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31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第 30 页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第八组教材分析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拓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建议: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祖国优秀文化热爱之情。 文本充分话,通过朗读、讨论、复述课文等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想象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营造阅读氛围。营造神话
2、阅读氛围,教师适当推荐课外的童话神话类读物,阅读提前。 提供阅读书目: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西游记 白蛇传 封神榜 孟姜女哭长城 宝莲灯 八仙故事 女娲造人 田螺姑娘 盘古化生万物 三戏海龙王 精卫填海 牛郎织女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 1、在故事讲解中理解诗意 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蕴含着一个节日,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传说中隔着“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乞巧意思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嫦娥一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 建议把学古诗和阅读神话故事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关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达
3、感情。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为了迁移而学。 西门豹这一课,不论是从篇幅还是从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非常之大。那我们本着让“文”为学生服务,文让学生读懂即可的原则。教学时,花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个故事与同学们合作一起演一演,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分成两块教学:(1)做一份调查报告,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烯少的原因(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2)把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三年级的学生,“西门豹不是权利很大吗?派兵把官绅、巫婆抓起来不就行了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方法妙在哪?(3)设想一下,岸上的人看到事情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像说一说。(根据班级实际情
4、况来定) 3、女娲补天:抓住夸张的想象力,抓住想象的大胆和神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们的情感也附着在他(她)的身上。一方面是神奇、夸张的想象,一方面是表达造福人类,让世界更美好的思想感情。借助想象能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得到感悟。 体会神奇、夸张的想象力:从两方面去引导:作者描写的夸张(天塌、地裂、烈炎、洪水);女娲的神力(创造人类、神火冶炼五彩石、补天)女娲找石头: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师: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女娲找五彩石找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找得很辛苦。生:我觉得她找五彩石历尽千辛万苦。师
5、: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了这种艰辛?拿笔把它圈出来,再读读,试读时强调这些词儿,读出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些五彩石。指名学生读,读好“忙了几天几夜”“又找啊找啊”“终于”这三部分。 师: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女娲在山上找石头的情景了,你看见了吗?你看见了什么时候?女娲来到什么地方?怎样地找石头? 生:天黑了,女娲来到一片树林里,她找啊找,看到了一块红石头,她高兴极了! 生:天刚亮,女娲又来到了悬崖边,这里乱石成堆,女娲一块一块地搬开乱石,寻找起来。 生:女娲来到溪水畔,溪水哗哗地流淌,冲刷着溪底的沙石,突然,女娲眼睛一亮,她看到了她正要找的蓝石头,她喜出望外,心里想,人们有救了,太好了。 生:为了找全
6、石头,女娲顾不得休息,她又来到了一眼泉水旁 师:是啊,为了早点找齐五彩石,为了早点让人们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女娲历尽辛苦,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齐再读这两句话。展开的教学过程有清晰的层次感:自读初步感悟;聚焦词语诵读;想象情景再读。 4、夸父追日放手让学生自学:(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即可。 本单元结束,进行神话传说读书会: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
7、号。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把语文园地八口语交流、习作以及成语故事这三块融于其中,减少了课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一举多得。语文园地八:1、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召开神话、传说故事会。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当时布置学生收集并阅读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有的班级可能还举办过神话故事会。但当时都不是作为口语交际课的要求提出来的。而这次训练,有了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本组学习和扩展的内容,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指导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有关教材中语文能力方
8、面的要求,如:要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讲清楚,要能够打动别人,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等等,以落实中年级口语训练的目标。2、习作: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师不要怕学生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要明白孩子们的想象是他们聪明才智的表现。中年级的学生习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学生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倍加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3、我的发现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共16个词语,两两一组
9、,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比如,“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教学时要特别引导学生发现,互相交流。对一些细微部分一定不能放过,比如,“归”与“旧”,“归”的第二笔是“撇”,如写成一竖,则为旧。“狠”字多加一点则为“狼”。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书写时就不易出错。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其他学过的形近字进行交流。4、日积月累:“读读记记”安排的是四组共12个成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便于学生识记,在排列上注意了有规律可循。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如四面八方;第二横排,是
10、ABAC形式,如人山人海;第三横排,是AABB形式,如结结实实;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如大惊小怪。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这些特点,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适当扩展,收集更多的成语。“读读背背”安排了6条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的意义所在。歇后语只说前一部分,不说后一部分,让人去体会猜测,所以又叫做歇后语。现在常见的是前后两部分都说出来。歇后语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一类是谐音歇后语。围绕本组专题,这次选编的是第一类,喻体都是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如以历史故事作比喻的有“
1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神话传说作比喻的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阅读并积累一些歇后语,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大有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做些补充,或引导学生另外收集交流。5、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故事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后人常以它作比喻,指讲话、写文章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如果能在关键处用上一二个名言、警句或略加润色,便使整个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主题更加鲜明。也指处事要抓住主要矛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这个成语故事,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喻义。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故事的教学要区别于略读课文,一般以学生自学为主,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
