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讲义(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讲义(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讲义-第 21 页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与探究1.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类型: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属于条件反射的是。望梅止渴膝跳反射眨眼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2.反射弧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5)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2、,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2.下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思考:(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提示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提示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4)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题组一反射及其类型的
3、判断1.(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解析A项,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C
4、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D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
5、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题组二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3.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为效应器B.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C.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D.若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答案C解析图中共显示3
6、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故共有3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或神经节可知,结构是感受器,是效应器,为轴突末端。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即被酶分解而失去活性或被细胞体吸收,从而避免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在图示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其产生的兴奋经过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故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为传出神经,该处受到刺激后,兴奋将传至处,会发生相应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4.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
7、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答案B解析根据c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abcde,所以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A错误。受到刺激发生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乙方框中);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甲方框中),B正确。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C错误。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1.反射类型的速判法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二看是否需要大脑
8、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二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分析与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形式及特点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
9、)突触结构与类型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兴奋传递的过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3)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4)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10、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1)图1中a、c、e三处的电位分别有什么特点?提示a和e表示的是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c处表示的是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2)电位由a变成c是怎样引起的?由c变成e呢?涉及到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哪种?提示电位由a变成c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c变成e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Na内流和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3)图2中如何判断
11、突触前膜和后膜?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哪种?提示含有突触小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膜表面含有受体的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所以其释放的方式为胞吐。(4)不同神经递质的受体是否相同?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会对兴奋的传递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受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兴奋的传递。(5)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又会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题组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1.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
12、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答案A解析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A正确。2.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
13、值。题组二膜电位的测定3.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答案C解析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所以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正确;从最左侧的图可以看出,在没有受到刺激时指针向右偏转,此时a处为正电位,c处为负电位,B正确;兴奋传导到a时指针不偏转,说明此时a和c处的电位相同,如果兴奋继续传导到b处,则指针应和最左
14、侧的图一样向右偏转,C错误;结果表明,当兴奋传导到不同的部位,指针的偏转情况可能会不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D正确。4.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题图显示的是膜内与膜外的电位差,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为负值,说明A端(膜内侧)连电流表的正极,B端(膜外侧)连电流表的负极;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静息时,A、B都表现为正电位,A、B的电位差为0,给以适宜刺激后,兴奋传到A,
15、A处表现为外负内正,B处仍然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电流表正极处是负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正电位,所以A、B两点的电位差是负值;当兴奋传过A后,未达到B之前,A、B两点均为静息状态,两点的电位差为0,当兴奋传至B时,B处表现为外负内正,A处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电流表正极处是正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负电位,所以A、B两点的电位差是正值,兴奋传过B以后,A、B处于静息电位状态,A、B两点的电位差又恢复为0。题组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
16、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6.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7、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题组四综合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7.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
18、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C解析电位变化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可表示兴奋产生过程,A错误;处是恢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外流,B错误;电表偏转是由于R处带正电荷,S处带负电荷,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突触传递是单向的,从图示结构看,兴奋不能传递到S
19、,D错误。8.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答案A解析如果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刺激a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A错误;由于兴奋只能从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刺激b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c点或d点,乙的指针均会偏转2次,C、D正确。题组五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
20、验验证9.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
21、,原因是_。答案(1)静息内负外正(2)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解析(1)电流表的指针一般情况下默认是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1.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1)静息电位的
22、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bd)刺激b点
23、,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3.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
24、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学习与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3)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视觉言语区(V区)()2.由某种生理现象推断参与的神经中枢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参与(损伤)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
25、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题组一图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答案A解析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和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向;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上行至大脑
26、皮层产生的。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解析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是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题组二人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3.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
27、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答案B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4.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
28、脑干未参与调节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故A对;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也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知识网络答题语句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
29、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4重庆,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
30、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A项,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项,决定突触小泡运输方式的基因并非神经元所特有。C项,据题意可知,囊泡的运输及释放运输物与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有关,因此,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位置与特定的蛋白质有关。D项,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前膜时,会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2.(2014江苏,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31、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解析A项,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只有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项,由于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K的外流。3.(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
32、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4.(2015福建,27)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
33、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
34、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答案(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解析(1)从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可以得出自变量是缺氧时间,因变量是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2)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据曲线图分析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定义为0 mV。据柱形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阈强度变大,即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据柱形图分析,缺氧处理20 min,阈强度大约为34 pA,因此给予细胞25 pA强
35、度的单个电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将影响需要消耗细胞内能量的主动运输,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练出高分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H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答案A解析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36、或腺体,C错误;H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D项错误。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神经细胞只有接受外界刺激才能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非条件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突触部位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神经细胞也可以接受内部刺激(如血糖浓度、渗透压等的变化)或其他神经元传递的兴奋,D错误。3.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钠离子浓度乙处比甲处低B.
37、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图1中的电极置于膜的两侧,根据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可知,乙处的Na浓度远大于甲处,A错误;图2中的电极都置于膜外,因膜外的电位相同,所以所测电压为0 mV,B正确;在图2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随着兴奋的传导,两个电极不同时兴奋,所以每个电极所处位置兴奋时,与另一个电极之间具有电位差,于是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右侧电极能兴奋而左侧电极不能,所以
38、会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D错误。4.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若刺激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处,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错误;由于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处,所以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由于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处,渐
39、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C错误;若刺激处,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错误。5.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C.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D.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答案C解析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静息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
40、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错误;静息状态下,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正确;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通道蛋白乙不能运输Na,D错误。6.如图是一个“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机体产生的某种抗体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处兴奋时,膜电位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B.向肌细胞质侧凹陷,形成许多皱褶,可以增大突触后膜的面积C.处为组织液D.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疾病属于过敏反应答案D解析
41、处兴奋时,膜电位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A项正确;突触后膜向肌细胞质侧凹陷,形成许多皱褶,可以增大突触后膜的面积,B项正确;是突触间隙,含有组织液,C项正确;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将Ach作为抗原加以排斥,D项错误。7.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
42、神经元D兴奋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答案A解析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N的末端可以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从而引起神经元D兴奋或抑制),因此A正确,B错误;图中的A、B、C、D、E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C错误;M和N受损排尿反射仍会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错误。8.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甲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
43、射才会发生如图乙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正确;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4、,C错误、D正确。9.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B.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答案B解析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A正确;刺激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B错误;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向右),因此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递到a神经元,电表不偏转,但兴奋可向右传导,因此电表偏转两次,D正确。10.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A.听、说、读、写 B.写、读、说、听C.说、写、听、读 D.读、听、写、说答案B解析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选B。11.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