走向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儿童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按照蒙特梭利的敏感期学说和生命自然发展理论,儿童的成长过程有一个“预定计划”,到了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成长特点。因此,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7混龄式教学:混龄教学是蒙氏教学与传统教学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一般把26岁的幼儿按一定比例编入到同一个班组里,并且随着教学进度,最大年龄段的儿童升入小学,最小年龄段的儿童再补充进来。如此循环下去。混龄编班与教学的目的是大教小,小学大,可以培养孩子社会伦理的好习性,也
47、能从彼此的差异中,学习互相欣赏、包容,并和谐相处。8以丰富的教具提供给孩子“工作”: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蒙特梭利教具达数百种,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儿童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蒙特梭利曾说过,有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治疗人的各种偏差行为,那就是“工作”。某些我们看似无意义的活动,对孩子而言,却是满足他们内在需要,建立人格的开始。而人类的“工作”,正是社会文明世界进步的原动力。9屏除奖惩制度:奖惩是利用外在控制的方式抑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而言,奖惩不但无用,反倒摧残了此时期孩子萌芽的自尊心,不但
48、无法协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更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因此,蒙氏教育采取尊重儿童的方式,培养儿童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采取尊重儿童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儿童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儿童内在的心智成长。重点: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蒙特梭利的亲子教学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儿童之家:风靡欧美时尚课程,彻底颠覆传统育儿课程,开启宝宝自我成长之路儿童之家 :一个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她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开发幼儿潜能的场所.家里的大人门必须经常致力于宝宝观察,引导和环境的改造,使他们适合儿童的各项发展。“爱上”生活-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区域是第一个最可能吸引3 岁左右孩子的区域。架子上摆放的都是蒙台梭利独有的教具:带有碗、勺子或钳子的托盘,装水的水罐,擦鞋工具和一只小鞋,剖光剂和银碗,水果、蔬菜和去皮刀,各种不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