12、予引导,或者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教学设计古诗两首:乞巧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教学重难点:以三维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及语文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
13、藏”的世界。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乞巧。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乞巧)揭题释题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特别传神,看到这笔你想到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3、题目会写了,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从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交流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2、抽读检查1,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抽读检查2,注意有板有眼,
14、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3.会读了,能背吗?试试看。3、挑战难度升级,谁敢来写写这首诗,四行二十八个字,能写正确吗?三、品读感悟1、先看看第一位同学写的,写正确了吗?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写错的字。2、“宵”和“霄”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的确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区分这两个字?联系它们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们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样是个宝盖头;“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头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写错别字。3、两个“宵、霄”字写对了,意思也弄明白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仰望天空。怎样的天空被
15、称作“碧霄”呢?它让我们想到哪些词语?4、(课件出示图画)原来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谁来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讲故事,理解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在这样一个夜晚,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人们到底在搜寻什么?(读第二行)1、先检查大家写得正确吗?统计大家最容易写错的字。“渡”容易写成“度”,之前,我们发现写字要想着意思写,渡河的“渡”有三点水,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2、你知道这渡的是哪条河,过的又是哪座桥吗?天河,鹊桥,牵牛,织女他们背后藏着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简洁地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3、这便是我们中国家喻户
16、晓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夜晚,望着这样一片碧霄,人们在搜寻那勤劳勇敢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搜寻那闪烁奇异光彩的银河,还有那能带来幸福、团聚的鹊桥读一、二行。(板书“天上“)结合“资料袋”,理解三、四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过渡: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那一夜的人间呢?(读三、四行)看第二位同学写正确了吗?1、全诗中第二次出现“乞巧”,它与课题中的“乞巧”意思一样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读“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乞巧的意思是:乞取智巧,变得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古人乞巧的方式:用五彩线穿九孔针,看碗底针影的样子。(读书,特别是读大篇大篇的资料时,要学会抓住
17、主干,这样才会越读越清晰。、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3、从这两行诗句中你能看出古人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吗?、“家家”,你怎么理解这个“家家”的?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七夕,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起百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妃嫔登楼乞巧。可见当年的盛况。、“尽”“几万条”也能看出古人对这个节日的喜欢。当时唐朝有不少诗人描绘过这七夕的盛况,其中崔颢就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七夕那一夜,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长安城外的山乡村野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8、四、拓展延伸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日?1、学生讨论:人们企求的不仅仅是心灵手巧,更是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2、正是人世间每个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那份强烈的向往与渴望,才让这个七夕的夜分外的打动人,才让这个乞巧的日子格外的吸引人。读全诗。3、现在我们再提到“七夕”,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想着这些词再读全诗。4、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拿起笔,写这首诗。(注意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每到农历五月五,端阳,我们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重阳,我们会忆起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王维;七
19、月七,七夕,希望大家能记住牛郎和织女,林杰的乞巧,还有我们今天这堂课。嫦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力目标: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与嫦娥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乞巧这首古诗,还讲了牛郎织女和乞巧节很多有趣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嫦娥,说到嫦娥,谁知道她是谁?谁能讲讲她的故事呢?板书:嫦娥展示图片:学生讲故事。 2、师:同学讲的真好,我们大家来想象一下嫦娥飞到月亮之后的生活,想一想她会不会寂寞?学生回
20、答。3、师:我们来看看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合作交流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简介作者)。现在咱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请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古诗能读几遍就读几遍,并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2、看来大家读的都不错,想必早把字词障碍扫清了,(指名回答)当你遇到障碍的时候你用的什么方法解决的?(再指名回答)那我们的清障工作现在开始。1)加音读;2)去音读;3)单字自己组词读;4)学写生字,同桌互看。三、品读感悟1、现在我们来读读诗中是怎样描写嫦娥的吧!请你再读古诗,看看嫦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预测:1)直接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
21、句。2)找出前两句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的地方什么样吗?解释前两句。3、嫦娥生活的地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预测:1)直接说出寂寞、孤独。 2)引导:在这么大的宫殿里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如果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4、你能带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读一读吗?先试着自己读一读。后指名读。齐读。5、是呀,嫦娥每天只能和屏风烛影作伴,看见的只有天河沉星,听他诉说苦闷的也许只有那只小白兔了。那她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预测:1)因为她偷吃了灵药。 2)引导:请你从诗中寻找答案。6、是呀,嫦娥偷吃了灵药,这就是老师提到的有关月亮的一个传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嫦娥怎么到月亮上的呢?(想)课间休息放嫦娥
22、奔月的视频。7、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灵药以后什么心情?(后悔)是呀,她每天只能眼见碧海青天(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碧海青天)每晚感受到孤独。(出示后两行)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8、我听出了嫦娥的苦闷,诗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诗人写的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他亲眼看见的吗?(不是)而是他(想象出来的)那嫦娥后悔偷灵药是她告诉诗人的吗?(不是)那也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诗人能想象出来正是因为他的处境和嫦娥一样孤苦而寂寞。请你帮助诗人把这种寂寞用诵读的方式排解出来好吗?(齐读)谁想单独试试?(指名配乐读)四、拓展延伸1、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2、那你又能联想到什么?预测:1)月亮(出示有关月亮的古诗
