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世古史(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 世古史(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具体范围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等地几乎同时都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他们对人类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异地而同步的精神觉醒。这此觉醒是转动此后人类历史进程的轴心,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期”。2、 特拉马拉文化:公元前2000年代上半叶分布于意大利北部的青铜器时代文化。其居民在水上构筑一种独特的、周围有防御设施的住所。从事渔猎及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并有火葬习俗。3、 罗马王政时代:根据罗马历史的传统说法,从BC753年罗慕路斯建城起到BC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为止,先后有7个王统治罗马,
2、这个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4、 库里亚大会:库里亚是胞族的意思,起源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王政时代,即大氏族会议或胞族会议,起着决定公社一切重要问题,如宣布战争,选举王和审判中大案件等作用。5、 骑士阶层:随着海外扩张及海外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一些商人因经商、包税、承包和信贷活动而发财致富,在罗马社会形成一个新兴的富有阶层即骑士。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仅能担任军事保民官之类的军职,因此常和元老院发生矛盾。但是他们和元老院贵族同属于奴隶主统治阶级,两者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罗马平民和元老院展开激烈斗争的时候,却又和元老院贵族勾结起来反对平民。6、 马略军事改革: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
3、马社会斗争持续,发展为民主派和贵族派,双方在朱古达战役后展开激战,朱古达战役讲罗马军事腐败暴露无遗,战事接连败北。盖乌斯马略当选107年的执政官后,对罗马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同时也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为日后的军阀出现以及军事独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7、 隶农:BC2世纪,出现在意大利,最初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AD1-2世纪,奴隶制出现危机及劳动力紧张,隶农逐渐流行起来。起初是自由佃农与地主的关系建立在契约之上,后来官府和有权势的地主通过经济或者非经济强制手段对隶农压榨勒索,加重他们的负担。3世纪危
4、机使隶农丧失自由身份和独立经济地位,导致隶农转变为罗马奴隶制解体时介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一种特殊的依附农民。8、 巴高达运动:3世纪60年代,由隶农和奴隶组成,起义者进攻鲁格敦高卢的奥古斯托敦城(奥登),经7月围攻,终于占领该城,杀死奴隶主贵族,并夺取他们的财产。运动坚持3年有余,后被罗马皇帝奥列良努斯扑灭。9、 摄关政治:日本平安年代(794-1192)中期的政治体制。 “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摄关的主体是日本的藤原氏族。若天皇年幼,病弱或女帝则由藤原氏摄政,而天皇长大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政。独占摄关职的家族称为“摄关家”。10、 武士:11世纪下半叶12世纪,官僚贵族以分割土地而建立
5、的庄园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所谓的“庄园公领制”,针对这一现象,朝廷采用“知行国(封国)制度”,这个制度最初是为了抑制公领私有化,然而却成为公地私领化和庄园化的重要途径。地方豪强日益强大,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豪强为了保护庄园,将家族中的男子武装起来,称为“武士”。11、 哈尼发运动:12、 圣像破坏运动:立奥三世为了保障新兴军事贵族的利益,安定军士生活,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分封、赏赐,但是大多数的土地掌握在教会和修道院手中,他们还享有免税和免徭役的特权,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军队的巩固。立奥三世从726年开始宣布反对圣像崇拜并于730年在召开的国会上迫使僧俗高级贵族在法令上签字,圣像破坏
6、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运动开始后,教会和修道院的圣像、圣迹和圣物被捣毁,土地财产被没收,修士被还俗,参加生产、承担国家的税收和徭役。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回复圣像崇拜。13、 圣战:按照基督教的角度来说,中世纪时的基督教会以收回圣地为名而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宗教战争。发动“圣战”的主体是基督教,战士均为基督徒以及骑士阶层。(拜占庭时期的希拉克略改革)根据伊斯兰教义,“圣战”是“为主道而战”即穆斯林的护教“战争”,是所有伊斯兰教徒(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义务之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14、 宫相:官职名.的宫廷总管。原为主管王室田产的官吏,后来发展为国家忠臣。时期732年宫相查理马特率军在普瓦提
7、埃击败进犯的阿拉伯人,力量更为强大。其子丕平于751年被贵族推选为国王,开始了法国加洛林王朝的统治。15、 格里哥利改革:11世纪中叶,激进派克吕尼派修士强调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全欧范围内向世俗政权、向国王进攻,这就是格里哥利改革。1075年格里哥利7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劝,1122年,教皇与皇帝暂时达成妥协,订立有利于教皇的“沃尔姆斯协约”规定德国主教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即由高级教士的会议选举。16、 封君和封臣制: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确定的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封土紧密联系起来
8、,由于封土是世袭的,所以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也是世袭的,这是封建国家行政系统不完善,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利分散的产物,但是其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却构成了所谓骑士制度的内容,严格遵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甚至要为其牺牲自己的生命。17、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以收复阿拉伯入侵占领土地的名义发动战争。前后共计八次。18、 哈里发和苏丹:哈里发,政治、的称谓。苏丹,阿拉伯国家的政治领袖,其职能由哈里发授予。19、 巴克提教派运动:又称为虔信运动。伊斯兰教传播到印度,印度的土著文化不能将外来的伊斯
9、兰文化同化,伊斯兰教国家也无法消灭印度的传统信仰,于是它们在印度的土地上共同存在下来,巴克提教派运动就是他们相互对立又互相影响的产物。12世纪的代表人物摩罗奴阇强调“梵天”的至高地位,一切的存在皆由梵天而来;13世纪的罗摩难陀不仅仅强调梵天是宇宙的主宰,而且强调众生平等的原则;比克尔则提出了梵天与安拉是同一种粘土塑成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20、 伊克塔制度:系指、等中世纪伊斯兰王朝赐给亲信、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收入来源的一种土地分封制度。这种封地制称为伊克塔制。21、 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一词译为公馆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到达鼎盛,加盟的
10、城市多达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降、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和贵族参加。22、 苏菲主义:苏菲在阿拉伯语中是羊毛的意思,在古代的阿拉巴半岛,羊毛是社会贫困阶级和沙漠隐居者的服装,苏菲主义倡导苦行之道,其追随者大都身着羊毛粗衣。哈桑巴士里倡导清贫宁静的生活方式,主张通过实现凡人与安拉之间的和谐,被后人视作苏菲主义的奠基者。苏菲主义并不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宗教派别,也不是社会组织,只是表现为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23、 七大选候制度:德意志领土上所有的开会选举新的国王,主要有7个人,3个教会封建主,4个世俗封建主。从1257年首次选举国王时候产生,当时没有选出新的国王。到1356年以黄金诏书的形式确认了德意志七大选侯的法定权利。此后一旦没有皇帝就召开选侯会议选举新的国王,这就是他们的法定权利。24、 再征服运动:指西班牙基督教小王国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知道最后把伊斯兰教徒赶出西班牙,直到直布罗陀为止。从表面上看,这是两个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之间的战争,它和东部十字军东征的时间差不多,是欧洲大陆基督教封建主所发动的十字对新月的战争。参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士,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但实际上是西欧封建主夺取土地的扩张战争。-第 2 页-