23、引出月亮表达思念) 2)神话传说 3)节日(引导中秋节。出示有关节日的古诗) 4)嫦娥1号(出示图片)小结:看来月亮在古人眼中是寄托思念的象征,而在现代人眼中却又探索不完的奥秘。作业:1)收集一个神话故; 2)读两首有关月亮或节日的古诗。西门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
24、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西门豹到河边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或课件,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2、揭示课题,请学生介绍: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二、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3、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学习
25、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2、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3、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1)了解原因;(2)了解首恶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况。4、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里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2)交流阅读体会。2、全班交流汇报。要求
26、:(1)分三步汇报:把巫婆投进漳河;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教训其他官绅。(2)先汇报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接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读懂了什么),再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请同学评议、补充、帮助,将汇报、朗读、评议结合。(3)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将汇报交流引向深入。如,麻烦是礼貌用语,这里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3、引导学生看插图,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官绅们的丑态。并讨论:这些丑态说明了什么?4、自学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品读感悟(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师生共同归纳: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
27、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2)再进一步探究:西门豹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哪种办法更巧妙,收效更大?(3)渗透思想教育: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调查仔细;为民除害的决心。)四、拓展延伸1、复述课文。2、演课本剧送送新娘。小组排练。准备道具,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动作等。在班上表演,互相评议、学习。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28、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4、自学课文生字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教具准备:1. 课文插图投影。2. 生字词卡片。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1. 板书题目: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二、合作
29、交流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2)理解重点词语2、指名读文,正音。3、指名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师小结: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5、学生质疑1) 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三、品读感悟一)小组读课文。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
30、,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学生E:人们还记得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1. 女娲难过极了。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1. 大声自由读文。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
31、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
32、被补好了。”(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四)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四、拓展延伸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课下阅读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学习目标: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教学重点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
33、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教学难点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以图导入,引发神奇1看图猜故事。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精彩的图片。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2揭题;读题;聊特点。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你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神奇)谁有一双慧眼,能从题目中发现神奇?我们再来读读,读出它的神奇。二、合作交流
34、1、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夸父追日这个课题与女娲补天有点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画出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一遍读完如果老师没有叫停,你就抓紧时间读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新课标第一网2)学习生字: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样几个词语。虞渊渭河
35、瀚海大泽手杖颓然遗憾一眨眼霎时间A 指名读,齐读。大家注意没有,第一组词都与什么有关?B 读准第二组词语。个别读,齐读。读这两个词(第三组),你们有什么发现?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说。(2)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 ),就去追赶( ),追到( )时,他倒下来变成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 )。(3)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三、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2交流:
36、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各抒己见。重点句子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1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2感悟“一眨眼”、“两千里”(“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你们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大约是从我们温州到南京的距离。你看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过了杭州、跑过了无锡、跑过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3指导朗读:随机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现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过渡: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
37、是还没止住渴。1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了?2给“霎时间”换词,读句子3指导朗读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1想像:这个时候,夸父已经累得怎样?理解“颓然”。2指导朗读四、拓展延伸1夸父耗尽所有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呢?读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找出原因。2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1)指名读(2)引读:是的,当追得口渴难忍时,夸父就是这样想的;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当追得快要耗尽全身力气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3感悟精神:同学们,面对颓然倒下的夸父,面对为了人类,为了大地
38、永远光明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夸父,你想说什么?交流提炼板书:精神(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4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5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1)师范读(2)自由读(3)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4)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